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7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2007-01-25

论文
 
       论文
0 敬告作者
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用稿以质量为标准,不分内稿外稿。文稿一经发表,即付报酬,不收版面费。二、根据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来稿应注意以下各项:1.题名:应简明、恰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2.作者署名:题名下应标明作者姓名(如为笔名,应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或住址、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3.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4.…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
徐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中国农村研究:农民组织(笔谈)——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
徐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编按]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为什么会有农民怀念过去的集体化时代?
张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的农民组织
于建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打破"永不合作"的社会均衡
党国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以执政党思维看待和支持农民组织
蔡永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预算民主恳谈:民主治理的挑战与机遇——新河镇预算民主恳谈案例研究
牛美丽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政府的预算改革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例如零基预算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等等。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预算更深层次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处理预算和政府民主治理之间的关系。本文介绍了2006年浙江温岭新河镇的预算民主恳谈。预算民主恳谈是中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又一次重大革新,它的贡献在于通过重构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增强公民和政府官员的民主理财意识,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推动了地方政府的民主治理。本文发现,预算民主恳谈在新河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社会变迁带来国家治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22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本刊启事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8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农村税费改革转型期面临的矛盾与出路
吴孔凡
农村税费改革转型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实施农村综合性制度创新来解决。农村综合性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是: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力度;健全完善农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健全农民减负增收长效机制。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知识产权文化视角的分析
刘华,周洪涛
知识产权制度实践必须以文化的认同为前提.遵循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产权文化良性互动的运行进路,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应当采纳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协调趋势相包容以及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相呼应的基本思路.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涉外合同准据法的确定
高宏贵
在如何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问题上,当今世界各国均将“意思自治”原则作为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即由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共同选择适用于合同的准据法。在当事人依据意思自治原则确定了涉外合同的准据法以后,由于主客观原因,据以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冲突规范、连结点发生了变化,或者当事人双方事先共同选择的准据法本身发生了变化时,其涉外合同的准据法原则上也应该由当事人双方依据意思自治原则确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反性骚扰立法研究——以劳动法为新视野
问清泓
性骚扰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对反性骚扰的立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值得借鉴。美国将性骚扰定性为性别歧视,规制性骚扰以工作场所为主,范围不断扩大,并确立了雇主责任原则。我国台湾的反性骚扰立法明确界定了性骚扰的概念,特别是直接将性骚扰纳入了劳动法的调整范畴,认为工作场所性骚扰侵犯的是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权,开创了劳动立法的新篇章,并建立了完整的反性骚扰法律体系。我国应当在劳动法特别是《劳动合同法》中用工作环境权构建反性骚扰制度,以规制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在民法(民法典)中建立反性骚扰民事侵权制度,以之为反性骚扰的一般法。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中国小说在朝鲜的传播与接受
崔溶澈,金芝鲜
本文考察了在韩国文学史上影响最深的四部中国小说———《太平广记》、《剪灯新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在朝鲜的传播与接受过程,通过对接受过程的梳理能够理解到韩国读书文化固有的审美观、价值观。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期待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向纵深拓展
朱英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史研究即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只是其关注点主要围绕乡村社会与文化等层面,在经济方面的探讨略嫌不足。建国以后,学术界在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也主要是重点考察土地占有关系和农民生活贫困化等问题,研究视野仍较为狭窄。90年代以降,由于社会史研究的兴盛和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越来越引人瞩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史学界更以极大的学术热情与强烈的现实关怀充分发挥史学的参与功能,投入到对“三农”问题源头的探讨之中,分析历史,吸取其中蕴含的智慧,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这个问…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主持人语:期待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向纵深拓展
朱英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史研究即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只是其关注点主要围绕乡村社会与文化等层面,在经济方面的探讨略嫌不足.建国以后,学术界在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也主要是重点考察土地占有关系和农民生活贫困化等问题,研究视野仍较为狭窄.90年代以降,由于社会史研究的兴盛和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越来越引人瞩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史学界更以极大的学术热情与强烈的现实关怀充分发挥史学的参与功能,投入到对"三农"问题源头的探讨之中,分析历史,吸取其中蕴含的智慧,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发展.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三种形态
彭南生
近代中国农村中存在着三种形态的手工业,即农民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工匠手工业,其中家庭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工场手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匠手工业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三种形态互为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两淮盐业中的垄断经营与手工生产者的困境
马俊亚
清朝和民国前期,食盐手工业的生产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并实行高度垄断的专商制度。直接从事食盐生产的灶丁、盐民,由于国家政策造成的超经济强制和身份制的限制,无法分润盐业的任何利益,无法接近核心权力或找到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手工业生产者无法通过发展生产来改善自己的境遇,任何时候他们都是当然的被牺牲者。与盐业相关各阶层的形成,不是基于同等机遇的社会同一起步线,而是基于与国家核心权力的亲疏远近的关系。与核心权力越接近的集团,分润的利益也就越多。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研究——以湖北、湖南为例
徐凯希
艰苦的抗战八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战时湖北、湖南后方手工业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勃兴的原因。通过比较两湖后方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异同,本文认为,在战时工业品异常短缺的背景下,两湖后方手工业与有限的机器工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坚持长期抗战,提升鄂西、湘西山区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发挥突出作用,从而成为大后方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文学作为史料:探索社会真实的另一种路径
张伟兵
与历史学的研究不同,文学作品在其情节的虚构和想像的背后,蕴涵着真实的社会生活背景和人们真实的思想和信仰,文学细致入微地、生动地刻画了人们的追求、互动和关系网络,包含着思想上的真实。文学是我们探索社会真实和社会思想的不能忽视的史料。把文学作为史料,在历史研究中,意味着把思考的重心放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展开的场景上;在社会学和社会思想史研究上,意味着我们试图突破西方社会学的范畴和思路,从本土寻找新的概念和方法,因而具有很强的范式转换意义。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社会意识抑或社会现实——意识形态批判
马元龙
本文主要探讨齐泽克如何利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拉康认为,是马克思首先发现了精神分析学的症状,因为马克思从商品形式的分析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以自由和平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在商品拜物教中可以得到彻底的说明。商品拜物教就是资本主义的症状。商品和主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在商品交换“真正的抽象”即价值中,我们可以发现无意识的本质。商品交换是一种社会行为,但商品交换者在具体的交易中完全意识不到这一点,仿佛交换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一旦意识到商品交换的社会维度,交易就无法进行。意识形态不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它就是一种社会存在。意识形态的运作与症状是完全一致的:一旦意识形态的逻辑得到清晰的说明,意识形态就会像症状一样消失。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走向融合与开放:艾青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
王泽龙
艾青1930年代的诗歌意象实现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多方融合与创造性的发展。具体呈现为:一是诗歌意象的时代精神体现与艺术美追求的融合,这种融合突出体现在“土地”与“太阳”两个具有特定民族文化意识与时代精神内蕴的意象中心创造上。这两个母题意象,使艾青的诗歌既具有了理性的深度内涵,又具有了审美感性的生动品格。二是在意象艺术的表现上,找到了一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有机融合的开放性道路。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艾青诗歌创世象征历程——论象征主义对艾青诗歌的影响
范兰德
艾青诗歌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通过象征意象体系来表达对社会宇宙的暗示,表达其光明创世的心理历程;二是在形式上,艾青学习象征主义“审丑”的反传统意象取材,采用“陌生化”的象征主义的语言表现方式,创造出“多义性”的诗歌形象。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27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网络游戏的外部性及其监管
刘晓东
网络游戏是传统游戏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延伸和发展,呈现出一些与传统游戏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既造成了网络游戏产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也造成了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根据政府管制的一般意义,可以借鉴科斯定理关于处理污染物排放问题的方式,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网络游戏进行综合治理。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25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网吧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傅才武
网吧行业是中国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域。网吧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具有大众消费文化、青年时尚文化和城市社区文化等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传统文化价值解构与新型文化价值建构、青年文化空间与准公共空间等多重文化功能和文化属性。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自我意识及其与自我之关系
王启康
本文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自我意识问题;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以及自我发展完善中自我意识的作用。在前一问题中,阐明了作为人的意识的两个方面的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之间复杂、深刻的关系,自我意识在人类适应活动中的巨大意义,并对各种歪曲和贬低自我意识作用的思想错误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后一问题中,对自我从物质自我,到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从被动自我到主动自我的发展过程以及自我意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了分析说明。其中特别强调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者之间的协调和转化,尤其是精神自我中的主动自我和被动自我之间的协调和转化的重大意义。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24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宗教形态的心理学述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三
葛鲁嘉
宗教的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形态。宗教心理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科学的含义或是科学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对宗教心理的研究。这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是宗教的含义或是宗教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家按照宗教的方式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说明、解释和干预。后者既是宗教活动提供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传统历史资源。宗教中的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信仰心理方面的重要的阐释、以及干预人的心理皈依的重要的方式。这为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心理学思想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干预技术。心理学的创新就必须提取宗教的心理学中的资源。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广州共识:让农民组织起来
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组委会
2006年9月22日至23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乡镇论坛》杂志社,在广州联合主办第二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研究和探讨了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参加论坛的有农民、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乡村干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政府部门官员和知名学者等,共100多人。经过深入研讨,本次论坛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1.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一样,中国农民天然地有着寻求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历史和现实中都…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邱渊,陈卫星
为了进一步推动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研究和学术发展,2006年11月25日至27日,“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共同举办,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到会致辞表示热烈祝贺。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佛教界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佛教思想的发展、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佛教文献的整理等方面的问题集中进行了深入研讨:1.对佛教思想的探讨。《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杜道明教授《顿悟与审美》一文指出,禅宗的“顿悟”使禅宗的…
2007 Vol. 0 (1): 0-0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