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6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2006-06-25
论文
论文
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总目录
政治学、经济学中国农村的家庭风俗和土地再分配………………………………………………………[澳]安戈(1)·2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及其保障……………………………………………………………………董江爱(1)·8中国农业的发展动力:生物技术进步、市场化和土地租赁………………………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0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消除对农民工的制度歧视与社会排斥
徐勇 项继权
近几年来,农民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尤其是今年3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强调“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要求全党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2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主持人语:消除对农民工的制度歧视与社会排斥
徐勇,项继权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1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兼析省级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唐鸣,陈荣卓
综观一系列已经出台的全国性、地方性以及专项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应该说,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政策上是明确的,于法律上也是有据的。然而,在实践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率却实在很低。为使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一方面应确保国家已出台的大量法规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修改这些法规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不适应之处。应注意解决农民工受雇于个体工商户的工伤保险问题,应认识到农民工在工伤认定申请中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困难,应采取既严格又有效的方式追究雇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的违法责任。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进城农民的"农民市民化"意愿考察——对武汉市782名进城务工农民的调查分析
梅建明
本文是就进城农民对“农民市民化”的意愿进行的一个实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户籍或身份变化的问题,相对于户籍和社会保障而言,进城农民更关注的是到城市是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同时,调查发现年纪较轻的进城农民及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高者在城市就业及生活非常自信,他们并不十分在乎目前的身份,但认为应该获得市民权,且更愿意在城市定居。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2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外部环境及其建构
江立华
农民工权益的保障,离不开用工单位的自觉、政府的监督、法律法规的健全与落实,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等四个方面构成的系统环境。但是,在实践中,法的合法性主张与事实有效性之间存在着张力,地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在其目标、利益与责任上存在矛盾和冲突,有效的社会力量缺失。结果是,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存在严重断裂。本文主张从地方政府真正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入手,在四个子系统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多主体供给社区公共产品
李雪萍
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居民等多主体的合作是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必经途径,多主体角色不清、功能错位已成为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消费者、供应者、生产者之间分开、连结、合作生产理论,为理顺主体关系提供分析工具,基于政府在各主体中的主导地位,其机制创新为建立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2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社区基金会:地位与前景——对一个类社区基金会的个案研究
王建军,叶金莲
当下,社区基金会对于中国的学界和实践界仍然是个相当陌生的概念。但是转型中出现的一些回应本土问题的草根性组织已渐具社区基金会的雏形——“类社区基金会”。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类社区基金会积极激活并建构社区社会资本,整合社区资源,满足着一些弱势群体通过官方正式救助渠道不能及时接纳或者不能充分满足的福利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整合。在国家单中心福利供给模式迈向福利多元主义的进程中,福利取向的非政治威胁/危险的类社区基金会有可能会转型为社区基金会,成为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个有潜力的切入点和支撑点。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9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城市社区:共同体还是"互不相关的邻里"
桂勇,黄荣贵
当代城市社区是共同体吗,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综合分析现有的实证研究后发现:虽然当代城市社区存在中等程度的社区归属感,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却日渐下降,居民的邻里互动减少,社区参与水平低下。换言之,城市居民与社区之间缺乏紧密的社会联系与经济联系。城市社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共同体。并且,随着商品房社区的增加,城市社区的共同体色彩可能会进一步淡化。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9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追踪研究:方法论意义及其实施
风笑天
追踪研究的方法在社会研究中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它具有与实验研究相似的内在逻辑,因此它能够较好地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由于追踪研究需要跨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它还具有明显的解释现象变化过程的特点。论文结合笔者近期完成的一项追踪研究的实践,详细探讨了实施追踪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其中的关键环节。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7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测量西部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
赵延东
本文以对西部城乡居民社会资本的测量为例,具体说明了如何在经验社会调查中测量复杂的社会概念。社会资本的定义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因此在测量时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定义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法。在调查中我们对微观社会资本的测量通过“位置生成”的“节日交往网络”,测量了个人的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网络资源;而对宏观社会资本的测量则使用了信任量表和参与量表,测量了个人对制度、陌生人和熟人的信任,以及对社会组织和活动的参与情况。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9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政治学研究的"价值中立——以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科学理想为例
叶娟丽
“价值中立”是个充满争议的理论主张。为了反对传统政治学研究的意识形态倾向,提倡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行为主义主张政治学研究不仅应该“价值中立”,而且可以“价值中立”。对此,行为主义政治学派内部不同学者的立场各有不同,同一学者在其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持有不同的观点。从历史来看,“价值中立”代表了政治学研究的一种科学理想;从现实来看,“价值中立”也只能是政治学研究的一种理想,并不能真正实现。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项目无回答的成因与降低其水平的途径
严洁
本文基于两个全国概率抽样调查的实证数据,采用序列变量逻辑斯蒂回归和稳健回归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在中国社会科学概率抽样调查中影响项目无回答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受访人的受教育水平、城乡、地域属性和年龄是对无回答水平最稳定、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了这些人群特征和题目的难度类型之后,测量指标的信度水平对无回答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有关降低项目无回答水平的建议。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6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当代老学道论研究的基本哲学问题解析
杜保瑞
本文讨论了当代学者袁保新和吴汝钧先生对于陈康、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的老子道论研究意见,指出,讨论老子道论的进路应该侧重老子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从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理解老子道概念的多重使用意义,如此将可厘清学界对于老子论道究竟何义的争议。实际上老子以道概念讨论了存有论问题,以及价值意识的本体论问题,此两路数的命题主张是不能互为推演的。而价值义的本体论问题则能与论工夫、论境界问题合构为一整套互为推演的系统。同样的,老子的无概念亦被安置在这两套不同的哲学问题中表述,这点吴汝钧先生实已见出。存有论义的道论以及价值进路的本体论义的道论的解析架构,将不仅有助于解析老子的哲学系统,同样地将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冲突之解消中发挥极有效益的澄清功能。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欲":老子和庄子之间的异
崔珍皙
本文以“欲”这一主题为媒介,考察了先秦哲学的变化。中国哲学从老子在内的早期三位哲学家(另二位是孔子、墨子)到发展为战国中期的稷下学,其哲学视角从“整体”或“一般”转向“个别”、“具体”、“主体”等。老子和庄子都主张“寡欲”和“无欲”。但老子否定“欲”是与统治有关,庄子否定“欲”则主要是与个别主体的“欲”有关,即减少或消除欲望以获得心理的平静之后达到内心的超越,最终赢得个别主体的自由。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老庄道家与早期"中和"理念的重建
徐华
“中和”一词的核心意义确立于春秋到汉初,其确立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从传统意义上的偏于社会层面的追求“适中和谐”到宇宙背景下“致中和”的天人合一,“中和”学说体系的维度更趋于开放性、包容性和整体性。在这一重建过程中,老庄及其所影响而生的秦汉之际道家流派对“中”、“和”观念本体意义的提升和心性论意义的深度阐释,乃是不可忽视的理论支撑。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30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葛洪的老子观
刘玲娣
老子观是指对老子其人其书的认识,是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葛洪的老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阐述老孔均为圣人,无高下之分,老子非异类,以及从神仙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子提出批判。本文全面揭示了葛洪老子观的内容及其特点和意义。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2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布克哈特和他的文化史研究——以《君士坦丁大帝时代》为中心
黄洋
本文首先追溯了布克哈特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的生平,指出他的经历和教育背景,决定了他对文化史的兴趣。但他的文化史并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史,更接近文明史,即希望通过文化史揭示一个时代的总体面貌。在对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希腊文化史》,特别是《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进行分析后,本文指出,在布克哈特的历史观中,他始终认为历史是艺术而非科学,因为它具有主观性,甚至想像。而他的几部重要著作,虽然距今已经100多年,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迈锡尼国家的起源及其特征
晏绍祥
本文从历时性角度追溯迈锡尼国家的起源与特征,认为迈锡尼国家并非公元前2千纪中期突然出现于希腊大陆,而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希腊社会发展的产物,并受到整个东部地中海形势的影响。对迈锡尼国家起源的研究表明,在国家起源过程中,生产技术的变革固然不容忽视,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统治阶级对某些手段的独占,可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4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主持人语:东方审美思维及其艺术表现手段
邱紫华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9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东方审美思维及其艺术表现手段
邱紫华
本期刊出的三篇论文中,有一篇是从哲学和思维科学的角度,论述东方民族的思维特征和审美思维的关系;有两篇是立足于具体的艺术形态来提炼和总结美学观念。这几篇论文显示了当下美学研究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方法,并且在所阐发的观点中,都显出了创新性特点。邱紫华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0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不可言说中的言说——禅的意会思维特征及其表达方式
邱紫华,余锐
本文分四个部分。首先,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指出了禅的思维特征是意会思维。禅所主张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是意会思维形式的经典表达,这是对传统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其次,本文从禅的意会思维的体感性,体验性,不可言传而难以把握,以及经验层面上的可操作性,可靠性等四个方面,揭示了禅的意会认识的特点;第三,本文分析了禅的思维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悖论,相对主义等思维特征;第四,证明了禅的意会思维同审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1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中的人鸟组合图式
李社教
在三星堆文化的造型艺术中,人鸟组合图式是一种有代表性的造型。与其它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中的人鸟组合图式相比,它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所有的物质媒介和制造方法与众不同,而且其器物中的人鸟同形,以人扮鸟的形式独具一格,更重要的是,它作为古蜀人的族属标志和集体表象,反映了三星堆文化张扬之美的特征。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9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
辛艺华
日本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和服纹样的题材及装饰形式散发出华美而精巧的艺术魅力。本文以和服手绘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些特有的审美对象去思考凝练在手工艺人心目中的审美情趣,认为日本和服手绘纹样所表现出的技艺之美、象征之美、装饰之美,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女性写作的"三突出":反女性主义征候之一
魏天真
女性写作的“三突出”特征:文本叙事在所有故事人物中突出女性人物,在女性人物中突出主人公,在主人公身上突出作家自身的经验和趣味。“三突出”导致女性写作的重复雷同,表现为另类人物的模式化、叙述声音的单一化。这些特征强化了作家个人的特权而与女性主义宗旨相悖离。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2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历史言说:面对全球化的尴尬与辉煌——近年历史小说创作综论
杨建华
全球化的现实语境无疑更加凸显了近年历史小说特别的价值内涵和文化意义。历史小说坚定的民族文化认同立场和纯熟的传统叙事方式,因契合官方、民间和大众等多重价值诉求而轰动一时。但尴尬也正在于此:过于倚重传统,直接导致了作品现代批判理性的缺失和审美创新能力的匮乏,近年历史小说与世界一流历史文学之间的落差依旧明显,小说家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4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综合——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董泽芳,胡春光
学科方法论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规范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和谐论取向与冲突论取向、演绎性模式与解释性模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多方面的二元对立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教育社会学方法论正走向多元综合,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只有以多元综合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现代化的断裂:城中村家庭教育行为分析——以厦门市为例
朱冬亮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社区生活模式。本文以对福建省厦门市的调查为基础,探讨当前城中村家庭子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在现代化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的农村家庭教育模式在向现代城市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断裂,突出表现为城中村家长的教育方式滞后于城中村自身的社会变迁,并导致一系列家庭教育问题的出现。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0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本刊2006年总目录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9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本刊“中国农村研究”专栏:2005年度优秀论义评选揭晓
“中国农村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社会科学版)》的品牌栏目,本栏目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倡导多学科进入,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刊发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章。本栏目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合作,于2005年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依据《关于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奖励基金的通告》和《“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评选规则》,本刊聘请有关专家经过认真评选,于2006年9月评选出2005年度“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刊发在本-T1j2005年第2期上的《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获此殊荣,学报和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联合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1万元。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9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社会心理学术语概念的归纳提升与逻辑拓展
成斌
从国内部分论著中的十九种有关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定义分析归纳基础上,本文得出主体使客体能生存发展和客体对象是从他人至整个社会这两条实质内核,依据这两条实质内核本文定义了“为他”概念,进而逻辑地推出相对的另一极概念“为我”,在这两概念之问划分出由八个从属概念组成的逻辑序列,此序列试图囊括现有教科书中的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等概念及所指范围,并用逻辑方法尝试对现有社会心理学理论进行整合。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4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大学生政治思想现状及对策
陈晓林,杨富键
本文针对新时期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专业思想、人生观等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新的思路。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8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宁波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信息网络化、思潮多元化等新挑战,教育的环境、对象和内容都发生深刻变化。对此,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及时设计应对策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 确保高校学生党员质量
丁浩敏
探讨高校学生入党前、入党中、入党后的教育与管理机制,确保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整体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高校政治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刍议
李伟
目前,由于心理专业人员的缺乏,许多高校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也由政治辅导员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政治辅导员又较为熟悉学生的情况和思想动态,让他们担任心理辅导工作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加以提高和解决,以提高自身素质水平,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0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WTO框架下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审慎性措施研究
邓菲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问题与金融服务自由化有着密切的联系。WTO框架下有关审慎性措施的规定体现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各国金融监管的双重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GATS中的审慎性措施的含义以及判断标准,指出了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若干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审慎性措施来完善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条件提出相应建议。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3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合力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郭军波
解决“三农”问题是今年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作为公共性的政治社会问题,其主要症结是土地问题和农民的平等权益问题。其中,努力保障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群体权益的问题尤其令人关注。清醒认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现实需求,提高政府相关工作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化,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各种扶持和新技能培训,可以促使政府与农民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合力化解矛盾和开创未来。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1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我国基因隐私权问题及其立法完善
杨雪,刘冉
基因隐私权是基因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个新问题。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完成,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基因隐私权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基因技术问世时间不长,社会对其仍缺乏普遍性的科学认识,这也给立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对基因隐私权作以简要介绍,并针对我国现存问题提出了几点立法建议。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我国公立高校产权残缺的分析与对策
陈志勇,陈珊珊
产权残缺是公立高校产权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缺位对我国公立高校内部产权效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我国公立高校产权残缺的涵义、原因、以及对公立高校产权效率的影响,并从产权激励方面提出一些产权制度安排的对策。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企业并购目标的协同效应
李颖明,宋建新
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是并购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并购获得最大协同效应为最终目标,建立了对目标企业进行选择的层次分析模型。它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目标企业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学习博弈行为对组织学习机制的影响研究
苏磊
本文从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出发,运用组织行为学和博弈论方法,探讨个体学习行为与组织学习机制之间的演进关系,具体分析了伴随人力资源政策的执行,组织成员在职业生涯的各阶段所产生的学习博弈行为对组织学习机制的影响。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略论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余琳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根据新形势对高校档案人员素质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笔者浅议了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并就如何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2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鲍照对七言古诗的贡献
安然
七言古诗大放光彩的时代一般认为是在初唐以后,但在前此的南朝时期,七古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分野,七古究竟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这其中鲍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33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阿拉比》和《草原日出》的写作手法对比
《阿拉比》和《草原日出》分别是詹姆斯·乔伊斯和多丽丝·莱辛早期创作的,讲述主人公从天真走向成熟的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对这两部短篇小说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两部短篇小说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8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白人殖民者与黑人被殖民者——对埃米瑞·巴拉卡的《荷兰人》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本文运用法农“黑皮肤,白面具”的理论,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对埃米瑞·巴拉卡的《荷兰人》进行解读,并通过阐释主人公露拉与克雷所象征的白人与黑人之间的殖民与被殖民关系指出:巴拉卡在这部戏剧中象征性地揭示了内战后美国黑人仍处于被殖民状态的事实,并号召黑人用暴力反抗白人主流社会的欺凌和压迫。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7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苔丝,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对哈代《苔丝》的人物原型读解
托马斯·哈代,这位处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期交界线上的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从年轻时就深受希腊文学的影响。从哈代创作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也就是古希腊神话原型。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将哈代的代表作《苔丝》的主人公苔丝与其古希腊原型美狄亚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探讨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之源,揭示哈代小说中人物虽被毁灭但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命力。这些人物悲剧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其小说的普遍意义。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45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爱与成长——读张悦然的《水仙已乘鲤鱼去》
徐媛
本文介绍了张悦然的中篇小说《水仙已乘鲤鱼去》,细致剖析了作品中主人公璟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母亲,与继父,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她用细致繁密的笔触和精美的语言讲述了女主人公在青春期所遭遇的种种爱的缺失和获得,在得而复失的过程中,女孩渐渐长大。最后本文还介绍了这部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方式上的特点。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祝福》的对比艺术
张友文
本文首先论述了何为对比艺术,然后重点阐明了《祝福》文中的对比艺术,包括环境与环境的对比、环境与心境的对比、人物之间的对比、篇章结构上的对比。通过诸多对比,建构了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形象。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翻译文学归属之研究——“不等边三角形”论
张友谊
关于翻译文学归属的问题存在几种不同的争论观点,本文阐述了不赞同这几种观点的原因,尤其是主流观点——翻译文学是民族文学的一部分。翻译文学应当是相对独立的部分,但与外国文学和民族文学并不是“鼎足而三”的关系,由此,本文提出翻译文学归属之“不等边三角形”论,即: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应类似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曾鸣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而且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英汉互译时,不仅要从语言形式上考虑,更应把翻译放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阈中进行观察与思考。本文拟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空缺性和冲突性)角度探讨翻译策略。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5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汉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误译分析
黄俊娟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由物象和寓意组成。诗人以诗传情,经常运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英译本中总有一些意象因误译而失色的例子,作者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译者对原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作者的写诗意图不清楚,对中国独特的文化意象不熟悉所造成的。译者只有了解清楚了这些,才能对原诗有深切的理解,才能进行翻译。对于汉诗中的文化意象的翻译,笔者建议保留物象直译,以准确传达原诗的思想感情为翻译标准,以使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被世界了解和接受为翻译目的。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汉英翻译
张彬
由于受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制度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观察事物的角度、对同一事物的认识都不相同。这些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语言的表述上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对比分析,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在英语翻译过程中更准确的表达思想。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8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从英汉介词的特性对比英汉介词用法
孙一
介词同属英语和汉语中最重要的虚词之一,无论在句法功能和词汇意义的范畴和变化上来说,都是非常活跃的。虽然这样,英汉两种语言的介词从特性到用法都有一定的差异性。了解这种差异性,能使我们对英汉的组织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挖掘隐藏在句子表面组织后的深刻的语言哲学问题,也能为我们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践中汉英翻译打开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4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功能浅析
苏子洲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解释语言运用和感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学科的一个重要范畴——预设,受到了许多行业的重视。本文从语言的功能出发,阐述了预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而探究了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所起的作用。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2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大学英语中的句间词汇语义关联
潘旭光
英语常见的句间关联是通过连词或连接副词或表前后顺序的个别形容、词序数词或词组完成的。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中常见的几种句间词汇语义关联现象。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研究
张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拟对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点看法和建议。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2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对大学生英语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覃玉金
大学生英语作文水平普遍不够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抓好语言基本功、进行各种体裁作文训练、加大语言知识的输入量和加强“说”的训练等方面,对大学生英语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3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功能语法在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运用
刘超,堵海鹰
从系统功能语法诞生以来,其理论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研究。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多依据传统语法理论,偏重于分析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结构。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语法与功能语法异同,尝试揭示功能语法对传统语法的补充和渗透,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思考:功能语法的衔接理论对英语课文的教学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希冀以此探求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一种新视角。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8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吴桦
现在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在中国老师给学生上外语课时,往往事倍功半,老师下了不少功夫,学生就是不开口,“放弃”了自己的说话权利。或是虽开了口,却提不起兴趣来。笔者现就根据平时教学实际经验,就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各位同仁参考。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9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
刘丽芳
教师语言应具备规范性、逻辑性、针对性、启发性、情感性、激励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7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搭配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梁莉
“搭配”这个词最先由J.R.Firth在他的语义学理论中提出,Firth认为,理解一个词要看它与其它词语之间的相互关联,语义学家称之为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本文根据搭配理论的内容和作用,阐述了搭配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4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思考
汪世蓉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教学效果欠佳局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南财经大学分级教学的实际,从改革的指导原则,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组织,课后自主学习,考核测试手段等各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改革。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1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浅议二语习得策略中的性别差异(英文)
唐时芳
Sex has been studied as a factor of variation in sociolinguistics.Research in this field shows great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depending on the sex of 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 er.However,sex as a variable has not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studies specifically designed study sex as a variable i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few compared with research on other factors such as age,motivation,educational level and“good language learners”.The aim of thi...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陈曦,张晓华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网络在外语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几个方面及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过程教学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进的新途径
张永中
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的结果教学法在英语写作中的弊端,然后论述了以交际理论为基础的过程教学法能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和指导,能克服结果教学法的弊端。由此本文指出,大学写作教学应朝着过程写作法的方向改进。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1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中美高校学生满意度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林飞宇,李晓轩
本文比较和分析了中美两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主体、测量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学生满意度测量的几点建议。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3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高中生心理问题、帮助寻找以及社会支持的调查——以襄樊市某中学为例
鞠灿,Katy,Greenland,彭洲
通过研究试图了解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寻找以及社会支持的情况。采用开放式调查问卷,对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奥赛班的72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和人际关系,这些心理问题给他们的感情、生理和精神都带来了负面影响,高中生的态度、信仰和心理是造成他们不愿意寻找帮助的障碍,愿意寻找帮助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从老师那寻找帮助的,大多数高中生满意社会给与他们的支持,不满意的学生则认为学校缺少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者缺少聆听技巧和实践性的建议,学生和帮助者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关系。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3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姚文华,郎眉宁
如何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提出了三条对策:一是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营造健康、协调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建立社会协同机制,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4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中美价值观差异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何小清
中关价值观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人重权威,重集体,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美国人则重个体,个人价值至高无上。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集体价值观与美国个人价值的起源、差异,阐述两种价值观对儿童性格形成影响的差异,从而了解中美儿童性格差异的根本原因。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4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从新农村建设政策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性
刘影
陶行知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超前性的现代观念。如重视乡村教育、重视农民,提倡培养‘新民’,主张教育平等、面向人民群众;将教育建立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要以创新的思想解决教育与社会问题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思想,其中许多思想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相一致,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性。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国外高校管理制度发展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叶红,俞永康
本文分析了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了国外高校在管理体制及制度改革方面的做法和经验。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不足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建立高效自主的管理运作机构,要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并对电子科技大学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作了介绍。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3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张东辉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在成为教学设计领域新的发展方向,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原则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确立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必须以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等基本构成要素为出发点,建立在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界定了学习环境的涵义,通过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和需求分析,提出了学习者主体化、学习内容情境化、学习手段多样化和学习资源丰富性等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6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近机类工程制图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樊红丽,罗军
近机类工程制图课程(64学时)的综合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新的教学规划删减了画法几何中的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加强了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徒手绘图能力的训练;增加了轴测图内容的学习。除此之外,在作业批改方式和考评方式方面也作了有益的尝试。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2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关于UG软件二次开发工具的研究
陈献平,樊红丽
本文介绍了运用UG/Open Menuscript、UG/Open UIStyler、UG/Open GRIP和UG/Open API进行UG二次开发的方法及步骤,并给出了各种开发实例。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新的教育观念在食品化学类本科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刘欣,周爱梅,赵力超
改变旧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树立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新的教育观念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共识。但是如何把新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每一节的教学中则要有一个摸索、实践、总结的过程。作者经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多年的尝试,得到一些体验。我们认为新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体现,而任何新的教学方法的设计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特点来进行。本文重点介绍了课堂讨论、实例引用及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食品化学类课程中的具体设计和方法。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7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储望华《新疆随想曲》展现的少数民族风情
郭珊珊
储望华《新疆随想曲》主题来自郑秋枫的创作歌曲《美丽的孔雀河》,作品在旋律音调、旋律线条、和声、节奏、节拍上利用和体现了新疆主要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基本音乐特征,并在作品音响所营造的意境中给人对新疆自然景色、舞蹈场景、民族器乐以想象空间。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古典形式与浪漫气息的交融——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浅析与演奏版本对比
宗晏宇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78年创作的,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勃拉姆斯式的厚重色彩,其交响性是继承了贝多芬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小提琴音乐的写作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将作品的演奏与作曲家的创作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44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浅谈声乐和声在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第二度创造中的训练
张盈
本文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对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的学习与理解,从如何进行和提高声乐和声训练的角度,针对声乐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配合欠佳而影响了对歌曲的第二度创造效果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3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消费、再生、打品牌——服装设计的文化注释与含义
高毅
本文针对当今社会的特征,详细分析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1)服装设计与一次性消费的文化观念;(2)服装设计是需要再生、更新的文化;(3)服装设计是打品牌的文化。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10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文房四宝中的性格——谈笔、墨、纸、砚的天人合一
高承珊
文房四宝是中国书画文化的传统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历代文人墨客对此文房四宝多有赞叹,有的甚至爱之成癖,如米芾爱砚,甚至拜石。中国的文房四宝与中国的文化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对于文房四宝的制作也是千变万化,名品精品层出不穷,较之于西方的古典文房工具真是丰富无比。由于中国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无论是笔、墨、纸、砚均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物性和人性特点,本文从文房四宝的角度谈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006 Vol. 0 (6): 0-0 [
摘要
] (
23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