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菜蛾科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细胞系的建立
陈曲侯,麦克塔希,伊格诺佛
陈曲侯,麦克塔希,伊格诺佛
全文: PDF (0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第一株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蛹发展起来的细胞系已经建成并命名为BCIRL-PX2-HNU3.BCIRL-PX2-HNU3是由20个剪碎的全蛹经过消化处理,培养在TC-199-MK 培养基中建立起来的.原代培养只历时48天就开始了第一次转代,由于细胞增殖快而稳定、此后即按1∶2的分裂比值,每周转代三次,待转代100次后,改按1∶10的比值转代,每周一次,至目前为止,该细胞已传至115代.BC1RL-PX2-HNU3细胞仅疏松贴附瓶壁,容易从瓶壁脱落.转代时,不需用消化酶.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但以园形和卵园形为主.28℃时,96小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0小时±2.06.1×10~5/毫升细胞培养8天后,最大密度可达1.3×10~6细胞/毫升.该细胞系细胞的染色体粗短,多为多倍体,具有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的典型性状.用磷酸葡萄糖异构酶作等电聚焦,该细胞系与一些其他细胞系有明显差异.试验表明:BC1RL-PX2-HNU3细胞系对苜蓿尺蠖(Autographa californica)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病毒VHA—273敏感,并能复制出多角体.另外,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感染该细胞系,6天后,电镜切片证实培养的细胞胞质内出现了颗粒体病毒的蒴伏体,但在随后的多次试验中,未能重复.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收稿日期: 1983-03-25     
引用本文:   
陈曲侯,麦克塔希,伊格诺佛. 菜蛾科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细胞系的建立[J]. , 1983, 22(3): 0-0.
陈曲侯,麦克塔希,伊格诺佛. . , 1983, 22(3): 0-0.
链接本文:  
https://journal.ccnu.edu.cn/zk/CN/     或     https://journal.ccnu.edu.cn/zk/CN/Y1983/V22/I3/0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