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
| 夏立新 董泽芳 涂艳国 洪早清 刘清堂 雷江华 |
|
|
|
|
摘要 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高屋建瓴地擘画了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师范大学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阵地,要在教育强国战略中勇立潮头、勇挑重担、勇争前列,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学科优势,不断创新教育理论、模式和方法,不断探索实践进路,在知行合一中提出面向未来的路径思考与战略建议。华中师范大学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师范大学何为”的时代命题,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落地见效,持续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面向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重要使命,教师教育还需要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彰显中国特色、构建完备体系,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本刊特邀六位专家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展开笔谈,以期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中国教育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
|
|
|
|
| [1] |
彭南生. 主客共治:晚清时期行会制度下行业治理的内在机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93-105. |
| [2] |
解学芳. 数智时代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范式——基于“技术-文化-制度”模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66-176. |
| [3] |
吕 鹏,. 智能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77-188. |
| [4] |
冯建军.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制度设计[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33-42. |
| [5] |
陈 亮. 新精英高等教育的价值转向与实践策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51-62. |
| [6] |
陈浩天. 数据激活与精准效应:农村公共服务清单供给的价值叙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72-81. |
| [7] |
孙庆伟. 农业塑造“中国”——试论中原中心形成的经济基础[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82-92. |
| [8] |
王齐洲. 子思的教育理念和“乐教”思想[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06-119. |
| [9] |
吴怀东. 论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文体属性及其渊源——以三篇宫廷叙事诗为中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20-128. |
| [10] |
王思豪. 中国元典与东亚视野:海东《上林赋图》的“圣域”题咏事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29-135. |
| [11] |
胡友峰. 物相、物理、物在——论自然美的结构系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36-144. |
| [12] |
陈军亚. 暴力治理、“私力社会”与现代国家的秩序建构——基于乡村视角的中国经验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63-71. |
| [13] |
尚必武. 化对象为方法: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反思与能动性转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45-158. |
| [14] |
范 军. 数字出版史学片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59-165. |
| [15] |
岳 伟.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未来: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使命及深化路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43-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