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笔谈) |
| 张耀灿 骆郁廷 刘建军 高国希 李 辉 万美容 |
|
|
|
|
摘要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此后,他多次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问题,并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学科,深入探索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既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课题,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出的紧迫任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问题,既要对建构原则、建构基础进行理论阐释,又要在把握整体性逻辑的基础上分领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具体讨论。为此,本刊特邀张耀灿、骆郁廷、刘建军、高国希、李辉、万美容六位专家就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问题展开笔谈,以飨读者。
|
|
|
|
| [1] |
岳 伟.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未来: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使命及深化路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43-50. |
| [2] |
彭南生. 主客共治:晚清时期行会制度下行业治理的内在机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93-105. |
| [3] |
解学芳. 数智时代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范式——基于“技术-文化-制度”模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66-176. |
| [4] |
吕 鹏,. 智能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77-188. |
| [5] |
夏立新 董泽芳 涂艳国 洪早清 刘清堂 雷江华.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32. |
| [6] |
冯建军.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制度设计[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33-42. |
| [7] |
陈 亮. 新精英高等教育的价值转向与实践策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51-62. |
| [8] |
陈浩天. 数据激活与精准效应:农村公共服务清单供给的价值叙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72-81. |
| [9] |
孙庆伟. 农业塑造“中国”——试论中原中心形成的经济基础[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82-92. |
| [10] |
王齐洲. 子思的教育理念和“乐教”思想[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06-119. |
| [11] |
吴怀东. 论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文体属性及其渊源——以三篇宫廷叙事诗为中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20-128. |
| [12] |
王思豪. 中国元典与东亚视野:海东《上林赋图》的“圣域”题咏事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29-135. |
| [13] |
胡友峰. 物相、物理、物在——论自然美的结构系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36-144. |
| [14] |
陈军亚. 暴力治理、“私力社会”与现代国家的秩序建构——基于乡村视角的中国经验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63-71. |
| [15] |
尚必武. 化对象为方法: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反思与能动性转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 64(5): 145-1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