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动高质量的中国农村研究”三人谈 |
徐 勇 叶敬忠 张 静 |
60年前,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一书宣告“农民是即将消亡的群体”。当下,人类整体已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传统中国正在迅速由乡土中国转变为城镇中国。面对人类和中国的大转变,作为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对象的中国农村研究,其状况如何,趋势怎样,成为学界面临,并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组笔谈对中国农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历史性反思,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目的是面临新的形势,努力提升中国农村研究的质量,推动中国农村研究产出无愧于大变革时代的成果。 |
|
[1] |
胡宗山. 双向建构与多元生成: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传统再认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19-30. |
[2] |
何一民.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发展75年的成就与经验[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1-18. |
[3] |
孙泽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层对和平共处的认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31-41. |
[4] |
高新民 傅利华. “宽创造力”与个体主义创新观的超越——由契克森米哈赖创造力动力学模型引发的探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88-98. |
[5] |
杨四平. 强力意志者与“昌耀体”:昌耀新诗的叙述主体和诗体建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107-115. |
[6] |
王金凤. 中国新诗在海外英语世界传播研究的路径反思[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116-125. |
[7] |
郑泽民. 义和团运动中的王文韶——兼论庚子年诸政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126-141. |
[8] |
薛 勤 曾 新. 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2004-2023)——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重点专栏为基础的文献计量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64-79. |
[9] |
黄珍德. 胡适与中美《桐油借款合约》考析——基于哥大藏陈光甫文件与胡适日记的比较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142-153. |
[10] |
张燚明. 1942年国民政府对罗斯福总统特使威尔基访华的因应[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154-165. |
[11] |
孙 冉 史俊云. 本地人身份、地域融入与县中教师的离职倾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177-188. |
[12] |
李 裴. 生命美学视域下道教动物观念管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80-83. |
[13] |
曹胜高. 孔子“正乐”与《诗经》歌本的形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99-106. |
[14] |
祁占勇. 农村职业教育赋能农业强国:逻辑向度、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5): 166-176. |
[15] |
杨 力. 书写母亲的历史——二战后日本国民历史学运动与妇女史的实践[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4): 146-15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