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83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1983-01-25

 
       论文
0 关于弱P叶函数的某些性质
何詠贤
本文主要研究单位园盘内的弱P 叶函数的零点个数与w一值点个数的关系,导出了两类弱p叶函数的主要特性,并由此得到两类弱p叶函数的充要条件。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0 全国高师地理专业用“普通化学”教材审稿会在我院召开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在我院举行了全国高师地理专业用“普通化学”教材审稿会。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学院、武汉师范学院、华中师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0 KB)  ( 15 )
0 唯一最短链图的讨论
毛经中
本文首先把图中任二点之间的最短链仅有一条者定义为唯一最短链图。然后讨论了唯一最短链图的几个基本性质,以及一个图成乃唯一最短链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对非平凡的唯一最短链图的存在性给出了有关的两个定理,其中构造了一类2连通的非平凡唯一最短链图。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0 关于中性矢量中间玻色子Z~0到轻子对的衰变
裘忠平,李家荣,彭宏安
根据Weinberg—Salam 模型计算了Z~0到轻子对衰变的单圈修正。计算采用′tHooft规范,重正化点选在质壳上。紫外和红外发散统一用维数正常化方法处理。结果发现修正相当大并主要来自软光子辐射。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88 )
0 关于相对论中熵的概念
张镇九
本文论述了在统计物理中、狭义相对论中和广义相对论中熵的概念,并证明了在弯曲时空中,对自引力辐射体系求熵的公式。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246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0 油膜光阀黑白投影机中的色度学问题
林杏全,陈武秀
本文研究了投影机的光源和其他光学部件对黑白图象光色的影响。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三刺激值和色度坐标。文章集中地讨论了光阑系统对图象光色的影响。测量和分析表明,输出光阑条对衍射光谱的部份阻挡是造成黑白图象光色发黄的主要原因。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0 KB)  ( 96 )
0 氯化—醇解法合成水杨酸异丙酯的研究
贺红武,刘钊杰
本文报导了以水杨酸,亚硫酰氯和异丙醇为原料在叔碱存在下合成水杨酸异丙酯的新工艺,收率为93.74—95.25%。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0 KB)  ( 91 )
0 希佛碱—金属络合物抗癌剂的研究 (Ⅰ)、双-N(2-羟基乙基)水杨醛亚胺合钴(Ⅱ)、镍(Ⅱ)的合成
吴自慎,严振寰,刘谨懋,周园林
本文报导了双—N(2—羟基乙基)水杨醛亚胺合钻(Ⅱ)和双N(2—羟基乙基)水杨醛亚胺合镍(Ⅱ)两种希佛碱—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和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鉴定的结果。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240 ) HTML (1 KB)  PDF  (0 KB)  ( 93 )
0 希佛碱—金属络合物抗癌药剂的研究概况
吴自慎
本文概述了希佛碱—金属络合物搞癌药剂研究的现况。在近十年中,已经合成了一系列含有N、O 或N、S 给予体的希佛碱—金属络合物,并对它们的抗癌活性进行了试验,发现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因此,进一步研究这类化合物有着重要意义。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0 间一苯氧基甲苯的合成
马慰林,李中华
本文研究了在常压下合成间—苯氧基甲苯的方法。反应的最佳条件是摩尔为:间甲酚∶溴苯∶KOH∶Cu=1.5∶1∶1∶0.06,反应温度190~200℃,反应时间1.5小时,产率为93.5%。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0 试论点群的特征标矢量
刘范
本文根据广义正交定理指出,仅仅由某个表示的特征标矢量就能简易地得到一些有用的正确结论。基本关系式是sum from n to (?) x_i(R)=hδ_(iA)例如核对特征标表是否正确;判断直积表示中是否包含全对称的不可约表示;检查某可约表示特征标的运算是否有误;确定全对称不可约表示在此可约表示中出现的次数等。对于不同的不可约表示的基相互正交和零积分的确定原则,也能简易地给出一个一般性的证明,而不是通常所作的那样只进行一些解释性的说明。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0 茶毛虫的两种核多角体病毒
李琮池,刘秉正,王家坤,郝曼
本文主要报导一种三角形的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在同一寄主中的多角体,同时存在两种粒子色埋型:一种为单个粒子色埋型(SV 或SEV):另一种为成束粒子色埋型(BV或MEV)。病毒粒子的大小,都在270—299×27—46nm 范围之内,而其多角体的大小平均为18.3μ。多角体蛋白质品格,表现为线型,病毒粒子随机分布其中。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0 KB)  ( 88 )
0 一种颗粒体病毒蒴状体的超微结构研究
王家坤,刘秉正,郝曼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颗粒体病毒的蒴状体(Capsules)大多呈长椭园形,长735.57±33.58nm,宽269.42±20.49nm,也有少数球形、立方形和其它不规则形状。蒴状体的切面电镜观察表明,在其外周有一层似膜的结构.表面有吸附物。颗粒体蛋白质品格表现为线型和型。线型品格中心距约62.1(?)。在点型中,点形成两个方向行列的夹角为90°,相邻品格中心距约为58.3(?)和58.3(?)两种。点形成三个方向行列的夹角为75°和130°,相邻品格中心距为55.2(?)和62.1(?)两种。每个阙状体中只含有一个杆形病毒粒子,内、外膜清晰可见,厚度分别为34.5(?)和57.5(?),内外膜间空隙约34.5(?),内膜紧帖核壳体,核壳体约为183.04×27.98nm。碱溶解释放出的病毒粒子,长238.96±3.99nm,宽57.84±1.44nm。本文还讨论了蒴状体在碱降解过程中出现的“U”形和“C”结核与蒴状体形成的关系。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0 KB)  ( 91 )
0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的组织病理观察
王家坤,刘秉正,郝曼
本文报道小菜蛾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感染颗粒体病毒后16小时,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开始膨大,细胞亦随之增大。26小时后,气管基质细胞和肌膜细胞的核开始膨大,而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染色质扩散,有的充满了整个细胞。56小时后,在染色质中出现蒴状体。104小时后,所有敏感组织的细胞内都充满了蒴状体,部分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开始溶解,向血腔释放出蒴状体。在整个病变过程尚未观察到中肠、马氏管、血细胞和神经索发生病变。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第六天,电镜观察表明,在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和质中都存在大量蒴状体和少量病毒发生基质与病毒粒子。而中肠细胞完整,绒毛清晰可见,在核内有杆形病毒粒子,但未观察到蒴状体。在中肠细胞质内尚未见到病毒粒子和蒴状体。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97 )
0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bn.)一个新细胞系的建立
麦克塔希,依格诺佛,陈曲侯,巴甫士
原代培养新细胞系是由9条棉铃虫雌蛹发展起来的。此工作开始于1980年12月4日。开始进行原代培养所采用的技术程序和建立细胞系所采用的培养基都与McIntosh等(1981)所描述的有关事项相同。传代培养1981年5月22日原代培养用胰蛋白酶消化,并将细胞培养仍接种在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277 ) HTML (1 KB)  PDF  (0 KB)  ( 14 )
0 打破棉铃虫滞育几个条件的研究简报
张明录
许多学者认为,打破或终止昆虫滞育常常需要一定时期的低温处理。国外,有人曾利用低温处理美国棉铃虫(H·zea),对打破滞育做过研究报道。目前,国内对于打破中国棉铃虫(H·armigera)的滞育问题,还研究得不多。为了摸索出打破该虫种滞育的条件,我们利用室内诱导产生滞育的棉铃虫,进行了温度、光周期和湿度对打破滞育的影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99 )
0 粘虫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对几种害虫的感染试验
陈国生,鲍学纯,汪义慰,李国祥
本文报导了粘虫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对粘虫(Pscudaletia separataWalKer)、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菜粉蝶(Picris rapae Linnaeus)、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五种农业害虫的室内人工感染试验均获得成功。其感染率为36.84—100%。线虫寄生历期:当日平均温为27.3℃时,平均为8.1天;日平均温为13.1℃时,平均为24.8天。此外对线虫对宿主的感染方式,感染能力和感染强度等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269 ) HTML (1 KB)  PDF  (0 KB)  ( 98 )
0 我国古代地名学的杰作——《水经注》
刘盛佳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年)的科学著作。一千四百多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称之为郦学。历史上有许多郦学学者,如明朱谋玮,清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近代的杨守敬、熊会贞等,都认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本文则应用现代地名学的原理,研究了《水经注》的写作特色及其内容,认为它是地名学著作;并详尽地阐述了它对地名学的卓越贡献。藉以说明《水经注》的科学属性,从而揭示地名学的科学性质。因之对郦学的研究和地名学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262 ) HTML (1 KB)  PDF  (0 KB)  ( 89 )
0 多时相遥感影象的光学处理方法在土地专题制图中的应用
邹尚辉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双季节或多季节遥感影象的光学合成。通过对含有不同季节信息的合成影象的分析以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及确定专题要素的界线。2.用单个投影转绘仪转绘专题要素,最终解决遥感象片与地理底图间的投影变换(中心投影或多中心投影变为垂直投影)及比例尺变换问题。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0 我院成功地合成了灭线磷新农药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和植保部门要求,华中师范学院有机合成研究所农药研究室,一九八二年来开展了植物线虫防治新药物的开发研究,一九八二年九月该室成功地合成了灭线磷。根据我国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烷基二氯化物与甲硫甲酚为原料、以碱为催化剂,采用“一步连续反应”的新工艺路线,收率达90%左右。并对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0 KB)  ( 15 )
0 论自然科学研究课题来源的基本类型
任定成
自然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是相当广泛、多样、复杂的。本文从一般意义上把自然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概括为五种基本类型:一、来源于生活实践;二、来源于生产活动;三、来源于军事战争;四、来源于科学实验:五、来源于自然科学理论自身的发展。文中进而分析了每种类型表现的几种情形,并指出,不少自然科学研究课题的提出,往往是几个方面的共同要术,是几种基本类型“杂化”的结果。
1983 Vol. 0 (1): 0-0 [摘要] ( 405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