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81年 0卷 4期
刊出日期:1981-04-25

 
       论文
0 不连续的Филиппов系统解的整体存在性和非整体存在性准则
贺建勋
本文研究一类由不连续的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不连续的系统解的整体存在性和非整体存在性问题,分别得到了保证此类系统解的整体存在性和非整体存在性的相当普遍的一般性准则;并由此一般性准则推导出一系列判别此类系统解的整体存在和非整体存在的具体准则。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91 )
0 时变系统运动稳定性的迭代法
廖晓昕
本文对一类时变线性、非线性系统统提出一种研究稳定性的方法,直接根据系统本身的系数间的积分估计式给出若干显式代数判别准则.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96 )
0 线性模型中期望值和协方差参数的联立贝叶斯估计
刘烈昭
本文限制估计类S=(a'y+y'Ay(A=A')),首先将模型进行叠加及变形,利用最小二乘解的定理求出了联立参数线性函数的IBE 和IUBE 的具体表达式,然后推广到多元线性模型上去。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41 ) HTML (1 KB)  PDF  (0 KB)  ( 98 )
0 关于计算多重积分的蒙特卡洛方法
刘连寿,杨仲乐,陈伟
本文讨论计算多重积分的蒙特卡洛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性广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如何用计算机语言恰当地表述积分区间,以及如何选择伪随机数的问题;结合口袋重叠积分的计算,讨论了提高有效点比例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在实际计算中提高有效点比例的方法.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688 ) HTML (1 KB)  PDF  (0 KB)  ( 98 )
0 当前引力理论的发展
张镇九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20年来高能天体物理方面的重要发现及微分几何拓朴学的使用给引力理论所带来的新发展以及提出的新课题。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29 ) HTML (1 KB)  PDF  (0 KB)  ( 104 )
0 中子星物理学讲习班在我院举办
仲天
10月11日至17日,在我院举办了“中子星物理学”讲习班。在这次讲习班中,美国波士顿大学布瑞切教授,以讲学的形式较系统的讲述了中子星、超新星爆发、r 射线爆等高能天体物理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进展情况。他对下列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97 )
0 提高电子枪分辨率的一种试验方法
王国栋,杨丕博
本文介绍了一电子枪的结构、特性、以及为了提高分辨率对电子枪枪体进行改进试验所取得的成果。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0 KB)  ( 96 )
0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材建设协作会议在开封召开
由华中师院和河南师大二校地理系发起,陕西师大、河北师大、武汉师院三校地理系参加的五院校《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材协作会议,于一九八一年七月卅日至八月三日在开封举行。华中师院地理系主任梁希杰教授和河南师大地理系主任尚士英副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梁希杰主任就地理学的发展和动向发表了讲话,他明确指出:综合自然地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16 )
0 光栅衍射成象规律在油膜光阀中的应用
李继祯,李培森
本文将光栅的衍射成象规律具体应用在油膜光阀中,对于透射式油膜光阀的两种类型——前置型和后置型光阀的“阀门系统”的计算给出了一个简便方法。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0 KB)  ( 96 )
0 氨基硫逐磷酸酯乙酰化反应的研究
刘钊杰,张景龄
本文在总结O—甲基—O—[(2—异丙氧基羰基)苯基]硫代磷酰胺酯(即水胺硫磷)的乙酰化反试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用乙酸酐—硫酸和冰乙酸—三氯化磷进行乙酰化反应的工艺条件、特点和规律。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0 酰氯法合成水杨酸异丙酯在我院获得成功
我院化学系农药研究室在1980年完成硫酸酯化法合成水杨酸异丙酯新工艺研究的基础上,于1981年5月又成功地采用酰氯法合成了水杨酸异丙酯。该法以水杨酸、氯化亚砜和异丙醇为原料,以叔碱为催化剂,通过连续反应制得纯度高的水杨酸异丙酯。其反应式如下: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0 KB)  ( 18 )
0 气浮法分离废水中的几种重金属的试验
马芳琳,孙玉树,张泽湘
本文介绍了应用气浮法分离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的一种方法.在含重金属的废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pH 值在7—10之间,使重金属离子成为非水溶性氢氧化物沉淀,在不另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情况下,通入压力溶气水,沉淀随同气泡一起浮于水面而被排除,处理后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能达到或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46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0 甘薯叶组织培养细胞分化及根的发生
程井辰,周吉源,虢华山
以甘薯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无菌培养,研究其细胞早期分化、愈伤组织形成及根的发生过程.甘薯叶片在MS 或N_6培养基中,在30~33℃时诱导率高达98%以上,培养三天便开始启动,启动部位有三:首先在切口边缘膨大,该处叶肉细胞脱分化转变为分生细胞;其次是叶脉韧皮薄壁细胞,细胞体积加大,数目增多,核大、质浓;同时某些栅栏细胞活化,细胞变园变扁,层次加多。培养6~12天的叶片,被启动细胞进入细胞分裂期,有的形成薄壁细胞突起,将表皮外推,叶脉处的分生细胞,形成蛛网状的分裂生长中心。培养5~12天的叶片,进入细胞分化期,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细胞再分化为薄壁细胞及管状分子。培养25~30天的叶片,在愈伤组织中随机出现胚性细胞,形成分生细胞团,由此产生根原基,根原基多点发生,位置不定,一般为内起源。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337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0 李琮池教授赴法参加第五届国际病毒学会议
我院生物系教授李琮池,应邀参加了1981.8.1至1981.8.7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病毒学会议,参加大会的代表共2009人,分属于59个国家。这次大会的报告有:“病毒研究中DBA 重组体”,重点在基因分析。“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重点是病毒基因组(团)的组成、结构及表达。“病毒感染——毒性的机理”,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9 )
0 水仙外植体培养中的内、外源调节对细胞分化和形态发生的影响
杨学荣,叶银根,王建人,徐绶峻,孙永斌
试验了水仙各种外植体在MS 与通用培养基上的诱导分化能力;初步观察了外植体产生的分生细胞团、愈伤组织、小鳞茎以及未受精胚珠发育的解剖学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水仙商品鳞茎快速繁殖中,建立单细胞培养系和改变繁殖方式的基本设想。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51 ) HTML (1 KB)  PDF  (0 KB)  ( 96 )
0 三带喙库蚊寄生等索线虫(Isomermis sp.)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鲍学纯,汪义慰,伍惠生
本文首次报导了武汉市郊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孑孓体内寄生等索线虫(Isomermis sp.)的生活史。等索线虫在6月至9月份对宿主的寄生率的幅度为5%~48%。等索线虫一年内可发生多代,当气温在26°~33℃时,完成一代生活史的周期为22~28天;并成功地进行了室内人工感染;此外就等索线虫对宿主的感染强度,寄生部位;雌雄性比等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306 ) HTML (1 KB)  PDF  (0 KB)  ( 95 )
0 一定剂量秋水仙素处理的PBL微核出现率
张昌杰,蔡亚娜,徐绶峻,黄圣祥
本文取30例皮肤病患者的外周血进行体外培养。分别按0、10、20微克/毫升的浓度加入秋水仙素,继续培养4小时后观察其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89 ) HTML (1 KB)  PDF  (0 KB)  ( 96 )
0 论九宫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景才瑞,刘昌茂,郭柏林,朱兴贤
本文以实地调查所搜集的资料为依据,从地质基础、地貌特征、冰川地貌、冰川堆积物等方面,论证了九宫山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存在,为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增添了新证据。文中在冰川地貌、冰川堆积物的鉴定和分析基础上,首次提出九宫山划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的看法,并与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试行对比,对于湖北第四纪古地理、古气候和地层划分的研究,都将会有很大帮助。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28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0 我院物理系刘连寿副教授应邀访美
我院物理系理论粒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刘连寿副教授,应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和国立费米实验室(Fermilab)的邀请,于今年7月22日至8月15日对这两个单位进行了短期访问。在SLAC 访问期间,参加了第9届粒子物理暑期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的主题是强相互作用,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美国各高等学校和研究中心,以及西欧,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0 KB)  ( 19 )
0 汉江流域水文地理
邓兆仁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汉江流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系统地论述了流域水文特征和变化规律,较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了河川径流动态与自然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根据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水文地理持性,对流域水文区划作了初步的探讨。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366 ) HTML (1 KB)  PDF  (0 KB)  ( 99 )
0 关于几个不等式的增补
路钢
本文对于两类凸函数,给出了Jenson 不等式f■的两个增补形式,因而推广和包含了一些巳知的增补工作。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0 KB)  ( 100 )
0 BET容量法中死体积的测定
朱长缨,唐开清,蒋亦芹
本文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用氮气空体积法作为BET 容量法测定死体积的方法。这个方法测定的固体比表面与氦气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其精度一般可在士3%以内。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552 ) HTML (1 KB)  PDF  (0 KB)  ( 98 )
0 立体化学教学的初步探讨
汪焱刚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进程中,立体化学的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这不仅由于立体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合物中存在极为普遍,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理活性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通过对有机化学反应中立体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93 )
0 试论实验设计的原则
李以章
在实验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各类实验及其设计技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示。然而,从整体上探讨实验设计的原则,至今却没有一致的结论。实验的成败如何,固然由许多因素决定,但人们普遍认为,实验设计必须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因此,认识并把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对于正确地进行实验设计,保证实验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实验设计一般原则进行一些探讨。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0 李四光学术思想讨论会在武汉召开湖北李四光研究会同时成立
李四光学术思想讨论会暨湖北李四光研究会成立会于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武昌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部顾问许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孙(?)卿,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马振图、杨敬之、杨怀仁、夏湘蓉和著名作家徐迟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 )
0 华中师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一九八一年 总目录
教学钓‘西洛塔的群的一些特征··················“········”··········..·················”·······………钱吉林(1)33凸函数与颜森不等式··········“·········”····“·“·”·····················,···”·4········”····一一李照海(1)3T实数扩充集合上的微积分··········~······“·”·······“···············“·········”·”···”··一王建举…
1981 Vol. 0 (4): 0-0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8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