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48卷 T.S.2期
刊出日期:2014-04-25

 
0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一种数值解法
吴克晴,冯兴来
提供了一种求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显式单步方法,通过一个函数逼近一阶常微分初值问题的解,并证明了数值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实验表明该数值解法非常优越.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15 ) HTML (1 KB)  PDF  (0 KB)  ( 226 )
0 Riccati方程可积性的研究
谢瀛慧
首先通过一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y′=pnyun+pn-1yun-1+…+p2yu2+qy+r的可积性研究结果,用乘积变换的方法给出了Riccati方程可积性成立的条件及其通解公式.然后利用所得主要结果,以预解函数作工具,对Riccati方程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得到相应的有关结论.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03 ) HTML (1 KB)  PDF  (0 KB)  ( 171 )
0 浅谈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李兰瑛
微分学中值定理是微分学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又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它是沟通函数与其导函数的桥梁.是应用导数局部性研究函数整体性的重要工具.利用它可以巧妙地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本文给出微分中值定理的具体内容,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很广泛,本文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谈谈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708 ) HTML (1 KB)  PDF  (0 KB)  ( 260 )
0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运筹学教学改革探讨
于晋臣
运筹学是一门系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加强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措施.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81 ) HTML (1 KB)  PDF  (0 KB)  ( 182 )
0 经济数学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张鑫
提出了经济数学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进行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即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还要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办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应用能力及数学素养.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27 ) HTML (1 KB)  PDF  (0 KB)  ( 195 )
0 七年级学生几何入门的困难分析及策略
李晓倩,王兄
几何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七年级的学生在刚接触几何时,就对几何的学习存在诸多的困难,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代课经历,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七年级学生学习几何期间的心理及学生日常几何作业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了七年级学生的几何入门存在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一些有效方法,以期帮助七年级的学生度过几何入门这一大难关,为以后更深的几何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也为数学教师更好的教授几何入门提供策略.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98 ) HTML (1 KB)  PDF  (0 KB)  ( 189 )
0 湖北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研究
张晓宇, 李媛媛, 吴成亮, 孙齐
基于索洛余值方法对湖北省2006~2013年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以五年为计算单位,得到“十一五”以及“十二五”前期的湖北省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18.56%和36.56%.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对“十二五”后期的数据做出预测,并对“十二五”后期如何有效促进湖北省林业科技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9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0 道路交通安全态势分析预测方法比较研究——以华北某省为例
朱建安,巩建国
以华北某省为例,就近年来全省道路交通安全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并从基于统计数据和挖掘内在社会规律两个方面对全省道路交通安全态势进行了综合预测,提出了适合该省机动化水平与交通事故水平的关系的模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内在社会规律分析预测比单纯基于统计数据预测更具有真实可靠性,说明的含义也更为准确和清晰,同时表明该省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态势正在处于好转过程中,并且好转的势头要优于国际同等历史条件下的情况.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96 ) HTML (1 KB)  PDF  (0 KB)  ( 162 )
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方法探析
阚兴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条件的不断改进,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等方面.本文就数学课堂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建议.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53 ) HTML (1 KB)  PDF  (0 KB)  ( 174 )
0 中国MOOC教育发展之初探
韩桂华
MOOC是近年在全球兴起的大型免费开放性课程,是IT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和产物,是一种新生事物,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它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教育进步的表现.MOOC的特点:名校、名师、精品、开放、免费.我国应高度重视MOOC,制定发展规划,促进MOOC在我国健康稳定发展.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23 ) HTML (1 KB)  PDF  (0 KB)  ( 198 )
0 基于CAE和多元技术的汽车挡板件注塑参数优化
彭霏, 丁圣银
以降低体收缩率为优化目标,采取CAE和多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汽车挡板件进行注塑参数优化研究.首先根据正交方法进行了试验设计,利用CAE技术对成型过程进行计算.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和响应曲面法建立了收缩率的响应曲面公式,并以此作为目标函数.再次,利用遗传算法对带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进行了非线性优化.最后,利用优化工艺参数进行注塑成型试验,翘曲变形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了汽车挡板件质量.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28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0 路灯节能管控系统
拉巴次仁,薛占强,杜亚,扎顿
为了减少隧道桥梁照明系统的电能浪费,该文章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单片机和译码扩展电路,针对特定地段和时段,开发出隧道桥梁路灯节能管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实验,总结出一种1-m-1循环点亮法,实现了译码电路的组合控制输出,即在车辆的行进过程中,同步打开车辆前方路灯,并关闭后方照明.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247 ) HTML (1 KB)  PDF  (0 KB)  ( 87 )
0 基于熵定律的节能降耗对策研究
别业广,贺华,胡妮
阐述了热力学熵增加原理,分析了湖北省能源现状,运用物理学中熵增原理说明能量只能不可逆转地沿着一个方向转化,论述了湖北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22 ) HTML (1 KB)  PDF  (0 KB)  ( 207 )
0 从参赛学生角度看创新思维及设计
贺之琦, 谭保华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广大学生对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很有热情,但也存在一些困惑.本文结合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见闻及感受,就学生如何形成自己的新想法提出建议,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展望.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296 ) HTML (1 KB)  PDF  (0 KB)  ( 170 )
0 高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心得探讨
张立强,赵青,廖凯,陈伟
《机械工程材料》是所有机械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多数学生在学习《机械工程材料》中往往会感到比较困难,归其原因主要与这门课程的特点有关:内容庞杂且抽象;名词概念术语和原理繁多;课程实践性和理论系统性强等.本文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针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特点,阐述了个人观点和经验总结.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23 ) HTML (1 KB)  PDF  (0 KB)  ( 167 )
0 ICP-MS法测定龙葵中27种金属元素含量
钱小禾,宋宏安,王砚,郑光明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茄属植物龙葵全草中2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其中13种金属元素V、Cr、Mn、Fe、Cu、Zn、As、Se、Mo、Ag、Cd、Tl、Pb采用普通模式检测,14种金属元素Li、Be、B、Mg、Al、Co、Ni、Ga、Rb、Sr、Te、Ba、Bi、U等采用碰撞/反应池技术(CCT)模式测定,以消除样品溶液中潜在的干扰.在实验条件下,Ni、Cr、Mo、Ag等4种金属元素未检出.方法检出限Fe为9.788 ng /mL、Cr为2.291 ng /mL,B为2.026 ng /mL,Mg为1.907 ng /mL,Al 为3.224 ng /mL,Ni为1.844 ng /mL,其它元素为0.003~0.922ng/mL,精密度的RSD为0.22%~4.08%,加标回收介于 90.0% ~110.0 %之间.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为龙葵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71 ) HTML (1 KB)  PDF  (0 KB)  ( 177 )
0 氮化硼改性聚酰亚胺力学、导热性能的研究
侯侠,高晓红
采用高导热的BN改性了聚酰亚胺,BN的加入确实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率,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储存模量.考虑到BN加入后对材料韧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BN含量应为25%.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28 ) HTML (1 KB)  PDF  (0 KB)  ( 183 )
0 高校物理化学实验“五个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赵丽娜, 李欣, 杨潇, 任玉刚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五个四”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及运行成效,分析了高校物理化学实验改革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与完善的重要意义.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23 ) HTML (1 KB)  PDF  (0 KB)  ( 206 )
0 一氧化氮生成反应的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
陈喜,邓克俭
通过“问题-探索-分析-结论”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牢固掌握所学的内容.结构化学教学中,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了加深学生对前线轨道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讨论了该反应发生的条件.课外实践中,学生利用分子轨道理论计算验证了反应的机理,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这次教学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前线轨道理论的理解,同时增加了对分子轨道理论的认识和利用该理论探索化学现象的兴趣.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29 ) HTML (1 KB)  PDF  (0 KB)  ( 183 )
0 结构化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韦复华,李琳
结构化学是我校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文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及考核机制等三方面来思考和探索结构化学的教学.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292 ) HTML (1 KB)  PDF  (0 KB)  ( 210 )
0 精品课向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探讨
秦伟刚,黄琦兰,马欣,沙琳
国家精品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组成部分,弥补了优秀课程资源共享功能缺失的问题.文中进一步探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除了精品和共享功能,还应注重资源的建设,分别从资源建设中的团队协作、技术手段和政策保障进行说明.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2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98 )
0 电工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黄琦兰
电工学是高等院校工科非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本文介绍了电工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思路和实施过程,分析了实验改革的效果.文章从夯实基础性实验、实验与理论授课有机结合、增加实验考试环节、合理配置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增设现场观摩教学、注重课程的新技术和企业合作培训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电工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模式,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01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0 电工电子案例设计大赛的案例分析
黄琦兰,沙琳,秦伟刚
电工学是高等院校工科非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本文介绍了参加一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的案例分析,结合我校电工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的情况,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四人抢答器”为实验设计案例,分析了案例的构思、实现方案、教学模式、实施进程、特色和创新,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方法与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研究,以拓宽思路,加快我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513 ) HTML (1 KB)  PDF  (0 KB)  ( 185 )
0 鄂北岗地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孙小舟, 谢菲, 杨剑, 石平超
利用1961年~2010年鄂北岗地8个气象台站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法,定量分析了近50年来鄂北岗地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鄂北岗地近50年来年代际间的气温变化幅度差别不大,年际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季节变化特点是春、秋、冬三季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夏季气温明显下降;近50年来鄂北岗地年代际降水经历了持续缓慢下降到缓慢回升的过程,总体上呈微弱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在546.99 mm~1 191.11 mm之间波动,研究时段内并未发生突变现象,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夏、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明显,春季和秋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83 )
0 武汉市近50年来气温变化研究
尹发能,陈雨
气温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气温的变化也反映出气候的变化.本文选取近50年的年、季、月平均气温,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趋势分析、累计距平法、信噪比法、移动T检验法等方法对武汉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1)武汉市近50年气温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显著;(2)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这4个年代中90年代增温最快,四季中春季增温最为显著;(3)3种方法同时检测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次的较强的增温突变,信噪比法、移动T检验法均指出该突变主要由冬春两季的增温突变所引起的;(4)累积距平法还揭示出武汉市的年平均气温近年有降温突变的可能.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79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2 )
0 武汉市旅游舒适度评价及客流量预测方法研究
王丽娟, 刘静, 罗学荣, 付晓辉, 王俊超
利用近30 a气候资料,对武汉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近5 a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关系,结果显示:旅游景点的客流量与气候舒适度密切相关,综合考虑武汉市最佳旅游时间应为每年的4月、5月及10月.此外客流量还受到假期(如暑期、“十一”黄金周及春节)的影响;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变化一个单位,客流量月指数变化(增加或减少)1.016%,该模型能基本反映气候舒适指数与客流量月指数变化的关系.本项研究能为武汉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61 ) HTML (1 KB)  PDF  (0 KB)  ( 187 )
0 近4a湖北夏季日用电量与气温关系及预测模型
何明琼, 陈正洪, 付佳, 高力书
利用湖北电网主网2010年~2013年逐日用电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夏半年(5~9月)日用电量与气温的相关关系,求算出夏半年平均气温与日用电量的1℃效应量,揭示了盛夏(7~8月)日用电量与1 d、2 d、3 d、4 d、5 d滑动平均气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盛夏(7~8月)日用电量与气温关系预测模型,经回代检验,7月均方根误差为1378.25万kw·h,占7月日均用电量的2.8%.8月均方根误差为1638.57万kw·h,占8月日均用电量的4.0%,用电量预测模型经过2014年7月1~31日应用检验表明,相对误差一般在0.1%~2.8%之间,可供电力部门预测时参考使用.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16 ) HTML (1 KB)  PDF  (0 KB)  ( 181 )
0 近52 a湖北省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研究
王学良,余田野,汪姿荷
为进一步研究湖北雷暴气候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利用1961年~2012年近52年湖北省68个气象台站雷暴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和EOF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北地区雷暴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2年湖北年平均雷暴日数在波动中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东亚夏季风强弱与夏季雷暴日数多少相关性显著,初步认为东亚夏季风减弱是夏季和年雷暴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湖北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0~53 d,平均为36 d.平均初雷日期在2月28日,并在波动中有弱的推迟趋势;平均终雷日期在10月6日或7日,在波动中没有提前或推迟趋势.月平均雷暴日数变化呈双峰型,主峰在7月,次峰在4月,7~8月雷暴日数较多,占全年雷暴日数的47.2%.5~9月各月平均雷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8月平均雷暴日数减少最显著.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雷暴日数分别占全年雷暴日数的29.2%、59.2%、8.2%和3.4%,春夏季平均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8.4%.鄂西北和江汉平原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少,鄂西南、鄂东南和鄂东北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地形对终雷日期、夏季和年平均雷暴日数影响明显,同纬度地区,山区雷暴日数比平原多.经M-K法检验,1984年是年平均雷暴日数明显减少的气候突变年份,通过小波分析,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主要存在着11 a、18 a左右长周期和3-5a小周期振荡,目前湖北年平均雷暴日数正处于偏少期的中后期阶段.根据EOF分析,将湖北年平均雷暴日空间分布划分为一致型、反相型和局地型3种类型.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将湖北地区划分为多雷区、中雷区和少雷区三个雷暴等级.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29 ) HTML (1 KB)  PDF  (0 KB)  ( 178 )
0 非长江汛期时流向及水温对巡司河黑臭状态的影响
刘诚,程凯,齐钱,邹恒伟
在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间的非长江汛期时,对巡司河的全部河道及其3个主要支流进行了3次系统调查,测定了叶绿素a、TN、TP、DO、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并结合水温、流向、水位等情况综合分析了非长江汛期时巡司河黑臭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巡司河3个主要支流的流量可以通过影响主河道的流向而影响主河道的水质和黑臭状态,且水温低于10℃时,黑臭情况会大幅改善.上述结果不但有助于深入认识巡司河黑臭发生的原因,而且也对制定科学的巡司河治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6 )
0 基于GIS的加权Voronoi图城市影响范围界定的研究——以四川省地级城市为例
彭雯秀, 张仪彬, 吴刚, 林菁
城市影响范围是相邻的城市空间竞争的结果,科学合理地界定城市影响范围不仅是实现一定区域内各城市功能整合的前提,也是区域内各城市统筹、有序和协调发展的基础.本研究针对断裂点模型、引力模型等传统空间划分模型在划分连续的精确性上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将断裂点模型中的“规模”参数引入到计算几何中具有空间划分精确连续性优势的Voronoi图理论中,构建出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影响范围界定模型.而后,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生态以及科学技术四个方面选取的细化指标所评价出的“城市综合实力值”修正了传统断裂点模型中的“规模”参数.最后,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将此模型运用于了四川省地级城市的影响范围的实证研究中.分析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空间划分理论界定城市间影响范围界线时的任意性所导致的偏差,对精确界定城市影响范围更具实际的指导作用.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80 ) HTML (1 KB)  PDF  (0 KB)  ( 174 )
0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卞萌,刘继琳
《遥感原理与应用》作为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遥感高等人才.该文以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切入点,分析了遥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薄弱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指导以及考核形式等各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以及实践成果.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47 ) HTML (1 KB)  PDF  (0 KB)  ( 188 )
0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3S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祁向前,赵威成,张红华,叶欣
针对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对测绘工程专业3S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构想,确立了针对“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实践教改思路.认为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从应用出发,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将来就业及学校的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6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7 )
0 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意愿的分析研究
程露萍
在对中国12个省份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中国农村居民的旅游意愿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农民旅游群体人口特征明显;②农民对旅游有一定认识,并且旅游意愿强烈,但是出游频率较低;③东、中、西部农民旅游意愿的区域差异不明显;④农民家庭收入对旅游意愿的影响不大,但限制因素依然存在.最后,结合农民的旅游意愿特征,本文提出相应若干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发我国农民的旅游市场.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81 ) HTML (1 KB)  PDF  (0 KB)  ( 214 )
0 编程语言的历史和分类研究
杨飞扬,李航,白佳鹏
编程语言是用来定义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语言,也称“计算机语言”,程序员通过使用编程语言来定义计算机应当执行的操作和所需使用的数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编程语言的历史和分类,展示了它发展的全貌.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402 ) HTML (1 KB)  PDF  (0 KB)  ( 200 )
0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何培玲,陈作雄,庞汉松
在新形势下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和保障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将从组织上、思想上和制度上三个层面去建立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97 ) HTML (1 KB)  PDF  (0 KB)  ( 181 )
0 唐代体育服饰的文化探索
李秋艳
唐代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唐代也拥有着较多不同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具备着独特的体育文化,体育活动的发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纷繁多彩的服饰文化.本文结合唐代体育服饰在体育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分析研究唐代体育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85 ) HTML (1 KB)  PDF  (0 KB)  ( 179 )
0 基于AHP-FCEM评价模型下的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效果实证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
叶燎昆, 张沙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 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结合云南实际,云南省政府提出了探索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新机制等12条关于提高学校体育的意见,多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为重点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本文以云南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的实际情况为主线,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结合云南省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对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阳光体育实施的具体效果进行综合打分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数理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昆明理工大学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效果结论与相关意见,旨在为云南省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践依据以及总结云南省高校阳光体育的实施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03 ) HTML (1 KB)  PDF  (0 KB)  ( 180 )
0 大学体育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的问题研究
王一民
用现代健身理论、调研方法,研究5所大学,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决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结果表明,大学“体育课两年模式”,存在体育课年限、课外锻炼评价的局限,不能有效解决2/3无锻炼习惯大学生的问题.建议:修订大学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开设4年,明确课外锻炼是体育课组成部分和计算学分;大学体育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方评价机制;大学生4年每周课外锻炼书面作业制、学分制、导师制.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36 ) HTML (1 KB)  PDF  (0 KB)  ( 174 )
0 学生体育课兴趣现状与分析
李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从事学校体育教育老师来说,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强弱关系到学生健康状况的发展.因此,新时期加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我认为,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要考虑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然后在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实施.
2014 Vol. 48 (T.S.2): 0- [摘要] ( 391 ) HTML (1 KB)  PDF  (0 KB)  ( 180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