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2年 46卷 5期
刊出日期:2012-10-25
0
一类非线性种群竞争系统的最优边界控制
卜红彧, 付军
讨论了具有年龄结构和空间扩散的两种群构成的非线性竞争系统的最优边界控制.证明了最优控制的存在性,导出了最优性条件.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271
)
HTML
(1 KB)
PDF
(440 KB) (
259
)
0
多维混沌系统的全局指数吸引集及模拟
袁红, 张付臣
混沌系统的全局指数吸引集在混沌的控制和同步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出了一个五维混沌系统的模型,然后借助一个适当的Lyapunov函数和最优化理论,研究了这个混沌系统的全局指数吸引集,得到了它的五维椭球全局指数吸引集.最后,通过了计算机模拟,数值模拟验证了计算理论的可行性.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20
)
HTML
(1 KB)
PDF
(684 KB) (
240
)
0
一类受限于从属关系的解析函数族
熊良鹏,刘晓丽
主要借用从属关系定义和引入了在单位圆盘Δ={z:|z|<1}内解析的一类函数族Mδ[A,B],讨论了包含于该族的一些充分条件,而且给出了Mδ[A,B]当δ=1时的特定子族M1[A,B]的部分系数估计情况.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75
)
HTML
(1 KB)
PDF
(208 KB) (
275
)
0
[0,1]-拓扑空间中模糊网的m-收敛性的非标准刻画
马春晖, 史艳维, 翟美娟
在非标准扩大模型下,以非标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0,1]-拓扑空间中模糊网的m-收敛理论,给出了模糊网m-收敛性的非标准刻画.首先,利用转换原理,定义了*-模糊集合,提出了N-单子和Q-单子的概念.其次,借助这两类单子给出了模糊网的N-收敛性和Q-收敛性的非标准特征.最后,由这些特征得到了模糊网的m-收敛性的非标准刻画,并讨论了模糊Haudorff分离性与模糊网的m-收敛性之间的关系.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56
)
HTML
(1 KB)
PDF
(308 KB) (
252
)
0
社会福利函数与拟序下的不公平测度研究
刘薇
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测度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将不公平度量的四个基本公理应用到福利函数、不公平指数和拟序下不公平测度中去,研究表明:3种测度均满足人口原则、对称性和齐次性.再将平移不变性应用到不公平指数和拟序下不公平的测度中,研究结论得出:在一定条件下,个体效用、依赖秩的社会福利函数与拟序下的不公平指数性质等价.以上研究结论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度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47
)
HTML
(1 KB)
PDF
(362 KB) (
469
)
0
地形生成的细分随机移位方法
张润花, 刘树群, 赵付青
将4点细分格式推广到三维表面,提出一种基于四边形栅格4点细分格式的随机移位地形生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方便生成具有真实感、基本可控性的山脉地形,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随机中点移位方法对生成地形的形状无法预测和控制、裂缝和不真实的问题.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28
)
HTML
(1 KB)
PDF
(915 KB) (
385
)
0
基于协同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
马卫,熊伟
针对网络流量具有复杂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应用自上而下的协同神经网络进行网络流量异常检测的方法.首先选择包含正常网络流量和异常攻击流量的数据集作为原型模式,然后通过协同神经网络进行序参量的动力演化,最终根据原型模式对应的序参量的演化结果来判定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的识别出正常流量和异常攻击的种类.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38
)
HTML
(1 KB)
PDF
(623 KB) (
798
)
0
自旋结网圈中的n阶U矩阵的线图计算
靳海芹, 戴伟, 胡永红, 肖明, 李志浩
用线图展开法对圈量子引力中自旋结网圈中的n阶U矩阵的张量积展开的计算给出了详细的推证,为自旋结网圈的相关计算提供一种简便的几何计算方法.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278
)
HTML
(1 KB)
PDF
(1680 KB) (
405
)
0
新型高温超导候选材料Sr2CuO2Fe2As2的设计及物性研究
王蝶,王嘉赋,肖鹏
基于现有铜氧化物和铁基两类高温超导体的特性,设计了同时包含CuO2层和Fe2As2层的新材料Sr2CuO2Fe2As2,采用一性原理方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计算了母体材料及掺杂后的电子能带结构.结果表明,该物质在能量上处于有利地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电子结构与铁基超导体较为相似,表现出弱金属性,其导电性主要集中在Fe2As2层.空穴掺杂时,CuO2和Fe2As2层层间关联得到削弱,材料的导电性仍由Fe2As2层主导;而在电子掺杂中,不仅Fe2As2层的导电性出现增强,CuO2层的导电能力也大幅度提高.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r2CuO2Fe2As2的电子结构与两类高温超导体具有相似性,可能成为超导候选母体材料,并具有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价值.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50
)
HTML
(1 KB)
PDF
(1830 KB) (
316
)
0
基于项目的学习过程建模与研究
瞿少成,黄俊年,周彬
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分析了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即PBL)的学习过程;从控制理论的视角,实现了开环、与闭环PBL学习过程分析,并比较了其优劣;在此基础上,应用分散控制策略,构建了一种PBL复杂任务学习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分散控制策略的PBL复杂任务学习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复杂任务的学习过程.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30
)
HTML
(1 KB)
PDF
(945 KB) (
408
)
0
基于HMM的手势识别研究
严焰,刘蓉,黄璐,陈婷
利用可穿戴式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手势动作信息,研究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手势识别技术.首先采集手势加速度数据,采用改进的SWAB算法进行自动端点检测,通过提取相应的手势特征,利用HMM对手势指令建模,并采用K-means算法矢量量化手势特征序列,以提高手势识别性能.实验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手势动作.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698
)
HTML
(1 KB)
PDF
(975 KB) (
611
)
0
无溶剂法合成新型含硅离子液体
唐子龙, 易芳文, 唐瑞仁, 夏赞稳, 刘汉文
以咪唑或N-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三甲基硅甲基)-3-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等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优化反应条件,产率高达86%~97%.实验结果表明无溶剂法具有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化合物结构用1H NMR、13C NMR、IR等进行了表征.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400
)
HTML
(1 KB)
PDF
(459 KB) (
339
)
0
CO2-H2O体系中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还原反应的研究
刘世娟, 蒋景阳
在CO2-H2O体系中,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锌粉选择还原芳香硝基化合物制备相应的芳香羟胺的影响.在锌粉与硝基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O2压力为0.5 MPa,40 ℃的条件下,反应3 h,N-苯基羟胺的产率为76%.该法具有较高的化学选择性,带有其它可还原官能团的芳香硝基化合物也能被选择还原成相应的羟胺,苯环上带有的这些可还原的官能团不发生还原反应.苯环上带有的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此选择还原反应的进行.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49
)
HTML
(1 KB)
PDF
(451 KB) (
322
)
0
响应曲面法用于微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研究
廖立敏, 刘月, 李建凤, 王碧
以60℃下烘干的柠檬皮渣为原料,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微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试验方案,考察了乙醇浓度、液料比和微波处理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最终得出微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乙醇浓度为60%、液料比为30、微波处理时间为4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结果表明柠檬皮渣总黄酮的提取率高,而且试验的重现性好,此时平均提取率为1.20%.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91
)
HTML
(1 KB)
PDF
(1477 KB) (
367
)
0
单分散ZnO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颜蔚,安明,王响,董琪琪,孙丽宁,施利毅,邓维
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合成了直径范围从50~200 nm的单分散的ZnO微球:在一步反应中制备了ZnO纳米粒子的乙醇分散液;然后在二步反应中加入适量的ZnO纳米粒子的乙醇分散液,从而合成出单分散的ZnO微球.通过改变二步反应中所加入的ZnO纳米粒子的乙醇分散液的量,可以改变制备的单分散ZnO微球的直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得知,ZnO微球是由ZnO纳米粒子聚集而成.不论ZnO微球的直径是多少,其多分散指数均小于1,并且当ZnO微球的直径为150 nm时,其多分散指数仅为0.16.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520
)
HTML
(1 KB)
PDF
(3951 KB) (
318
)
0
钴含量对铁钴双金属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的影响
顾榜,金亚美,徐程,李金林
制备了一系列钴含量为0.5wt%、1.0wt%、1.5wt%的铁钴双金属催化剂,并结合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氢气程序升温脱附和氧滴定等一系列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含量的钴对铁钴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和费-托合成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钴的加入促进了铁的还原,但较高含量(1.5 wt%)的钴使得催化剂表面形成了少量的CoFe2O4物种,钴铁之间相互作用增强导致1.5Co-Fe的还原度降低但分散得更好.铁钴的混合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化学性质,钴的加入使催化剂的低温氢气吸附性能增强.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485
)
HTML
(1 KB)
PDF
(665 KB) (
277
)
0
镧对呋喃树脂炭的催化石墨化
易守军,唐子龙,夏晓东,李友凤,殴宝立
报道了镧对呋喃树脂炭的催化石墨化.把氯化镧均匀分散在呋喃树脂中,然后在180℃左右固化,600℃炭化;最后将含有镧的呋喃树脂炭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考察镧对呋喃树脂炭的催化石墨化效果,通过Scherrer和Bragg方程分别计算石墨表观微晶尺寸(Lc)和(002)面的层间距(d00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炭材料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镧对呋喃树脂炭具有明显的催化石墨化作用;呋喃树脂炭的石墨化度随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有明显变化.在2 400℃时,石墨化效果最好,最小d002值为0.336 0 nm,相应的石墨化度为93%.炭的催化石墨化机理遵循碳化物分解和碳的熔解析出机理.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76
)
HTML
(1 KB)
PDF
(972 KB) (
263
)
0
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李艳, 杨剑, 吴鸣虎
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F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FSS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FSS与BSA分子以物质的量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同时,应用同步荧光考察了FSS对BSA构象的影响.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83
)
HTML
(1 KB)
PDF
(644 KB) (
488
)
0
鱇浪白鱼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刘红艳, 熊飞, 董元火, 张繁荣, 杨东, 余来宁
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对鱇浪白鱼野生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从40条引物中筛选出了13条用于扩增,共检测到9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2个.鱇浪白鱼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PPB=62.89%; H=0.2490; I=0.3636)高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PPB=58.76%; H=0.2267; I=0.3314).结果表明,鱇浪白鱼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野生与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0826,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796,2种方法揭示的鱇浪白鱼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的趋势基本一致,表明约8%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遗传变异大多存在于群体内.UPMGA聚类树中,野生与养殖群体大多各自相聚,再相互混杂,群体间的基因流Nm(5.55)比较高,说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间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没有达到种群遗传分化的水平,在遗传上有一定的交流空间.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88
)
HTML
(1 KB)
PDF
(1361 KB) (
263
)
0
2株嗜碱性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熊鹰, 余金辉, 阿不都克里木·热依木, 魏艳红, 李逸, 莫小妍, 陈湖星, 袁永泽, 刘德立
从新疆巴洲和硕县碱性土壤中分离纯化出2株放线菌菌株XJ-1和XJ-4,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产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多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株放线菌在pH7.0的中性条件下不能生长,在pH12.0的强碱性条件下能够生长,最适生长pH为10.0,属于嗜碱性放线菌.2株放线菌菌株能耐受10%的NaCl,最高耐受温度为45 ℃.菌株XJ-1产生抗生素,能抑制柑橘绿霉菌、水稻轮纹菌、棉花枯萎菌和小麦赤霉菌的生长.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表明XJ-1属于拟诺卡氏菌属的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9.9%.而XJ-4与Nocardiopsis. sp. AF-333的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9.3%,有可能是一新种.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534
)
HTML
(1 KB)
PDF
(1313 KB) (
548
)
0
青海藏族中学生视觉识别敏度差异的研究
苏琳,常伦荣
为验证人类是否因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而造成视觉识别敏度的差异,采用二维隐匿图形视觉搜索实验对青海部分藏族学生进行了视觉识别敏度的测试,经统计分析并与汉族和维吾尔族同年学生比较结果表明:(1)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对藏族视觉识别敏度的影响不是太大.(2)在相同的教育背景下,图像识别反应时间具有明显的性别上的差异.(3)在相同的教育背景下,黑白正像图形与斜像图形的识别反应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4)在相同的教育背景下,黑白和彩色图像识别反应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46
)
HTML
(1 KB)
PDF
(625 KB) (
268
)
0
重组蓝细菌藻蓝蛋白RpcA共价偶联多种藻胆色素
伍贤军, 邓明刚, 赵开弘, 周明
利用建立的藻胆蛋白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系统,证明了Synechococcus sp. WH8102的藻蓝蛋白α亚基RpcA能分别结合蓝细菌中的4种藻胆素.裂合酶RpcG利用PCB或PEB做色素底物,连接它们到RpcA上,并伴随着异构作用,分别生成色素蛋白PVB-RpcA、PUB-RpcA;但裂合酶CpcE/CpcF利用PCB或PEB做色素底物,连接它们到RpcA上,则分别生成了色素蛋白PCB-RpcA、PEB-RpcA.后者荧光量子产率较高.2种裂合酶使用2种不同的色素底物,可以产生4种完全不同的、仅偶联到RpcA的色素蛋白.RpcG和CpcE/CpcF的对比研究可以探讨裂合酶异构功能的结构基础.同时这些色素蛋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生物学荧光探针.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60
)
HTML
(1 KB)
PDF
(810 KB) (
401
)
0
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与分析
曾浩, 邓宏兵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武汉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2000年~2010年,武汉市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武汉市生态环境水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波动型的变化特征,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近两年来看,武汉市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差距在缩小.从协调度分析可知,2000年~2005年,协调度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2006年~2010年,协调度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且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总的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81
)
HTML
(1 KB)
PDF
(608 KB) (
283
)
0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分析——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刘浩, 郑文升, 张毅, 严筱茜
城市化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探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软件SPSS16.0与ArcGIS9.2,应用系统相对发展度原理分别测算分析1990年~2008年环渤海地区27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系数、城市化水平系数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对城市化的协调度系数.根据时序演化系数判断,环渤海地区城市协调水平较低,但在不断优化,山东半岛圈尤为显著,协调度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S”型曲线演化趋势.Moran's I分析表明,环渤海地区城市协调度总体上保持稳定的随机分布,没有强烈的极化效应;高值扩散区多集中于京津冀圈与辽东半岛圈等传统城市地带,而高值极化区与低值塌陷区则多位于山东半岛圈等新兴城市地带.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推动作用趋于弱化,但近20年推动作用仍占主导作用;在类似的区域发展背景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对城市化的协调状况呈现比较普遍的空间近邻效应.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64
)
HTML
(1 KB)
PDF
(3555 KB) (
219
)
0
长春市工业能源强度解构分析
王金涛, 宋亚楠, 韩瑞玲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质条件,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能源强度体现了能源利用的技术、管理水平,也反映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发展是否稳定与均衡.1997年~2008年,长春市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单位产值能耗)下降了64.8%.为了解释能源强度的这种变化,引用解构分析将该市工业能源强度分解成回收利用、技术效率、产业结构和进口4个因素,并利用完全分解公式计算各因素对长春市工业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2008年长春市工业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变动,其次为技术效率提高,进口因素使能源强度上升,回收利用因素的作用极微.产业结构因素在2003年之前促进能源强度的降低,2003年之后则导致能源强度的上升.技术效率因素发挥的作用一直很稳定,特别是在2005年以后大大促进了能源强度下降.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28
)
HTML
(1 KB)
PDF
(867 KB) (
290
)
0
青春期女性用力肺活量正常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陈鹏,葛淼,何进伟
为制定中国青春期女性用力肺活量正常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中国53个单位测定的7 094例青春期女性用力肺活量正常参考值,应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8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发现青春期女性用力肺活量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7.371,P=0.000).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8.751-0.0005089X1-0.1232X4-0.1184X5-0.01537X6±0.269.在以上的回归方程中,是青春期女性用力肺活量正常参考值(L),X1是海拔高度(m),X4是年平均气温(℃),X5是气温年较差(℃),X6是年平均相对湿度(%);0.269是剩余标准差的值.得出结论: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计算这个地区的青春期女性用力肺活量正常参考值.依据青春期女性用力肺活量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8个区.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473
)
HTML
(1 KB)
PDF
(759 KB) (
315
)
0
南疆西部近10年沙尘暴特征分析
周向玲, 刘皑国, 阿不都米吉提, 张伟, 俞胜清,
对新疆南疆西部莎车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喀什市4地的4个气象站近10年发生的沙尘暴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沙尘暴发生的时间特征和风速特征.结果表明:4地沙尘暴均多发生在4~6月份,且4月份发生沙尘暴次数最多.沙尘暴发生在傍晚20∶00时段频数最多,其中莎车县、麦盖提县和巴楚县沙尘暴持续时间最长为10 h左右.10年间喀什市的沙尘暴每年发生次数逐渐减少.4地发生沙尘暴的平均风速不同,风向多以西北风和东北风为主.发生沙尘暴时风速大小变化幅度大,平均变化周期为4 min左右,有明显的阵风特点.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416
)
HTML
(1 KB)
PDF
(2443 KB) (
229
)
0
论4PCR市场营销组合在区域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中的运用——以湖北省远安县旅游发展规划为例
张强,李冬芹,黄翔
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旅游产品设计在经历了单纯的资源导向、资源-市场导向阶段之后,正在逐步向资源-市场-竞争导向阶段过度.所以,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市场营销组合的运用.在对4P、4C、4R经典市场营销组合和区域旅游产品体系进行概念性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4PCR营销组合的形成以及其与区域旅游产品体系的关系,并结合湖北省远安县旅游产品开发实例,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4PCR市场营销组合的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模型.
2012 Vol. 46 (5): 0- [
摘要
] (
352
)
HTML
(1 KB)
PDF
(811 KB) (
286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友情链接
华中师范大学
OSID
知网首发
中国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