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3年 52卷 5期
刊出日期:2013-05-25

论文
 
       论文
0 中西部山区城镇化研究
贺东航
中国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换过程,也是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过程。中西部山区城镇化必须依靠现有条件,发挥好“三好三特”的山区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双轮驱动”战略,需要在“地、财、人、治、路”等五个方面实现“破题”,创新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产业发展机制、镇村治理机制等,创造山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外力促内生型发展,实现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调整的统筹规划,走一条有中西部山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与基层社会治理转型
吴晓燕
产权虽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它与国家、政府、权力、治理等政治学要素密切关联。我国历次的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就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基层社会的治理结构。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有关土地权属关系的制度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曾经实行过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使得我国乡村社会的治理格局经历了从乡村自治、纵向官治到乡政村治的变化,并开始迈向多元治理的道路。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手段选择乃至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革都是围绕土地产权重建而展开的制度变迁。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县级政府职能及其转变条件——“国家政权建设”分析视角
周庆智
自清末到民国以至新中国,县级政权组织建设并不是“国家政权建设”规范性内涵的完整意义,它所完成的主要是两个功能:一是社会整合和动员能力;一是财税汲取能力。转变职能的更为实质性的内容是:治理原则的转变——基于市场、民主和法治理念的行政功能配置和治理方式,这包括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制度化;确立公民与政府的财政契约关系,以达成国家与公民之公共事务的制度化。 由此,建构一个公共性、合法性、服务性的政府职能转变条件。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试论毛泽东的民生思想
杨渊浩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民生建设主张,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正如历史的发展要经历不同过程一样,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历史背景环境的影响而经历了不同阶段。总体来讲,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中共创立到土地革命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时期;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成熟时期;三是新中国成立后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时期。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国有经济、国有资产及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改革探讨
贾 康
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历经多个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对“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讨论激烈,但简单贴标签的思路不可取,应将“股份制”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线索,混合经济是企业产权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中国改革应注重三大突出问题:正视民企发展中存在“不规范”的“原罪”问题;警惕以“股份制改造”为名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关注大型国企的既得利益、“自我满足”惰性和“不透明”、“不规范”、“不讲理”等问题。在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方面,应落实分层界定中央的资产、省的资产、市县的资产,中央、地方分级行使出资人职责,三个层级上都相应地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19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地价级差、贸易顺差与高房价
王剑锋1  彭兴韵2
本文所做的分析表明,政府的土地基价级差是导致贸易顺差与房价上涨问题不断加剧的核心制度安排。首先,以“牺牲”农民利益为特征的土地“农转非”,以及非农用地中“重工轻商”的分类价格级差制度,通过为工业部门提供成本低廉的土地,促进了工业产出扩张并引发贸易顺差;其次,贸易顺差累积所对应的“超额储蓄”与资本项目管制会导致可交易性资产供给缺口率上扬,并推动房价上涨。而房价上涨又通过赋予政府更强大的土地收入汲取能力,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并带来工业部门的进一步扩张。最终的宏观经济结果是,中国的贸易顺差与房价不断交替上升。按照上述逻辑,尽管受美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贸易顺差自2008年以来出现下滑,然而,一旦外部因素出现逆向变化,中国贸易顺差完全有可能重拾上升的势头,并再次从基本面角度给房价上涨注入新的动力。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30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语》的“孝”:儒家角色伦理与代际传递之动力
[美] 安乐哲1 [美]罗斯文2
本文研究“孝”的起点基于以下假设:在《论语》的解释框架之内,关联的、人际的生存状态被视为一个无可争议的、完全经验性的事实。每个人的生活和每件事的发生均在一个至为重要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语境中。有鉴于关联的客观性,我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不过是由关联生活的特定模式所规定了的:母亲和孙子,老师和邻居。当我们将关联性的生活状态视为一个简单事实之时,必须意识到,用以激发并促成人们在家庭、社会以及较为宽泛的文化叙事(即所谓儒家的角色伦理)中的角色生存技艺的“仁”(完美的行为)是一个意义不菲的成就。儒家角色伦理藉由具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功能的家族谱系得以延续。因此,借助两个就家庭谱系的连续性而言不可或缺的同源字来理解作为代际传承的“孝”之动力问题,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个字为“体(體)”;另一个字为“礼(禮)”。生命体及其相关生活体验是传输文化语料知识的叙述中转站,而富于生机的文明亦由此而生生不息。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56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剥削是合乎正义的吗——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与正义的思想探析
乔洪武 师远志
剥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批判的重要理论依据。像马克思一样,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一些学者也把剥削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重心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重要人物——罗默、柯亨以及埃尔斯特等人关于资本主义剥削不道德性的论述,并结合当今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主要学者——麦金泰尔与埃塞尔、布尔扎克、德马蒂诺等四人对于剥削不道德性的批判,说明罗默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集中证明的是,剥削的不正义在于生产资料占有的不正义和交易的不正义;而麦金泰尔等人则证明了剥削的不正义在于资本主义对工人权利的侵犯,他们共同形成了对伍德论断(即认为在马克思文本中,资本主义剥削是合乎正义的)的反击。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36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当代小说与神秘文化
樊 星
1980年代以来,当代许多作家写梦、写幻觉、写直觉,写民间神秘文化,写人生如迷宫的感悟,体现出了“东方神秘主义”的风采,同时也昭示了当代作家世界观、人生观的变迁——人们开始从神秘文化中探寻生命之谜、文化之谜以及信仰之谜。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周水涛 江胜清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主体对民俗学视角的运用,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长发展过程,文学创作的民俗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自为”到“自觉”的渐进过程。文学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演进,是文学民俗学意识发生发展的驱动力。感性文学民俗学意识与理性文学民俗学意识是文学层面的民俗学意识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观照文学民俗学意识的发生发展概况及其存在状态,有助于纠正当下文学批评的民俗学认识偏颇及消除某些理论误区。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203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徐渭《西厢记》评点本系统考述
杨绪容
本文对今存六种徐渭《西厢记》评点本的真伪与相互关系做一总结。其中,刊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的《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简称“批点画意本”)问世最早,该书或即“暨阳刻本”,系徐渭“初年厓略之笔,解多未确”。《田水月山房北西厢》(简称“田本”)的正文与“批点画意本”同版,其批语比“批点画意本”多出约三分之一的条目,最为接近于早已失传的“徐尔兼藏本”。崇善堂刊《徐文长先生批评北西厢》是“田本”的翻刻本。李廷谟订正《徐文长先生批评北西厢记》的底本是与“批点画意本”关系密切的王骥德校注本,其眉批则直接抄录“批点画意本”,虽不能说是徐评“真本”,但确系徐渭“真评”。以上四本都可归入“批点画意本”评语系统。《新订徐文长先生批点音释北西厢》与《新刻徐文长公参订西厢记》的正文和评语与上述各本有较大差异,显然不属于同一系统,很可能就是徐评“赝本”。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19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王奇生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急,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20世纪中国革命显示,弱势的革命党难以完成革命建国的重任;强势的革命党可以实现革命建国,又难以完成革命之后的政治转型。革命成功后,强势政党往往不愿让其他政党分享治权。强势革命的最大难题,不是革命如何发动,而是革命如何结束。发动革命需要激情,结束革命更需要理智。革命成功后,政治必须转入常轨,回归常态,尽快“去革命化”,建立常规制度。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92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古代圣学的终结与近代历史思想的发轫——章学诚“六经皆史”论新探
何晓明 何永生
章学诚复倡重阐的“六经皆史”论,兼具经学与史学的双重意义。在经学方面,章氏通过详考“六经”之源以祛“六经”之魅;明辨载道之器与载道之书,解构“六经”教条化之理术;强调学贵“知类”,“一以贯之”,批评儒者各偏所能,“私心据之” “以相病”;辨证“一代之实录”与“万世之常法”的经史同异,去经圣学之伪,复其经世之真。在史学方面,章氏考辨旧史,诠释史意,开新史学之端绪;执两论中,学以求道,为后人据学议政、学以资政树立了榜样;章氏借“六经皆史”以展开自己的学术思想,建立自己的学术权威,其思想结构和概念工具也被后来的学者充分利用;其神圆方智之说与近代各国史学大家之思想多有契合。这些特征表明,章氏“六经皆史”论实具中国近代历史思想发韧之功。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25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清代漕运行程中重大问题:漕限、江程、土宜
吴 琦
漕运行程是整个漕事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朝廷着力最大、耗时最长、费资最多的环节,而清代漕运行程中的漕限、水程、土宜诸问题集中地反映清代漕运中的重大问题,即秩序、成本以及漕运与社会的交涉。清廷对于漕运各个环节的期限都做了十分具体的规定,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规制,漕限不仅维持漕船的有序行进与漕粮抵京,更重要的是保证每年周而复始的漕运秩序,秩序之于王朝的意义在漕运事务中体现无遗;清代漕运无论是江程抑或河程,“险隘处所”在在皆有,由此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漕运的高成本,集权政治具有强大的资源调配效能,但是其所造成的社会性消耗也是巨大的;而漕船附载“土宜”意在解决漕运人员的生计问题,但客观上引发了漕运人员沿途的商业贸易活动,并将漕运活动推入长江中下游尤其是运河一线的商业链条中,成为沟通南北物质交流的重要渠道。在社会变迁中,国家事务必然与社会发生深度的交涉与互动。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清政府善灾决策形成机制研究——以乾隆五十三年荆州大水为例
徐 爽
本文以乾隆五十三年的荆州大水为例,通过分析中央和地方官员围绕水灾原因的争论和水利决策的形成过程,来探讨有清一代政府在水旱灾害过程中的决策形成机制,以此表明清代善灾决策的形成并非建立在制度化的信息搜集上,而是依靠政府官员的主观判断、情感取向和个人经验,而这些因素通常受到社会舆论和政治、经济等压力的影响,因此更多时候,善灾决策的形成并不是为了解决水旱问题,而是出于社会稳定和政治斗争的目的。而政府官员在水利决策过程中的信息缺失,暴露了清代荒政各种制度中对于信息搜集、监测和分析的缺失。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31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教育领域非国家权力的约束与师生的权利保护
褚宏启
教育管理中存在两类不对等关系,一类是行政法律关系,一类是非行政法律关系。在这两种不对等关系中,被管理方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权力包括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法定性权力、专家型权力和参照性权力五种,这些权力都能以“非国家性权力”的方式存在,并会侵害师生权利。约束“非国家权力”的方式与约束国家行政权力的方式相似:把学校和教师所拥有的“非国家权力”进行限制并予以法律化,然后通过国家强制力予以实施,把权力放在法律的“笼子里”进行约束;加强学校信息公开,特别是加强校务公开,以利于各方监督,把权力放在“阳光下”予以约束。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
雷万鹏
本文通过对我国6个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接受公办教育和优质教育有强烈需求,但流入地城市教育供给总量不足和供求结构性矛盾,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比较突出,学前教育阶段尤其明显。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城乡户籍制度与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加大中央与省级政府统筹力度,实施“两个全部纳入”政策,在教育管理、教育财政和办学体制等方面实施深层变革,方能构建适应人口流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与社会融合。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实证研究
董泽芳1 陈新忠2
高等教育分流具有促进社会成员合理分层流动的功能,但近年来这种功能愈来愈被社会质疑。本研究以H省为例,以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毕业生为整体样本,选取该省政、事、企系统2400人进行调研,从“流源”、“流量”、“流层”、“流型”、“流域”、“流向”等八个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分流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现状。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成员合理分层流动上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从历史比较看,目前还存在着中下收入家庭的社会成员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正逐渐减少,学生在不同层次、形式、类型、地区间的高等教育流转困难,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重分轻能”、“重学轻用”,以及修业年限过长、且缺乏弹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政府体制政策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外部制约,也有高教分流行为和学生职业追求的内部影响,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24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利用
苏丽锋1 孟大虎2
基于2009年大学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利用方面,到底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更为重要的问题,结果发现:第一,在对大学生求职结果的影响方面,与弱关系相比,强关系的力量更强。而且,如果这种强关系是一种非亲戚关系,关系人拥有较高的职位,则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概率;第二,在对大学生能否就业于国有单位的影响方面,与弱关系相比,强关系的力量也更强,且直接影响了职位的获得;第三,在对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水平的影响方面,不管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都不具有显著作用。这一反差表明,强关系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并不能确保大学生可以获得一份高工资工作。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26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诙谐模仿”:纳博科夫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批判
熊哲宏
本文在“纳博科夫的圈套”概念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纳博科夫“诙谐模仿”的创作方法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关系。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对弗洛伊德文本的诙谐模仿,特别是在“伊底帕斯情结”、“性象征”、“力比多”和“自由联想”(“原始场景”)方面的杰出运用,从而圆满地实现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学批判。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儿童对网络广告的识别能力研究
李诗颖1 [英]马克·布雷兹1 [英]卡罗林·奥兹2
本研究通过让33名7岁儿童,35名9岁儿童,36名11岁儿童指认出网页中的广告,研究了儿童的网络广告识别能力。结果发现:尽管7岁儿童能够理解广告的商业性目的,但在识别网络广告上仍有困难;9岁的儿童基本具备识别网络广告的能力;所有儿童在识别动态和非动态广告上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高年级比低年级儿童能够更多地关注广告的中心信息。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儿童不能很好的提取并运用广告相关的知识来识别广告。
2013 Vol. 52 (5): 0-0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