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9年 48卷 3期
刊出日期:2009-03-25

论文
 
       论文
0 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
项继权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基层社区则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的经济共同体和生产共同体.随着农村改革及乡村社会分化,建立在集体经济及政治控制基础上的社区日益解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加强农村基层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经济的集体化或合作化都不足以重建社区和社会生活共同体,应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用服务将人们联系起来,在服务的基础上重建农民的社区及社会信任和认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51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一体化
陈伟东,张大维
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形式.新型农村社区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新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承栽载体是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乡统筹的进展程度和变迁过程.本文以成都市锦江区红砂社区(村)为研究个案,简要阐述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统筹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进程中的土地规划、产业布局等宏观背景,深度剖析了"村改居"、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过程中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状况、布局特点、居民需求、基本趋向,试图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进规律,初步探索了城乡社区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建设路径.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社区建设中的农民:认知、意愿和公共需求——基于一项全国性的主题调查
袁方成,王剑虎
农村社区建设旨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否充分认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意愿和公共需求,事关农村社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当前我国广大农民对社区概念的认知、对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对社区建设前景的预期及社区公共需求的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特征,需要从信息沟通、意识塑造、权益维护、共同体观念培育、需求供给及组织化建设等角度着力改善和推进,以真正发挥出农民应有的主体作用.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论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准市场机制供给
李雪萍
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准市场机制是指供应者供给社区公共产品时引入市场机制,即构建准市场制度环境.准市场机制的特征是不完全遵循市场交换的两个基本原则,"变形"市场运作机制.采用准市场机制内源于公共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多方面属性及其集体选择机制,实质是实现供应者和生产者的分离.大量的社区公共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可采用准市场机制供给,就政府而言,具体有政府购买、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等制度安排.采用准市场机制有助于政府精简机构、节省开支,构建政府与民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社会信任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
卢春龙
多数研究社会信任的文献指出,在一个社会内,社会信任的普遍存在,会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通过对三个主要城市(北京、成都、西安)144个社区的调查,主要考察了社会信任在我国城市的分布状况及其对当下进行的社区建设的影响.本文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社会信任:普遍性社会信任和特殊性信任,多元回归模型表明,普遍性社会信任对社区治理发挥着显著的正面作用,而特殊性信任则不利于当下进行的城市社区建设.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3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参与观察者的角色
风笑天
本文对实地研究中参与观察者的角色分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分类方式不一致的原因是分类标准的单维性所致.正确的方式是在涉入程度的维度下,将实地观察划分成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同时在研究者身份是否显露这一维度下,进一步将参与观察者的现场角色分为两种:即隐蔽的观察者和公开的观察者.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应该如何评估样本的代表性?
游正林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可以采用将样本的某些特征与总体的同类特征进行比较的办法来评估样本的代表性.本文则强调: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这种评估的方法既不可行,也不科学.评估样本的代表性的关键,是判断它是不是一个概率样本,而要做这样的判断,只能依据实际抽取样本的具体方法和具体程序,而不是依据最后所得到的样本的具体特征.本文还探讨了未应答现象及其对样本的代表性的影响.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61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幸福测量:主客体方法及其整合
方纲
文章分析了客体测量法的局限性及主体测量法的可能性.由于两种方法各自存在的局限,主体、客体幸福测量方法的科学整合将是幸福测量的发展趋势,这将会大大提高主观幸福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以及主观幸福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躁动中的农民流动就业——基于湖北农民工回流调查的实证研究
王春超,李兆能,周家庆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对湖北浠水县、监利县等19个县(市)区农户进行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流动就业尤其是近期农民回流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第一,制度转型和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促使农民工回流返乡的宏观影响因素;第二,农民工相对收入的减少促使农民工就业决策形成短期回流,并对农村内部潜在的劳动就业市场形成冲击;第三,农村内部劳动力大量闲置,缺乏就业创造机制,造成回乡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就业困难.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选择——基于山东L县的调查
汤学兵,陈秀山
与县级市和市辖区相比,单纯的县级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都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做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山东L县基本公共服务的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现状、存在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开放乡村的社区重建
徐勇,项继权
过去的三十年,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三十年,也是农村开放的三十年。三十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重视对近代中国商会多样化形态的研究
朱英
近20余年来史学界对近代中国商会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成果也层见叠出,并且不乏以新方法探讨新问题的力作。但是,有关近代商会的多样化形态及其比较研究这一课题,迄今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亟需大力开展相关研究以弥补其缺陷。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9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五四运动与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的兴起
彭南生
五四运动发生的当年,在上海兴起了三十多个以马路命名的商界联合会组织.它们的出现是一般中小商人在五四运动中进发出来的政治激情延伸的结果.以"外争国权"为理念的五四爱国精神成为中,J、商人集体记忆并以此自励的工具理性.以商人联合所展现的力量为核心的五四情结成为维系马路商界联合会的纽带.他们从五四运动的胜利中受到鼓舞,"佳电"风波及上海总商会在罢市斗争中所展现出来的形象,严重损坏了总商会在一般中小商人中的权威性,直接催生了马路商界联合会的兴起.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33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二次大战结束前香港的华人商会
李培德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仁井田升文库里的香港商会资料绝大部分不见于香港各大图书馆,丰富了香港商会史的内容.透过这批资料,可以看到二次大战结束前,由于香港独特的殖民环境,并未受到如学者所指的"谕设商会"热潮影响,不仅商会的历史比之邻近城市如上海、广州、新加坡、澳门都早,而且在组织类别、规模上有鲜明的特点.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地方经济力量的兴起与衰落——香港新界沙田商会的个案
何佩然
香港新界沙田商会的出现,是因应着墟市的发展,外来经济势力的兴起而产生.与传统以地缘基础结合的组织不同,商会强调巩固对内团结,对外联系及改善墟内的经营环境的功能.1970年代初期,随着沙田经济的蓬勃发展,墟内商户数目大增,商会的组织日益庞大,并开始积极参与区内的政治事务.可惜的是,由于没有直接组织独立的政治团体,建立直接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在政府重建沙田的过程中,商会失去了商户的支持而一蹶不振.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古风时代希腊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晏绍祥
本文对颇有争议的古风时代希腊社会经济进行了探讨,认为尽管希腊世界的不同地区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通过回溯和恰当地解释资料,我们能够写出古风时代希腊的经济史.人口的增加、生产技术局部的变革、地中海地区贸易联系的恢复,表明古风时代的希腊经济确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希腊本土若干工商业中心的出现,显示贸易和手工业对于希腊城邦的形成仍有所贡献.不过农业始终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水平,赫西奥德的理想是其典型表现.这些事实表明,古风时代希腊的经济无论与工商业的联系多么密切,仍是农本经济,与近代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本质的区别.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中国近现代密教文化复兴运动浅探
何建明
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中,佛教文化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而密教文化的复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民初日本政府要求来华"反哺"密宗的企图,在近现代中国救亡图存和民族文化复兴运动中直接剌激了密教文化的复兴,渊源于唐朝密宗的日本密教被引进中国,并在1920年代形成热潮.稍后九世班禅到达内地,积极推动了藏传密教的迅速传播,并在1930年代逐渐取代日密的影响而成为密教文化复兴的主流.近现代中国密教文化的复兴之路虽充满曲折,仍彰显出民族文化重兴的希望.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7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从主题到音舞的互文——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京剧转型
李伟民
京剧莎剧<王子复仇记>实现了京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主题与形式的替换与重塑.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京剧<王子复仇记>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互文关系,即表现为借鉴的"互文性主题"与表现为再造的"音舞性主题".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夏洛克的理性选择
杨虹
本文以理性选择理论解释了<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行为选择,包括作为放贷者的行为选择、欲善者的行为选择、风险中的行为选择和他在法庭上的行为选择.结果表明,夏洛克是一个力求规避风险的理性经济人.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二十世纪人类心理学的八大新观念
刘永琴,熊哲宏
30年来,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口问题仍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人口总数仍然偏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人口膨胀对教育的压力、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冲击、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流动对教育的挑战与人口分布不均对教育的制约等方面.教育对人口问题的约制作用,表现在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由之路,包括推广优生学提高先天素质,发展教育加强后天培养等;是控制人口膨胀的重要途径,包括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实施人口教育培养他们对家庭计划生育的理智态度与责任感,以及通过教育促使人口分布渐趋合理等.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贫困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效应分析——用“第四种失灵”理论考察D县的义务教育
靳永翥
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的话语背景下,"第四种失灵"理论就是关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参与或从事某些特殊类型公共服务的提供绩效或社会效应方面的分析范式."第四种失灵"研究缘于公管理学"失灵"理论的体系建构和发展,最重要的还缘于一个特殊性政策问题背景,即国家在推行多年的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后,很早就享受到倾斜性政策惠顾的贫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状况和成效到底如何?在理论溯源基础上,依据鄂西D县的个案,本研究采用跟踪观察、人物访谈和抽样问卷的研究方法,对发生于贫困乡村的"第四种失灵"的现实后果、理论内涵、表现特征及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民办高校产权:分析框架的初步建构及应用
王一涛
产权能否得到公平且清晰地界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办高校能否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当前,相关法律对民办高校举办者各项权益保护力度不足,举办者各项权利不清,这些都严重阻碍着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民办高校举办者的收益权、控制权、处分权、剩余财产分配权以及确定滚动发展型民办高校的创始人资产比例是当前民办高校产权问题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我国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
董泽芳
30年来,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口问题仍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人口总数仍然偏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人口膨胀对教育的压力、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冲击、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流动对教育的挑战与人口分布不均对教育的制约等方面。教育对人口问题的约制作用,表现在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由之路,包括推广优生学提高先天素质,发展教育加强后天培养等;是控制人口膨胀的重要途径,包括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实施人口教育培养他们对家庭计划生育的理智态度与责任感,以及通过教育促使人口分布渐趋合理等。
2009 Vol. 48 (3): 0-0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