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7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2007-06-25
论文
论文
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总目录
政治学、社会学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徐勇(1)·1为什么会有农民怀念过去的集体化时代………………………………………………………张鸣(1)·4新农村建设需要新的农民组织…………………………………………………………………于建嵘(1)·6打破“永不合作”的社会均衡……………………………………………………………………党国英(1)·8以执政党思维看待和支持农民组织……………………………………………………………蔡永飞(1)·11预算民主恳谈:民主治理的挑战与机遇———新河预…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1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村民自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徐勇 项继权
在中国,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一般都是每十年一次,既是对过往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展望。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是国家第一部赋予广大农民以民主权利的法律。如果以此部法律的通过为标志,那么,村民自治已走过20年的路程。从法律的通过,一直到今天,有关村民自治的争论就未停息。其原因首先在于,这部法律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直接由民众享用和行使的法律。其次在于,这部法律体现的现代民主法治精神是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且有着长期乡土传统的农村实行的。法…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8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运行的区域特征与经济背景——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
肖唐镖,石海燕
本文对全国农村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地处城郊或乡村、交通状况对村治的影响不显著;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在村治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东部农村治理的民主程度略强些,更倾向于"海选"、财务公开周期短,不过村支书在其中多数村掌控财权。经济因素对村治有显著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村,民主治理的程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经济发展对民主发展的正相关理论。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5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村民委员会选举选民参选率的综合比较
史卫民
选民参选率的形成,无论是村民委员会选举还是县乡人大代表选举,都涉及许多具体原因,本文以统计方法进行的综合数据比较和分析表明,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选民参选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别,但是这样的区域差别,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同样存在,并不是村民委员会选举所独有的特征。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9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精英主导下的参与式治理——权威与民主关系视角下的村治模式探索
董江爱,陈晓燕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行后,村治精英和村民都获得了法律赋予的治理村庄的政治资源,成为决定农村治理成败的重要因素。村治精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带头人,主导村庄发展的方向,村民是实施村庄治理的决定力量,在实现村庄治理目标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通过对村庄治理的动态研究,从精英权威和民主参与关系的视角,探索精英主导与村民参与有机结合的村治模式。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法律原则的适用——基于方法论视角的分析
梁迎修
法律原则体现了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个案中法律原则如何适用取决于法律规则的具体情形:在有规则存在时,依靠原则防止规则的适用背离法律目的;在无规则存在时,适用原则填补漏洞。当原则与规则、原则与原则之间出现冲突时,裁判者需要对相互竞争的原则予以衡量。原则间的衡量必须遵循比例原则,而且裁判者应当进行充分的说理与论证。惟有符合比例原则的衡量才能称得上理性的衡量。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我国大学发明不同归属专利权维持特征分析
周凤华,朱雪忠
大学产生的发明创造具有不同的专利权归属。对这些不同归属专利的维持是大学专利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我国大学历年来产生的发明专利的抽样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归属专利权在授权率、维持率和维持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讨论了这些差异的现实与政策意义。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8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我国法官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
石先钰
法官道德规范体系建构是法官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和导向功能。我国法官道德的基本规范体系的建构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明确法官道德的具体规范,包括: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坚持司法公正、保持清正廉洁、体现司法良心等。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5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合理建构
温军
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最鲜活的体现,也是惟一贯穿于刑事诉讼始终的一项制度。但长期以来,这项制度在立法上被虚置,实践中被严重弱化,监督效果也不尽人意。本文从实际运行现状出发,对刑事诉讼检察监督进行系统化研究,主张应对刑事诉讼检察监督进行重构,并结合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提出完善谏言,以期对推动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立法及规范检察实践活动有所裨益。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6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度量及其改进——基于2001年和2005年中国17省农地调查的分析
叶剑平,徐青
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RDI)2001年和2005年共同组织的17省农村土地调查,对大量的农地产权一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农地产权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农地使用权、地权稳定性、转让权和收益权,并分别赋予分值,量化了农地产权。研究表明,中国农地产权由完整到残缺程度的区域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西部、中部、东部沿海,而全国范围的农地产权状况不容乐观,农地产权的残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吴正红,燕新程
在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困境。耕地保护中有五大关系需要加以深刻辨析和领会,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农村稳定、生态安全、政府政绩的关系。我国耕地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创新,要把握好"五个平衡",即耕地保护的战略与战术、数量与质量、时间、空间、中央与地方的平衡。有关耕地保护十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被提出思考和选择。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5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从社会群体透视社会变迁
朱英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迅速发展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的转型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变迁尤其令人瞩目。近20余年间,在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强烈呼唤之下,学术界对近代中外社会转型与变迁的研究日益重视,古老的历史学同样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似乎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同旨趣。分析现有成果及研究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从社会群体考察社会变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称得上是一个别具特色的研究视角。群体与社会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兴社会群体的产生,就是社会变迁的具体反映。虽然社会变迁…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5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近代人力车夫群体意识探析
严昌洪
人力车夫是伴随着人力车的传入而出现的一个新的城市下层社会职业群体。该群体由城市贫民、进城农民和其他失业人员构成,人数众多,具有素质低和流动性、分散性等特点。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微弱联系和与外界的比较形成了同行意识、同乡意识和穷人意识等初级的群体意识。经过知识界的启蒙和共产党的教育,他们的群体意识提升到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的高度,并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进行了积极的斗争。文章指出,人力车夫群体意识的提升有赖于本阶级的认同,社会的接纳,国家的帮助,有赖于启蒙、灌输、培养。人力车夫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对他们更多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引导。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战后汉口人力车夫的生存合力(1945-1949)
汤蕾
1945-1949年,汉口市政府、人力车夫职业工会和人力车商及其同业公会构成了管理人力车夫的多重权力网络,面对影响人力车夫生存的内外矛盾,通过三个管理方之间的博弈及其管理方与被管理方的互动,人力车夫的利益得以很大程度的体现。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4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民国时期武汉码头劳资纠纷及其影响(1927-1937)
黎霞
近代武汉码头工人人数众多,码头劳资纠纷频繁发生,对武汉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对1927-1937年间武汉码头劳资纠纷情况的梳理,分析其不同于一般劳资纠纷的特点,认为码头工作权的封建把持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要求自由雇佣原则之间的矛盾,是近代武汉码头劳资纠纷产生的根源。码头劳资纠纷之频繁,在近代一直困扰着武汉工商经济的发展。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36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两种逍遥与两种自由
刘笑敢
庄子的自由追求逍遥于四海之外,无极之野,是超越现实既定境遇的精神感受。郭象的自由则是安于性分或自足其性的逍遥,是安于现实的既定境遇的心境。庄子与郭象是两种逍遥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自由传统的主要代表。庄子和郭象这种内在感受式的自由传统与现代的或西方的突出个人自主性的自由传统有根本不同。然而,这两种不同的自由传统并不是完全不相干的,而是可以衔接或转化的。按照柏林的自由理论,庄子和郭象的逍遥就是从否定方面定义的自由、或曰有限定性的自由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古代的逍遥传统与现代的政治方面的自由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光谱中的不同区域。二者各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且是可以互补的。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37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老子尊道贵德尚和的"玄同"愿景
唐明邦
《老子》五千言,同《易经》、《论语》同属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始经典,是上古先哲的智慧结晶。老子的《道德经》所昭示的尊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贵德而无为的爱民治国理念,尚和而不争的少私寡欲警言,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0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顾欢的老学思想
刘固盛
顾欢解《老》,在本体论上明确了道"非有非无"的性质,同时以"气"为桥梁阐述了道物关系,又通过"神"的概念,使道回归到人本身。其政治哲学"以无为为宗",强调"化"的重要作用,指出天道以与善为常,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其养生论要点有二:其一强调修道者的修道实践是一个主动过程,个人应该自觉地"与道相得";其二,大力弘扬生命的价值。在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重玄学的发展过程中,顾欢具有继往开来之功。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61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立足当今,自铸新词
胡亚敏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一直致力于建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探讨基础理论与批评实践、西方文论与本土理论、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相结合的新途径,在文学批评、文艺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论、古代文论等研究领域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专栏选自华中师大文艺学学科老师提交给“‘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四届代表会”的论文,这些论文或从文学批评的研究立场,或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或从古代文论如何实现现代转型等方面探寻当今理论批评的发展。在全…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86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开放的民族主义——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之立场
胡亚敏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立,是以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为基础的。如何看待西方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探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西方的关系中明确提出"开放的民族主义"的立场。论文首先重新诠释了"民族"的概念,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具有相关性,民族性中蕴涵着普遍性,民族的发展在于创新。接下来阐述了开放的民族主义的基本要义,即坚持民族差异性和有容乃大的原则。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学批评时,一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其对象作为异质文化语境和经验的产物的复杂性,同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学批评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革命性影响。当代文学批评的策略乃中和之美,以宽容的精神、多元的价值观、对话的姿态倾听其他民族的声音。中国未来的文学批评应是一种善于吸收不同文化优势,能够研究和解释本土文学问题,体现本民族深层意识和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学批评。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33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新时期美学研究问题域的转换
张玉能,张弓
回顾新时期30年来的许多论争,我们可以发现新时期美学研究的问题域产生了极大的转换,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传统问题转向了西方现代美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形而上的问题转向了形而下的问题,由一元化问题转向了多元化的问题,由抽象思辨的问题转向了生活世界的问题等等。这些应该说是中国美学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使然,但是中国当代美学的问题域还没有显示出本土化的趋向,因此,虽然新时期美学研究及其争论成绩斐然,但自主创新的成果还并不多见。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应该转向中国当代的现实生活问题,以构建中国特色的美学。新实践美学的努力方向就是如此。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2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语言分析与批评的中国诗学研究
韩军
为了反驳西方关于汉语"象形化"的偏见,并使中国诗学摆脱印象式、评点式的形态而形成客观严肃的面目,刘若愚借鉴西方新批评等文论话语,细致入微地展开中国诗歌语言的形式分析。在借鉴、运用燕卜荪等人的语义分析方法的过程中,刘若愚没有拘守于现成的理论模式,而是将语言问题同社会背景、文化传统联系起来,从而充分凸显了中国诗歌语言的特色。他认为,语言分析与中国诗学的观念性探讨一道,正可以为中国诗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基础。而他在批评的视野中结合中国传统语言资源及西方语言分析方法的努力,也必然有助于我们在更根本的层面上,思考中国文论研究的方式与途径。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7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之质疑——兼谈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何菊玲
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状况的梳理与分析发现,人们把研究思路局限于对教育学逻辑起点规定性以及是什么的分析与研究,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黑格尔提出逻辑起点的缘由和条件;黑格尔提出逻辑起点问题,是把它作为运用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门学科的起始概念提出的;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对教育学学科建设并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企图通过寻找一个正确的逻辑起点来建构教育学理论体系是行不通的;后现代知识观启示我们,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范式的转变。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6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性别平等——源自三个隐喻的解析
周小李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隐喻——"他者"、"声音"和"母性",阐述和评论了女性主义的教育性别平等观。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教育领域被"他者"化,是导致教育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而改变女性"他者"处境的路径,在于发现与肯定女性的"声音";女性所拥有的最光辉的品质——"母性",则是推进教育性别平等的力量源泉。女性主义的教育性别平等观,可为当代教育性别平等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20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财政分权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彭锻炼
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有助于当地居民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但这是以许多前提假设为条件的。通过考察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历程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发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制度使得我国并不存在满足蒂波特模型的条件,财政分权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率,也没有促使当地居民参与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决策制定中去。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资金上的困难。因此,需要发挥中央政府在联邦制下无法发挥的协调作用,调节不同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促进地区间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不同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政府治理——以上海为个案
易承志
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政府协调合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综合管理,清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其他障碍,在解决辖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上有所作为。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本刊2007年总目录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1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文摘数统计报告
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序号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文摘数1学术月刊19 27 13 592清华大学学报23 14 16 53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0 17 18 454北京大学学报10 16 17 43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7 19 16 426河北学刊17 13 9 397北京师范大学学报5 14 19 388中国社会科学2 20 15 379南京大学学报10 5 21 3610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0 8 17 3510浙江大学学报11 9 15 3512文史哲13 10 11 3413河南大学学报3 13 17 3314南开学报4 10 17 3114中国人民大学学报7 16 8 3116湖南科技大学学报3 9 18 3016江海学刊11 8 11 3018求是学刊11 8 10 2918社会科学…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8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2006年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率统计报告
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根据《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三大信息刊物统计,《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286种报刊中的783篇论文,其中学报109种301篇。《新华文摘》共摘录学术论文1687篇,其中学报177种571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353种报刊中1373篇论文,其中学报227种1043篇。2006年三种文摘刊物共摘录755种期刊中的论文3843篇,其中学报295种1915篇,占被摘录学术期刊总种数的39.07%,占摘录总篇数的49.83%;年文摘数大于等于4的学报有132种1656篇,占被摘学报种数的44.75%,占被摘学报论文总篇数的86.48%。现根据公式:文摘率=…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4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本刊"中国农村研究"专栏2006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中国农村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品牌栏目,本栏目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倡导多学科进入,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刊发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文章。本栏目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合作,于2005年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依据《关于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奖励基金的通告》和《“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文评选规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聘请有关专家经过认真评选,于2007年9月评出2006年度“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文,刊发在本刊2006年第2期上的《国家与农民:公共产品供给角色与功能定位…
2007 Vol. 0 (6): 0-0 [
摘要
] (
11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