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7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2007-02-25
论文
论文
0
让公共财政更加阳光、健康
徐勇,项继权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王安石语).如何理财,向来是治国的重点和难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一直进行着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探索.总的来看,改革的方向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让中国的财政变得更加"阳光"、"健康"!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中国县乡财政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阎坤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实施了三轮财政承包体制,具有明显的分权化特征。在九十年代初期,分权化改革的弊端表现得较为明显,催生出了分税制改革,重新整合了基层财政收入。但是,在外部竞争和生产相对过剩的压力下,原体制空间内农业的创收功能越来越降低,农村人口收入增长也明显降低,处于低谷的县域经济使得基层财源捉襟见肘、财政入不敷出,“三农”问题日益尖锐并以此为背景凸现县乡财政运行困难。这突出表现为基层财政收入重心外移,由此引发了县乡财政公共支出的“甩包袱”行为。县乡财政解困需要制度创新,这包括财权与事权的统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和基层财政债务的有效治理。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94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我国地方财政健康程度的评价分析与改进思路
刘军民
地方财政是分级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财政拥有全国近一半的财政收入,承担着70%以上的事权,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健康运转的基石。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地方财政在运行中普遍出现了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和制度性的风险与矛盾。对地方财政做一个客观、全方位的评估是关系到未来财政体制调整、健全财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性问题。本文拟从财力、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几个视角来提出评价我国地方财政健康程度的框架性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地方财政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35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中国的核心预算机构研究——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
马骏,於莉
1999年预算改革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其重点是在政府内部建立集中的行政控制。然而,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取决于预算改革能否成功地将财政部门转变成真正意义的核心预算机构。通过对我国中部某省会城市的调研发现,预算改革以来,财政部门正在逐渐转变成为一个核心预算机构。但是,由于各个准预算机构的存在,各个支出部门反控制的策略仍然比较奏效,预算过程充满了财政部门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财政部门仍不能称为核心预算机构。同时,财政部门的预算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6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公共权力、合法性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杨雪冬
本文梳理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内在属性的理论来源,并且提出对于现代政府来说,公共服务是其获得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在这个意义上,公共服务的实现方式和手段具有普遍性和相互借鉴性。对于中国来说,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有效的、可持续的公共服务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深化。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迁机理与革新进路
张立荣,冷向明
我国全能型政府治理范式的生成以及向体制转轨中政府治理范式的变迁,是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时局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构建“政府主导—官民协同”的多中心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范式,是我国可预见未来政府治理范式革新的目标取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着力于建立“强政府—大社会”结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三者的良性互动以及建设“管理—服务型政府”。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2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评西方学者对中国实力地位的地缘政治分析
刘从德,李军,吴敬东
对中国实力地位的地缘政治分析应集中于其地理现实的诸方面。“海洋商业文化”和“大陆农业文化”的双重地缘政治特性决定了中国独特的地缘文化心理。它的生存哲学和国家的自然生长规律并不相悖,它在追求更符合地缘政治规律的路径。然而,西方的政界和学界都对之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误解或偏见,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会威胁美国和西方世界。实际上,中国始终要面对特殊的地缘政治现实,它的地缘战略是审慎的。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冷战后中印关系的特点与态势
陈宗海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印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中印关系被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层次。中印关系体现为大国关系、邻国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等特点并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印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是西藏问题、边界问题、经贸关系问题。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2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基础——以广州市城中村为例的研究
蓝宇蕴
城中村改造是当下政府甚为关注的现实问题。诸多改造实践表明,城中村改造牵扯多层面利益关系,是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城中村改造至为关键的问题是,需要顾及到城中村赖以形成和维系的基层性、民间性社会因素,即要考虑到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基础。该社会基础,主要包括城市流动人口的居住及生活问题、城市化农民的利益机制,以及城市生存型经济方式的存在和发展空间问题。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妥善处理,改造充其量只是治表之策,最终难免陷入困难境地。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8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冲突:政府的视角——来自海口市的实证调查
沈德理,李芬
城市化的加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而城市化所带来的移民涌入,在促进城市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处于日益剧烈的冲突之中。据初步观察,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社会冲突,由政府的行政行为或行政不作为而产生,并因为政府的不适当行政行为或政策而持续或升级。因此,必须建立“顾客导向”型的法治政府,缓解或减少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内外社会冲突,更好地构建城市和谐社会。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64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异质理论的本土化道路
邵滢
异质理论的交流和接受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性的一个话题。中西学养深厚的京派,通过对异质理论的创造性转化而实现将其“本土化”的目标。对同处于西方话语强势冲击下的当代理论界,京派的西学之路至少可以引发三个方面的思索:异质理论引进过程中接受的方式应着重寻找异质间的差异还是寻找异质间的相通之处;接受的标准主要是追求理论自身的准确性还是理论的本土适用性、可接受性;接受的重心应落实在理论的知识性层面还是落实在蕴含于理论更深层次的思维及方法层面。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8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儒·诗·象——试析"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与儒家及诗的联系
黄梅
与西方的“一分为二”不同,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对“道”与“器”之间的“象”的申明并重视,赋予儒家思想以诗性气质,这一气质的鲜明反映为儒家对诗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与儒家对诗教的重视,试图建立“象”与儒家思想的诗性气质及重诗之间的合理联系,并阐明这一点对于儒家文艺思想中审美标准与解读原则的确立的重要影响。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4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1950年代:史学研究关注的重要历史时期
朱英
学界非常熟悉的《万历十五年》,是著名华裔学者黄仁宇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堪称从一个重要的具体年份切入,但却以“大历史观”的宽阔视野探讨相关人物和历史事件内在发展演变之前因后果关系的经典著作。另外,国内著名学者金冲及先生的《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也是一部引人瞩目的学术专著。该书对各种矛盾冲突更加复杂尖锐、内容极为丰富的1947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年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这样的研究,对于帮助人们更为细致地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缘由与走向,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则是…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工商团体的改造
郑成林
基于现实与政治的需要,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接受改组原有商会、工业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工商业联合会,并对同业公会进行了整顿与改造,重新架构了商会体系。由于对工商联与同业公会有着不同的政治安排,中共也采取了不同的改造策略,最终保留了工商联,撤销了同业公会。这种相对和缓的制度安排,不仅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革命方式带来的冲突,而且达到了控制市场与社会的目的。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1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社会主义改造中上海资本家阶级的思想动态
陆和健
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上海资本家阶级表面上拥护而实际上不满,这种矛盾的思想动态反映到企业管理与生产中便是各种对抗改造的消极表现。对此,上海市党政部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细致开展统战工作,到1955年,在听了毛泽东关于前途和命运的讲话以后,上海资本家阶级开始表现出服从的心态,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上海资本家阶级在改造过程中的疑惧不满—较量—服从的思想动态演变说明他们内心的矛盾与苦闷,无奈与挣扎,最后终于不太情愿地走向社会主义。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9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挑战、适应与融合: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章开沅先生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述论
陈才俊
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挑战、适应与融合的过程。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不仅个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从理论与方法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章氏将中国基督宗教史置于跨文化对话的宏阔视域,以现代化理念解读宗教传播的神学内核与价值取向,理性还原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根植的艰难进程。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3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晁说之与净土教
黄夏年
天台宗山家派护法晁说之居士所撰《景迂生集》保存了不少佛教史料,其中《宋故明州延庆明智法师碑铭》是研究明智法师的第一手资料。晁说之的天台理论造诣精深,其《钝庵旧记》、《钝庵新记》及《净土略因》三文宣扬了天台宗学说和“正宗”的天台净土教,即山家派“寂光有相”的净土教观,有力地回击了天台宗山外派所认为的“寂光无相”的异宗主张。晁说之坚决维护了祖师智者大师的权威。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8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杜光庭的修道理论
强昱
晚唐五代时期著名道教理论家杜光庭对于修道问题进行了较多的论述,表明道教的成仙信仰及实践主张已成为其重玄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内丹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融汇重玄学与内丹学的可贵努力,反映了当时道教内部理论家力求把宗教实践与形上思辨统一的认识追求。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教育乱收费的类型及其治理——以基础教育为中心
范先佐
多年来,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几成我国教育发展的痼疾。但以往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忽视了对其类型的区分,采取的是同一种策略,因而很难取得预期效果。从成因上看,教育乱收费可以分为生存型教育乱收费、垄断型教育乱收费、腐败型教育乱收费。对这三种类型的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其策略和手段应当是不同的。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关注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
刘精明,杨江华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出。本文在描述分析目前我国贫困儿童的教育公平状况后,进一步从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贫困儿童的求学意愿、贫困家庭的文化观念、宏观社会环境与教育领域的相关制度安排等方面探讨了导致教育公平失措的原因。本文认为,解构贫困阶层代际再生产模式,促进贫困家庭子代的向上社会流动的反贫困理念,应是解决当前我国贫困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政策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贫困儿童教育机会公平的具体政策建议。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4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中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研究
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进城务工农民为流动的主体。由于各项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上还存在诸多的障碍,这是目前教育问题的一个焦点。解决好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普及提高以及全民素质整体提高的关键,因此需要全社会充分关注以及各部门统一协调来解决。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2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困境与出路
吴宏超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是关系到中西部农村教育大局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一次重要契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面临的困境和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负面效应,并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池田大作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田彤,黄红平
池田大作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诗人、摄影家、社会活动家、国际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者。2006年10月14日—15日,在丹桂飘香的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与日本创价大学共同举办了“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池田大作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台湾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多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提交论文53篇。与会学者围绕“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主题,畅所欲言,从各自研究领域与学识特点出发,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讨论:(1)和谐观。池田的和谐观是对西方科学主义盛行所导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20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敬告作者
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用稿以质量为标准,不分内稿外稿。文稿一经发表,即付报酬,不收版面费。二、根据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来稿应注意以下各项:1.题名:应简明、恰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2.作者署名:题名下应标明作者姓名(如为笔名,应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或住址、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3.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4.…
2007 Vol. 0 (2): 0-0 [
摘要
]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