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5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2005-06-25

论文
 
       论文
0 传承华师精神 延续桂子学脉——重温《华中师范学院学报》创刊号“发刊词”
马敏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纟食)读者,并志纪念。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主持人语:中外融会平等对话
2005年6月26日—28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方圆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等单位协办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乔治敦大学、新泽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庆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50华诞题词贺信选登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传承华师精神延续桂子学脉--重温《华中师范学院学报》创刊号"发刊词"
马敏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飨读者,并志纪念。[编者按]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31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回忆学报若干往事
章开沅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纟食)读者,并志纪念。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高档次的华中师大学报
邢福义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纟食)读者,并志纪念。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在《学报》的哺育下成长--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
徐勇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纟食)读者,并志纪念。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悠悠历程润物无声--庆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
萧汉森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纟食)读者,并志纪念。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4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用理念指导学报的工作
董泽芳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纟食)读者,并志纪念。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衷心祝愿
邱紫华
从1955年2月创刊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曾三度停刊,又三度复刊,从最初的文理合刊发展为文理分刊,从半年刊发展到双月刊(人文社会科学版)或季刊(自然科学版),学校在发展,学报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人文社会科学版50年共发表论文3757篇,其中有不少著名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中青年作者的获奖论文,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展示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彰显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品格。在湖北省历届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均获省优秀期刊称号,并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双效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两次期刊评比中,人文社会科学版蝉联"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离不开新老作者的支持,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爱,也离不开几代学报人的艰苦努力。值此50年刊庆之际,我们约请部分学校领导、新老作者和前任主编发表感言,以(纟食)读者,并志纪念。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50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土地产权——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核心
徐勇 项继权
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而“中国的农民问题,就是一个土地问题”(毛泽东语)。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我们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从民主革命、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到家庭承包经营,无不与土地问题直接相关。土地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国家、政府与农民的关系。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主持人语:土地产权--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核心
徐勇 项继权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统治者利益最大化与农业产出最小化--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制度分析
杨光斌
南京国民政府继承的危机性国家结构、在民族国家建设中产生的国家与社会的危机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抗性的阶级关系,使得为实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即政治统治需要的社会产出最大化政策即两次土地改革政策均告失败,最终导致南京国民政府雪崩式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一方面经典地演绎了诺思的“国家悖论”即统治者租金最大化与社会产出最大化之间的内在冲突,一方面也丰富着“国家悖论”,因为是统治者内部的结构性利益冲突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的政策不能实现并由此导致整体性统治租金的耗散。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33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政策下的管理缺失--一个半农半牧区草场管理的案例研究
王晓毅
北方草原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也影响到北方大部地区的环境。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希望扭转草原退化的趋势,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村民似乎总在通过各种办法违反政府的政策。本文以一个农牧交错带的案例研究为基础,观察其近年来畜牧业生产的变化,分析农民放牧行为与国家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制度移植与本土实践:以立法听证为个案的研究
杨雪冬
本文从理论上建构了一个分析制度移植的框架,然后用它检验了立法听证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过程。立法听证已经走过了理论化和法律化阶段,现在正在经历着实践化和理念化。听证要进一步发展,今后应该把重点放在鼓励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在法律起草过程中多举行听证,实现听证“日常化”上。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使制度移植过程成为各个相关利益者共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强制执行的规则升华为自愿遵从的共同理念。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中国公民对民主政治体制态度的实证分析--就"世界价值观调查"中"无回答"的处理与Russell J. Dalton教授商榷
严洁
本文通过对“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证实,对“无回答”数据的不同处理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论。一些学者在不分析“无回答”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在中国有96%的人赞成民主政治体制的结论。但是,该调查中分别有近20%和42%的人对各种政治体制持有“不知道”和“混合”态度,而明确赞成民主体制的只占31%。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这两类人与明确赞成民主体制的人具有显著的差异,并且数据显示他们是现实政治体制的高度拥护者。因此不能将“无回答”数据忽略,分析“无回答”数据是作出科学结论前的一个必要环节。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5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社会学研究方法:走向规范化与本土化所面临的任务
风笑天
本文从规范化和本土化两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提高我国社会学研究方法水平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要处理好经验研究与社会学理论、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理想状态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研究论文的方法评价,促进研究方法的教学、训练、研究与交流,还要加强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建设与资料积累。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75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论性行为越轨的边界
杨柳 黄永林
轨是维护社会运行以及能否得到社会群体默认、接受或认可的潜在或现实规则、规范。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范畴对性越轨的判定标准是有差异的。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尚缺少一个公认的明确的标准和准则。因此,本文认为判断性行为是否越轨应遵循三个原则:无伤害原则、自愿原则和私事原则。笔者按照这三个原则,对传统意义上的几种性越轨行为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判定,以期在社会运行的不同层面重建性秩序,维护社会生活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5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石先钰
在我国人民司法的历史上,法院调解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但是,它仍然有着鲜活的魅力,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方面有了改革的必要。法院调解制度的问题和弊端存在于制度设计和司法操作两个层面。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我们应当妥善解决法院调解与判决之间的关系;坚持法院调解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调解书的制作与效力;将法院调解与人民调解协议效力衔接起来;改进调解的程序。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与公司人格否认之适用
李克武 刘凤
在我国现行实践中,公司因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被公司登记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从而导致公司终止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导致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原因中,不乏公司股东故意利用公司独立人格、股东有限责任和公司营业执照吊销以达到非法目的情形。从理论上说,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应当依法进行清算,解决公司的债权债务问题。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而未进行清算的情形大量存在,对交易安全造成威胁,对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形成危害。为填补法律的漏洞,更为充分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和市场交易的安全,应当允许在部分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在符合公司人格否认条件时,适用公司人格否认。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法理基础
高宏贵 向玲
我国公司法必须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不仅有其坚实的公司法理论基础,而且有着夯实的法哲学和民法学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法理基础,对于我国及时规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限制和纠正资本多数决的滥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公司的法律人格,保障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研究
李振华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确认和保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在我国的政治、法律地位逐步提高,发展民营经济的体制条件、政策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相比,我国的法律环境建设突显滞后,有的甚至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为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优化民营经济的法律环境,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中外融会 平等对话
胡亚敏
2005年6月26日-28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方圆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等单位协办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乔治敦大学、新泽西罗格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和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8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晚期德里达、莫里森及其他
希利斯·米勒 何卫华
本文从后现代伦理的角度分析了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杀婴行为所产生的伦理的悖论性,同时揭示了社群中所蕴涵和运作的矛盾结构,即晚期德里达所论述的免疫性与自身免疫性逻辑:每个社群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又在针对自身。这种结构存在于不同层面,美国的南北战争、黑人社群、塞丝同自己孩子的关系,甚至当前的反恐斗争都遵循这种逻辑。最后,本文指出,文学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控当前世界局势的种种机制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45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文化批评在当代还有用武之地吗?
玛丽亚·伊丽莎·瑟瓦斯科[巴西]
论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彻底商业化的社会里从事文化批评所面临的困境,商品拜物教、形象崇拜愈演愈烈,人文领域危机四伏;认为通过精神分析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结合,可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制和歪曲的文化因素;论文用“后意识形态共生”的理论对中国电影《英雄》作了解读;最后的结论是文化批评在当代仍有存在的价值。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29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毛泽东与"读者意识"
童庆炳
本文首先分析了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有关读者意识这一大众美学思想的历史背景,然后将毛泽东所阐释的读者意识同西方接受美学加以比较。论者认为,毛泽东的读者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其独到贡献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读者类型的划分,读者期待视野的辩证发展以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理论。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03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主体间性与文学批评
张玉能
“主体间性”是20世纪逐步兴起的一个哲学与美学概念,随着西方哲学与美学的“语言学转向”与后现代主义美学和文论思潮,它越来越引起文学理论家的关注,并且发展出“文本间性”(或“互文性”)。这样“主体间性”就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概念;它可以比较合乎逻辑地解决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的关系,是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主体间性”也有其适用的场域和限度,过分地运用它势必产生文学本体的混乱。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30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视界融合"中的生命之流--中国20世纪新文学现代品格的动态考察
黄曼君
本文将中国新文学看成是新文化的生命之流,并运用“视界融合”的阐释学观点,从本体特征、阐释形态与当下语境对新文学的生命系统进行了动态考察。论文认为,由于生命观具有本源性、容涵性、开放性和超越性的特点,因而便于克服中国新文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形成多元共生、交融开放的视野。文章对新世纪到来前后几年间新文学研究的多种观点和建构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自己对新文学作为生命系统的建构和看法。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从《红楼梦》到《狂人日记》--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传统溯源
许祖华
诞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与《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远传统与近传统。两个作品的思想倾向的首要方面是反封建,但着眼点和支点不同,就主要方面而言,《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规模,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入手,其批判的主要支点是对封建制度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狂人日记》的着眼点是封建的意识形态,其批判的支点是对封建精神文化反人道本质的揭露。两个作品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解放”,但《红楼梦》追求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生存方式的解放,《狂人日记》追求的主要是个体精神的解放。《红楼梦》要解放的人主要是青年女性,《狂人日记》要解放的人主要是孩子。两个作品都揭示了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的矛盾,但两个作品对家族内部反叛力量与家族关系的认识不同。《红楼梦》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剥离”的关系,在剥离中凸现了反叛者的反封建性;《狂人日记》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联系中显示了反叛者反封建的复杂性。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315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民国时期政府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述论
马敏 陆汉文
民国时期,中国的统计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尤其是在南京国民政府主计处成立以后,统计法规的制定、统计机构的设置、统计方法的统一、统计期刊的编印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官方开展了大量调查统计工作,编印完成卷帙浩繁的各类统计资料。民国时期的政府统计资料既有部门性的,也有综合性的,涉及社会发展与变迁的方方面面,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价值远未充分发掘出来。这类史料为比较方法、计量方法的应用提供了便利,不仅社会史之类史料基础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可以直接扎根其中,就是史料基础已很扎实的政治史、经济史等亦能从中受益。政府统计资料在民国史研究中的利用也面临不少困难,其考证、整理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57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国民党与商民运动的兴起
朱英
推行商民运动,是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后在国民革命新形势下开展的民众运动中的内容之一。但商民运动的兴起与整个民众运动的开展并非同步进行,而是相对滞后。国民党起初之所以对商民运动不重视,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20年代以前中国资本家阶级对政治运动漠不关心,在政治斗争中没有产生作用和影响,而是由于国民党自身对中国商人阶层的地位与影响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存在着某些偏见。随着民众运动的逐步进行和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内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动员广大商人,特别是动员中小商人支持和参加革命的重要性。这一认识在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得到比较集中的反映,并直接促使商民运动在此后获得比较迅速的发展。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7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谣言与革命--关于1911年武昌起义的政治传播学分析
黄岭峻
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谣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起义的发动过程中,“清政府正在捕杀汉族士兵”谣言将大多数士兵逼入造反者行列;其次,在起义扩大的过程中,清政府无法控制作为舆论领袖的地方绅士们,致使各种谣言进一步侵蚀其合法性。清政府虽然也企图通过谣言收拾人心,但因其公信力的彻底丧失,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7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李先念与鄂豫边区的统一战线
刘宗武
李先念是鄂豫边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建立合作关系的主要代表,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典范,是正确处理抗日与反顽的关系,坚持自卫立场,灵活机动地进行反顽斗争的卓越领导人。他始终坚持紧密依靠工农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各阶层人民的方针,为鄂豫边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6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老子的有无、动静及体用观
陈鼓应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其义涵涉及到万物生成本原、存在本体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构成老子哲学体系的重要范畴如有无、动静、体用都包含道与现象界两个层面。在有无问题上,老子将有、无提升为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在动静观方面,老子一方面展现动中之静的形上思维,同时提出动静相养、戒躁主静的人生观与政治主张;最后,老子隐含性地提出了道的体用问题。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34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从儒道的封建礼教观说到鲁迅所谓的"食人民族"
卿希泰
鲁迅关于“食人民族”的论断,所揭露的是儒家宣扬的封建礼教的本质,如果将“食人民族”解读成指责道教,则完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鲁迅对于儒家封建礼教的批判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道教还存在一致之处,因此,绝不能把鲁迅关于“食人民族”的指责张冠李戴地转嫁给道家道教。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7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道家·道教·道学
熊铁基
与儒、佛相比,“道”对于道家、道教来说更有根本的、全面的、深刻的意义。道家、道教离不开“道”,名实相符,“道”也在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而形成中国所特有的“道学”。道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老庄学、黄老之学、道教经史等相关内容。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6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杜道坚的老学思想
刘固盛
宋元之际的道教学者杜道坚在解《老》时,不仅总结出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而且运用“得意忘言”的方法融摄儒学,援“理”入老,创造性地将老子思想阐发成了一套“皇道帝德”之说,这充分显示出他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中国传统教化的现代转型
黄书光
中国传统教化的现代转型是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而发生。维新志士们的“新国民”意识与“开民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行动,“五四”新文化领袖们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度反思和对儒家伦理教化的激烈批判,都极大地促使传统道德教化的质性转向,并催生一种以自由平等、科学民主、个性独立、生命关怀为旨趣的新式教化理念的形成。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
唐汉卫
倡导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发挥生活的教育功能已成为理论界的一致识见,在品德课新课程标准中,生活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理念。然而,综观目前的研究,作者认为,对生活这一范畴仍需必要的说明,同时,强调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基于对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或非生活化道德教育之弊端的深入反省,而更是基于道德、道德发展、道德教育与生活间内在的本体意义上的密切联系,基于生活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方式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基础性。本文试图通过对生活的解析,对生活与道德教育之内在联系的深入阐释和概括,以说明对道德教育而言,生活具有无可替代的和最为基本的方法论意义。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陈时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李良明
教育救国是陈时先生兴办中华大学的指导思想,他重视学校良好学风的养成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注重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管理,并极力推行半工半读、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以质取胜--华中大学办学特色研究
章博
华中大学创办于1924年,但成立不过三年,便因局势影响被迫关闭。当1929年华中大学重新开办时,面临着与国立大学和其他教会大学竞争的局面。在此环境下,华中大学的领导者们采取以质取胜的战略,如限制招生名额,确保学生教学质量;保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及教职员与学生间较高的比率等。从而使得这所起步较晚的大学,逐渐成为华中地区最好的教会大学,同时在与众多实力雄厚的国立大学的竞争中也保有一席之地。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1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学术创新特色明显--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综述
曾晓祥 纪东东 王娟 李其荣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于9月10日~12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湖北民族学院联合举办。出席本次会议的90余名代表来自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等40多家单位,收到论文50余篇。学术讨论范围涉及五大洲.在郝时远会长《新世纪以来世界民族问题的回顾与展望》总题目之下,分别围绕国别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民族主义与世界民族热点问题、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三大议题进行。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23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大事记
1955年2月,《华中师范学院学报》创刊。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杨东莼校长,副主任委员为卞彭、马斌,委员为陶军、高庆赐、高原、陈铁。创刊号为文理合刊,发表张舜徽、高原、韦卓民、陈安湖、萧福运、阮璞、程白舟、曹菊逸、E·H·耶苏科洛夫论文9篇,以及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庆祝《华中师范火学学报》50华诞题词贺信选登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庆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50华诞同贺单位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创刊50周年纪念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学报历任主编任期时间
2005 Vol. 0 (6): 0-0 [摘要]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