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0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2000-02-25

论文
 
       论文
0 邱紫华教授《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修订版)出版
邓宏炎
我校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紫华所著《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修订版 )一书 ,近日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原书于 1990年出版后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教授在“序言”中对该书予以高度评价 ;《文学评论》于 1993年第 4期发表了题为《新思维指导下的悲剧研究》的长篇评论文章 ,指出了严谨性和创新性是该书最突出的特点。 1995年该书荣获湖北省首届社科学术著作优秀奖 (政府奖 )。华中理工大学“人文讲坛”还将其中的“悲剧精神与人生态度”以演讲稿形式刊登在《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一辑上。近年 ,作者重新对全书进行了…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348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社会本体论》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华中师范大学刘远传博士撰写的《社会本体论》一书已于 1999年 12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从社会本体论思想史和社会本体论的基本内容两方面进行了较全面而深刻的梳理和探讨。作者的宽阔的理论视野、先进的思维方式和深厚的基础理论功底 ,在“社会是人的社会 ,社会是人为的社会和社会是为人的社会”的逻辑公理的基础上 ,建构了以人为本的自然 -人 -社会大统一的社会本体论的基本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该书是一本关于本体论和社会历史哲学的基础性和开拓性研究的力作《社会本体论》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教育管理研究》出版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萧宗六教授撰写的《教育管理研究》一书已于 1999年 10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涉及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但都与教育管理有关。这些文章 ,发表于全国各大教育报刊 ,都是针对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 ,或发表言论 ,或进行评论 ,或提出商榷 ,或点名质疑。特别是对教育方针、校长负责制、非智力因素和素质教育等问题的阐述 ,在全国教育理论界有很大影响。这些文章不仅有理论价值 ,而且对培训教育管理干部…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世界大视野丛书》荣获中南五省人民出版社优秀社科图书奖
黎明
王玉德教授、李其荣副教授主编的《世界大视野丛书》自 1998年 9月出版以来 ,不断引起读书人的兴趣 ,得到读者好评 ,国内多家 (报刊 )对此发表了书评。 1999年 7月该书在中南五省 (区 )人民出版社第 2 1次优秀社科读物评选活动中 ,荣获优秀社科图书奖 ,两位主编获得奖状。由于这套丛书较好地把握了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展示了为人们所关注的 6个重要国家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核 ,浓缩了“世界大视野”的精华 ,现已成为一些高校学生的重要教学参考书《世界大视野丛书》荣获中南五省人民出版社优秀社科图书奖@黎明…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可贵的学术探索与理论创新——评《张艳国自选集》
朱英
学术研究贵在求实与创新。现今各种学术著作的出版可谓层出不穷 ,但却良莠不齐。许多出版社都偏爱那些大而无当的通论或通史性的鸿篇巨制 ,而对专题研究性的论文集不感兴趣。实际上 ,在精心写成的论文集中 ,学术价值与理论创新往往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独具慧眼 ,推出了“荆楚青年人文学者文丛”,《张艳国自选集》即是其中的一本。收入该书的 2 0余篇论文 ,主要围绕着史学理论、中国思想文化、中国现代化的出路等三大专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这也是该书作者多年来着力考察的三个重要研究领域。有关作者在史学理论方…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6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
徐勇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对于将堆积在土地上的众多人口解放出来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出现了乡村发展"空心化”、乡村结构再复制和乡村秩序失衡性的困境,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问题.要走出这一困境,需要实现由人口流动到土地流转的体制创新,从人口流动到人口迁移的跳跃,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本位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治理体制.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7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流动人口的边缘性与村治秩序的震荡--以鄂西灵村为例
吴淼,李巧兰
本文通过对个案村的描述与分析,指出贫困山区的流动人口在挣脱土地和乡土规则的束缚之后,并未融入新的生活秩序之中,反而在异地处于边缘性的境地.这种无序的经历内化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铸建成反秩序的行为"规则”.当他们回流后,这种"规则”进入乡村,冲击原有的规则体系.而目前的村级治理对此束手无策,从而导致村治秩序的震荡.笔者最后指出,只有将外出务工带来的利益期望内部化,将人口流动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实现村治秩序的重构.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行政化村治与村民外流的互动--以湖南省G村为例
徐增阳,湛艳伦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分析了行政化村治与村民外流的互动关系.认为,(1)行政化村治对村庄经济资源的过度汲取所导致的治理型贫困是推动村民外流的重要动因;(2)村民大量外流又构成对行政化村治的强大冲击;(3)行政化村治无力消解村民外流带来的冲击,两者互动的结果可能是行政化村治的崩溃与规范型村治的构建.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治的改善与提升--以河南刘村为个案
任宝玉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考察了农村人口流动对村治的影响.认为,农村人口流动有利于村治的改善.表现为(1)农村人口流动为村治提供了重要的经济资源;(2)农村人口流动造就了新的社区精英,并对原村治格局形成一定冲击,使原村治格局开始发生变化;(3)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带来了农村治安状况的好转和社区秩序的稳定;(4)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使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提升村治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闻一多现代学术品格论
黄曼君,胡绍华
本文深入研究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学术品格形成的中外学术渊源,探讨了闻一多学术品格的现代性问题。闻一多把现代思维方式、现代学术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相融合,形成了将东方和西方、科学性和诗性、传统学问和近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完善结合的学术思想。在具体研究中,闻一多注重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微观的严谨与宏观的开阔,讲求研究的时代性与人民性,获得了鲜明的现代学术品格,他在我国学术走向现代的历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
邱紫华,阎伟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化阐释批评方法。本探讨了闻一多的化阐释批评方法的基本原则;他对古代典籍的训诂阐释方式;他运用化阐释方法所揭示出来的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象征意象;他对古代民俗的还原和重视,以及运用化阐释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学的重大意义。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苏俄(联)对孙中山的援助为何既迟又少?--兼论土耳其民族运动的阴影
罗福惠
孙中山生产得到的苏俄(联)援助可说既迟又少。原因-是苏俄(联)为解决中东铁路和蒙古问题急于先同北京政府建立邦交;二是孙中山联合张作霖反对吴佩孚,刚好与苏俄(联)联吴反张的策略相左;三是俄共(布)、共产国际和中共内部对援孙有不同意见。此外,土耳其民族运动的阴影使俄共(布)对援孙心存犹疑。文章进而指出,俄共(布)在实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援助时,既体现出追求本国利益与“世界革命”理想的矛盾,也反映出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朱熹心理解释方法论
周光庆
本认为心理解释方法论的革新与创建,是朱熹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发展中国传统哲学并使之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的重要凭借。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地论述了这种心理解释方法论的内涵、性质与功用:一、学术源源与期待视界;二、理论内涵与运作程序;三、解释效果的历史评价。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2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小说界革命”与启蒙大众
黄永林
清末的“小说界革命”产生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背景下,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为启蒙大众救亡图存,小说作为启蒙大众的重要工具,受到特别推崇。“小说界革命”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强化了小说教育民众和改造社会的功能。同时也促进了小说的改革,使小说在内容上向着现实化和政治化,在形式上向着通俗和大众化转型。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读解
爱伦·坡文学创作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描写了死亡、恐怖、神秘、梦幻和宿命.本文通过对爱伦@坡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他的死亡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和意义.文章认为,他的死亡中表现了忧郁悲怆之美、恐怖神秘之美和浪漫梦幻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他的死亡主题蕴涵了他超越人生、追求不朽和永恒的哲学思想.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读解
曹曼
爱伦·坡学创作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描写了死亡、恐怖、神秘、梦幻和宿命。本通过对爱伦·坡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他的死亡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和意义。章认为,他的死亡中表现了忧郁悲怆之美、恐怖神秘之美和浪漫梦幻之美,表达了作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他的死亡主题蕴涵了他超越人生、追求不朽和永恒的哲学思想。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5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中国所处的经济形态及其发展战略
夏兴园,杨长友
对于经济形态客观实在性的探讨不能停留在推导上,要分析一些具体国家实际上所处的经济形态。衡量经济形态主要有三个级次的标准。美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形态的初期,中国还处在工业经济形态的中期。要消除与美国在经济形态发展上的差距,中国应当采取整体推进的战略。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全球化与新殖民主义及跨国公司的关系
许祖华
“全球化”是一主要适宜在经济领域使用的术语,它描述的是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到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发展的状态。全球化的经济实质,是资本、资源、信息、贸易的全球共享与优化组合。全球化的阶级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化。“新殖民主义”是一个描述“冷战”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政策的术语。美国的“新殖民主义”政策,既直接促成了美国及其盟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有效地促进了“跨国合作主义”的发展。所以,从经济全球化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5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晚清"就地筹款”的演变与影响
刘伟
"就地筹款”是晚清重要的财政政策,它是在晚清财政困窘,中央集权衰弱,地方督抚权力扩大的局面下出现的.它的出现,虽然在一段时期内缓解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它是清朝中央集权进一步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5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鸦片战争前后农产品对外贸易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杨乃良
鸦片战争前,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虽然缓慢,但有扩大的趋势.鸦片战争后,农产品贸易进一步扩大,使得商品经济及其市场不断扩大.诸多因素合力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但其解体是不充分的,也是不平衡的.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
董恩强
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方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东西化对比上,他提出化“动静说”;在新化建设方面,他主张新旧调和,用中国固有明统整西方物质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杜陈化论争,拉开了东西化问题论争的序幕,这次论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4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
许小青
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的形成有两条清晰的脉络:一是从天下到国家,二是从“泛黄种人主义”到“大民族主义”。其主要内涵为主权、国民和国家至上三个方面,虽然其中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但梁启超“大民族主义”思想的提出及对近代国家构建方式的探索,使其民族国家思想朝本土化方向演进,对当时及世后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古汉语构形重叠词研究
王昌茂,勾俊涛
本对古汉语中的重叠现象进行多角度考察,把其划分为构音重叠、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三类;重点考察了构形重叠词的范围、类型、词性及语法意义。指出构形重叠词是原词重叠后产生了新的语法意义,表示的是事物的情态,多训为“......的样子”(某某貌)。本列举了构形重叠词词形上的五种类型,并认为构形重叠词应属于形容词;本还讨论了构形重叠词所具有的单一性、多样性和意义及各类型的语法功能。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32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汉语古音研究方法说略
范新干
考证和推导是汉语古音研究的基本途径,本文侧重于实用角度对这类考证和推导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从运用和功用方面揭示了它们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处置原则.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26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柳公权书碑系年考
陈龙海
柳公权是中晚唐杰出的书法家。他的楷书骨雄力健,瘦硬通神,与颜真卿楷书并称“颜筋柳骨”,对后世影响深远。柳公权在半个多世纪的书定生涯中,共创作了近百件作品,但绝大部分已失传,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仅20余件,因此有必要对其作品进行系统的考证,而目前这方面的工作似为空缺。本将柳公权的作品按碑刻、刻贴与真迹分为两大类,以书写年代为序,将其作品的录、形制、流传等作一较为具体的梳理,并对某些作品的真伪问题,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书法的传统与现代
周德聪
书法的传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它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当下形态都具有现代的意味。书法的发展是一条代相传的事物之变体链,也即是说,围绕汉字书写(实用一审美)而形成的不同变体的一条时间链。写汉字是书法的传统,不应抛弃,抛弃它即意味着书法的毁灭。写好汉字建立起来的“笔法体系”,也是书法的传统,它是保证书法艺术技术品位的根本。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也是一个优良的传统,实用与审美天生就是难以割开的,实用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中国现代美育与艺术教育理论
陈池瑜
随着新化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现代新型教育体制的建立及艺术教育的实施,美育与艺术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对20世纪上半叶以蔡元培和鲁迅、林同眠为代表的中国美育理论进行总结,并对以刘海粟、丰子恺、颜梁等为代表的艺术教育思想作了较系统的研究,认为早期美育理论和艺术教育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教育理论、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喜剧美学思想的继承与突破
苏晖
本从喜剧本质及喜剧形态两方面对黑格尔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喜剧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在喜剧的本质方面,本认为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的理论有继承、吸收,也有批判、突破。继承与吸收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都运用辩证法的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来分析喜剧的本质,都以内容的否定性来限定喜剧形象,也都重视喜剧否定性内容的社会伦理及审美教育意义。批判与突破而体现在:车尔尼雪夫斯基明确指出了丑是喜剧的本质,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44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夏夫兹博里的美学思想
章辉
夏夫兹博里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很特殊的美学家,他身上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有历中的痕迹。他的思想综合了启蒙主义和自然神论,又受到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本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夏夫兹博里思想来源的复杂性,同时又把他放在西方美学的历史长河中,才能对他的贡献和局限作出比较明确的评价。本主要考究了夏夫兹博里的内在感官说、形式美论和美善同一的思想。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472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可贵的学术探索与理论创新--评<张艳国自选集>
朱英
学术研究贵在求实与创新.现今各种学术著作的出版可谓层出不穷,但却良莠不齐.许多出版社都偏爱那些大而无当的通论或通史性的鸿篇巨制,而对专题研究性的论文集不感兴趣.实际上,在精心写成的论文集中,学术价值与理论创新往往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独具慧眼,推出了"荆楚青年人文学者文丛”,<张艳国自选集>即是其中的一本.收入该书的20余篇论文,主要围绕着史学理论、中国思想文化、中国现代化的出路等三大专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这也是该书作者多年来着力考察的三个重要研究领域.有关作者在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数篇文章予以介绍,本文仅就该书对后两个专题的研究特色和理论创新略作评述.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深富魅力而又艰难的话题 ——评周光庆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深富魅力而又艰难的话题:评周光庆《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人格》
阮忠
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人格是深富魅力而又艰难的话题 ,周光庆执着地探求 ,深入其中 ,出于其外 ,新著《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人格》(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以深刻之思展示了对这个艰难话题的阐释。读书人理想人格的历史定位。作者在“导言”里对读书人即他向往的知识分子作了界定 :“他们应该是 :以创造文化、阐释文化、传播文化、应用文化为职守 ,以追求真理、评判社会、校正现有价值观念、创建科学理论思想为己任 ,具有独立品格和原创能力 ,具有超越精神和人文关怀 ,能够实现真实的自我、为推进人类的文明而不断努力。”随之又说 :“读书人的基…
2000 Vol. 0 (2): 0-0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