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9年 0卷 4期
刊出日期:1999-04-25
论文
论文
0
协同经济与企业运营战略研究
曾晓洋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和资本经营的观点与方法,探讨了企业通过正确的运营战略实现协同经济的根据和具体途径。作者认为,现代工商企业为了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目标,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企业运营战略,优化企业运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协同经济。协同经济主要是通过企业的业务经营战略、资源战略和组织战略的完善,达到企业业务结构、资源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优化等途径而获得的。企业在试图通过科学的运营战略实现协同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协同和组织协同,而且要努力实现业务、资源和组织三者之间的协同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28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中国学生在英语将来时间表达中的问题初探
刘凤霞
本文就中国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表示将来时间的各种语法手段与形式做了一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这一语法现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语言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差距,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8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让历史研究更好地与现实契合——评《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郭汉民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考察,正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的农业宗法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逐步转型的时期,又是一个走出封闭,面向世界,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过程。这种转型不是中国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自发增长的结果,不是如同西方那样由原...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5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补前修时贤之遗憾开道学研究之新途——读何建明《道家思想的历史转折》
稍具史识的人都能感觉到唐、宋文化精神的差异。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唐、宋思想文化的嬗变,也许是最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人们大多认识到唐、宋文化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精神,前者常被视为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后者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然而,从中唐到北宋这几百年间文化嬗...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6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对艾青作品与实践的全面把握——读张永健《艾青的艺术世界》
王文戈
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这些诗歌广为流传,并能跨越时空为不同时代、不同国界的人们所喜爱。艾青诗歌产生这种广泛阅读行为的原因在哪里呢?张永健教授的新著《艾青的艺术世界》(华中师...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21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市商会的民主抗日动向——兼谈商会与国民政府之关系
郑成林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曾采取强制手段对商会等民间社会团体进行整顿和改组,实施严格监督和控制。经过整理后,商会的力量的确有较大的削弱,但并非完全失去独立性,处于屈从政府意志的附属地位。“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市商会的民主抗日活动不仅超越了“在商言商”的信条,而且逾越了政府政策所许可的范围,与政府政策的导向形成鲜明的对比。上海市商会所发布的宣言通电从舆论上给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迫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政策。尽管商会的意志和要求屡屡遭致政府的抑制和漠视,但上海市商会为维护商人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采取的行动证明商会是一个具有明显独立人格的商人团体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5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银坑事件与中葡澳门交涉
付海晏
银坑事件是1921年9月16日葡兵向我银坑防军挑衅从而引起中葡双方长达半年交涉的事件,是葡萄牙非法扩展界务这一传统政策的延续。中葡双方各种力量都积极参与了交涉,其他外国势力也曾介入并扮演了重要角色。基于内外因素影响,中葡交涉于次年3月陷入停顿不了了之,给后人留下深沉的反思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35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刘祖云
文章首先从关系式分层和等级式分层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改革以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以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既简单又封闭,这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僵化密切相关。其次,文章重点探讨了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认为其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有阶层内部的分化,如工人阶层在体制和收入方面的分化、农民阶层在职业和地域方面的分化等;另一方面是阶层之间或之外的分化,即边缘化(边缘群体的出现)和异质化(新兴群体的出现)。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20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社会流动:现状、趋势、定位与规划——武汉市千户居民调查
陆汉文
我国的社会流动正由行政型向市场型过渡,上向流动的特征明显,且有继续凸现的趋势。这种流动是新时期独特而重要的社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还同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制定积极、合理的现实对策。目前,主要应从流动机会、流动方向与规模、流动中介与途径等方面为良性社会流动创造条件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24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古代文论的百年研究与世纪前瞻
陈昌恒
本文从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古代戏曲理论研究,古代诗话、词话、赋论、文论研究,古代文论名著研究,古代文论的多角度研究等六个方面历史性地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现状;从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太平,以及思想解放两大方面反思百年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历尽沧桑的原因。在反思古代文论百年研究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三点设想:“以文学批评还给文学批评,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朱自清语)。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丑学百年
栾栋
自从美学(Asthetik,Esthétique,或Aesthetics,即感性学的变体)1750年问世以来,它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经历了从正题到反题的演变,在本世纪中叶呈现出了合题的趋向。从该趋向的发展势头来看,大约到21世纪中叶可以告一段落。也就是说1750-1850年是西方美学的正题阶段,1850-1950年是西方美学的反题阶段,1950-2050年是西方美学的合题过程。本文探讨的是美学的反题,即感性学流变的第二阶段。它是对丑学思潮的全方位透视,勾勒的是西方审美与审丑思想消长弥合的演化轨迹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9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美无本体”论——兼论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和作用
邱紫华
审美活动属于认识论和实践论范围,不属于本体论范围;从认识和实践看,美无本体、本质,不存在那种单单具有“美”的性质的实体;本体论中不存在主体客体的区分,只有在认识论和实践论中才有必要划分主体和客体;审美活动是主体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实践性的认知关系或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审美判断是一种包含着客体内容的主观判断;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审美的第一推动力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22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主观特性假说与当代唯物主义发展的契机
高新民
主观特性或感受性质是某些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家在对心理现象的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所“发现”的一种新的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真研究,并构成了心灵哲学的一个争论焦点。为了促进我国心灵哲学的建构与发展,本文对肯定感受性质的主观特性假说进行了全面的挖掘和剖析。首先分析了有关概念,接着说明了支持感受性质的几种主要论证,并抽引出了其中所包含的主要思想,最后讨论了它们在哲学尤其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中的意义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6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关于符号处理范式在认知科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熊哲宏
文章在概述符号处理范式(或“PSSH”)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就联结主义对该范式的挑战以及符号处理论者的应答与辩护作了客观的述评。论文表明符号处理范式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不因为它受到联结主义的挑战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从“信息处理”基础假定的合理性、PSSH具有的解释力以及它与联结主义的内在联系来看,断言联结主义即将取代符号处理范式尚为时过早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农业产业化的信息保障
娄策群,桂学文,袁青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经济与农业科学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为搞好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在充分了解农业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确立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的方向和重点,建立合理的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加快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经营体制改革和信息企业建设步伐,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信息能力,并按照分工协调的原则,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信息服务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当前我国文献信息交流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刘可静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文献信息交流中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运用国内外相关法律知识和有关规范加以剖析,解剖了学术交流中的参考引文问题,“编著”与教材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学术抄袭的界定与判断问题,以及学生论文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同时辨析了伪装的抄袭行为,并分析了加强这些方面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文献信息检索工具选择
夏南强
本文将文献信息检索工具划分为以纸张为载体的工具书和以磁盘、光盘为载体的检索工具两大类型,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类别和特点,着重论述了文献信息检索工具选择的重要性、文献信息检索工具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28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郑观应个案研究
杨华山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和企业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第一,政治功利。郑观应身为近代企业家,他经营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谋求个人经济利益,而是将振兴工商、富强国家以与泰西各国争强竞胜置诸首位。第二,借鉴创新。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对列强的学习和模仿,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始终结合中国实情,择取各国优势,有针对性的引进创新,甲午战后则更注意对日本经验的吸纳;同时他又以弱小国家的反面教训为中国的镜戒。郑观应经济思想的特点反映了近代早期中国社会的过渡特质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25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试论毛泽东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
孙泽学
如何跳出历史的“周期率”,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的问题。作为党的缔造者之一和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探索,深刻地提出,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历史的“周期率”,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法制、加强执政党建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5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简析社会史论战中的方法论问题
田彤
史学界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研究,存在着忽视方法论问题的缺失。本文从理论形态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社会史论战的方法论进行梳理,旨在引发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兴趣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15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话语复古主义的语言学迷误——论中国现代文论的现状及其趋向
高玉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中国现代文论的类型及“转型”问题。语言既是“器”又是“道”,既是工具,同时又与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思想性,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从思想上,现代汉语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和中国现代文论的深层基础,中国现代文论的类型从根本上是由现代汉语决定的,现代汉语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现代文论就不可能“转型”。中国现代文论既与现代语境相适应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相适应,“重建”一种既脱离现代汉语语境又脱离当代文学创作实践的文论话语,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这不是文化理想的问题,而是文化实际的问题,它有着深刻的语言学基础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廖辉英:女性问题的文学诠释
樊洛平
作为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廖辉英始终坚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诠释女性问题并探寻女性文学的方向。她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蕴含着对男权中心话语的强烈批判和对女性成长过程的深刻反思。旧式妇女的形象,写尽了封建传统重压下世代重演的女性悲剧;“窗口女人”的形象,揭示出台湾妇女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之间角色转换的难题;事业女性的形象,寄托了建构女性生存价值和重塑新女性的全部理想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23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新感觉派小说的文化意义
张鸿声
本文从都市社会学角度探讨新感觉派小说的文化意义,认为新感觉派小说建立在上海现代性的文化形态上,其作品情节大都有男女聚散的模式,使人物带上了现代都市社会异质性与现时性特征,优秀作家则能将人物的现时性与历史性内容结合,写出完整的都市人历史。新感觉派经常描写人物被外在场景围困及骚扰下的瞬间心理,其艺术技巧的文化基础是人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压迫人则是这些技法的文化意义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569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王夫之“读者以情自得”的诗歌接受理论
邓新华
本文对王夫之“读者以情自得”的诗歌接受理论进行挖掘和总结。文章认为,王夫之提出的“读者以情自得”的理论命题对读者在诗歌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强调,并赋予读者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它本身已具有接受理论方法论的意义;同时,王夫之提出的“读者以情自得”又要求读者的自由创造必须以作品的思想蕴涵作为依据因而富有辩证意味。文章还对诗歌接受过程中“读者以情自得”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作了具体的分析
1999 Vol. 0 (4): 0-0 [
摘要
] (
21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