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8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1998-06-25

论文
 
       论文
0 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
聂运麟
文章认为,不应从社会形态的范畴来界定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而应从社会有机体的更广泛的范畴来界定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市场经济能够给民主政治以积极的推动和影响,形成正相关关系,这是两者关系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之间还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关于市场经济负作用问题的若干思考
林剑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它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这种负作用植根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基本规律之中,具有与市场经济积极作用共生的特性,而不与社会制度发生本质的联系。在对待市场经济的负作用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克服浪漫主义倾向,还应从积极的方面去把握它的作用。规范市场经济的坐标应是市场经济规律本身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支持
张海军
精神文明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意识影响和无意识影响两个层次上;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支持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资源配置
娄策群,董敏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及其在信息服务业中的应用,使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与传递方式增加,内容拓展,数量增大,分布分散且不均衡。作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资源配置应树立需求导向观、协调共享观、虚实结合观和动态发展观,应将信息资源的宏观配置与微观配置有机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优化信息资源微观配置结构和宏观配置模式的见解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服务业结构的影响
桂学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对信息服务业的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它使信息服务业迅速成长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产业,并正在上升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它使信息服务业的组织结构以及信息机构和信息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行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涉及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产业化程度。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信息技术对信息用户需求影响研究
张帆
本文探讨了当代信息用户所处的社会信息环境与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用户信息需求内容、质量、形式及信息获取方式的影响,提出了改善信息服务工作的若干建议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外商虚假出资及其刑法制裁论
陈业宏
外商出资在整个引资工作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外商虚报注册资本、借款出资、抽逃出资、建立假合营企业以骗取优惠待遇、出资和购销作价不公平、拖欠出资、以有瑕疵的资本出资等虚假出资行为严重破坏了引进外资国策的健康实施,危害了国家和中方合营者及外商投资企业等的利益,但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刑法制裁。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外商虚假出资行为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新刑法的有关不足,提出了一些完善新刑法的建议以供立法者借鉴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重新认识晚清中央权威衰落的原因
刘伟
清政府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措施的失误,是晚清中央权威衰落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1.清政府从洋务新政开始,就采取了避免中央内部矛盾、把改革变为地方督抚事权的做法,由此造就了地方利益,带来中央和地方的矛盾。2.清政府的改革始终只是具体政策的调整,带来了体制滞后与政策改革的矛盾,从而使改革缺乏通盘计划和理论指导,使政府的决策和执行带上人治色彩,也使中央政府无法实行有效领导。正是这些失误,造成中央权威的不断削弱。伴随着这一过程,各种既得利益势力乘机起来或成为左右改革的力量,或直接瓜分改革的果实,最终造成晚清改革的失败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36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彭南生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改对手工业严格限制的政策,采取了鼓励学习和推广外国先进技术,在中央及各省广设工艺传习机构,研究改良手工业产品制造工艺,举办全国或地方性赛会并鼓励手工业参加国际赛会等措施恢复和振兴传统手工业。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但也只是延缓了中国近代手工业的衰败,却不能从根本上振兴手工业经济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终身教育——21世纪的生存概念
李旭初
中外古代思想家关于教育的言论,已含有终身教育思想。古典终身教育思想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大大发展和推进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致力于经济、政治和教育改革,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教育思想广为传播。现代终身教育思想既是对古典终身教育思想的继承,又有着全新的、丰富的内涵,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越来越重要。终身教育被认为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老年教育教学原则初探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提出并论析了老年教育中的教学原则,即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求施教相结合,循序渐进与讲求速成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作用相结合,“学”与“为”相结合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事:关于思维与存在的新概念
胡国祥
人类思维发展有三个阶段,开放性思维在取代传统理性思维。在这种开放性思维中,被关注和作为分析对象的是功能,即人与周围力量的关系。个人的卷入是这种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在开放思维中,事是思维的唯一内容,事就是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已经不再是那种传统理性思维的看法,在他看来,人的活动是最高的、最基本的和最直接存在,是我们必须而且已经面临的现实基础。“事”范畴的内涵与马克思的哲学观有广泛的联系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再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周建平
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理论基础上,重新提出了“适合”这一概念,并论述了“适合”的含义、特征、过程、标准,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矛盾运动中“适合”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美国爱尔兰人的文化适应与文化冲突
李其荣
本文认为,大量的爱尔兰人迁居美国,主要原因是为了摆脱贫困和饥饿。爱尔兰人在美国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爱尔兰人进入美国后,一方面必须熟悉和掌握美国文化,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母文化依依不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尔兰移民与主体社会的一致性越来越多,差异性逐渐减少。因此,爱尔兰移民集团与美国主体民族的和谐是主要的,矛盾是次要的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古风时期希腊陆上战争的若干问题
晏绍祥
许多学者认为,战争在希腊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有些学者甚至把战争当作希腊文化的精髓。但对史料的深入分析表明,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虽然由私人发动的袭击并不少见,但国家间的正式战争在希腊世界并不多见,大多数城邦能享受较长时间的和平。古风时期希腊军队的主力是由农民组成的重装步兵。以他们为主角的战争给人一种仪式化的感觉,出征前要向对方宣战,通常以在战场上的正面较量决定胜负,而极少使用伏击等战术,对战败者从不穷追猛打,极少将战俘卖为奴隶。希腊战争的这种特点首先是由城邦制度决定的,其次和它的军队成分相联系,最后和希腊人总体的文化水平、宗教信仰有关。总之,与古代世界的其他文明相较,希腊人并不好战,希腊文化的本质也不是军国主义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三种形态
赖力行
本文从批评功能的角度,考察本世纪上半叶中国三种主要的文学批评形态。第一种是介入创作的批评,批评家用经验、智慧和热情拥抱作品,通过批评心得的诗意传达激活创作的灵性;它和创作一同前进,扶植文学新人的成长,推动文学流派的发展,体现了批评的“艺术关怀”;鲁迅、李健吾、胡风等人可视为其代表。第二种批评追求独立的精神文化价值,它注重阐释作品中可能存在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意义,它为了拓展批评主体的知识领域,适应批评自我建设的需要,介绍使用西方各种批评方法,推进了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体现了批评的“学术关怀”;王国维、潘光旦、吴世昌等人是其代表。第三种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批评,它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改良与革命年代发挥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批判作用,体现了批评的“社会关怀”;由于偏重于作品社会政治意义的引申发挥,批评很难在审美的层次上展开;钱杏屯阝、周扬等人是其代表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浅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时代特征
胡亚敏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化网络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任何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批评流派的迅速更新所显示的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崭新的语言观和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批评的理论化所带来的理论建构和思维方式上的特点;批评的世界性传播使文学批评成为跨国学者的共同创造和共享资源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23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机构主体性对电视台网规模与结构的制约
李显杰
机构主体性是电视文化建构中最为重要的主导因素,制约着一家电视台或电视广播网的规模与结构,不同的社会文化体制下的机构主体性具有不同的特色。中国电视文化有着不同于西方电视文化的机构特色和规模体制,体现出不同于西方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偏向,并且正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不断走向开放和成熟。文化建构上的这种选择与偏向,是一切大众传播媒介机构主体的本质属性。衡量一种文化体制中的传播主体——机构主体性的倾向与要求是否具有建设性和合理性有一个相对性标准,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即本民族、本土文化标准和全球性、世界文化标准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爱河漩涡中挣扎的两个不幸女人——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女性形象比较
叶齐华,胡汉舫
托尔斯泰和曹禺笔下的安娜和蘩漪是一对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敢于反抗压迫,敢于离经叛道的妇女形象。她们作为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典型代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变革时期旧家庭关系的瓦解及上流社会精神、道德、伦理方面的危机,充分体现了两位作者对旧社会封建伦理道德的抗议和批判。同时作者对这两种女性性格的动态塑造,赋予了两位女性形象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内涵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38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浅谈口语中的衔接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谢春萍,宋云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何种方法能较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特定角度,结合教学实践,简述了口语中的诸种衔接手段在帮助教师达到这一目的时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及其课程体系分析
王健
培养体育师资历来都是高等体育教育机构的中心任务。1998年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再次将体育专业列入体育学类首位,确立了该专业的地位。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回顾了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了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及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23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湖北省中学青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剖析——中等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之一
周绍忠,吴永龄,王忠友,杨跃
本文通过“特尔斐咨询法”,以及定性分析与经验评判相结合等手段,对湖北省城市、地、县、镇215所中学,698名青年体育教师进行45项综合素质指标追踪调查,从宏观评判的整体表征反映出综合素质优劣不均的态势。无疑,这一结果为他们未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指明了方向,并为中学青年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6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从遮蔽走向澄明——读戴建业著《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汤江浩
华中师大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出版基金丛书可谓一套学术精品,其中尤让我爱不释手的则是戴建业先生的《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著从全新的角度,以丰富的材料和理性的思辨为我们开拓一片陶渊明研究的新天地,它在陶渊明研究史上必将占据显著的位置。首先,戴著的价值在...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411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评佐斌著《中国人的脸与面子》
张琢
凡事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识的。关于中国人的脸面问题的探讨,也是在与异文化的接触中,与外国人打交道中,相比较而引起注意,发现其特征的。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以来,与中国传统文化反差极大的西洋人带着他们的文化逐步深入中国,就发现中国人与他...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浅评《中国鼓文化研究》
项海
传统文化永远是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转型,传统文化也处在不断变迁的过程之中,但其基本精神却一脉相承。文化史的研究近年来在学术界呈如火如荼之势,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若干缺陷,既有客观上的,如理论框架陈旧等;又...
1998 Vol. 0 (6): 0-0 [摘要] ( 17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