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7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1997-01-25

论文
 
       论文
0 振兴长江经济带加快湖北发展
李大强
长江经济带将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湖北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优势。为了加快湖北长江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要抓好重点产业,搞好生产力布局,同时要着力解决好如下问题:1.要打好“武汉牌”;2.要呼应浦东,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3.要服务三峡,做好支持三峡建设这篇大文章。4.要抓住京九机遇,加速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328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德匈两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比较研究
张贯益,何太平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除人们熟悉的激进式与渐进式外,还有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转轨,联邦德国和匈牙利就属此例。从转轨理论说,联邦德国依据的是具有日耳曼民族文化特色的经济自由主义。匈牙利则缘于对社会制度自我完善式改革的否定。从转轨政策说,联邦德国是管住货币,放开价格,保护竞争,完善社会保障。匈牙利选择了宏观环境稳定态势下的私有化,外贸自由化和法制化,两国转轨效果差异十分悬殊,原因在于联邦德国只需要在既定私有制基础上完成资源配置方式转变。而匈牙利则同时要完成所有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两个转变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日本资本自由化的实施及其启示
梅德平
日本实行资本自由化是缘于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原因。为了顺利完成资本自由化的义务,日本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对策。日本资本自由化的成功,为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地开放国内投资市场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国内投资市场的开放应服从于国内产业政策的需要,强化产业政策对外资的导向作用;二是外资的引进与技术的引进相结合,并以技术引进为重点;三是在开放国内投资市场的实践中,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力度,真正掌握外资利用的主动权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
徐勇
废除人民公社以后,中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是,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二元并存。二者反映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关系,必须实现有机的衔接。在现阶段,由于乡镇对农村社会管理的介入程度提高和村民政策参与意识的增强,它们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为此,应为乡村管理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合理划分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权限;规范权力主体的政治行为;改进乡政管理的施政方式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石玉平
本文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所处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欧美、东亚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并对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进行了探讨;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进程中政府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发挥发展导向作用的结论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25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世纪桥头的一些浮想——20世纪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前瞻
近百年中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处于中西古今错综的矛盾汇合和新旧文化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之中,而并非只是中国文化被西方化的单向过程。中国主流文化经历了从“认同”到“辨异”再到“求其会通”的曲折道路和认识循环。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既有解放初期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也有“左”道乱真所造成的10年浩劫的惨痛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文化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展望未来,中国学术文化必然从根本上走出单一政治化的旧格局而走向多元发展方向,同时,把“全球意识”与“寻根意识”结合起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而实现中国文化的解构重构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
刘伟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结构的更替呈现多层面的交错运动态势,表现为五种发展趋势:中央政府权威削弱及其衰败化;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国家地位的边缘化;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社会经济演变的市场化;国家与社会结构的二元化。五种趋势构成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与推力,使近代中国既表现为从传统农业国向近代工业国的转型,但又无法完成这一转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社会内部,在于制度变革的滞后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01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现代新儒家演绎的历史——再说高阳历史小说的语境
孙文宪
文本的言说生成于两种语境,即“在现场”的文本语境和“不在现场”的文化语境。后者作为一种既定的文化结构必然会影响作者的言说,使其具有了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味,从而成为文本意蕴的一种构成因素。高阳历史小说的创作正是以现代新儒学的复兴为文化语境的,从他对历史题材的选择和演绎中,可以看到与新儒学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高阳把新儒学鼓吹的历史文化精神人格化了。其历史小说的特点,包括长处与短处,都与之相关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另一种历史——高阳《胡雪岩全传》读后
马敏
在各种人文学科交融发展的今天,文学与史学的契合点究竟在哪里?文学究竟应怎样走进扑朔迷离、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历史迷宫之中,去营造历史之真,实现古与今的形象对话?本文从高阳《胡雪岩全传》的历史感和艺术特色入手,深入分析高阳历史小说创作“以小说造史,以史造小说”的独特艺术个性,揭示高阳小说丰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同时探索其对文学和史学自身变革的意义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
江少川
本文提出,“以小说造史”的历史小说巨擘高阳,亦是以历史小说营造悲剧的大家。从高阳作品所展现的恢宏画卷中,我们读到了历史,同时读到了民族艰难的悲剧史。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一、透视了高阳笔下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物,分析了帝王、士子、娼女、商贾、侠士等各类人物的悲剧命运、典型意义及其体现的深厚的历史感。二、从铺演历史悲剧的必然性、展现有价值人生的痛苦及于“平常悲剧”中显示悲剧艺术的魅力等三方面切入,探讨了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特色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5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首届“全国高阳学术研讨会”综述
晓帆
首届“全国高阳学术研讨会”综述晓帆首届“全国高阳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兰州、河南及武汉的文学、史学、实业界近40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20多篇,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与北京...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关于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的若干问题思考——兼析对教育学研究现状的评价
郭元祥
本文就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在科学观和科学性、研究方法以及对教育学研究现状的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文章批判了教育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认为教育学研究不能割裂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教育学的研究以及对教育学研究的批判都应该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27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与教育现代化
傅松涛,贺国庆
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它也在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条件与需要和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积累和进化着。当民族文化的新质积累到临界区度并表现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形态急剧跃迁到现代形态之际,传统民族文化也就相应地步入现代化时期。本文分析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探讨了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现代进化的可能作用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20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熊贤君,周洪宇,余子侠
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熊贤君周洪宇余子侠在秋高气爽、桂子飘香的金秋十月,首届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8—22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和国内的陶行知研究专家学者,就陶行知研究的许多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大家...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祭奠还是弘扬——评余秋雨的《笔墨祭》
陈聚仁
本文认为余秋雨的《笔墨祭》对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否定,既缺乏理论依据,又不符合我国毛笔文化的史实和书法艺术的现状。文章提出,传统文化是任何文化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是不会也不可能被“阻断”的。实践证明,毛笔文化与书法艺术具有无法替代的独特文化功能与地位,非但不会走向没落,而且会得到和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更需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真正应该祭奠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浮躁的、率意的、虚无的自卑与迷乱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29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徐志摩散文与康桥文化
黄宇
本文从文化比较与比较文学角度,阐述了徐志摩的散文创作与康桥文化的内在联系。认为康桥文化使徐志摩的散文在思想倾向上打上了“中庸”的特点,在文化特征上体现为一种“人道爱”,在散文风格上呈现出一种散漫无羁、自由放纵的结构特征。徐志摩的散文在整体格调上具有较多的个人性和闲适性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知性与尽分——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
戴建业
本文阐述了陶渊明体认自我的心路历程。早年对自我认识的游移不定导致他出处的左右摇摆,从“向立年”“投耒学仕”到不惑年“终死归田”,经过十几年的“东西游走”和身心冲突,他才由明了自己“自然”的本性进而确定自己“介然”的本分,展露出由认识自我进而把握自我的那种成熟的人性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328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一轮明月启情思
阮忠
月亮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本文瞩目这一意象,探讨了古代诗人怎样赋予月亮超越时空的人格力量,从月亮来体悟现实社会与自我人生,使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深富人的情感和艺术魅力,蕴含了丰厚的哲理和悠远的文化韵味。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4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对“知识女性角色困惑论”的反思
黄慧芳
近几年在妇女学学术界,“知识女性(或称职业女性)多重角色困惑论”被炒得滚热,俯拾即是。笔者在对诸多女博导、女教授采访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困惑”为一部分知识女性主体意识初始觉醒但尚未成熟的表现,亦是某些女性研究文章停在浅表层但尚待深入(包含着理论与实际)的表现。“世妇会”至今已有两年了,如果还一味“困惑”下去,对妇女解放的实践及理论均不利,中国妇女解放呼唤更多的新思想、新理论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三国时期的吴蜀关系
赵国华
吴蜀关系萌发于赤壁之战,在樊城之战到犭虎亭之战期间,从联袂伙伴转变为敌对政权,而后经过正式签订盟约,长期处于友好互助的状态,可以说是彼此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的产物,对三分格局的形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来自曹魏的严重威胁,保持正常的外交往来,为吴蜀两国的生存利益之所在,但由于彼此潜在矛盾的激化,两国关系一度跌入深谷,可见吴蜀统治者立足于本国利益,在处理外交事务上总带有一定的谋略构想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29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漕运与民间组织探析
吴琦
封建社会后期,漕运中出现了民间秘密组织,最初是颇具宗教色彩的水手罗教,然后发展为具有宗教色彩和权力体系的水手行帮,最后演变为社会的寄生集团——青帮。这一过程伴随着漕运的由盛至丧,既反映了晚期封建社会的演化格局,又反映了运河生活圈中人们的风风雨雨。不同阶段的这些民间组织,由于社会现实力量的塑造,各具不同的特质与品格,但都是影响当时社会的重要力量
1997 Vol. 0 (1): 0-0 [摘要]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