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3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1993-01-25
论文
论文
0
完善多党合作的实现机制
徐育苗
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合理规划,其中把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协商议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巩固我们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把完善这项政治制度作为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20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家庭文化建构在优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刘俊智
作为我国社会细胞的家庭进入近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迁,传统家庭文化也日益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和社会文化心理基础。家庭文化的走向不仅与家庭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社会结构的优化、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家庭文化在改革、开放、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不断地进行着组建和重塑,由家庭文化变迁尤其是现代家庭文化的生成而导致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整合也日趋激烈,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为家庭建设和社会结构优化所必需。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3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将竞争机制引入大中型企业人事管理
陈满清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将竞争机制引入大中型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内部机制转换的根本出路之一。企业内部机制一般包括激励机制、竞争机制、适应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基本机制。竞争机制伴有风险,亦可称风险机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价值规律就是通过竞争来起作用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必然存在着竞争,有竞争才有活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将经济增长转入科技进步的轨道
宋新民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深刻概括,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作为建设有中国特包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的正确性。并且在阐述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深刻领会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明确科学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4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对列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利用商品货币思想的历史考察
徐善广
列宁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即由否定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商品货币到必须利用商品货币以利社会主义建设。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十月革命前,苏维埃政权第一年,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本文试图对这一思想理论的转变的全过程作一历史考察,对进一步解放思想,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有重要意义的。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3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试论完善我国外商投资立法
肖蓉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推动对外开放国策的实施,我国的外资立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历史性变革。自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技术引进合同条例》、《涉外经济合同法》、《经济特区及沿海14个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暂行规定》等200多项涉外经济的重要法律、法令、条例、决定、办法,使我国外商投资活动无法可依的矛盾渐趋缓和。但是,在国际私人海外投资急剧增长的今天,外国投资者基于种种顾虑,来华投资往往资本有限,规模较小,劳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新时期中国农民的重组
崔鹏
1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在农村新旧体制交替转轨之际,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离散和无序,主要表现在: 乡与村、村与户之间出现了“断层”,形成“村梗阻”。一方面,它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进村入户、得到顺利的贯彻和实施,从而影响到党对农村政治领导。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也往往因这个“断层”而被搁浅,影响政府对农村宏观管理效能,使农村改革处于某种无序状态。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3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关于东方美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邱紫华
在今天,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学科都具有世界性。它们都以全世界范围内的某类现象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展示该学科的性质和特征。但令人遗憾的是,美学自1750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来,事实上却只是一门显示欧洲传统文化模式的审美理论。尽管它有着种种优点,它充分地显示出欧洲审美文化特点和独有的富于哲学思辩性逻辑性的理论风格,但又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它很不全面。西方审美理论的阐释对象是有限的,它所解释的对象的覆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7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中国人本审美意识的萌芽
殷杰
中国古典美学在它的整个历史发展中,人的审美具有特殊的地位,中国艺术的审美创作总是和人格美联系在一起的。审美的重点是人,是伦理,而不是物,不是物理。当“西方艺术堕入自由主义和对事实的、对表面的奴隶性的忠实”的时候,中国艺术却始终注意于如何通过艺术表现出人的精神及其与世界宇宙之间的关系,流贯着充盈饱满的生命活力。人成为审美认识的重点,是同我国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对人的认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商周时期的家国同构的政体,就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人成了保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6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试析藏族审美的心理—思维模式
陈竹
要弄清藏族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内涵,我们就须得跳出当今对美学的充满哲学思辩的经院式研究的藩篱,而回复到美学的最原初的“非科学”地经验直观的本然意义上去。藏美学较为完整地保持了原始审美经验,因而它也较为充分地显示了人类原初的审美经验必然具有的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性。为了揭示这种审美经验的奥秘,我们不妨从许多藏学家津津乐道的“仲哇”现象说起。“仲哇”是藏胞对专门从事创作、说唱《格萨尔》的艺人们的特称。说唱《格萨尔》在藏地有八百余年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虚幻思维对诗性思维的催化——试论东方原始宗教与艺术审美的关系
余嘉川
东方各民族进入文明的时间很早,但发展变化却非常缓慢.这种近乎于停滞的缓慢发展的古老文明,曾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之为“活化石”。这里汤因比主要是指古代人类早期的社会结构、思维方法、伦理习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审美趣味、艺术表现等在很大程度上被东方各民族完整地保存下来.直到近现代,东方各民族的社会心理结构、思维特点以及艺术表现特点,仍在许多方面留下了远古时代的深刻的历史痕迹.东方美学思想和艺术表现方法同原始思维和原始宗教有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这样讲,东方诸民族的审美思维和艺术表现的特殊性,是原始思维和原始艺术的自然延伸和发展。在思维学的分类系统中,原始宗教观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22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试论唐代女诗人的诗歌创作
闵孝骞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外篇》中,从体式、风格、情韵、作者等诸多方面,概括了唐诗空前繁荣、蔚为大观的发展盛况。单就巾帼诗歌而论,唐代女性作者之多,创作数量之丰,艺术成就之高.不仅前所不逮,而后世也鲜与伦比。仅从彭定求等编纂的《全唐诗》来看,其所收录的2200余名作者、48900余首诗作中,女诗人约126家,诗作约615首;还有出自传奇故事中所谓女仙、女神、女鬼、女怪等为数80许,诗作160多首。传奇所传,虽来可尽信,但从一个侧面仍能反映出唐诗之盛和女诗人之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3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学习鲁迅小说及有关典型问题的论述
张维麟
艺术典型问题,历来是文艺界、理论界所关注、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各种题材作品的出现,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这一问题又一次的被提了出来,优秀的叙事文学作品到底要不要塑造艺术典型?怎样理解典型?典型化的途径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对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我们现在再次学习和研究鲁迅有关典型问题的精辟论述,探讨鲁迅在创作实践上塑造艺术典型的成功经验,对正确理解和深化对典型问题的认识,无疑是会有帮助的。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26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梁实秋散文的文化意识
范兰德
作为中国的散文大家,梁实秋的显赫声誉,并非依靠其散文中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意境,而是以其散文中浓烈的文化意识而吸引和博得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广大读者产生共鸣的。梁实秋的文化层次是由中西两种文化层面结构而成。他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极深,曾独自译完莎士比亚全集,并主编过《远东英汉五用辞典》。西方文化思想在其散文中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作为散文大手笔,其散文的文化意蕴主要是由中国文化因素构成的。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8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等i介音”现象
刘宝俊
1 介音i是现代汉语各方言音节结构中共有的语音成分,它的来源与中古音的“等”密切相关。中古开口三、四等韵是现代汉语i介音的主要来源。除此以外,中古开口二等韵的牙喉音声母字,如“家鞋教闲咸巷瞎”等,在北方官话区大都产生了i介音并引起声母腭化,而在南方各方言区则大都未产生i介音,或者至少在白读中尚未产生i介音。例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206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局外旁观论》新议
董方奎
关于洋务运动性质和作用,经过学术界近30年的讨论争鸣,至第五届全国洋务运动学术讨论会时,基本得到统一认识,确认洋务运动的资本主义性质,是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借法自强的结果,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倡导及开创性的作用。但是,对洋务运动的产生起了重要催化作用的《局外旁观论》及《新议略论》(以下简称《两论》)仍被部分学者视为是“侵略”和干涉中国内政外交的文件。《两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两论》对洋务派官员的影响如何?到底是侵略还是友谊?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22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试论五四时期人权思想的演变
刘文娟
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近代中国人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特别是五四时期,人权高高飘扬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上,闪烁出时代精神的灵光,并在理论、实践中经历了一个重大转折,在中国人权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现按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顺序,试从三个阶段论述五四时期人权思想的特点和演变情况。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21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清末苏州商会调解商事纠纷述论
朱英
调解商事纠纷,亦即受理商事诉讼,是清末苏州和其他地区的商会保护商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商会的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由于商会的这一职能涉及到有关司法方面的内容,但又与一般官府断狱讼案有很大不同,因而我们将调解商事纠纷称为商会不完全的司法职能。一、争取受理商事诉讼权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廖承志组织华侨抗日功垂千史
郭美兰
廖承志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动员和组织广大爱国侨胞以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前线,对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一、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工作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邓演达的军事民主思想初探
李忠东
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邓演达堪称是一位卓越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历经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又积极从事反蒋军事政治斗争。作为国民党的军事领导人之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领袖,他站在革命立场上,提出了许多进步的军事民主主张,并形成了思想,在我国现代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概括起来,邓演达的军事民主思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辛亥革命辞典》一则条目的几点失误
鲜于浩
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武汉出版社推出了史学界企盼已久的大型工具书——《辛亥革命辞典》。这部关于辛亥革命的专业辞典,立意精当,搜罗宏富,实为研究者案头所必备。该辞典所收条目达3千有余,出现些须纰漏,自属难免。更因该书在国内外影响极大,错讹之处,当予修正。今不揣冒昧,就其中“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一则条目的几点失误,略陈管见,并就教于方家。一、该条目认为,《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已知发行三十六号,记至8月18日事止”。笔者十年前所撰《川汉铁路与四川立宪派》一文,曾经引用《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以下简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60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试论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
张启社,万洪文
在高等教育中,高师院校如何建立起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需要的新机制?如何尽快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新型教师?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特别是通过学习了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开阔了思路,我们认为,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加速教学内部综合改革,是保证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整体提高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下面,从加强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配套改革措施两方面,并且结合我们师范大学的实际,谈谈我们的认识。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5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教师威信
陈东升
教育不仅是一个理智过程,更是一个情感过程。教育目的的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知识传授的性质和数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本身的性质和水平。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很容易出现两种偏差:或滥用教师权威,或否定教师权威。这二者均有损于教育。其主要根源就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的权威和威信。本文拟从教师权威观入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剖析,着重探讨教师威信的基本涵义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必要性,并提出培育和提高教师威信的几种基本方法。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2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激发途径
刘欣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它是大学生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进行直至完成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是直接的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学习动机从心理态度上反映了其学习需要。由于大学生目前处在一特定的年龄区和人生阶段,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抱负水准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是互不相同的,这就注定了其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模式的差异性,因此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有利于探讨其学习动机的激发途径,从而强化并提高其学习动力。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33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开拓与创获——《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评介
晏英
社会风俗的演变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产物,同时,这种演变又能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产生强有力的反作用,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近代中国堪称社会急剧变革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风俗演变的局面与声势均属前所未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更加突出。因此,全面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不能忽略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探讨。但是,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有关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专著也一直付诸阙如。虽然曾有张亮采和邓子琴的两部同名为《中国风俗史》的著作问世,但两者均单纯叙述风俗,而且前者仅叙述到明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引论》简评
邢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引论》,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近30万字的专著倾注着作者刘芹茂先生的毕生心血,是他殚思竭虑的结晶体,也是作者对教育改革新形势的思考与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是一株常研常新之树。尽管马克思主义教育传入中国以来,教育理论工作者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探隐索微,但毫无怀疑地遗留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留下了一些空白,影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全面认识,也极大程度地减弱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丰富性;二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研究过程中,“各以心臆度之”,导致“各取所需”,使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本身变形、走样、实用化。刘芹茂先生的《引论》,在许多地方填补了空白,同时也矫正了以前许多不正确的看法。作者在论述“个人的全面发展”时,看到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把握机遇开新路 繁荣学术求发展——湖北高校“深化文科学报改革”座谈侧记
木子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的热潮中,湖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于1992年12月25日至26日在江汉大学召开了“深化文科学报改革”座谈会,来自湖北省各地区和武汉市的20多家学报和期刊的主编和编辑人员参加了座谈。省教委副主任、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会长陶醒世、省社联副主席陈放、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黄国钧、省社会科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荣开明、江汉大学副校长张维麟等出席了会议,并就文科学报及学术性理论刊物如何改革的问题发了言。
1993 Vol. 0 (1): 0-0 [
摘要
]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