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2年 0卷 5期
刊出日期:1992-05-25

论文
 
       论文
0 《货币发行量与2010年的中国》出版
宋斌
罗运贵硕士撰著的《货币发行量与2010年的中国》(12万字),已由广西民族出版社于1992年4月出版发行。该书的写作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将货币发行及其运行的问题同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研究;其二,对货币理论讨论具有独见。本书着重就下面五个问题进行了研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逻辑与历史的考察
界外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就重视反腐倡廉,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应当承认我们党和国家在反腐倡廉方面是有成绩的,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恐怕正在于:过多地强调主体方面的思想教育,而忽视了制度建设。本文旨在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阐明制度建设与廉政防腐的关系,以为现实中能使人们更加重视制度方面的建设和作用提供更多的依据。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我国古代监察制的兴衰
黄百炼
我国古代形成的监察制,是世界古代史上发展最完备的监察制度。从秦代的御史制度算起,到清代的都察院制度,它伴随了整个封建社会,并同它一起走进坟墓。近年来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人们热衷于介绍它的完备和历史悠久,却很少思索这种“无所不纠”的政治保障制度为什么不能保障封建制度的自我完善,为什么不能推动我国社会向正常道路发展和过渡,为什么不能向更高级形态的权力分工和制约制度转化等一系列问题。认真探索这些问题对全面评价我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国民素质的提高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何志武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互相作用,互为前提。没有人的现代化便没有社会的现代化。《走向现代化》一书的作者英格尔斯曾明确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他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就注定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及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们综合素质的改善和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条件的改善。本文主要探讨国民素质的提高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
季统祥
公共关系事业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职业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就以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特有职能,在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维护安定团结,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8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批判与整理:郭沫若与胡适古史研究的区别
刘筱红
郭沫若、胡适是上半个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两颗巨星,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史学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政治上积极的参与,以及他们在学问上兼及古今博通文史哲学的大家风度,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早在三、四十年代,史学界就有《胡适与郭沫若》的专著出版,将二人相提并论,说明他们在当时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份量。但是,“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郭沫若与胡适分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有着不同的史观作指导,这就直接规限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25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抗战时期郭沫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探求
沈志安
1 抗战时期郭沫若倾心探索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有着丰厚的思想基础。抗日战争是一场广泛而又严峻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这样,永久地回响在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摆脱殖民主义的樊篱、走出中世纪、实行现代化的主题,便具体落实在为打败日本法西斯而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挣脱封建专制主义的锁链而要求废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走向民主宪政两大课题上。这两大课题把自五四前新文化运动就已标示的通过何种中介与环节,寻找到融汇中西文化的生长点与增长点的问题凸现出来。亦即:为中华民族所认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7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谈郭沫若对韩非子的研究
赵国华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忽视传统政治文化,考察传统政治文化,又不能忽视韩非子学说。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四十年代中叶,郭沫若在清算先秦诸子的时候,对韩非子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主要收获是《韩非子的批判)一文。郭沫若自称为征服《韩非子》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原因在于:第一,《韩非子》一书很窜杂,有好些不出自韩非的手笔;第二,确为韩非所作的,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28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原始宗教的演变及实质——郭沫若研究方法的特点与运用
罗传芳
1 作为中国当代一位文化巨人,郭沫若在学术的许多领域都获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然而在我看来,这种成就与其说在学术的某个方面和某些具体的结论,不如说在于他的方法;换句话说,郭沫若的贡献首先应该是思想史上的。因为从思想史的规律看,只有方法才是更具生命力、更加经得起时间检验,也更能够反映其学术本质的,而具体的研究结论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苍白。事实也是这样,郭沫若的一些具体结论在今天看来是值得商榷、甚至是错误的,只有方法才使他比同时代学者高明得多,从而成为本世纪前半期中国旧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女书时代考
宫哲兵
自从女书发现以来,关于女书的时代和历史渊源一直众说纷云。有人说它是先秦六国古文字的孑遗;有人说它是由甲骨文字演变而来;有人说它与考古发现的刻划符号有渊源。这些说法将女书的产生期推到了秦统一中国之前,或者推到殷周时代,甚至于推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给女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妨碍对女书进行科学研究。下面从史志记载、女书内容、女书传承三个方面探讨女书的发生期、兴盛期和衰落期。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
周硕沂
郑州大学李小江主编、中南民族学院谢志民注译的《江永女书之谜》,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全书共录女文六万余字,意译之后,用国际音标注出方言语音,并作了许多注释,分上中下三册。洋洋大观,对研究女书似乎应该具有参考价值。但笔者发现,书中仅注释部分存在的重大谬误竟达160多条,确实令人吃惊. 目前,由于从事研究“女书”这种奇特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全面准确认识这种文字的则甚少。能识别《江永女书之谜》注释当中的谬误的人,当然就更少了。我是江永人,从小就接触这种文字,而且一直对这种文字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有责任对《江永女书之谜》的谬误加以评述,藉此区分真伪。现特分类举例并略加说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关项隐含式反逼“都”字句的关项推导
丁力
一、界说 1.1 反逼“都”字句反逼“都”字句指具有下列语表形式的句式: s:(连)x都y 它有两个显著特征: i.语调重音落在x上。 ii.x前的“连”字可出现可不出现,如果不出现,可以添加进去。例如: (1)不用说,周总理都蒙冤受屈,邓小平还保得住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后项否定式
李向农
0 引言 0.1“一x,就y”句式已有过一些研究。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一句式的后项似乎多以肯定式的面貌出现,论著中的举例也大多如此。是这一句式本身确实有此局限,还是我们对其观察不足、描写不够呢?本文打算探讨“一x,就y”句式后项为否定式的现象。 0.2邢福义先生曾写过《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一文,指出“一x,就y”是这个句式的独用形式,它显示“行为紧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删除规则
吴振国
1、引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选择问句,可分一般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两类。这两类都有带关联标记“还是”与不带“还是”两种形式,因此共有四种格式: A.X还是Y? B.x,Y? c.x不/没x? D.x还是不/没x? 选择问句中的同指成分都可按一定规则删除,但不同格式的删除规则有所不同。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VV粘结同向带宾现象之考察
储泽祥
零 0.1 VV粘结同向带宾,是指两个动词粘结在一起共同带宾语的现象,例如“擦洗地板”,“擦”与“洗”粘结在一起,共同带宾语“地板”,记作“V_1+V_2→0”。 0.2本文讨论的“V_1+V_2→0”现象中,V_1、V_2都是可受副词“不”修饰的单音节动作动词,V_1与V_2不是同义或反义的;0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V_1+V_2→0”可变换为“V_1→0,V_2→0”的形式。如“擦洗地板”可变换为“擦地板,洗地板”的形式。依据V_1、V_2间能否添加助词“着”,可以把“V_1+V_2→0”分成两种基本格式.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大冶话的“倒”字及其相关句式
汪国胜
一、引言大冶话里,“倒”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它与普通话的多种词汇、语法成分相对应。请看下面几组句子: a.你[n(?)~(53)]要个那[la~(35)]本书我找倒了(你要的那本书我找到了) 他[K′e~(21)]那腰把人家打倒(他的腰被别人打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23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陕县方言远指代词的面指和背指
张邱林
0.本文讨论河南陕县(原店镇)方言指代词的三个相当特别的形式:①[t sei_(24)],②[vei~(24)],③[nai~(24)]。都是去声,①写作“这”,②、③本字未考,暂写作同音字未、奈。“这”是近指,“未”、“奈”是远指。例如: 这两棵是梨树,未两棵是杏树。这两棵是梨树。奈两棵是杏树。这两句的基本意义都是:距说话人近的两棵是梨树。远的两棵是杏树。可见,陕县方言的远指有不同的指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
朱光汉
高等学校教师是高等学校存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形成其教育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办学的主体。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素质和能力水平的优劣,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学术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学校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培养。本文拟从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工作实际出发,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出版
古草
《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李建中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这部23万字的专著是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文艺心理学的断代史。作者站在现代心理科学高度重新阐释中国古代文论,从汉魏六朝的文论典籍中发掘整理文艺心理学思想。全书对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上编“史论”先述其形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辑录》出版
李星
中国古代小说序跋,既是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存在形式,又具有较高的小说史料价值,由黄清泉主编,曾祖荫、王先霈、周伟民、殷杰、赖力行参加编写的《中国历代小说序跋辑录》(文言笔记小说部分)最近已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该书42万余字,对入选的每部小说序跋,不仅从小说作品着眼搜集,而且将扫描范围扩展到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考试科学的崛起、发展与流向
施南君
考试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已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但以此种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考试学,则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物。其学科体系、研究手段和方法,目前尚在形成时期。然而,考试这门新兴学科的问世,不仅适应了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日益变化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意味着考试自身的空前繁荣、人们对有效开发和科学利用社会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热切渴望,以及现今社会飞速发展之考试实践对科学考试理论的无限翘企。故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历史时空的考试学,便在当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西方古典文艺理论中的地理环境论
范军
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通常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和矿藏等自然要素。它既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也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不断影响下而形成的环境。本文所说的地理环境论,是指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理论家们有关文学艺术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论述,其侧重点在环境对文艺的影响。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在文中将这类理论学说简称为文艺地理论。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试论“梅村体”诗歌的叙事艺术
伍福美
吴梅村(1609—1671),名伟业,字骏公,以号名世,江苏太仓人。他是由明入清的著名诗人,其七言歌行体叙事诗是清诗中独擅胜场和影响最大的作品,被人们称之为“梅村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说:“梅村长歌.古今独绝”从晚明崛起的吴梅村,正处在“前后七子”拟古主义余波荡漾的时代。他的诗歌,却能自出机杼,以其风格的绵丽宛转,叙事的繁富纷呈,表情的蕴藉深厚,既从实践上冲击了模拟遗风,开清初诗坛写实新风气,又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无限的魅力,显示着“梅村体”的实绩,为中国古典叙事诗殿后。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汉语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心理
周光庆
一、探讨词义引申中文化心理的理论依据词义引申,即词从原有的意义出发,沿着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遵循各民族文化演进的启示,不断地派生出相关的新的意义的运动,是各种语言中词汇、词义发展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从词的符号性质的角度看,词义引申是让一个语词符号由指称一类对象变为兼指几类相关联的对象;从词汇系统的角度看,词义引申是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运用的一种特殊的、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毛泽东遵守法制的思想
陈业宏,冯会平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的内容非常丰富,遵守法制,依法办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违法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26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出版
宋斌
由华中师范大学科社研究所副教授徐勇撰写的专著《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38万字),于1992年6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统一整体内政治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是中国政治的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39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职务经济犯罪的界定
吕鹤云,沈德理
按照马克思主义刑法学理论,犯罪是由现存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是一个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的概念。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生产力很不发达,生产、交换活动很狭窄,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简单,思想意识保守,物质欲望有限。因此,在那时产生的犯罪多半是以暴力为特征的传统犯罪,这种犯罪一直延续了几千年。自19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世界经济
1992 Vol. 0 (5): 0-0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