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2年 0卷 3期
刊出日期:1992-03-25

论文
 
       论文
0 《国家廉政论》出版发行
蔡松
我校政治系副教授吕鹤云撰著的《国家廉政论》(27万字),于今年3月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积多年资料,博各家之长,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撰写而成的。书中资料翔实,事例充分,扣住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国家廉政问题进行了广泛地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我国重点建设资金短缺的对策思考
张贯益,李能华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均呈下降的趋势,财政收支状况日益困难,财政赤字有扩大的态势。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困境,如何加强国家重点建设,合理配置资源,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新问题。本文尝试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出发,探讨解决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短缺矛盾的有效途径。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23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产业结构的有效成长与机制转换
罗华荣
产业结构的有效成长是个长期的动态演进过程,不只是包含数量关系的简单比例平衡,重要的还包含质态关系的联动转换上升。二者之间存在着统一的内在要求并相互关联和作用,共同通过功能各异的导向机制的合理运行推动产业结构的稳定成长与持续演进.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省级经济调控的地位及其职能
陈洪博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体制,是我国改革与发展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从经济运行的调控来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一个分散决策的控制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宏观调控必然是分层次的。但是,如何建立分层次的宏观调控体系,如何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这不仅涉及到目标模式的设计,而且涉及到如何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毛泽东思想原理新论》出版发行
蔡松
刘光明副教授撰著的《毛泽东思想原理新论》,于1991年1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0万字。该书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及其伟大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讨了毛泽东同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军队建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价值规律与按劳分配的有机结合是深化企业分配体制改革的方向
张冬咬,蒋家康
商品经济的特有规律——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已受到重视,但在从事商品生产的企业,如何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来调节微观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却没有引起企业家们足够的关注。企业家们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企业的供产销等管理活动上,而忽视了应用价值规律来调节微观的企业管理过程,导致企业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尤其是企业内部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三种理论
陈广汉
在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史上,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基本的理论: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它们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它们的基本观点,然后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分析它们对当代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继往开来 繁荣文艺——纪念《延座讲话》发表50周年
杨平
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迄今,已经历了50周年。回顾半个世纪的历史,《讲话》精神,曾鼓舞了千百个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它们犹如灿灿的群星,在中国的新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他们的名字,也与日争辉,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在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的现实生活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作家的世界观和世界感——《延座讲话》学习札记之二
孙子威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出,有些文艺家在理论上、在口头上都承认工农兵重要,可是在创作实践中却只热中于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倘若描写工农兵,也是把他们写成了穿着工农兵衣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什么原因呢?透过这个现象,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创作理论问题,这就是文艺家的世界观和世界感的统一。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延安文艺的文化价值
黄曼君,王泽龙
延安文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形成的革命文艺。作为特定时期的艺术文化,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它与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内在联系,美善合一,“乐感”文化观,重朴实美等都潜在地影响着延安文艺的文化价值选择;它是富于革新与创造的“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映照着解放区人民的沸腾生活.展示了崭新的艺术风貌.显示出社会主义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化精神;它也具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是西北民俗文化的风情与黄土高原文化品格的融汇,延安文艺具有典范的民族化风格。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赵树理与路翎:现实主义小说潮流中的两脉流向
昌切
赵树理和路翎在40年代异军突起,成为解放区和国统区各领风骚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健将。作为时代精神的折光,他们的作品不可能不有着十分突出的人民本位倾向。然而,同样是体现人民的立场,始终以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为内核、为宗旨,他们的作品又相当明显地表现山、各自特殊的通向人民的路径,是各显风姿形态、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各异且能互作参照的两类现实主义小说“样板”,当可视作“五四”以来现实主义小说潮流中的两脉流向。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纳粹德国反犹政策的演变与原因
肖汉森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犹太民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在希特勒法西斯专政时期,犹太人却遭到空前的浩劫,德国和欧洲的犹太人几乎被“杀绝斩尽”。希特勒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反犹的法律、法令,反犹成为了纳粹德国的国策,反犹活动合法化。由于希特勒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反犹政策和迫害手段,使反犹活动逐步升级,因此,希特勒的反犹出现了三个不同阶段。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3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盟国战略轰炸及其对德国战时经济的影响
程广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两国对德国进行了不间断战略轰炸。认真研究盟国战略轰炸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德国战时经济的研究,而且有益于深化对战略轰炸本身的认识。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五十年代西德的重新武装问题与欧洲国际关系
黄正柏
五十年代前半期,围绕德国重新武装问题的斗争,在欧洲国际关系和冷战中有一定重要性。本文试对此加以评述。一 1949年秋德国正式分裂,并未结束德国问题和围绕德国问题的斗争。当时东西方冷战处于一个重要时刻。苏联于1949年秋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形成强大冲击波。美国进行了对外政策的重新审视,制定了全面扩充军事实力以“建立自由世界的优势力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促成战后西德“经济奇迹”的原因
邢来顺
战后初期,西德面临着一种破碎的经济形势。1976年,美、英、法三个占领区的工业生产仅为战前的1936年产量的33%;仅英、美占领区的住房就有47%遭到毁灭或损坏。要将经济复兴计划建立于这种匮乏的经济之上,不难想象其巨大的困难。然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从1918年到50年代初的短短数年之间,西德经济出现了所谓“奇迹”。1948——1952年间,其工业生产增长了110%。同一时期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67%。重建速度之快,增长幅度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早期雅典国家若干问题
晏绍祥,罗静兰
所谓早期雅典,一般是指从迈锡尼时代到梭伦改革前这段时期。由于有关的文献材料极端缺乏,而对考古材料的解释,各家之间的差别又极大,因此在许多重要问题如雅典国家产生的时间、雅典国家产生的道路、王权的衰亡等的看法上,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本文就上述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请教于海内外方家。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中国诗论的接受意蕴
殷杰,樊宝英
中国诗论一向特别重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清醒地认识到诗作能否引发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功能。审美主体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就不能感受诗作的审美属性,审美效应也就无从产生.刘勰曾经很简括地指出:“书亦国华,玩绎方美。”(《文心雕龙·知音》)作者应当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国华”式的作品,但要使这种作品的美感由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还必须经过读者的“玩绎”,才能真正升华出美感效应。离开了读者的欣赏接受,作品便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中国古代文论概念的人格化
扬帆
倘我们用一种比较的眼光看中国古代文论概念系统,把它们同西方文论,乃至同我们现代的一套文论概念范畴对照,诸如:言志、原道、兴观群怨、风雅、无邪、征圣、宗经、气、风骨、神思、情采、体性、物色、滋味、韵味、性灵、意境、冲淡、沉雄、豪放、慷慨、胸襟、性情、主脑、格、主宾、童心、妙悟、兴会、神、形、相、势、灵秀、理气、肌理、阳刚、阴柔……如此等等,便不难发现,这一概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汉赋批评论
阮忠
汉赋作为两汉文学的主潮,它的兴盛引起汉赋批评的随流演化和发展。汉人迷恋赋的创作.同时拉开汉賦批评的序幕.给后人提供了批评模式和理论框架。尽管汉赋的生成是有限的,然而业已生成的汉赋成为生命不会泯灭的审美对象,形成源源不绝的汉赋批评之流。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实践领先是教学中不容置辩的真理——兼评“儿童学习特殊论”
陈炳文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始终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教学改革也未能得到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找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发现一种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教学论的研究工作。教学是教师向儿童传授知识,引导他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复杂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涉及到许多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如儿童是怎样认识客观世界的?什么是知识?儿童是怎样获得知识的?他们的智力是怎样发展的?对儿童,特别是启蒙阶段儿童的知识传授应该从何着手?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试论高校科研管理思想观念的更新
梁其健
我国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三大任务。科学研究在完成这三大任务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现代高校中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多目标的群体(或集团)活动。凡群体活动都离不开组织、策划、协调和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策划、协调和控制等工作,在现代群体活动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在竞争激烈的群体活动中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组织、策划、协调和控制等,正是管理工作的任务和功能。可见,科研管理工作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身势语探讨
王恩圩
身势(gesture)和身势语(body language)作为术语,人们似乎有些陌生,但身势和身势语本身却被每个常人所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自人类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开始从事劳动,结束了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他们为交流信息,运用喉咙发音进行联络,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有声语言。如二人相距甚远或周围杂有噪音,用有声语言无法交流时,则代之以挥手,投石等动作使对方理解。即使相距不远,讲话时也可伴以点头、摇头或微笑、哭泣。所以有的语言学家推论,有声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工具书概念新探
夏南强
一、工具书概念之检讨“工具书”一词。杨祖希先生以其不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和《辞源》(修订本)等中国古代书目和古汉语辞典,推测它是一个外来词,是英文refrence book、俄文或的意译。按英文reference book,即“参考书”,我国学者确曾将其翻译过来,但非意译。如1936年邓衍林《中文参考书举要》、何多源《中文参考书指南》两种介绍工具书的著作,都将工具书称之为“参考书”。台湾一些学者,至今沿袭未改。如张锦郎的《中文参考用书指引》等。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毛泽东建设现代化中国思想初探
李以章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一生的奋斗中,始终将振兴中华作为己任。特别在全国解放前后至60年代中期,他更是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理论,并且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经过艰苦的探索,毛泽东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将经历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习和研究新问题,把握适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有力地将我们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1992 Vol. 0 (3): 0-0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