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2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1992-02-25
论文
论文
0
怀疑主义与哲学史的发展模式
高新民
稍有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怀疑主义怀疑客观世界、客观真理的存在与可知性,是一种错误的哲学理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从古至今的著名哲学家中,怀疑论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以来的西方哲学中,几乎一切哲学流派或其中的某些代表人物都承认或倾向或赞同怀疑主义的某一或某些原则。在现今西方哲学界,怀疑主义是一个颇受重视的研究领域,有关的论著纷纷问世,蔚为大观。近现代的许多著名哲学史家对怀疑主义肃然起敬,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3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皮亚杰认识结构的建构学说
林树德,杜承铭
皮亚杰学说的兴起给当代认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大多数的研究者仅从皮亚杰学说本身展开多方位的研究,以求拓展人们的视野,而忽视了这一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深刻意义;但也有的甚至利用这一学说的一些成就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予以不同程度的指责。本文试图就皮亚杰认识结构的建构学说展开论述,以说明这一理论的某些成就验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并指明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9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俄语构词中“词干增生”所引起的若干形态音位现象的历史分析
杨隽
形态音位现象是俄语构词学研究中的新领域,它涉及诸如词干的增生、截尾、分化、复化、转化及语音交替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如果离开了必要的历史分析,是难以求得较为透彻的了解的,例如,对有关“词干增生”现象的描述就是如此。§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通过它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2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繁荣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简述
叶木
羊年岁末,猴年即临之际,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于1991年12月25日~27日,在羊城广州召开了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以“中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为中心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10名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人员、作家、编辑等参加了会议。学会会长、著名作家姚雪垠在会上作了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文学的报告;著名作家秦牧、杜埃、香港作家曾敏之在会上作了发言;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中师大校长王庆生教授对学会十年来开展的活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文化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刘锋
认识的主体一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其认识能力是由社会赋予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社会环境对认识活动的诸种作用,是认识论的一大课题。遗憾的是:当人们热衷于研究认识的主体性时,却忽视了社会环境对认识的作用,这既不利于完整地揭示认识活动及其结果,也不利于推进认识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作为社会环境重要构成要素的文化因素作用于认识的途径、基本方面以及考察此问题的意义。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皮亚杰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发生学转换
熊哲宏
关于皮亚杰与弗洛伊德的关系,目前国外心理学界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间没有多大关系,二者的研究是根本相反的:皮亚杰研究认知,特别是要揭示认知结构(“图式”)在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弗洛伊德研究情感,特别是要表明意识思维产生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和情结。另一种看法则相反,认为“在弗洛伊德和皮亚杰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在当代教科书中,皮亚杰的理论常常被看作似乎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替换物”。笔者不同意这两种看法。本文旨在于论证。皮亚杰既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很大影响,同时又实现了对它的超越,这种超越集中体现在皮亚杰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发生学转换”上。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彭加勒哲学思想评价争论的辩误
苏宗强
早在83年以前,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中,对彭加勒及其哲学思想作过全面而正确的评价。他指出:彭加勒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渺小的哲学家”。然而,在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期间,有的同志把吹捧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科学、批评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时髦,在报上发表文章指责列宁,说列宁把彭加勒说成“渺小的哲学家”是“不符合事实的”,认为列宁的某些重要论点有“明显的错误”,宣称列宁的《唯批》“过时了”,并引用列宁的话来否定列宁的光辉思想,对此本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
张玉能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参照系,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必然的结论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既不能象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样,以艺术生产论否定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把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审美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民族的特色。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色就在于,发扬中国“向内求善”审美观念的长处,充分发挥审美和艺术的以情动人,美善结合,整体中和的特点,避免片面性,全面推动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3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庄子》艺术变形及其审美特征
曹海东
《庄子》散文对艺术变形方法的运用是极为广泛的,该书以此法描写事物、塑造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对其艺术变形现象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庄子》一书存在着化丑为美等多种变形描写方式。本文还重点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论述了《庄子》散文艺术变形的审美特征。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4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象”:《周易》美学思想的建构原则
朱岚,王维平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从经和传产生的年代看,《易经》产生于西周初年,《易传》形成的下限在先秦时期,二者相隔年代较为久远。但从基本精神上看,我们认为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易经》是一部占卜的书籍。从哲学史的角度看,《易经》反映了当对人们的认识发展的水平。《易经》卦爻辞的内容,涉及宗教迷信、人生态度、伦理观念以及宇宙观、认识论等。而《易传》也正是在这些方面继承和发挥了《易经》的思想。可以说,《易经》通过占筮吉凶的外在方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3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暗示的审美意蕴与功能——诗歌象征艺术丛谈
普丽华
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不应是象征体本身的那个具体形象,而是它所暗示的约定俗成的普遍性意义,或者是非确定性的其它意义。德国哲学家卡西勒认为,象征就是在知觉符号和某种意义之间建立起隐秘的联系,并把这些联系显现于我们的意识当中。知觉符号即作品中具体可感的形象(意象)。从黑格尔关于象征型艺术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认识到,由于“意义”或“理念”“本身还是抽象的,未受定性的,所以不能由它本身产生出一种适合的轰现方式,而是要在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1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试论新感觉派都市小说的陌生化效应
漆咏德
1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几个年轻的中国作家主动借鉴国外的创作方法,试图运用“特殊的手腕”来创作,给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他们就是新感觉派。虽然他们在文坛上乍生乍灭,然而其作品尤其是都市小说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闪耀着它们的独特风采。这一独特风采,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自觉地追求陌生化。那么,什么是陌生化呢?用俄国形式主义论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话说,就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21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试析汪伪战时经济体制
李勤
自1940年3月至1945年8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傀儡政权——汪伪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其经济实力,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需要,实行了战时经济体制。所谓战时经济体制即1943年1月9日汪伪政府向英、美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后使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的体制。汪伪政府在日本主子授意下,颁布了《战时经济政策纲领》,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经济统制。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汪伪政权的性质及其殖民地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23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汪精卫与“重光堂会谈”
孟端星
日、汪“重光堂会谈”具体谋划了汪精卫集团的叛国行动计划,是汪精卫集团叛离重庆的关键。《汪精卫评传》一书引用抗战胜利后周佛海受审时的交待——《简单的自白》,认为:汪精卫事先并不知道这次会谈,是高宗武、梅思平擅自与日本人秘密举行的。汪精卫在得到这次会谈签订的密约后,经过一定的思想斗争,终于还是叛离了重庆。类似的观点也常出现在其他史学工作者的论述中。持这种说法的论者所忽视的是:周佛海受审时的交待,多半是他为自己汉奸行径作辩护、希望军事法庭开释他的辩词,有关“重光堂会谈”的交待,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5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新华日报》在动员华侨抗日救国中的作用
杨安,张旺清
本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灭亡中国的野心,震动了1300多万海外赤子的心弦。广大华侨遥望故士,密切注视着国内事态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作为国共谈判成功的成果,作为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新华日报》,从创刊起,就把动员广大海外华侨参与祖国抗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新华日报》以它独特的地位和求实的思想、新颖的文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20年代初太虚的佛学思想
何燕生
19世纪末叶以来,由于西学的输入和民族危机的深化,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宋明以来就已经形成的以理学为中心的儒释道三教会同的格局正在呈现出缓慢解体的趋势。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一道,都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动荡、大困惑、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历史转折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在当时的思想界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被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又被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2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旷古虐政:乾隆禁毁历史文献论析
姚伟钧
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璀灿的文化典籍,并以历史文献名邦称著于世。然而,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这些历史文献却遭到数次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虽然起源于秦火,但却以清代乾隆年间为登峰造极。这一期间禁毁历史文献之多,搜求之细,惩办之严,世所罕见。这次禁毁文献是我国学术文化遗产遭到的一次旷古浩劫,其中大批反映封建压迫和民族纠纷的历史文献和诗文典籍被销毁和禁绝,被抽毁和横遭窜改的文献更是不计其数的。同时,因为查缴禁书,不少知识分子被残酷迫害,傻至株连九族。因此鲁迅先生曾将此抨击为“脍炙人口的虐政”。探讨这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清代湖广粮食流向及其社会功用
吴琦
清代,湖广地区(包括今湖南、湖北)的粮食以各种方式大规模流向外省,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输出基地之一,十数个省份广受其益,包括生产最发达的江浙地区。这一突出的经济现象,涉及到诸多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史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1 清湖广大规模的粮食外流始于康熙中叶。清王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湖广地区的社会秩序基本稳定下来,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的流向呈多方位,简单地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直隶、河南、陕西、福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74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心理生活中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王启康
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争论不休、久悬未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或范畴来加以探讨,就能够对之得到更加深刻的了解,达到或促进其进一步解决,同时也可使辩证唯物主义得到充实和发展。在唯物辩证法中,有本质和现象这一对范畴。本质和现象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一对范畴对心理学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关于人的心理生活的结构问题是心理学中见解纷纭而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1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认识过程的新范式——认知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比较
龙立荣,郭涛
近二三十年来心理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新思潮的认知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引起了我国心理学界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就这种新思潮与我国传统心理学(主要指引进认知心理学之前的心理学体系及内容)在认识过程上的差异作个简短的比较,以期增进我们对认知心理学的了解。比较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描述与解释观的差异,分析与整体观的差异,生理心理观的还原论与层次论的差异,研究方法的差异。前面三个方面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认知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差异,第四个方面谈在不同方法论指导下的具体研究方法的差异。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21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
陈沛霖
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早在本世纪40年代末就发表了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学术中国化问题刍议”。鉴于心理学在旧、新中国近百年来的曲折发展,潘菽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明确提出了我国心理学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为此,还相继发表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但是,心理学界对于这一关系我国心理学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30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语息论
李维光,邵俊宗
引言科学发展到今天,诸学科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也互相牵制。语言学界明显地感到这一新现象。语义学、语篇分析、语用学等新发展,逐步地扩大了语言研究的范围。然而,这些新尝试所受到的阻力也是明显的。人们在跨越相关学科(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时候脚步迟疑起来,但这种阻力主要还是来自语言学内部。何以言此?
1992 Vol. 0 (2): 0-0 [
摘要
] (
7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