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1年 0卷 4期
刊出日期:1991-04-25

论文
 
       论文
0 论李商隐七律的内在结构效应
赵谦
本文论述了李商隐为解决七律艺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致力于改变七律内在结构的几个方面:用隐喻手法,建立一端是感觉论,一端是唯理论的复调结构;用反讽式、层递式、时空式比较结构,使外在意象语言层面和推论语言的潜逻辑层面有机整合;利用意象的感觉示意功能,构织密集的意象群落;大量用典,殊重典故中两个基项蕴含的多种关系的相互作用;运用复义手段,将多重旨意附挂于某个意象等。李商隐改变七律内在结构,取得了极佳效应,使七律更为自觉地走向深邃宏富的心灵世界,其抒情方式亦朝着细腻深曲的方向发展。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晚唐诗人李频生平补考
魏玉侠
李频,晚唐诗人.《全唐诗》将其诗编录为三卷,另在“补遗”中载其二首,共二百零六首诗.他曾从师姚合、方干,一生刻意苦吟,其诗骚严风谨。当时人如郑谷就推崇他为“一代骚雅宗师”;其后如严羽的《沦浪诗话》、范唏文的《对床夜语》、魏庆之的《诗人玉屑》、辛文房的《唐才子传》等皆赞其工力甚深,并有似刘随州(长卿)之说.李频主要生活在唐武宗开成至僖宗乾符年间.《新唐书》卷二百三有其小传,谭优学先生也为李频作了行年考.本文准备在其基础上对李频的生平作些补考.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语言的心理功能初探
黄弗同
本文认为语言除交际功能外,还具有心理功能。文章以日常语言事实、现象作为例证,从语言群体发生和个体发生过程、文艺创作、内部言语等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了语言的心理功能,并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想象功能、情绪功能和评价功能。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儿童习得语言的偏向性策略
李宇明
儿童在知识欠缺、能力低下的情况下,能够用四五年之短的时间高质量地习得母语,不仅令成年人叹服不已,而且也给语畜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带来了莫大的困惑.行为主义者、乔姆斯基学派和皮亚杰及其同事们,都力图对此作出解释,然而都不能尽如人意,儿童语言习得之谜仍未得到揭示.我们对汉族儿童的语言习得进行了近五年的研究,发现偏向性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策略.所谓偏向性策略,是指儿童在习得语言的某一阶段偏向于使用某种语言现象,或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从语境诂解《礼记》之语义举隅
王作新
先秦儒家学者在传习《仪礼》的同时,也兼授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参辅资料.即所谓“记”.从战国到秦汉,学者们搜罗选辑,最后经东汉郑玄注释整理,于是,一部既补充阐发《仪礼》,而又独自成编的《礼记》就真正形成并流传于世了.郑玄之后.研治《礼记》者,大家迭出,著述日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有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宋卫(?)、元陈(?)皆有《礼记集说》,清朱彬有《札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但从总体情况看,成就皆不过郑、孔.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语言”视角中的“文化学”——评《文化语言学》
张林川,冯天瑜
当语言伴随着人类行为不断丰富发展的时候,它作力一门学问,其研究的触角逐步伸向许多领域,与多种学科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各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表达成为学说,都离不开语言的记录.所以,语言在边缘科学的研究中表现出广泛接缘性,形成一系列交叉和综合性学科,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等。现在语言学又与文化学接缘,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即“文化语言学”,而这门学科理论的系统化和结构的模式化.最先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先生主编的《文化语言学》著作中表现出来.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6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立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除旧布新
王先霈
现代文明之所以达到如此惊人的高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为它能以人类在漫长年代中丰厚的文化积累作为踏脚石.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利用火,掌握了畜牧、农耕、冶炼的技术,创造了文字,唱出了优美的民歌和宏伟的史诗……他们给后代竖立了一级一级阶梯.对于任何一个世代的人来说,前辈留下的传统,都是他们继续攀登、推进历史的现实活动的不可缺少的和不能回避的前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在某一时期如何对待传统,往往影响着他们今天的发展速度,甚至影响到发展的方向.同物质生产领域比较,在精神生产领域中,传统的作用和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简论中国现代“自由作家”的产生、分化与消亡
昌切
由未曾利用过的一个社会学角度看取中国现代作家,显然有利于我们更全面认识现代作家有别于古代作家的特殊社会角色和文化性格,进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社会发生学的别一因缘以及现代文学的性质和状貌.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大课题.权作试步,本文只从社会历史进程角度,对中国现代自由作家的产生、分化与消亡作一初步探讨.1 中国现代都市的崛起和发展,为催生和养育自由作家创设了崭新的物质文化环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28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胡风文学思想的独特内涵与个性风貌
许祖华
“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是胡风文学理论的标志.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审视胡风,都不能不对这一标志给予特别的青睐.这一标志吸引我们,不仅在于它的历史业绩与现实意义,更在于它理论结构的独特内涵:生命意识.当我们的目光从这一标志上扫过,那由这种生命意识所激活的一切,立即力透纸背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论中国考试的起源
廖平胜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根据我国出土文物及古代典籍提供的史实,阐述了人类考试活动产生的必备条件及中国考试产生的孕育期、萌芽期和雏形期;明确提出了中国考试的起源观:中国考试活动起源于“山顶洞人”时期先民对新生一代的实践性观察和检验,而原始社会末期所行“冠礼”、帝王甄选之试用检测及帝君巡狩与“群后四朝”,则是中国现今选拔、合格、在职三大考试的发端。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31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略论智力引进的重要意义
张有谟
引进国外智力是党中央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如果我们能积极而有效地聘请国外专家(尤其是华人专家)来作些工作,是一定会取得显著效果的.我国是一个侨胞“足迹遍五洲”,华侨、归侨、侨眷众多的国家,尤其是华人专家中实属人才辈出.笔者以为,在智力引进方面我们是大有可为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初浅认识.我们认为,引进国外智力的工作要紧密地同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比如,氯碱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它影响到轻工、化工、纺织、医药、军工、建材等各个方面,因此,引进国外智力,发展我国的氯碱工业就十分重要.现在,世界氯碱总产量是每年近3900万吨,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戴绪恭
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70年的光辉征程.前进与曲折、正确与失误、成绩与问题,历史的双重变奏,谱写了党的建设一页页凝重而又斑斓的篇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10年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经验和前几年严重忽视党的建设的教训,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切实保证领导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
吴晋生
领导权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是党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课题.1989年底,江泽民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这有很强的针对性。如何保证领导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点探讨.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从干部管理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学习毛泽东的反“和平演变”思想
刘松阳
在反思我国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和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剧变的时候,人们深切感到重读毛泽东著作之必要,特别感到毛泽东关于反对“和平演变”的论述是深邃的,很有远见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认真学习.1 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的形成有一个过程.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是它的酝酿时期,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警告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50年代中期,美国的杜勒斯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毛泽东的刑法思想原则
陈业宏
毛泽东从领导创建红色政权开始,一直特别重视运用刑法手段镇压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各种刑事犯罪分子的反抗破坏活动.他虽然没有给我们写下有关刑事法律方面的专著,但在他一生所写的许多著作、论文、文件中,包含了丰富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思想.这一思想是基于废除国民党旧法律,创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新法律而形成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导了当时的革命斗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搞好新时期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工作有直接指导作用.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政策
刘光明
中国的资产阶级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与之直接战斗过的德、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列宁曾经与之直接战斗过的沙皇俄国的资产阶级。在他们身上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烙印。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有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的理论,并根据它们的特点,分别制定了我党对它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政策.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创造:占有与突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札记
孙子威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规定了我国革命文艺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宽广道路,开辟了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新纪元.《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只想就毛泽东有关文艺创造的论述,谈一点学习体会。文艺是活生生的创造,怎样实现这种创造呢?毛泽东在《讲话》中有极精辟的论述。概括言之,就是占有与突破.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农村党组织建设途径思考——对仙桃市20个先进、20个后进村支部的情况对比分析
何志武
农村党组织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经济、教育、农民素质、党群关系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状况等等,因此,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就成为加强农村全面建设的关键。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实际上就是要针对后进支部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学习先进支部的成功经验,从而推动整个农村党支部建设全面、健康地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随仙桃市委农村党建工作调查组对仙桃市20个先进村支部及20个后进村支部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就其特点、成因作一对比分析,以求探讨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途径.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对随州市85个农村后进党支部的调查
银书林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农民问题,农村工作问题,始终是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而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的建设。在农村,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农业这个基础,加强工农联盟,巩固社会主义阵地,建设两个文明,最终都取决于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当前,实现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任务,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工作.可以说,村级党组织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事关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中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武汉会战研究》出版发行
刘光明等主编的《武汉会战研究》一书已于1991年3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全面系统地论述了1938年夏秋国共两党合作在武汉外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经过,正确地分析了国共两党及各阶层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会战中的贡献,客观地说明了武汉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为该书题名;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韩文卿为该书写序;原中纪委副书记、武汉会战时的中共湖北省委书记郭述申为该书写了“纪念武汉会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题词.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略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
谭克绳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块著名的根据地,它形成的时间较早,规模较大,坚持的时间较长,考察其原因,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鄂豫皖边区建立了一支人数从多,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过得硬,能形成领导核心的中坚力量——中共鄂豫皖根据地地方的党组织.本人试就鄂豫皖根据地党组织的建设问题,如下初步探讨。1 不断发展与壮大党的队伍,这是搞好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产党领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陈再凡
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共产国际和我们党内二、三十年代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马克思主义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有22年历史.我们不能忘怀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热情支持和大力援助.但同样不可否认,共产国际这个源头并非都是甘泉清沏.由外国人来判断并决定中国革命的大事,难免不犯错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同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21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对“求是”过程的认识论探微
刘远传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它虽已成为人民群众和干部广泛使用的哲学用语,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却是很不容易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贯彻执行这一原则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理论上的模糊和混乱,对求是过程的复杂机制还缺乏更深入地认识。本文拟就对“实际”的理解和“求是”过程的复杂机制等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建党前后吴玉章的思想转变
张继才
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同志,早年是一位真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参加过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是“炸摄政王的组织者”、“黄花岗起义的参加者”、“辛亥时内江起义的英雄”,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他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终于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之际,回顾吴玉章的思想转变,分析促成这种转变的主客观原因,评价这种转变的典型意义,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明代改革家张居正的意志、性格与思维方式
吴量恺
明代隆庆、万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首辅张居正,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张居正改革能取得成效,固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的基因,但其主观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拟对张居正的意志、性格与思维方式作些探讨.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清代湖广私盐浅议
吕一群
盐铁官营,是我国封建社会盐制度的主轴,这一制度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就由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制订.当时其目的是“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奢,绝兼并之路”,并指出盐铁之利可“足军旅之费,佐面姓之急,务蓄积以备乏食.”及至清代,盐铁官营制仍被沿袭下来,且盐税收入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国家岁入之款,盐课为一大宗.但是在清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人们经济观念的增强,加之盐的产与销并非一时一地之事,有的产地与销地远距千里,清政府的控制鞭长莫及.因而有清一代,私盐盛行,特别是湖广地区,私盐充斥,私贩活动频繁.本文试就清代湖广地区的私盐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简析方孝孺的君臣关系说
孙湘云
自孔子以来,士大夫一直把君臣关系视为天下治乱的一个重要因素,奉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行为规范.自幼诵读儒家经典,并“以之为权衡”、“以之为著龟”的方孝孺,也持这种观点.元末明初存在着严重的君不以礼待臣、臣不以忠事君的现象.例如,元中后期皇位不稳,大权旁落,法制纵驰,贿赂公行,臣者不知道忠君爱民是怎么回事.明太祖朱元璋惩其弊,勤政、集权、重吏治,但诛戮太多,用刑重而滥,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就冤死于洪武九年(1376年)的空印案.方孝孺对这样的君臣关系是不满意的.尽孝和安天下的双重责任感促使他对君臣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下三点尤其值得注意.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试论敦煌变文舜子至孝故事的形态演变
刘守华
敦煌变文中的舜子至孝故事,经历了从神话——传说——故事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本文运用国际上研究故事的新方法,尝试追索这一故事在两千多年间的生活史。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鲧禹治水传说新解
顾自力
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传说之一,传统解释认为鳅因治水方法不当而被杀,禹吸取其父失败教训,治水方告成功。本文在原始文化背景上提出新说,认为鲧乃古代人们治水时的“人祭”牺牲品,鲧是水神,以之作“人祭”意味着杀死旧神创造新神,鲧剖腹生禹即水神之再生。
1991 Vol. 0 (4): 0-0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