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0年 0卷 5期
刊出日期:1990-05-25

论文
 
       论文
0 项英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李良明
一、项英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有的研究者认为,项英19岁那年,便从进步报刊和从苏联回国的一些工人中听到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消息,十分向往。1919年,他参加了董必武、陈潭秋等开办的工人夜校,开始懂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产生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强烈愿望,并于1920年领导了武汉第一次纺织女工大罢工。同年秋,项英读了《劳动周刊》,开始懂得了工人受压迫的原因和工人组织起来的意义,愿为工人阶级的翻身解放而斗争。从此,项英走上了革命道路。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命运”范畴初探
许万全
在人生哲学的研究中,“命运”能否成为人生哲学的基本范畴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我认为,这种争论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人们还没有科学地阐明“命运是什么”,尽管不少人已经在使用“马克思主义命运观”这样的概念,但却很少有人具体地分析和揭示命运的内涵。显然,只有科学地阐明命运的内涵,才能进一步谈论它能否作为人生哲学的基本范畴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乡镇政府体制深化改革导向
吴志龙
自1986年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地党政部门都在积极地进行乡镇政权的体制改革工作,尤其是对乡镇政府体制的深化改革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各种可供示范的模式。但就全国范围而言,此项改革进行缓慢,有的甚至步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本文就如何冲出困境,以加速乡镇政府体制改革,谈点浅见。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72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八十年代乡级政权建设进程简析
王振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年代。对于中国农村基层政权而言,由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乡镇政权体制的重建,已经为中国农村基层的政治发展确立了新的前途和方向。新社会格局的出现导致了农村基层政治关系的变化,农村基层政权体制受到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促进,左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在整个中国政治体制之中,日益显示出其自身地位的重要性和其面临问题的特殊性。乡级政权建设政策亟需进行总体性的规划。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精简乡机关人员势在必行——关于密云县太师屯乡机构设置情况的调查
汤晋苏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乡的机构设置发生了重大变化,基本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机构臃肿,职能混乱,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与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现状:机构膨胀,人满为患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93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论文学的对象化
孙子威
近年来在关于文学主体性的争论中,有一个主要问题未引起重视,这就是文学的对象化问题。从文学本体论的角度看,文学的主体性的实质,就是作家的主体性在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中的表现。文学创作,归根到底,乃是作家的自我实现。因此,要谈文学的主体性,就要落实到对象化这个问题上。对象化,是文学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下面试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对银幕梦幻表现的美学思考
李显杰
上篇“复杂的单纯”——特征的探寻艺术与梦的联系源远流长,作为人类艺术活动之肇始的原始神话传说,那些“未记载的文学”(马克思语),就和人类梦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N·弗莱认为:“仪式和梦以语言交际的形式加以结合便有了神话。”恩格斯也曾指出: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神”(观念)的产生,一方面与“人们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有关,一方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散文文体的美学特征—“自由”
李旭
散文的“散”,表面地看,似只是不讲究骈偶、音韵和对仗工整,完全是语言上的事。深入一点说,散文的“散”其实是一种精神。散文的“散”,杂文的“杂”,漫画的“漫”,是几个有意思的字,我以为它们都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由”。这里的自由,系相对于束缚、格式和雅正的趣味规范而言,即表达的自由,或表现的自由。简单说来,就是身之所遭,心之所感,意气所到,无话不说;说时在乎心声,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299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明清剧论中的悲剧美学
陈竹
长期以来,在以西方为本位的悲剧美学研究氛围中,我国古代剧论中的悲剧美学竟成了研究视野的盲点。为建设我们民族悲剧美学体系计,这种状况实应迅即改观。我国古代剧论中的悲剧美学,滥觞于十二世纪悲剧戏曲十分发达的元代,在明中叶的《琵琶记》与《拜月亭记》优劣之争和《西厢记》结局之争中得到发展,及至晚明和清代则蔚然成时代之大潮,而清末王国维又总其大成并引导与西方近代悲剧美学融和。本文不打算纵向描述其发展史,而仅就明清两代这段最重要的发展时期的悲剧理论作综合概括,以图归纳出我国古代悲剧美学传统中最具本质意义的若干原则。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反悲剧倾向
李秀敏
相互隔膜了两千多年的中西戏剧文化的见面和交流,始于十八世纪。之后两百多年,同交流一起开始的关于中国戏曲悲剧问题的讼争,不断地出现于打开国门、解放思想、振兴民族之时,于今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纷纭众口之中,不外两种意见:中国古代戏曲有悲剧;无悲剧。我认为,在这一问题上既然存在着如此之久、如此之对立的争议,它本身就证明中国古代戏曲与西方悲剧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并不是民族特征一词概括得了的,因为其中有些是根本性的差异。我认为,中国古代戏曲从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反悲剧的倾向,这种倾向从戏曲的起源和形成时起既已存在,并伴随着戏曲的发展,体现在戏曲的题材与人物、冲突与情感结构、结局及审美特征等戏剧诸构成要素和部分上。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简论台湾近代诗人林朝崧的诗
丘铸昌
台湾近代诗坛,诗社林立,其中影响最大者莫过于栎社。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连横《林痴仙哀辞》)。鉴于大陆人民对这位诗人了解甚少,笔者不惴浅陋,将其诗作一简要评论,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朝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词代诗兴——社会心理调整的物态化
姚德鑫
俯瞰中国古代诗国,唐诗宋词,奇峰耸立,诗词嬗变,词代诗兴,迅速异常,而且词又很快成为宋代文学舞台上的主要形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于这一现象,不仅后代人感到奇怪,就连宋人自己也感到难以理解,陆放翁就说:“诗至晚唐五季,气格卑陋,千人一律,而长短句精巧高丽,后世莫及,此事之不可晓者。”人们对诗词递嬗变化的原因进行了不倦的探寻,一方面直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关系中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5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当阳方言的语法特点
汪国胜
当阳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邻荆门,西靠宜昌,南望枝江,北接远安。当阳方言属西南官话,特点比较鲜明。本文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出发,介绍其主要的语法特点。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43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书评导向功能初探
段维
“图书评论”简称书评,它是以图书为对象,运用真理标准,以文字或其他手段对书刊所进行的评论和研究的科学认识活动及社会文化活动。在我国,书评导向功能则是指借助书评这种形式,引导读者(包括出版者和研究者、创作者)自觉地接受革命理论的灌输,接受先进科学文化教育和优良道德观念的熏陶,进而达到影响、支配、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创造良好的社会读书风气,推动图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的目的;其实质就是对图书的发展和使用进行指导或引导。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略论早期中印关系的特点
涂厚善
中印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外交的往还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本文仅就早期中印关系的发展,粗略地探讨一下这一时期中印交往的特点。所谓“早期”是指以中印交往开始时起到双方互通使节在政治上初步确立关系时止。根据现有资料,这一时期起于公元前三千纪新石器时期,止于公元前二——一世纪汉武帝派使臣去印度,印度也有使臣回访之后,中国与印度各地均已有使臣往还。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中印两国资本主义萌芽何以不能健全成长
范铁城
关于中国、印度封建社会后期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其阻滞因素问题,学术界虽然讨论已久,但以往主要侧重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发性和外国殖民势力入侵的破坏性这一方面。近年来学者们又比较注重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印两国资本主义的激发作用,以及本国封建主义经济结构的阻滞作用。回顾两国经济近代化的曲折历程,笔者认为目前对上述阻滞因素所做的剖析,更应侧重于事物的内因一面。中印两国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美国—印度早期交往初探
闵光沛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南亚次大陆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大约同时,英国在北美的属地摆脱被奴役的羁绊,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正是从这时起,美国开始了它与印度的交往。这里姑且称之为“早期交往”时期。本文将主要考察这一时期美印间的商贸往来,并附带述及两国间的外交接触。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试述西方同莫卧儿印度的技术、文化交流
庄万友
15世纪末达·伽马绕道好望角航抵古吉拉特湾的普利卡特,16世纪初葡萄牙人便在印度西海岸站稳了脚跟。从这时起到19世纪60年代莫卧儿末代皇帝老巴哈杜尔沙客死仰光为止的300多年时间,西方人陆续东来,与莫卧儿印度发生了愈来愈密切的关系,西方技术和文化随之传入。另一方面,随着西方人在印度活动的深入,印度古代光辉的文化传统被发现,研究印度的文化传统逐渐成为部分欧洲文化人追求的时髦;终于,在给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近代中外商会比较研究
朱英
20世纪初中国商会诞生之前,欧美各国大都早已成立了商会,日本也设立了类似于商会的商业会议所。由于均为商人组织,中外商会当然有其相似之处,但因国情及社会性质不同,相互间也不无差异。所以,有必要对中外商会进行比较研究。一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浅论《浙江潮》的国民观
赵长征
二十世纪初年,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激进、鼓动革命的报刊,《浙江潮》是其中较著名的一种。为了唤醒民众、变革中国政治、挽救民族危亡,《浙江湖》以较多的篇幅,集中讨论了国民性问题。不少文章大胆批判国民社会心理中的落后面,提出进行疗治的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民观,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认真考察《浙江潮》的国民观,对于了解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群体思想的转变,对于把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成败得失,都是很有意义的。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舅姑称谓的起源与演变
庞子朝
舅姑,是表示人际氏族血缘关系的一组亲属称谓概念。这组称谓概念,作为语言文字词汇,表达一定的内涵,同社会思想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组称谓概念,在今天来说,很好理解,舅指对母亲兄弟的称谓,姑指对父亲姊妹的称谓。然而,这组称谓概念,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演变的?其在发展演变的悠久历史长河之中,其内涵外延古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因此,为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了解和掌握其产生、发展、演变的统绪,排除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的障碍,有必要对其作一番考(西敫)诠释的工作。 ’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51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思考与选择:关于教育投资的几个问题
马大强
教育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发达与否,又有赖于教育投资。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教育投资稳定增长,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但同时,教育投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的表现为,总量短缺、结构扭曲、体制紊乱、调控乏力。我国的教育投资与同等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尚有一定距离。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日益困扰和阻碍着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继续健康地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现代教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论中国参政党的特点与职能
姜之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这个国家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255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全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解放”探析
许耀桐
“全人类解放”(其中包括“人的解放”、“人类解放”、“一切社会成员的解放”等提法)和“无产阶级解放”(其中包括“无产者的解放”、“工人的解放”、“工人阶级的解放”等提法),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提出来的两个重要概念。从本质上说,两者是相通的。颇为有趣的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政治风潮之中,却发生过贬损前者、抬高后者,或者抬高前者、贬损后者,乃至制造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61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沈骏,贺金浦
台湾与大陆隔绝近40年。咫尺天涯,同胞饱受骨肉分离之苦。长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和海峡两岸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并确立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此后又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
1990 Vol. 0 (5): 0-0 [摘要] ( 254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