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87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1987-02-25

论文
 
       论文
0 从淫荡的蛇妖到爱与美的化身——论东西方《白蛇传》中人物形象的演化
陈建宪
著名民间文艺学家、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教授在我校讲学时,曾讲到《白蛇传》源远流长。从他所介绍的材料中,我惊讶地得知:我国家喻卢晓的《白蛇传》传说,原来并非我国土生土长,而是一个源于中亚,广泛流传于欧亚大陆的古老民间故事。更今人惊奇的是:虽然这个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征,但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演变,却几乎都沿着相同的趋向发展。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白蛇传》故事中的白娘子,最初都是一个对男人身心有害的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1105 ) HTML (1 KB)  PDF  (0 KB)  ( 14 )
0 海德格尔论世界的实在性
唐有伯
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外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即: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吗?哲学史上对此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现代西方的许多哲学家也许对这一争论厌倦了,或采取不加理睬的态度,或干脆宣布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假问题”。但也有不少哲学家仍纠缠其中,不过却力图超越传统的唯心唯物之争,走第三条道路。本文拟以马丁·海德尔(Heidegger,M、1889—1976)《存在与时间》中的两个论点为线索,简略考察一下他对世界实在性问题的态度及其解决方式,看一看他是否说出了一些新东西。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休谟的怀疑论哲学及其历史作用
曹方久,高新民
十九世纪初,黑格尔(Hegel,G.W.F.1770—1831)在考察怀疑论哲学时曾指出过一种违反辩证法的奇异现象:“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并破天荒地用辩证法对历史上的怀疑论进行了剖析和评判。今人遗憾的是,一百多年过去了,怀疑论留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仍然是那个可怕的、丑恶的形象。它似乎与“损害科学”、“荒诞不经”、“堵塞认识真理的道路”之类的字眼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不否认、也无意掩饰怀疑论哲学的谬误和某种有害作用。但是历史的辩证法同样又不容许我们无视历史上的怀疑论特别是休谟的怀疑论的另一个方面,即它是由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呼唤出来的一种暴露和回答哲学史发展中所碰到的矛盾和问题的特殊方式,是哲学史中某种革命变革的前导和必要准备,因此可以说它是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的和必然的环节。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357 ) HTML (1 KB)  PDF  (0 KB)  ( 10 )
0 试谈诡辩论和辩证法的共同点
李本先
多年来,学术理论界对诡辩论和辩证法的根本对立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对于划清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批判诡辩论是必要的;但是对这两者之间对立的共同点、一致地方,重视、研究不够。要真正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既要进一少深入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还需要探讨、研究它们之间对立的共同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初步看法,作为抛砖引玉。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84 ) HTML (1 KB)  PDF  (0 KB)  ( 9 )
0 湖北省散文学会于最近成立
一夫
经湖北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湖北省散文学会于二日十六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成立。碧野为名誉会长;杨平为会长;管用和、王维洲、张啸虎、张叙之为副会长;并聘请李尔重、徐迟、李蕤、曾卓、骆文为顾问;由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尹均生任秘书长,杨振道、喻大祥等同志担任副秘书长。在成立会上,著名散文作家碧野热情洋溢地论述了他对散文创作的精辟见解。会长杨平在会上作了关于《湖北省散文学会章程草案》的报告。并就“散文是美文”这一命题谈了他的见解。会上李蕤、张叙之、曾卓、祝勋龙等先后对散文学会如何推动创作,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谈了较好的意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493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共产国际七大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陈再凡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共产国际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主持下,大会成功地实现了共产国际革命战略的转变并作出了不再干涉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事宜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反法西斯斗争的发展和共产党的健康成长。七大对中国革命的直接影响则是促进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使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走上了基本健康发展的道路。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83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论列宁关于制定政策和策略的领导艺术
宋才发
领导科学是专门研究领导工作规律的学问,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领导者要实现对工作的成功领导,不仅要具有领导、决策的必备学识,而且要具有制定政策和策略的胆略和艺术。因此,制定正确无误的政策和策略,既是领导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也是领导科学中的一门精湛的艺术。本文将结合自己学习列宁原著的体会,对列宁领导艺术的精华部分,即有关制定政策和策略的思想,进行一些粗浅地探讨。这对于我国当前深入地研究领导科学,提高各级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和领导技能,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理论指导意义。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11 )
0 秦汉时期的统治思想和思想统治
熊铁基
秦汉时期,中国地主阶级已经发展成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备方面为整个封建社会开创了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所建立的国家机构、各种制度和政策等等,都是以后各个朝代进一步发展的根据。本文专谈思想方面的发展,即统治思想和思想统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于认识我国地主阶级的特点和作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地主阶级如何在思想上对农民进行统治,对认识地主阶级乃至我国的封建社会也是很有意义的。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410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春秋时期楚军的训练和军法
徐俊
春秋时期的楚国之所以由“辟在荆山”的弱小国家,逐渐发展成为“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的军事强国,是与楚有一支训练有素,能攻善守的武装力量分不开的。而保持这种强大的军事威势,则又是以军纪的严明,以法制作为保证的。“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此系春秋诸国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两件大事,战争就成了贵族的正当职业。因此,军队平素的军训,不仅在于增强士卒的身体素质,其根本目的在于参加实战。楚国是个五年不打仗就感到无面目见先人的国家,为发动和对付战争,楚君十分重视楚军平时的训练。现就散见于史籍的零星资料,对楚军的军训方式和军法内容作如下探讨: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542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论西汉中期的汉匈战争对汉匈民族融合的影响
彭中一
列宁曾指出:“一切战争都是对民族使用暴力”。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民族间的这种暴力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暴力就会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内容,对民族关系发生不同的影响。西汉中期的汉匈战争(汉武帝——汉宣帝时期)作为一种暴力,在历史上对汉匈民族关系的影响,就是以后所发生的汉匈战争的影响所不能等同的。这种影响从历史发展阶段的整体上看,是积极的,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下面就从诸方面探讨这种影响。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32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巢国考
刘筱红
春秋城濮之战后,楚转而东向发展,至楚康王时,楚的势力进入江淮之间,以长江下游为根据地的吴国亦于此时崛起,双方力量在江淮相遇角逐,在巢一带进行了反复较量,从《左传》文十二年至定二年百年间,吴楚对巢的争夺,见于记载就有九次之多,足见巢是吴楚双方血刃必争的重地。因此,确定巢国的地望及有关问题,是研究这段历史必须解决的问题。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187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曹雪芹的审美情感
李传龙
在美学领域,情有两种:一是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情,一是作为审美者的主体之情。我们曾谈到,曹雪芹要写儿女真情。这被他所写的儿女真情,就是客体之情。现在我们要专门谈曹雪芹作为审美者的主体之情,也就是他的审美情感。一、曹雪芹的审美情感是他从事创作的根本因素之一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闻一多先生古代文学研究法之始探
佘斯大
学者·诗人·民主革命的英勇斗士闻一多先生于一九四六年遇难,距今四十余年了。他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取得了今人惊叹的成就,这是人所共知的。这成就不仅表现在他著作的丰夥上,而且表现在他论说的精当上,“其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确实,自五四运动以来,能与之相伉者甚少。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185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毛宗岗论《三国演义》的结构和情节
周伟民
从唐传奇开始,小说的艺术结构已经成为作家创作构思时自觉地考虑的问题。宋元话本出现以后,小说家特别重视小说的艺术结构。小说理论家们也从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概括出了不少关于艺术结构的方法和经验。毛宗岗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毛宗岗较早使用结构这一概念,并对此作出理论性的说明: 观天地古今自然之文,可以悟作文者结构之法矣。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391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金圣叹文艺观辨略
殷杰
金圣叹其人,向来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金批”无论在当时或后世确实受到过许多人的推重。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就称:“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但对他的“评点”,历代也都有人进行非议。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曾说过:“金圣叹好批小说,人多薄之。”“五四”运动以后,金圣叹就逐渐被当成一条“死狗”,遭到普遍的鄙弃。近来随着新的思想解放的浪潮,有人起而为金圣叹“翻案”,某些学者对他推崇备至,似乎在古代文学理论的天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03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论明代的短剧
王耕夫
明代的短剧,是明代历史的产物,是杂剧向传奇过渡的一种比较有意义的艺术尝试,它实质上就是杂剧的短剧化。明代杂剧的衰落,主要原因是这种戏剧命脉,完全掌握在宫廷、藩邸、缙绅、富家,尤其是和他们相接近的士大夫阶层手里,戏曲完全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加上朱有燉以藩王身份把持剧坛,所作杂剧多至三十一本,大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思想内容很难说得上有什么价值。杂剧在这个狭小的范围里,既找不到和民间相适应的出路,只有脱胎换骨,转变为民间的新型剧种。同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33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探索者的足迹——刘守华《民间文学纵横谈》序言
天鹰
新中国的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与共和国的建立同步进行的。早在一九五○年就组建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三十多年来,在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成果之丰硕超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多采、错彩缕金,早己蜚声四海,为国内外学人所钦羡。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和人民创作的源远流长、丰硕厚实比较起来,勿庸讳言,还远远地落在后面。因此造成了社会对民间文学的忽视,民间文学工作没有被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做民间文学工作的同志为工作得不到支持而感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简约、翔实、融贯、新颖——读孙子威的《美学沉思集》
朱日复
八月酷暑,在韶山虎歇岑的山光、竹影、蝉吟、泉响中,我一口气读完了孙子威同志的《美学沉思集》。这本朴实的虽不能说是宏篇巨制的书,却把我带入了一个与现实环境同样美妙的艺术境界之中。仰观是高树婆娑,兰天白云;俯视是奇花异卉,嫣红姹紫。那清涼的艺术洞府亭阁,层层幽深,一座座都朝着你轻轻地开启了,使你忍不隹顺步走去,登堂入室,饱览珍奇,令人玩味不尽,留连忘返。《美学沉思集》是创作实践的美学总结,艺术美的哲学思考,以散文形式出之,每篇三、五千字,文情并戌,是一朵朵东方的金蔷薇。它着眼于文艺创作,又取自不同的理论角度,涉及美感、审美特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63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清末苏州学制演变析论
马敏,荣建华
清末新式学校教育制度是随着科举制的改革和废除应运而生的。它既已不再属于旧的封建教育体系,但也很难说就是一种纯粹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而是介于“新”与“旧”之间,兼有近代和中世纪双重特征的一种教育制度。后来的比较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正是由这种新旧合一、中西混杂的特殊“过渡型”学校教育制度演变而成。本文拟通过具体剖析清末苏州学制演变,为把握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学校制度的流转变迁提供一个典例,并借以深化我们对中国近代国情的认识。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湖北省教会学校的沿革及其接管述略
陈阳凤,丁美华
一清朝末年,特别是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英、美、法、德、意、比等国的传教士不断涌向中国,他们深入内地,办教堂、建学校,开始了文化侵略。湖北省是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文化侵略的据点之一。自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武汉开埠以后,“基督教传教士很快办起学校”。早于一八六一年,武汉市便有了“教会义学”(为湖北省最早的教会小学)。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十月,美国圣公会派来中国传教的第一位主教文惠廉(中国姓),立学校于武昌云华林(最初创于武昌横街头)。他们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83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关于我国印刷术西传的几个问题
王鹏翥
十九世纪初,许多外国学者,对我国印刷术之西传,曾众说纷纭,这是没有全面考察历史的结果。现根据史籍记载、文物发掘资料和中外历代学者之考察,结合本人多年所作的研究,对这个问题作一新的探讨,以就教于同好。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说形容词语缀“里巴叽”
田文玉
在北京或北方地区的口语里,用形容词描写某些事物时,并带上某些贬义感情色彩时,往往在单音形容词之后,带上“里巴叽”(Iibaji)这样个语缀成分。如: 红,可说成“红里巴叽”臭,可说成“臭里巴叽”“红”“臭”都是形容词,可用于描写事物性质,状态,带上“里巴叽”的单音形容词在表意上和色彩上有所不同,下边就对“里巴叽”和“里巴叽”的作用略作分析:
1987 Vol. 0 (2): 0-0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九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