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84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1984-06-25
论文
论文
0
关于城市——经济中心的几个问题
李昌珏
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章法,客观上把如何发挥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今年五月下旬,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在武汉进行城市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为了更好地推进这場伟大变革,建设我国的城市体系或网络系统,发挥社会主义城市的特殊功能,实现生产的社会结合,参与组织和调节城乡经济生活,有必要就城市——经济中心有关的理论问题作点探讨。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182
)
HTML
(1 KB)
PDF
(0 KB) (
12
)
0
国外关于城市生态经济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
黄添
前言从社会发展史看,城市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城市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是它的经济中心地性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是城市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历来在各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基地”的作用。自从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进一步突出了城市的“经济中心地”的功能。现在世界上的城市数目愈来愈多,城市规模愈来愈大,城市区域面积已从中心城市本身,发展到联合它们周围的许多县和城鎮,组成了一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08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
张贻先
邓小平同志最近在会见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再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共产主义讲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这一科学思想,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302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破除“按酬付劳”思想,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冯化吉
目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开展。但是,有的人划不清按劳分配和“按酬付劳的”界限,存在“按酬付劳”的思想。这种“按酬付劳”同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着矛盾。第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课题是要打破大锅饭,而“按酬付劳”实质上是要吃大锅饭。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包括为社会的劳动和为自己的劳动两部分,国家和企业必须对劳动者为社会的劳动作出扣除。如果劳动者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59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正确看待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成带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实行一系列的富国富民经济政策,特别在农村已普遍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集市贸易,允许农民从事各种工副业,允许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允许农民进城经营工商业、服务业等。这一系列的改革,已收到显著的效果。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农民开始富起来,亿万农民欢欣鼓舞。但是,有人还心有余悸,有的人则问,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25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面向实际,办好学报
章学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等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有较大的进展。迄今为止,全国共有二百多家学报,专职编辑人员一千多名,经过几次整顿,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坚持党的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抵制精神污染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以研究学报为目的的情报、信息工作,理论探讨工作逐步活跃起来。上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日本早稻田大学出版专业刊物情况简介
深浚
国外比较著名的高等学校,一般出版专业性刊物较多,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学术交流,发展科学文化事业,讲究学术价值。这里仅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情况作一简介。该校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共出版学术性刊物已有51种(还可能继续增加):其中日文刊物44种,英文7种;社会科学42种,自然科学9种。《早稻田学报》的历史最长,至去年四月已出版930期。此后,1922年至1931年创刊3种,1941年至1949年4种,1950年至1959年15种,60年代18种,70年代8种。以上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72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浅谈高校学报的地位与作用
谢振中
要办好高校学报,认清它的性质与特点,固然十分重要;而深入了解高校学报的作用,准确估价它在推动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占有的地位,同样十分重要。不懂得高校学报的性质和特点,工作难免有盲目性;不认识它的地位和作用,就谈不上树立搞好学报工作的高度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大凡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和学者,无一不重视学报。蔡元培当年执掌北大校政,着手改造北大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创办北大月刊;全国解放初,王亚南教授治廈门大学,提出办大学主要抓两条:一是教学,二是学报。他们如此看重学报,正说明了高校学报地位与作用之重要。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386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鲁迅是编辑人员的楷模
杨永青
鲁迅一生编过多种期刊。其中文艺月刊《奔流》是由鲁迅、郁达夫编辑,自始至终由鲁迅负责的。在共计两卷十五期刊物中,鲁迅写了十二篇《编校后记》,约一万三千字。这些《后记》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勤恳辛劳的编辑的光辉形象。从《后记》中我们可以着到,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197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及其历史功绩
龚伏秋,刘光明,马诗训
鄂豫边区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在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我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领导边区人民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1938年11月鄂豫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的组成到1940年3月边区宪政促进会的成立,是它的准备阶段;同年9月,在湖北京山召开的第一次军政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的鄂豫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是它的初步形成;翌年四月,在京山召开的第二次军政代表大会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82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从学界、军界到社会——辛亥革命时期湖北革命党人的宣传活动
李子林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革命党人为了夺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这种宣传活动从1901年5月湖北留日学生戢翼翬与冯自由等办《国民报》到1912年8月黎元洪查封《大江报》等革命报纸为止,经历了一个从学界、军界到社会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又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1901年5月戢翼翬办《国民报》到1903年5月花园山机关秘密设立是“以世界知识及民族主义唤起内地学生觉醒”的阶段;从花园山机关设立到1907年1月日知会破坏是“绝对从士兵、学生痛下功夫”来“更换新军头脑,开通士子知识”的阶段;从日知会破坏到1911年10月武昌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91
)
HTML
(1 KB)
PDF
(0 KB) (
9
)
0
李时珍在哲学上的贡献
钟晨发
十六世纪,我国封建社会母体中资本主义正在萌芽,社会经济尤其是手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繁荣相辅而行,促进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冲破科举仕途的羁绊,一反空谈心性的流俗,面向生产实际,从事科学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着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这批自然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把锐利的批判锋芒直指阻碍科技进步的宋明唯心主义理学和方士的宗教迷信活动,在哲学斗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00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论《非王卜辞》与中国古代社会之差异——三评“非王卜辞”说
李瑾
(一) “非王卜辞”说,主要来自《帝乙时代的非王卜辞》一文。该论者在其文中提出了四条“特征”作为立论之依据: (一)问疑者不是商王。 (二)没有王卜,辞中也不提到王。 (三)没有商先王名号,而另有一套先祖名号。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87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局部战争怎样演变为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经验之一
高明振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这是伟大导师列宁早在本世纪初就已指出的一条科学的定律。在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战争并不一定都表现为世界大战的形式。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后不到一个世纪里,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百次的局部战争,而世界大战至今只有两次。就是这第二次,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加以制止。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一开始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关于美国华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李其荣
美国的华工的历史,是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启发了人们的思考。但是,我感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地研讨。本文拟就美国的华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如华工往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最初到美国是否受欢迎、如何看待《蒲安臣条约》与《中美续修条约》、美国的华工遭歧视和排挤的原因、旅美华工与祖国、家乡的关系等问题概略地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国内外学术界。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05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略论希腊古代文化的发展
罗静兰
公元前两千年到两百年的希腊文化,是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常人们都说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这是代表西方学者的传统看法,它不可避免的与资产阶级“欧洲中心论”的偏见夹杂在一起。但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49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左传》的写人艺术
何新文
《左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写人为中心的历史文学著作。《左传》作者不仅在无可效法的条件下,再现了许多历史人物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使“其性情心术,声音笑貌,千载如生”;而且在通过刻划人物形象反映历史的创造性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写人艺术,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才能。《左传》是以尚实的史笔和形象化描绘的文笔相结合而进行写作的,这在广义的角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598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说苏东坡的(隐木)括词
唐玲玲
在宋代词坛上,以(隐木)括词作为一种独立的词体而进行创作的,首推苏轼。 (隐木)括词属于宋人杂体词的一种。在苏轼以前,词人集中未见。苏轼开(隐木)括一体,并以“(隐木)括”二字明确标示,形成一种新的词体;自此以后,许多作家加以效法,在贺铸、林正大等人的词作中,(隐木)括词蔚为大观。《宋史》卷四四三《贺铸传》说,贺铸“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木)括,皆为新奇。”林正大的词集中,(隐木)括词多至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414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金人瑞的现实主义诗作
王常新
金人瑞(圣叹)是明末清初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个擅长诗道的诗人。邓之诚先生说:“人瑞之诗学杜,最见功力。乐府诸篇,皆有实际,不同七子繁响。惜体境未纯,时杂禅语俚语。时方重元、白、陆、范之集,人瑞疾之,欲以盛唐教人。未尝自居于作者,然其合作,虽当时名家未必能及之。”因此,实事求是地研究金人瑞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咨户部文》与曹雪芹家世
徐继文
一九八三年在南京举行的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舘公布了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十一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于报导中说:“参加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专家认为、这件档案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研究曹雪芹提出了新课题。”“为考证曹雪芹的生父到底是谁、也提出了新的线索。”本文拟就雪芹的生父问题作一点探索。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五四”后三十年语文教学法研究鸟瞰
陈菊先
从二十年代起,欧洲各国教育界和日本教育界对各科教学法的研究非常活跃。我国自“五四”以后的三十年,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国外教育学科研究的影响下,亦有一些语文教学法编著问世。二十年代有黎锦熙编著的《国文教学法》、王森然编著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以及江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196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健美运动史略
魏大鸿
一、导言人类对“美”的追求由来已久,这是人类在自身进化中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思想意识,是一种艺术观念。早在一两万年以前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就把制造工具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时,中国的山顶洞人,就已初步掌握了钻孔和磨光技术,已能制造多种石器和骨器,还会用骨针把兽皮縫成衣服,还把一些兽骨、兽牙、海蚶壳、小石子等钻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10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湖北省高等院校学报工作座谈会在武昌召开
1984年9月12日至14日,省教育厅主持召开了湖北省高等院校学报工作座谈会。35所高等院校学报编辑部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育厅张叙之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了报告。省教育厅贾宝琛副处长作了会议总结。省委宣传部和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1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本刊一九八四年总目录
1984 Vol. 0 (6): 0-0 [
摘要
] (
21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九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