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81年 0卷 3期
刊出日期:1981-03-25

论文
 
       论文
0 黄曼君《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序
王瑶
我们经常说的“五四”革命文艺传统,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由鲁迅所奠定并向着社会主义文学方向发展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许多现代文学史上有卓越贡献的作家都以他们的创作成果来丰富和深化了这一传统,因而积累了许多实践的经验,表明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规律,发挥了推动社会革新和进步的历史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190 ) HTML (1 KB)  PDF  (0 KB)  ( 12 )
0 论沙汀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黄曼君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沙汀是以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写作而著称的。他从一九三一年开始创作,到现在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作为一个在左翼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始终坚持创作上的现实主义,以自己独具风格的作品探索着为肘代和人民服务的道路。五十年来,除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外,他从未中断过创作,在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他长期多方面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56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胡应麟的小说理论
王先霈
明代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他的诗歌理论每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者们所提及;他的小说理论,虽有片言只语为小说史家所征引,但系统的整理与全面的评价,则迄今似未见进行。末五子是后七子的支派,认为作诗须以盛唐为楷范,在明代文学思想斗争中,站在复古派的一边。复古派的主张与文学创作、文学发展的实际相抵触,不断地碰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59 ) HTML (1 KB)  PDF  (0 KB)  ( 13 )
0 杜律句法与音节——读唐诗札记之二
丁成泉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之三论“唐人句法”,其“上三下二七言上五下二”条,列举杜甫《宿府》一诗的颔联,将这一联诗的句法,断为上五下二,即: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但后来浦起龙解杜诗,又将此联断为上四下三,即: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句法上的两种不同断法,不仅造成了语义上两种不同的解释,也造成了两种不同的音节(或称节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63 ) HTML (1 KB)  PDF  (0 KB)  ( 9 )
0 王维诗中的色彩
余庆安
在唐代诗坛上,王维是以擅长描写自然景色驰名的,作诗绘画都是行家的苏轼,看出了王维诗歌成就的奥妙所在,下了一段精彩的评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段经常被后人引用的话,的确是很准确地概括了王维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诗画全能的王维,用他那“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的语言,在我们眼前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88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为真理而斗争的伟大战士曾中生
呙玉临
一、作有益于人民的人曾中生,原名曾中圣。一九○○年生于湖南省资兴县犀牛坳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这时的中国,正是帝国主义加紧武装侵略与国内危机日益加深的时刻。当时的清政府选择了“宁亡于外寇,不亡于家奴”的投降路线。曾中生的父亲,为了重振破落的家庭,想把曾中生和他的弟弟曾希圣培养成才再撑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0 KB)  ( 10 )
0 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的派别及其分化
汤庭芬
产生于十九世纪欧洲的无政府主义,于二十世纪初叶传到中国。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小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阶级的思潮虽然早巳被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彻底揭露和批判过,但是,对于长期闭关自守的中国来说,它却成为一种“新思潮”,吸引了当时“向西方学习”的相当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甚至“被优秀的知识分子当作革命的思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317 ) HTML (1 KB)  PDF  (0 KB)  ( 19 )
0 关于巴黎公社为什么不敢触犯法兰西银行的探讨
王宏吉,高秉坤
巴黎公社是震撼世界的划时代的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它的业绩永垂史册,它的革命首创精神激励着代代新人。公社后的一百多年战斗历程,无产阶级踏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既受它成功经验的指引,也注意它的前车之鉴。无论它成功的经验或其失败的教训,都是全世界革命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335 ) HTML (1 KB)  PDF  (0 KB)  ( 15 )
0 两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关系
王瑞明
“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这一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目前有人对这一理论,或抱怀疑,或持异议。今试以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两宋为例,对此作一点探讨。两宋时期,农民起义连绵不断,阶级斗争激烈;民族矛盾尖锐,宋辽、宋夏、宋金之间发生过多决战争。有时阶级斗争通过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05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佛国记》与古代印度史的研究
涂厚善
《佛国记》这部书有《无竺国记》、《历游天竺记传》、《东晋沙门法显自记游天竺事》等不同的名称,也有称作《法显传》的。这是东晋高僧法显去印度求佛经返国后写成的旅行记。他的初稿写于公元414年,即他回国后的第二年,到416年又作了一些补充增订。它记载了法显前后花了十三年四个月的时间(399年3月由长安出发,412年7月在青州登陆)游历约三十国的经过,法显在印度时正是笈多帝国的黄金时代旃陀罗笈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1 )
0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科学含义和综合平衡的出发点
李昌珏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是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和建设目标的根本问题。真正从理论上弄清它的科学含义,对于坚持经济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摆正国民经济的各项比例,明确制定统一经济计划的出发点,使整个国民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11 )
0 试论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郭文安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是进行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它不仅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且决定教学的一般任务。教学工作中,一般比较重视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际。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等关系,而忽视上述的关系。试问,为什么要处理好那三个关系呢?从教学的一般任务、特别是智育上看,不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311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说《彖传》(下)
石声淮
《彖传》理想的政治是“圣人”之治。如《鼎》卦《彖传》说“圣人亨(p(?)ng 同“烹”)以享上帝,以养圣贤。”享祭上帝是帝王独有的郊祀之礼,別人都没有资格“享上帝”的;因此知《彖传》的“圣人”只能是帝王,而且是儒家理想的好帝王。《彖传》不止一次地说了“天地”的伟大之后,用“圣人”的功德和“天地”相比拟,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60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郑玄训诂学发微
张舜徽
自传注既兴而后有训诂之学。顺其意而释之,道物之貌以告人,谓之训;古今异言,通之以告人,谓之诂。易传尚来,实斯学之权舆。其后百家竞起,述造日广。尔雅者,汉初经生哀录众家传注而成者也。魏世张揖因尔雅旧目,博釆汉儒笺注及三苍、说文诸书以增广乏,名曰广雅。深恐其书不为时人所重,乃推尊尔雅,谓为周、孔遗书,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0 KB)  ( 13 )
0 释冥(力女)
杨潜斋
卜辞有“(?)”字,余释为冥。有“(?)”字,余谓《说文·丸部》有(?)字,即“(?)”之讹。卜辞言冥、言(?),恒连文而不单见,其上文必言妇某。其首见于经典中者,字作黾勉。《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又“黾勉求之”;《小雅·十月》:“黾勉从事”;《云汉》:“勉黾畏去”。在《诗》三百篇中凡四见,而毛《传》郑《笺》俱匮确释。而黾勉语转字变为(?)俛:《文选·陆士衡文赋》: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30 ) HTML (1 KB)  PDF  (0 KB)  ( 70 )
0 “训诂”释义
黄建中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训诂学对我们阅读古籍、研究古代汉语、继承祖国文化遗产仍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什么是“训诂”?何谓“训诂学”?历来说法不一。直到近代和现代,看法仍然有分歧。如有的说“训诂是关系字义方面的一种专门学术。”有的说“训诂学是书本子上的考古学。”有的说“训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具有特色和深受欢迎的《辛亥革命史丛刊》问世
闻滔
由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主编和中华书局出版的《辛亥革命史丛刊》,已于一九八○年九月发刊。该刊自第一、二辑问世以来,已在国内外引起重视,很受欢迎。《辛亥革命史丛刊》是以历史事件命名的专史刊物,内容丰富,较有特色。它包括论文、考订、史料、图片、年谱、回忆录、译文、书评以及学术动态等,每辑容量在三十万字以上。丛刊第一、二辑刊有各类文章41篇,这些文章,思想活泼,持论严谨,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体现出新的特
1981 Vol. 0 (3): 0-0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0 KB)  ( 9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九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