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79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1979-01-25
论文
论文
0
七言绝句三首
中美新关系建成,舵师指导前航向,乘潮涌上一篙撑。绕却危礁自在行.不伎于怀更不求,外交坚守五原则,熊猫换得房香牛。局转和平始亚洲。身经八六是猪年,历史新篇今试写,公报洪声各国传.机缄自握善迥旋。注: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中美会谈公报发表后,董必武同志作五律八 首,题下有小注:“八七初度,读过中美会谈公报,以‘不伎不求,何用 不减,为韵,作五律八首咏之”。之后,董老又作七言绝句三首,原题为 “又得七言绝句三首”.这次发表的是一九七二年八月董必武同志的手 迹,是董老的娃女董良润同志提供的。国井宏·畜池句。\J嘴月吻娜叼好叮粼供…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43
)
HTML
(1 KB)
PDF
(0 KB) (
11
)
0
尊重实践 重新学习
刘丙一
今年元月四日,本刊编辑部召开了一次关于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座谈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丙一同志和部分文科系、室的负责同志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同志们着重谈了学术理论工作如何适应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的问题,同时,对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这里发表的五篇短文,是有关同志的发言。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16
)
HTML
(1 KB)
PDF
(0 KB) (
19
)
0
面向实际 转变作风
高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问题。由于林彪、“四人帮”在政治上颠倒敌我关系,在理论上颠倒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混淆了是非,禁锢了人们的头脑,使人们思想僵化。有些人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不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按“长官意志”行事。这极大地妨碍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发展下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确是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29
)
HTML
(1 KB)
PDF
(0 KB) (
16
)
0
坚持实践第一观点 适应形势的转变
王幼殊,刘松阳,李本先
实践是检验是非、真假、正误的唯一标准,这本来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在于它以极为丰富的群众斗争实践作为开拓、汲取的源泉。列宁曾经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是从费尔巴哈那里产生出来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30页)。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同费尔巴哈分手的第一步,就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23
)
0
从实际出发搞好经济研究工作
王启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列宁指出:“人的和人类的实践是认识的客观的验证、准绳”。毛泽东同志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光辉思想和科学结论对于指导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经济科学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实践中来。没有实践,就无所谓认识。这一哲学思想给从事经济工作和经济学研究的同志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既要有远景规划,也要作具体的年度计划和工作步骤。要把年度计划、工作步骤定得精确而具体,就要真实地而不是似是而非地了解我们现有的基础,现有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现有的物质技术设备状况。譬如,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有所扩大,但自从一九五八以后,就缺乏精确的统计。这样就为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增加了困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0 KB) (
15
)
0
文艺也要受实践的检验
王庆生
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受实践的检验,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呢?回答是:社会实践,千百万群众的社会实践。毛主席说过:“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找到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然后按照它们来规定今天的文艺运动的方针,来评判今天所发生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本第810页)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文艺的唯一标准,就能辨别文艺作品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区分文艺评论、文艺教学的好与坏,判断文艺运动的正确与错误,这样,就从根本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坚持了文艺的客观规律,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和繁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2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2
)
0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
胡琛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当前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一个问题。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要求我们要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它、掌握它,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去办事。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有其内在客观规律的,人们不能违背它。而且也只有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林彪、“四人帮”宣扬“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和按“长官意志”办事等等,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理论上和思想上造成了混乱,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遭受到严重的损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和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3
)
0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有关问题
目前,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战线上,正在打破多年来的沉闷局面,开展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就曾号召各国无产阶级要认真地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他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现在,社会主义不但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早已从科学变成了现实。革命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但是,我国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却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全面篡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使这门科学遭受到严重的摧残,至今没有出版一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213
)
HTML
(1 KB)
PDF
(0 KB) (
11
)
0
上层迠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
朱光潜
历史前进的动力究竟有几种呢?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导里一致肯定了有三种:1.经济结构即现实基础;2.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3.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或思想体系。我所特别感到迷惑的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过去有三种不同的提法。第一种提法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上引三段话里的提法,即上层建筑竖立在经济基础上而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与意识形态平行,但上层建筑显然比意识形态重要,因为它除政法机构之外也包括恩格斯所强调的阶级斗争、革命和建设。第二种提法是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提得最明确的是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15
)
0
关于现实主义
程代熙
历史的回顾现实主义,作为文学上的一个专门术语,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还难以判定。就我们现在见到的材料来看,较早地使用“现实主义者”这个词的是席勒。他在《论朴素的诗与感仿的诗》(一七九五年或一七九六年)里说:“如果现实主义者在他的政治倾向上把目的定在幸福上面,这就须使人民的道德(精神)方面的独立性有所牺牲,理想主义者则处在幸福的危机,把自己看作他的目的。”虽然我们可以把席勒说的“朴素的诗”理解为就是他所指的“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但席勒自己在论文里反复说明什么是“朴素的诗”时,却并不曾直截了当地说这二者就是一个东西。“朴素的诗”一词在席勒的文章里俯拾即是,“现实主义的诗”这样的术语却从未见到。就连“现实主义者”一词也是偶然一现。这个事实至少可以说明,“现实主义”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学术语,就是在席勒的时代也还未流行起来。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60
)
HTML
(1 KB)
PDF
(0 KB) (
18
)
0
论悲剧
孙子威
悲剧作为美学范畴,在我国解放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在“四人帮”专横肆虐的时期,悲剧创作是一鼎禁脔,谁也不敢染指,悲剧作为美学范畴更是无人问津。打倒了“四人帮”,艺术生产力大解放,一批以揭露林彪、“四人帮”的罪行及其余毒为内容的悲剧作品应运而生,悲剧美学理论的研究也就跟着提到日程上来了。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悲剧,无疑是有其个性特点的;但既为悲剧,也就不能脱离悲剧这一美学范畴的一般本质而存在。因此,深入研究悲剧的一般美学特征,这对于更好地开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悲剧创作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古代有丰富而辉煌的悲剧文学作品,可是这方面的理论著述极少。而在欧洲,自古希腊以来,有许多哲学家和文艺家对悲剧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但是,真正地完全地揭示悲剧的美学本质的,那还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下面试就此谈谈自己学习所得的一些粗浅认识。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82
)
HTML
(1 KB)
PDF
(0 KB) (
23
)
0
性格与环境
王先霈
在典型塑造中,怎样认识与处理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有关键意义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现实主义理论上进行的彻底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们把正确表现性格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作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性格与环境关系的精辟见解,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艺理论上的运用,是他们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学理论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对性格与环境的关系作出的准确表述,最早是由恩格斯完成的,这就是他在致玛尔加丽塔·哈克奈斯信中的名言: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82
)
HTML
(1 KB)
PDF
(0 KB) (
17
)
0
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章开沅
在三年集体编书过程中,我们深感辛亥革命史研究工作也曾受到“四人帮”影射史学的很大危害。为了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通过讨论加以澄清。首先,从研究者本身来说,要打破所谓“立足于批”的精神枷锁,要推倒所谓“资产阶级中心论”、“资产阶级决定论”、“资产阶级高明论”等等一切诬陷不实之词,要敢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胆识来拨乱反正,坚持正确地、全面地评价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及其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224
)
HTML
(1 KB)
PDF
(0 KB) (
24
)
0
中国校雠学叙论
张舜徽
近三百年来,我国理董旧闻的学者们的治学风气,每喜将门路分得很窄,此疆彼界,各有范围。单从学术分工的角度来看问题,自然有他们各自深入钻研的成绩。但由此而引起的不良后果,却也不少。这在过去博学通人们,都已道破此中偏蔽了。清代学者强调“目录学”的作用,却把它和“校雠学”对立起来,很少有人注意到“目录”只是“校雠学”中的一部分。所以李兆洛所为《顾广圻墓志铭》中使说:“郑渔仲辑《艺文略》,始附以校雠之名。然其所言校雠之事,惟编纂类例,搜求亡书,则尚是目录家也,无与校雠事。”(见《养一齐文集》卷十一)李氏在嘉、道间,以博洽有名于时,而所见止此,更不必谈到其他浅尝浮慕的人了。我们推原到西汉末年,由政府组织人力进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清理图书的时候,刘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2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4
)
0
关于古代东方社会的社会性质问题
涂厚善
古代东方社会的社会性质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古代东方,奴隶人数较少,社会的主要生产劳动者是公社农民。这与希腊、罗马大不一样,那里奴隶人数很多,在生产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农业手工业方面都使用奴隶劳动,所以引起了争论。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奴隶社会的概括,除其他的论述外,关于奴隶人数与奴隶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他的说法是“……这时已经有可能迫使大多数人服从少数人并且把大多数人变为奴隶。这里社会一切成员在生产过程中那种共同的自由的劳动没有了,占主要地位的是受不劳动的奴隶主剥削的奴隶的强迫劳动。”根据这个说法,就只有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52
)
HTML
(1 KB)
PDF
(0 KB) (
19
)
0
回忆我的伯父董老
董良润
到今年四月二日,我的伯父董必武同志就离开我们整整四年了。四年来,回忆的文字我虽一字未写,但心中却总是念着他老人家的。我永远忘不了一九七五年四月二日这个日子。那一天中午十二时左右,我校领导同志转告了省委的通知,要我于下午二时在校门口等着,有车来接我。我的心不禁忐忑不安起来:是什么事情呢?是伯父到武汉来了吗?不对。每次他老人家来武汉,要我们去见见面,总是亲属之间相互邀约,并不麻烦省委的。不好,恐怕是……我不敢想下去了。果然,到了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对我们宣布了董老逝世的噩耗。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51
)
HTML
(1 KB)
PDF
(0 KB) (
15
)
0
学习董老七言绝句三首
陈力
今年三月五日是董必武同志诞辰九十四周年。董必武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的领导人之一。董老革命的战斗的一生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忠心爱戴和尊敬。为了表示对董老的深切怀念,为了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经上级批准,本刊这一期发表了董老七言绝句三首的手稿。董老《七言绝句三首》作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中美会谈公报发表之后,在这三首诗之前董老还作有五律八首,他在题下小注中说:“八七初度,读过中美会谈公报,以‘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为韵,作五律八首咏之”。在这八首诗之后《又得七言绝句三首》。这个小注很重要,对于我们学习《七言绝句三首》很有帮助。由于前八首董老在手书时有遗漏,故这次只发表三首。董老的寿辰是三月五日,与公报的发表只相隔五天,他以八十七的高龄一下子就写了十一首诗来加以歌颂,可见他当时诗兴之高和对中美建交渴望之深,这都是同他把这个事件所摆的重要地位分不开的。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15
)
0
读《天安门诗抄》
陈治平
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了,真是大快人心,大得人心。万恶的“四人帮”横行时,利用他们窃取的部分权力,一手遮天,不许全国人民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把参与天安门悼念活动的革命群众统统打成反革命,把悼念周总理的诗歌诬为反革命传单,真是丧尽天良,罪该万死!现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顛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肯定了“四五运动”是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还把天安门前千百首革命诗歌重新整理出版,由华国锋同志亲自题名曰《天安门诗抄》。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任何人想使历史车轮倒转,是永远办不到的。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0 KB) (
13
)
0
《筑路》讲析
王忠祥
《筑路》节选自苏联优秀的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二章。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为苏联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无产阶级文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出身子乌克兰的一个贫困的家庭,在帝俄时代渡过苦难的童年,当过牧童、小茶房、小伙夫,接触了工人的生活与斗争。十月革命后,在国内战争年代,他作为一个红军志愿兵积极投身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去。1926年,正当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与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嬗递之际,由于在战争中受的重伤复发,加上工作过分劳累,他的健康迅速恶化。后来,全身瘫瘓,双目失明。但是,疾病压不倒共产主义战士,他决心拿起笔作刀枪,打击敌人,教育人民。从1930年到1933年,他以无比强大的毅力,排除万难,坚持写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篇小说于1934年出版,给作家带来极大的声誉。1935年党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393
)
HTML
(1 KB)
PDF
(0 KB) (
14
)
0
原始汉语韵尾后缀*~-S试探
严学
1.现代汉藏语各民族语韵尾一瞥1.1汉藏语系各少数民族语韵母尾音发展到现代极不平衡,综合起来看,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1)鼻音韵尾,如:-m-n-(?)等。2)塞声韵尾,如:-p-t-k-(?)等。3)边声、滚声、擦声韵尾,如:-1-r-s 等。4)元音韵尾,如:-i-u-(?)等。象彝语就根本没有尾音,可算零尾了。1.2在汉藏语系各少数民族语韵母尾音现代最繁复的莫过于羌语和嘉戎语。在羌语北部方言麻窝话中有单辅音韵尾22个:-p-b-t-d-k-g-ts-t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12
)
0
马列文艺论著讨论会论点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华中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马列文艺论著学术讨论会,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武汉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从事马列文艺论著的教学、研究、翻译和出版等工作的九十五个单位一百五十多名代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六十七篇。讨论会上,大家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者联系当前文艺战线提出的一些迫切问题,认真地探讨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论现实主义、论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论悲剧等几个理论问题。
1979 Vol. 0 (1): 0-0 [
摘要
] (
109
)
HTML
(1 KB)
PDF
(0 KB) (
24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九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