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7年 56卷 3期
刊出日期:2017-05-17
1
乡村治理研究笔谈
党国英 冯兴元 陈 明
2017 Vol. 56 (3): 1-14 [
摘要
] (
207
)
HTML
(1 KB)
PDF
(2265 KB) (
273
)
15
经济下行背景下的社会稳定问题
于建嵘
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亦明显降低。面对经济下行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稳定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产生了一定的政治风险:首先,维稳成本有增无减,进一步加深财政危机;其次,高压维稳,非法打击,进一步加深“官民”矛盾。最后,主流价值观混乱,民众焦虑增加,资本外流,进一步阻碍经济发展。欲破解这些问题,需要新思路,比如:(一)转变“稳定压倒一切”的“刚性维稳”思维,保障公民权利;(二)提高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社会治理机制;(三)增强执政意识,正视社会转型伴生的矛盾与冲突。
2017 Vol. 56 (3): 15-20 [
摘要
] (
453
)
HTML
(1 KB)
PDF
(1023 KB) (
368
)
21
社区治理社会化:一个分析框架
陈伟东 许宝君
学界关于现代社区治理不同模式的论述中都包含了社区治理社会化的理念,从行政化到社会化已成为现代社区治理的必然转向。根据制度分析与发展理论,并结合中国情境,社区治理社会化包含社会工作者、社会需求、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社会机制和社会技术六大基础要素,政府作为一种嵌入性要素,贯穿整个社会化过程。社区治理社会化机制就是这些社会化要素的排列组合和逻辑构建,其涉及到治理主体结构的完善,治理机制和治理技术的合理选择以及治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7 Vol. 56 (3): 21-29 [
摘要
] (
658
)
HTML
(1 KB)
PDF
(1357 KB) (
297
)
30
论当代中国家庭多代间的职业流动
王春超 李淑贞
本文使用1982年以来历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中国家庭成员间职业地位的代际影响,进而分析中国家庭多代之间职业地位流动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控制父辈特征的情况下,祖辈对孙辈职业地位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代际职业地位流动性呈现“U型”变化的趋势。本文探讨了中国代际职业地位流动性变化趋势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人口迁移有助于提高代际间职业地位的流动性;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实施使得家庭代际职业地位流动性先增加后下降。改革开放以来“U型”的代际职业地位流动性变化趋势是上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7 Vol. 56 (3): 30-41 [
摘要
] (
332
)
HTML
(1 KB)
PDF
(1471 KB) (
222
)
42
公共租赁住房再分配机制的优化——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
邓红平 卢 丽
构建合理有序的公共租赁住房再分配机制是其可持续运转的关键,一般采用交换与调整两种方式。现行公共租赁住房交换机制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的机制,但若能增加原租户偏好表达个数及两两交换的次数,运用G-TTC机制自动匹配,理论上可得到帕累托最优的分配结果。公共租赁住房调整机制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原租户与新租户间的公平与效率,简单地将原租户与新租户分开配租的现行调整机制存在公平与效率的提升空间。本文引入三种改进的调整机制,得出TTC及其等价的YRMH-IGYT机制可能满足帕累托最优、个人理性和无策略的性能;而SD机制则可能是更为公平的调整机制。
2017 Vol. 56 (3): 42-54 [
摘要
] (
277
)
HTML
(1 KB)
PDF
(1581 KB) (
209
)
55
基于主成分与数据包络组合法的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
金荣学 毛琼枝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地方政府性债务效率输出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BC2模型评价我国30个省的政府性债务绩效,实证发现我国半数以上省份的政府性债务使用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的阶段。为了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绩效,必须约束接近债务规模上限的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行为,把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利于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国际惯例确定政府性债务负担率,并严格控制债务负担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管理体系,明确举债人责任,形成科学化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考核机制也是提高政府性债务绩效的重要举措。
2017 Vol. 56 (3): 55-61 [
摘要
] (
197
)
HTML
(1 KB)
PDF
(881 KB) (
195
)
62
正义原则的证明问题
张国清
罗尔斯假定,在原初状态下,自由平等的道德-理性人置身于无知之幕背后,经过广泛的协调讨论,做出理性选择,把公平正义接受为最合理的实质性正义原则,于是正义原则得到了确立。针对这一证明策略,批评者质疑正义原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质疑两个正义原则的兼容性,批评差别原则的模糊性及其调节对象社会基本益品的任意性。原始契约不是真契约,公平正义观只是一种个人主张,不具有权威性。罗尔斯把有待证明的原则当作绝对命令,导致正义原则的“证明/接受悖谬”。正义原则证明在政治哲学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考察正义原则的证明问题,探索正义原则证明的政治学或经济学路径,推进罗尔斯之后的正义理论研究,是当前政治哲学的重要任务。从哲学证明走向科学证明,是正义原则证明的新方向,跨学科研究将为这个新方向提供可能性。
2017 Vol. 56 (3): 62-76 [
摘要
] (
324
)
HTML
(1 KB)
PDF
(2242 KB) (
199
)
77
佛教心灵哲学的“发现”与探索:基于《楞严经》的解读
高新民 张 钰
相对于世间的心理学、心灵哲学来说,乃至相对于得到了极大发展、成就卓著的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来说,佛教的心灵哲学确有自己超越和殊胜的一面。它既涉及了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广泛论题,如心的本质、现象学性质等,又提出了独特的问题,如心与解脱的关系、真心与妄心的关系等,并建构了自己的话语和理论体系。就特点而言,它有两个维度和三大发现,两个维度即不可说的维度和可说的维度,三大发现分别是,第一,发现了常见的心理现象后还隐藏着一种“真心”,第二,在人们注意到的表层心理现象之外又发现了许多没有为人们注意到的深层心理,如第八识、无明、第九识等,第三,除了自在的心理现象之外,认识到世界上还存在着以现象学真心和妄心表现出来的高阶心理现象。
2017 Vol. 56 (3): 77-83 [
摘要
] (
531
)
HTML
(1 KB)
PDF
(1035 KB) (
251
)
84
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研究的新路径
金宏宇 杭泰斌
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研究最基本的知识学工作是考识版本本性,包括版本的物质形态表征和版本内容构成特性。在此基础上,版本研究的新路径是必须从版本视域进入文本视域,了解作品正文本与副文本在文本建构和阐释中的功能和作用;还必须进入变本视域,厘清原文本与各种变本尤其是修改型变本之间的变异关系。于是,现代文学版本研究就主要集中于三个关键词:版本、文本、变本。与“版本”相关联的是版本学、目录学和校勘学等;与“文本”相关联的是文本发生学、阐释学等;与“变本”相关联的是创作学、语言学、修辞学、观念史学等,因此,这种研究必然是一种科际整合研究。现代文学版本研究往往落实为校读记、书话等不同的著作形态,或走向更具学术价值的版本批评。
2017 Vol. 56 (3): 84-92 [
摘要
] (
499
)
HTML
(1 KB)
PDF
(1385 KB) (
280
)
93
茅盾“未完成”长篇小说探析
赵学勇 高亚茹
茅盾“未完成”长篇小说创作作为一种“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为引人注目。这种“未完成”,与茅盾对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的认知方式以及创作策略紧密相关,它是茅盾以文学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实践的结果。在现代长篇小说的创造期,茅盾的创作极富实验性特征,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茅盾在文学的功利性与审美性之间的价值取向,也折射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困境。重估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更能深刻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所经历的艰难而复杂的演变历程。
2017 Vol. 56 (3): 93-103 [
摘要
] (
327
)
HTML
(1 KB)
PDF
(1735 KB) (
251
)
104
“诗的格律”的文学史意义
周海波
《诗的格律》是闻一多论述新诗艺术的一篇经典性评论,也是现代文学文体学有关诗的文体的重要文献,它与闻一多其他论述新诗的文献一起,既是对“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反思,也提出了迥异于传统诗词文体和当时新诗文体的一种新诗格律,对诗的文体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诗的格律是对新诗创作的一种规定,也是对诗的品格的美学要求,提出了新诗新的美学原则,重建文学新秩序,同时,也是以文体形式的创造与规定重塑民族精神的艺术探求。
2017 Vol. 56 (3): 104-110 [
摘要
] (
479
)
HTML
(1 KB)
PDF
(1093 KB) (
343
)
111
医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百年来清代医疗史研究述评
余新忠 陈思言
近代中国的医史研究发展至今已近百年,研究者的学科构成和研究取向都经历了重要转变。其研究的不仅是医学理论与技术的演变,还有社会文化的变迁,研究者也不再限于医学内部,而成为以历史学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界共同的关注。清代医疗史研究可谓是中国医史研究的一个缩影,多角度审视其流变,便可发现其存在的局限与进展的空间。本文对近百年清代医疗史研究做一概览性的梳理,力图在国际医史研究的脉络中审视其历程、特征以及意义与趋向,认为打通学科壁垒,以跨学科的视野和理念,在医学与社会文化之间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创建相对独立的医史学科,无论是对医学还是历史学深入发展来说,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 Vol. 56 (3): 111-128 [
摘要
] (
458
)
HTML
(1 KB)
PDF
(2981 KB) (
657
)
129
中国博医会与近代东亚西医学的一体化发展(1886-1932)——基于《博医会报》相关报道的分析
崔军锋
东亚地区各国作为一个整体,虽有一定差异,但有着大致相同的疾病谱系,它们往往共同面临着近代西方殖民语境中的各种热带疾病和其他地区性疾病的侵袭。同时,在近代东来的西方基督教传教士眼中,它们也是一个整体性的传教区域。20世纪之交,作为主要由来华医学传教士组成的中国博医会,吸纳东亚其他国家的医学传教士加入其中,报道东亚各国医务开展、医学组织、医学教育情况,各国医学传教士也有一定的相互流动。其参与在东亚召开的热带医学会议,交流医学研究心得,共同防治大的疫病流行,推动了近代西医学在东亚各国之间的环流与互动,促进了本地区医学及卫生防疫事业的一体化发展;也对近代中国的西医学,尤其是热带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博医会在近代东亚西医学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关系。
2017 Vol. 56 (3): 129-138 [
摘要
] (
728
)
HTML
(1 KB)
PDF
(1589 KB) (
430
)
139
城市转型时期的空间改造与文化重构——京味话剧中的当代胡同市民形象解读
何明敏
在京味话剧的舞台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胡同市民或是固步自封地坚守胡同-四合院的城市空间及其所承载的老北京文化,或是转而谋求经济利益,却由于长期浸染于安逸的胡同文化,其商业意识、竞争能力、文化资本等不足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城市生活。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之下,胡同市民的文化心理仍处于重构之中。他们的现代转型亦滞后于城市的空间改造。在市场经济时代,胡同-四合院的居住空间既是一种生产对象,也是一件可供交易的商品,而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导的城市改造实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空间生产。面对北京旧城的更新改造,胡同市民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只能被迫迁往城市的郊区,新的有钱阶层则取而代之地入驻城市的中心。可见城市的空间改造也是一种阶层分布和社会结构的重组。这其中的变化和落差将直接导致胡同市民的身份危机和城市认同感的缺失。
2017 Vol. 56 (3): 139-145 [
摘要
] (
217
)
HTML
(1 KB)
PDF
(1289 KB) (
328
)
146
家庭背景对我国重点高中入学机会的影响——基于2014年高等教育改革学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岳昌君 周丽萍
本文基于2014年高等教育改革学生调查问卷的本科教学调研数据,分析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经济背景和家庭城乡背景等对重点高中入学机会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庭背景越好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的比例越高。重点高中入学机会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从总样本看,父亲的受教育年限越高,家住城市,父亲职业层次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子女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比率都显著更高;分城乡和性别子样本看,均表明家庭背景越好,进入重点高中概率越高,其中农村孩子进入重点高中比城市孩子更加依赖父亲职业层级,女性比男性更加依赖家庭教育和城乡背景;重点高校入学机会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重点高中是对进入重点高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017 Vol. 56 (3): 146-153 [
摘要
] (
300
)
HTML
(1 KB)
PDF
(985 KB) (
327
)
154
学生对教育机会分配公平的满意度及其差异
沈有禄 纪春梅
对于教育机会公平,国内有关于其定义、表现、成因、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但鲜有对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性的满意度及其差异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全国九省不同层级一万余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总体上,近七成的学生对目前政府致力于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改革持比较满意的态度,然而不同人口学变量特质的学生在满意度的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是东部地区、城市及县城、独生子女、父亲职业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学生满意度越高,而中西部、女生、老大、年龄越大、学段越高、越是家住在乡镇及农村、父亲职业社会经济地位越低、家庭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学生越不满意。根据这些差异本研究提出了提高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2017 Vol. 56 (3): 154-160 [
摘要
] (
274
)
HTML
(1 KB)
PDF
(825 KB) (
171
)
161
办学体制改革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郭清扬 卢同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难、教育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仍十分突出,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现状的不满。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单一化、不公平。借鉴国外的经验,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要加大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力度,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办学格局,使教育选择多样化,让家长和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权增加了,义务教育才会真正走向均衡发展。
2017 Vol. 56 (3): 161-169 [
摘要
] (
279
)
HTML
(1 KB)
PDF
(1330 KB) (
223
)
170
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中的边际品性及其超越
翟贤亮 葛鲁嘉
本文认为,心理学本土化研究既模仿、跟随西方科学心理学而具移植特性,又依赖本土经验、思想而深怀民族情结。二者的融合与冲突致使其形成了边际品性,导致其相当一部分研究处于被两不认可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学术优势及其在心理学发展中的支配性地位是其外因,而内因主要有本土心理学界较低的自觉反省、批判的意愿与能力,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者在学术活动中的边际人格特质,缺少反思与批判性的留学活动以及急于求成的学术评价制度等。在更深层次上,这与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制度化权威、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者的科学观、对待西方文化与知识的态度的混淆有关。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超越当前困境以建构中国特色的本土心理学。
2017 Vol. 56 (3): 170-176 [
摘要
] (
318
)
HTML
(1 KB)
PDF
(973 KB) (
286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