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8年 57卷 6期
刊出日期:2018-11-27

 
1 中国农村研究:农村改革40年(笔谈二)
张厚安 贾 康 宋亚平 贺雪峰 邓 磊
本组笔谈与上一期笔谈相衔接,几位作者从不同角度讨论农村改革,很受启发。张厚安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研究农村改革的学者之一,号称“九亿农民九人研究”,提出过“乡政村治”模式,虽91岁高龄,仍然在研究三农问题,特赐此稿。贾康研究员是原财政部财科所所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国家发改委PPP专家,他认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要制度创新,注定会有新政策来助力乡村振兴。宋亚平研究员是湖北省社科院院长,曾因是“咸安政改”的“操盘手”而被《南方周末》评为年度十大改革风云人物,此后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对“三农”问题研究著述颇丰,影响较大。贺雪峰教授是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对三农问题具有20多年的研究经历,打造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形成自己的研究理路和观点。邓磊教授是湖北民族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地区三农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此组笔谈是这几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感谢应约赐稿,以飨读者。
2018 Vol. 57 (6): 1-19 [摘要] ( 357 ) HTML (1 KB)  PDF (3075 KB)  ( 404 )
20 挤压当前还是保障未来:中低收入阶层养老保险幸福效应研究
岳经纶 尤泽锋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1997年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广覆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皆在于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尽管养老保险覆盖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目前学界对于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却持有两种相反的意见。本文基于2017年广东省公众福利态度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发现:养老保险缴费水平认知越低,中低收入阶层的幸福感越强;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认知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幸福感不存在影响;相比没有参保,参加养老保险无法提升中低收入阶层的幸福感。以上结论揭示出了中低收入阶层更加关注于养老保险的缴费而非待遇,反映了养老保险对中低收入阶层当前的基本生活水平、就业机会和工资福利水平造成挤压的同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保障未来养老的预期和功能。本文的发现为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应对我国老龄化危机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8 Vol. 57 (6): 20-29 [摘要] ( 401 ) HTML (1 KB)  PDF (1299 KB)  ( 322 )
30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最优参保策略研究
呙玉红 申曙光
存在最优参保策略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会扭曲劳动力的市场配置。本文构建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的完整策略集,采用代表性个人数值模拟法对农民工的参保策略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管是在两大总策略集还是在子策略集中,均存在明显的最优策略,尤其是参保者在制度间或地区间转移的策略中,存在明显的收益突变点。这说明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非中性,这样的制度安排不仅不利于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的维护,更会损害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及城乡一体化实现之前,本文建议对参保者在不同制度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权益采用分段计算统一发放以避免制度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阻碍、取消城职制度中缴费基数下限的设定以维护低收入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
2018 Vol. 57 (6): 30-40 [摘要] ( 334 ) HTML (1 KB)  PDF (1478 KB)  ( 191 )
41 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困境及中国的策略选择——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分析路径
韦 红
现有的安全治理理论大多来自西方的经验,难以适用于东南亚海上安全问题的治理。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所体现出的安全治理新理念可为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提供新思路。目前在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中,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互相竞争,国内发展水平与治理能力要求严重脱节,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治理交织冲突,自身安全与地区安全相互依存理念缺失,这些导致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陷入困境。中国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视角积极参与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为破解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困境提供中国方案。
2018 Vol. 57 (6): 41-50 [摘要] ( 258 ) HTML (1 KB)  PDF (1422 KB)  ( 219 )
51 领海治理: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的改革与效果评析
刘明周
共同渔业政策是欧盟领海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初步制定时就建立在错误认知的基础上,农业政策的一些思想被不加区别地套用到渔业治理中,罔顾渔业资源有限性的基本特征。平等入渔原则与结构政策逐渐凸显捕捞过度问题,作为对此问题的回应,共同渔业政策在正式出台时推出渔业养护的基本目标,但早先的结构政策与平等入渔实践使渔业治理目标与手段背离。虽然大多数批评者认为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的改革是失败的,但从2002年开始,共同渔业政策的制度缺陷逐渐得到解决。欧盟共同渔业政策及其改革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缺陷的制度在其后的调整问题,由于涉入太多政治妥协,一个专业问题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2018 Vol. 57 (6): 51-60 [摘要] ( 296 ) HTML (1 KB)  PDF (1390 KB)  ( 224 )
61 信息验证成本与P2P三方担保合约:一个比较金融组织的分析
王剑锋
在揭示信用的合约意涵的经济史分析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三阶交易成本的比较金融组织分析框架,将P2P合约选择的差异性问题归因于信息验证成本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基于中国相对薄弱的征信基础设施,为满足投资者的参与约束条件,平台不仅要生产出较多的信息量,还必须解决其可置信问题。第二,P2P合约包括投资者验证与专业机构验证两种类型,后者在平台生产信息量较高的情形下具有成本优势。以三方担保形式出现的专业机构验证型P2P合约,不仅具有本土化创新的理论含义,也很可能是趋向纯信息中介模式过程中的过渡形态。第三,理论与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随着经营实践的展开,平台很可能会以市场自发的方式逐步实现“去担保化”。
2018 Vol. 57 (6): 61-73 [摘要] ( 246 ) HTML (1 KB)  PDF (2038 KB)  ( 154 )
74 教育不平等程度影响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马 宏
本文利用中国25个省市1999-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教育不平等程度对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正规金融发展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非正规金融发展则不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教育不平等程度的降低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教育不平等程度越高,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于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越大。因此,应重视教育公平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建立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的利益联结机制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018 Vol. 57 (6): 74-82 [摘要] ( 279 ) HTML (1 KB)  PDF (1120 KB)  ( 312 )
83 契约与伦理——霍布斯的伦理观
龚 群
霍布斯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伦理学家,他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提出人的激情尤其是权势欲是支配人类行动的最深层动因,而权势欲就是人类生命自我保存的欲望,也是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然而,受权势欲等激情驱使的人类由于人的自然平等从而使得自然状态就是战争状态。人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人的理性使得人们缔结契约,同意放弃一部分权利从而结束战争状态,进入政治社会,以契约为前提,霍布斯提出了一系列自然法,即道德法则。由于契约而进入政治社会从而人们在主权者即利维坦的统治之下生活,霍布斯进而提出主权者与臣民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是服从的论点,而臣民的服从是最大的美德。因而,霍布斯以人性自私为基点提出了两类道德:一类是基于权利平等的自然法道德,二是基于主权者与臣民不平等关系的服从道德。
2018 Vol. 57 (6): 83-92 [摘要] ( 1486 ) HTML (1 KB)  PDF (1313 KB)  ( 321 )
93 善恶自由论
韩东屏
有虑于正确的自由定义与正确的自由理论实际上是互为前提的关系,以及以往人们言说自由时所遭遇的诸多难题,本文将自由定义为活动者自主自愿做或不做某事而免受阻限的状况。由此定义出发可知:自由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可以得到统一的;自由共由三种要素构成,其主体只能是人;自由起始于有了真正创造物的早期智人时期;主观自主自愿和客观免受阻限是自由的内外必要条件;意识自由和行为自由分属内外自由;自由也可作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分类;自由既有专门的也有整体的;自由可以度量并有进步和退步的表现;积极自由应是自主自愿做某事而免受阻限的状况,消极自由应是自主自愿不做某事而免受阻限的状况。总之自由属于人的活动状况,是事实概念。不过由于这种状况最有利于人满足自己的需求,就由事实变成了价值,成为人希望长期拥有的权利。如果世界只是一人世界,人拥有自由的结果就只是利。而在多人世界中,每个人拥有自由出现了损人利己的可能,于是自由又有了善自由与恶自由之分。由于允许恶自由的结果是谁也不自由,允许善自由才互不妨碍,因而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值得追求,而恶自由则是虚假的自由,应予禁绝。禁绝恶自由主要靠包括法律在内的社会制度,因而制度并不一概是自由的敌人。既然只有善自由才值得追求,那自由的人就是拥有善自由权的人,自由的国家就是让所有成员都拥有善自由权的国家。在自由的人与自由的国家之间,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因之成为自由的人,乃是自由的要旨。
2018 Vol. 57 (6): 93-102 [摘要] ( 258 ) HTML (1 KB)  PDF (1298 KB)  ( 272 )
103 朱光潜文学修辞意识探微
毛宣国
朱光潜美学思想特别是前期的美学思想深受克罗齐的影响,但是在“艺术传达”的理解上与克罗齐存在着分歧。朱光潜非常重视艺术传达和读者经验,因此强烈关注文学修辞问题。他对“修辞”的理解贯穿着一个中心,那就是“修辞立其诚”,即思想与语言的同一、人格与风格的同一,“修辞”不仅是语言形式技巧的体现,而且要表达人的情感思想。朱光潜对“修辞”的重视反映了他对文学本性的认识,即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如何说话、将话说得好的艺术,也就是一种如何运用语言影响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诗歌修辞是朱光潜文学修辞关注的一个重点,它包含对诗的音律性重视、强调诗的音义合一、读者对诗的修辞技巧接受等方面的内容。朱光潜文学修辞意识,还体现在他重视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积极交流的关系,并对读者如何通过修辞性阅读提升精神境界和鉴赏水平,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原则与方法。
2018 Vol. 57 (6): 103-111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1361 KB)  ( 143 )
112 论后百回本时代“西游故事”的场上传播——以清代“牛魔王家族故事”为例
赵毓龙 胡 胜
“西游故事”在后百回本时代的传播渠道可分为“案头”与“场上”两种。以戏曲、说唱为代表的场上文学在传播故事时,未必亦步亦趋地敷演原著。一方面,它们选择吸收原著中具有“场上适用性”的成分,另一方面,又结合场上文学的艺术成规和经验传统来改造故事。清代“牛魔王家族故事”就是典型一例。与原著相比,戏曲、说唱更侧重“火焰山故事”,尤其放大“摩云洞”一节,尽意渲染,使之成为重要戏点。这与场上文学的传播需要和清代通俗文艺的审美风尚有密切关系。以往将这类现象笼统归入百回本“影响研究”是有失偏颇的。这提醒我们:对后百回本时代“西游戏”与“西游说唱”的考察,应从其场上传播的本体性出发,而非将之笼统归入百回本“影响研究”范畴。
2018 Vol. 57 (6): 112-117 [摘要] ( 267 ) HTML (1 KB)  PDF (1061 KB)  ( 231 )
118 “名士风姿战士骨”——陶军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
李遇春 王 彪
陶军一生的旧体诗词创作可用“名士风姿战士骨”这句诗概其全貌。“战士风骨”指其以现代革命集体意志书写为内核所形成的激昂、质朴、通俗的显在诗艺取向,而“名士风姿”指其深受古典名士风度影响所形成的个人化情志流露以及幽婉、清丽、含蓄的深层诗艺取向,二者互为表里、彼此契合。在时代语境、个人心境、艺术取境的共同作用下,陶军的旧体诗词创作形成了不同的阶段性:在革命战争时期(1937-1949),陶军由爱国知识青年跃变为革命战士,其诗作远承陆游悲愤激昂余绪,近受延安诗风熏陶,多属激昂质朴的军旅诗词。“十七年”时期(1949-1966),陶军由革命战士转为教育家和学者,所作或陶怡山水,或重检江山,或讴歌新气象,因受陶、谢影响,多为自然清丽的纪游诗词。十年浩劫时期(1966-1976),陶军虽境遇惨淡,但其风骨屹立不移,以偏于沉郁内敛的咏怀诗词创作为主。“新时期”(1977-1987)以降,陶军老骥伏枥,桑榆未晚,所作多为平易畅达的赠答悼挽诗。纵观陶军的诗词人生,其诗学选择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
2018 Vol. 57 (6): 118-126 [摘要] ( 249 ) HTML (1 KB)  PDF (1903 KB)  ( 292 )
127 西汉天命神学和儒学的选择及融合
肖 雁
董仲舒从天人感应论出发,论证了统摄一切的至上神“天”以“灾异谴告”和应瑞感诚而降“受命之符”表达天命意志,对传统天命观进行了具象化改造:一方面,把上天符瑞降祥的征兆表达变成了人的终极盼望与期待,突破了传统天命观于人而言抽象玄虚且无可感的理论界限;另一方面,把人对天符瑞降祥的盼望与期待又变成个体或者群体道德行为的实施动力,在实践层面上又回到了先秦儒家“以德配天”的德性路径。“受命之符”提示了君王使命的神圣性,敦促了为君者“法天之行”、“除民所苦”的社会责任之践履;他提出的“兴太学,置明师”等文化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并以国家统一意识形态方式予以推广传播。董仲舒以外在宗教形式行儒家义理事项,承儒家实践精神之精髓,故依然是“儒者宗”。
2018 Vol. 57 (6): 127-134 [摘要] ( 353 ) HTML (1 KB)  PDF (1266 KB)  ( 198 )
135 梁漱溟的人心论与道德理念
刘莉莎
梁漱溟的人心论包括本能、理智、理性三重结构。其主要贡献在于区分了主知的理智和主情的理性;同时又将无私的情感、志向作为理性的主要内容,具有对生命的主宰意义,既将其与本能区分,又避免归之为灵魂或神秘体验,从而强调了人的生命具有朝高处提升与向宽处开展的可能性。正因为人具有理性,所以能够出于无私的精神而使自己的行动变得自然、高明甚至伟大,导向有意义的生命。同时,梁漱溟指出中国文化富于理性精神,并对儒家道德做出了新的阐释——生命的向上、合理。
2018 Vol. 57 (6): 135-140 [摘要] ( 315 ) HTML (1 KB)  PDF (1063 KB)  ( 248 )
141 曾侯世系考辨
黄尚明
随着新的考古资料被发现,曾侯世系的再研究很有必要。曾国的始封者为南宫括,但南宫括并未赴任,文峰塔编钟铭文中的伯括和南公是同一个人,南公并不是南宫毛,曾国的始封时间为成王时期。“曾伯陭”仅是“曾伯”,不是曾侯。“曾侯子”也不是曾侯,把“子”当作曾侯的私名是站不住脚的,“曾侯子”意为“曾子”或“曾公子”,只是未写出“曾侯子”的私名。擂鼓墩二号墓墓主人不是曾侯,而可能是曾侯夫人。根据新的考古资料,在原知曾侯世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曾侯谏、曾侯犺、曾侯宝、曾侯得、文峰塔M4墓主人(不知名字的曾侯)、曾侯丙。目前得知的曾侯世系比以前有所增加,但依然不够全面。
2018 Vol. 57 (6): 141-148 [摘要] ( 649 ) HTML (1 KB)  PDF (1154 KB)  ( 241 )
149 东汉县廷行政运作的过程和模式——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为中心
王 朔
本文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为中心,从信息获取途径、应对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三个方面揭示东汉县廷行政运作的过程。经考察可知,东汉中晚期县廷的行政运作已进入较为成熟稳定的阶段。不仅获取和验证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县属吏分工更加明确有序,而且县廷的应对方案也更具针对性。通过梳理县廷行政运作诸环节还可以见出县属吏是协助县长吏完成日常统治的重要力量,二者的“合作共治”是东汉县廷行政运作的常态模式。该模式是东汉王朝统治地方社会的重要方式,持久地影响着汉末以降的历史进程。
2018 Vol. 57 (6): 149-160 [摘要] ( 282 ) HTML (1 KB)  PDF (2326 KB)  ( 317 )
161 “情感论”美学思想对肖邦音乐的影响
刘进清
“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从古希腊至19世纪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到黑格尔提出“精神内容就是艺术根本之所在”,“情感论”音乐美学理论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创造者之一,在有关音乐的情感内容上,可谓几乎全盘接受了黑格尔的理论主张,其艺术风格从“感伤悲情性”到“内在戏剧性”的嬗变,无不浸透着他的独特情感体验。肖邦是“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伟大实践者。
2018 Vol. 57 (6): 161-166 [摘要] ( 283 ) HTML (1 KB)  PDF (1015 KB)  ( 417 )
167 看与被看的视觉逻辑——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范式与问题探讨
任建军 马浩然
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如何书写它的历史已成为当下学界热切关心的话题。艺术批评家率先出版了诸多不同时代分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但这些著作在那些视名家名作、风格流派及黑格尔美学原则为写作要义的学院艺术史家来看,则史味阙如。本文从文本批评的角度,梳理其中以“史”为名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著作,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写作范式,以参与到对中国当代艺术史书写热潮的讨论中。
2018 Vol. 57 (6): 167-173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1122 KB)  ( 219 )
174 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与家庭教育决策合理性
雷万鹏 向 蓉
家庭是儿童成长与社会化的基本单位,探究家庭对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对于辨识有效的教育决策方式,思考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决策机制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湖北和广东两省共15个县(区)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家庭交流互动、家庭作业监管等过程性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较于家庭经济收入等结构性变量,过程性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的边际影响更大。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留守儿童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应当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理性的家庭教育决策应当合理权衡务工创收与儿童学习过程监管之间的关系。片面追求务工挣钱而放松留守儿童学习监管的做法必将对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造成负面影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018 Vol. 57 (6): 174-182 [摘要] ( 278 ) HTML (1 KB)  PDF (1218 KB)  ( 276 )
183 卡西尔与心理学的现象学道路
高申春 甄 洁,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以其符号形式哲学的体系在当代思想世界独树一帜。系统的分析证明,在他的思想中,潜在地蕴涵着一种系统化的关于心理学的思考;正是这种心理学(思考),不仅赋予了他的思想以特色,而且执行着为他的体系奠基的逻辑职能。只有参照以布伦塔诺、胡塞尔及詹姆斯等人为代表的现象学心理学的思想资源,才能将卡西尔隐而不显的心理学理想主题化,并揭示其理论实现的可能形态。卡西尔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心理学的现象学道路及其必然性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历史证明。
2018 Vol. 57 (6): 183-190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1104 KB)  ( 268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