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0年 59卷 2期
刊出日期:2020-03-27

 
1 中国农村研究:乡村治理现代化(笔谈)
贾 康 柯锦华 赵树凯 党国英 王晓毅 赵秀玲 左 停 邓 磊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我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固本强基所在,亦是艰巨繁重任务之所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中的实践经验脉络、制度改革调适和治理体系更迭,亟待我们把握其中演变规律,以促进破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窘境。回顾历史实践、立足当前现实和着眼长远统一起来,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传统资源的现代性转化、治理现实问题的系统化考究、治理改革逻辑的阶段性总结、治理价值遵循的深入性解读以及治理期望目标的前瞻性展望等方面的迫切回应。适逢其时,以“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于2019年12月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本刊编辑部和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承办,《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百余名学者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群策群力、建言献策。为增进学术交流和现实关切,本刊编辑部根据会议发言组成一组笔谈,以飨读者。
2020 Vol. 59 (2): 1-27 [摘要] ( 334 ) HTML (1 KB)  PDF (4342 KB)  ( 480 )
28 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
彭 云 冯 猛 周飞舟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基层干部不仅是国家与社会的双重代理人,还是拥有自身利益的“行为人”。目标管理责任制虽然有效控制了基层干部的“任务清单”,驱使其执行那些被赋予更高指标权重的任务目标,但在多任务叠加的基层治理环境中,基层干部通常基于任务属性和主观认知,将考核指标所要求的最低限度作为核心目标,形成了三种相互关联的行动取向,并在实践中表现为“实绩达标”、“名义达标”、“数字达标”,发展出差异化达标“作为”的行动逻辑。本文在“多因素聚合”思路下考察基层干部行为,一则强调基层干部在执行任务时受到的多种因素,同时将基层干部效用最大化作为其行动的立足点,突出行动的明确性,在影响因素与明确行动之间探寻其中的关联机制,并以M县精准扶贫为例,从经验层面予以验证。
2020 Vol. 59 (2): 28-41 [摘要] ( 263 ) HTML (1 KB)  PDF (2384 KB)  ( 384 )
42 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模式、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朱雅妮 高 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其现代化既是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也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以“第四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为契机,数百位专家、官员就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模式、关键问题、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能否维持乡村的稳定性,保证乡村发展能力,取决于乡村治理模式的选择。找准问题的关键处着力往往能事半功倍,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准确抓住农民参与、农地改革和资本投入等关键问题。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最终落地则需要从优化多元治理主体、强化各项制度供给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等三个方面入手。
2020 Vol. 59 (2): 42-47 [摘要] ( 281 ) HTML (1 KB)  PDF (987 KB)  ( 218 )
48 “抢人大战”是否对冲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基于人才落户政策的证据
陈淑云 王翔翔*
为落实“房住不炒”的制度定位,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地相继实施了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同期全国有60多个城市出台了人才落户政策。研究利用2013—2018年70个大中城市住房价格月度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人才落户政策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落户政策的实施短期内会对冲房地产调控政策;同时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以及不同落户标准的城市后,发现人才落户政策对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落户标准宽松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说明人才落户政策的出台仍需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标准,努力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目标的“激励相容”,避免地方经济增长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的不一致。
2020 Vol. 59 (2): 48-59 [摘要] ( 300 ) HTML (1 KB)  PDF (1680 KB)  ( 253 )
60 基于财产视角下的养老保险再分配研究
王亚柯 李 鹏
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估算了我国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的养老金财产,并分析了其对居民家庭财产分布的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养老保险对全体居民具有正向的再分配效应,使得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下降了5.53%、11.39%和8.97%。相比较而言,养老金财产对制度内居民财产分布的再分配作用更大,使得全国、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下降了12.18%、25.67%和16.09%。不同财富群体间,我国养老保险使得最高财富群体向其他低财富群体进行财富转移。分解结果显示,城镇和农村之间养老金财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再分配作用。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需要继续扩大覆盖面,均衡保障水平,从而更有效发挥我国养老保险的再分配作用。
2020 Vol. 59 (2): 60-69 [摘要] ( 258 ) HTML (1 KB)  PDF (1130 KB)  ( 114 )
70 破茧成蝶:电子竞技文化在中国语境的出场
刘玉堂 李少多
世界上任一文化现象的生成规律都是相似的,具体的生成轨迹却各有不同。由于电子竞技自身体系的愈发庞大和关联领域的愈加复杂,电竞文化的内涵界定也在不断延展与拓宽。运用青年亚文化理论对电竞文化进行剖析,虽不能回答“电竞文化是什么”的问题,但从互联网时代、消费符号、身份认同、仪式抵抗的多重角度,可以在中国语境的各类文化关系考量中尽可能趋近和理解真实存在的电竞文化;同时电竞文化在新时代也启动了新的文化转向,逐渐延伸为与主流文化交相辉映、互生互长的文化类型,为中国青年亚文化理论构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原创经验。
2020 Vol. 59 (2): 70-77 [摘要] ( 297 ) HTML (1 KB)  PDF (1392 KB)  ( 241 )
78 乡村原创短视频中身体呈现的文化阐释——以快手APP中代表性账号及其作品为例
刘 娜 李小鹏
乡村原创短视频在技术门槛降低、商业平台推动、乡民自我意识觉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纷纷出现,成为短视频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构成。大量乡村居民入驻快手APP,将镜头对准自己或乡村中的其他人,展示自己与他人的生活或技艺,身体的呈现由此成为乡民们用以叙事的重要符号,以及构建个人乃至乡民群体形象,获取认同与利益的途径。从日常化的自然身体到奇观化的表演身体,乡民们用“身体力行”的短视频创作,带来了话语权的提升以及乡村形象的改善。但在观众的审视以及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中,乡民们的身体也不断发生异化,逐渐沦为表演的工具。从乡土空间到赛博空间再到城市空间,乡村短视频中的乡民身体呈现,实质上已经成为当前乡村社会文化秩序逐渐消解的反映。
2020 Vol. 59 (2): 78-84 [摘要] ( 351 ) HTML (1 KB)  PDF (1266 KB)  ( 458 )
85 基于文化认同的旅游地文化空间再生产研究——以湖北来凤舍米湖村摆手舞文化空间再生产为例
张 祥, 李星明,
从文化认同视阈,应用空间生产理论研究旅游地文化空间再生产过程,以期为优秀传统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发展、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复兴路径探索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采取微观地域考察、访谈、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湖北来凤舍米湖村摆手舞文化认同与旅游地文化空间再生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政府占据文化认同主导地位,通过立法权、话语权等构建舍米湖村文化空间,并主导空间再生产的正确方向;第二,文化精英和居民通过认识自身传统文化价值,不断增强空间文化认同感,自觉承担旅游地文化空间文化创造和传承者角色,并成为空间再生产的直接力量;第三,游客凝视会增强当地居民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促进旅游地文化空间的再生产;第四,基于文化认同,政府、文化精英、居民和游客等不同实践主体在旅游地文化空间再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形成了旅游地文化空间再生产的内在机理。
2020 Vol. 59 (2): 85-92 [摘要] ( 325 ) HTML (1 KB)  PDF (1363 KB)  ( 200 )
93 叙事技巧的伦理维度
王先霈
中国古代叙事作品很早就熟练地运用多种视角,自如地进行视角转换。叙事技巧的恰当运用可以引导读者对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态度,强化作品的伦理效果。技巧的运用本身也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叙事要在求好和求真之间作出平衡。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不同,生动性要服从于真实性的要求,细节也必须真实,在评价古代史学名著的文学成就时,应充分注意这一点。
2020 Vol. 59 (2): 93-97 [摘要] ( 277 ) HTML (1 KB)  PDF (893 KB)  ( 147 )
98 《搜神记》类别归属的调整与古代小说观念的嬗变
王 炜 丁 凡
干宝的《搜神记》是“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的书籍。小说是知识分类体系中的术语,《搜神记》被置于小说的范畴之内,这种归类方式是逐步生成、日趋稳固的。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中,《搜神记》与《列异传》等居于史部杂传类,凝铸成为特定的知识模块。宋人修《新唐书·艺文志》时,将这个“序鬼物奇怪之事”的模块从史部拆解下来,直接拼装在子部小说类。小说的建模方式由杂录“街谈巷语”演变为叙事,奇幻、虚诞成为小说所叙之事的典型特质。明清时期,《搜神记》与《莺莺传》《三国演义》等其他虚构的叙事性文本一道成为小说这套知识类目核心的构成要素,并在近现代学术体系建构之时,一同纳入文学学科的界域之内。厘清《搜神记》在知识体系中的迁移路向,探寻它与小说建立关联的内生力与外驱力,考察《搜神记》等对小说规律性和规定性的重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说具有叙事性、虚构性这一命题,是在中国本土的知识统序和学术语境中逐步建构并最终确认的。
2020 Vol. 59 (2): 98-105 [摘要] ( 424 ) HTML (1 KB)  PDF (1411 KB)  ( 117 )
106 汉语方言的“儿类”小称
汪国胜 刘大伟
本文从共时平面对“儿类”小称在汉语方言中的类型分布及语法意义进行考察,揭示“儿类”小称的特点。汉语方言的“儿类”小称,类型丰富,分布广泛。语表类型上,既有“儿尾”形式,也有“儿化”形式,展示出形态上的多样性。“儿类”小称在地域分布上是不平衡的,表现为南方多儿尾、北方多儿化的小称格局;而且儿尾在逐渐向儿化过渡,呈现出自北向南的推移态势。“小量”是小称最基本的语法意义,小称不仅可以表示事物和数量的微小,还可以表示动作和性状的轻弱、时间的短暂等,反映出小称语义功能的不断扩展。
2020 Vol. 59 (2): 106-114 [摘要] ( 329 ) HTML (1 KB)  PDF (1233 KB)  ( 145 )
115 汉语语音构词及其语义、语法制约
李春艳
学界通常以是否由单一语素构成为判定标准,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语法构词产生合成词,语音构词产生单纯词。但有些受语音构词制约产生的联绵词,并非是单一语素。本文从语词产生的制约因素、构词的历时发展、语音语义的双重联想关系以及汉藏语系语音构词的特征等方面论析,说明语词的产生会受到语音、语义和语法的制约,在不同语词中语音、语义和语法制约力并不平衡,语音构词中也有语法和语义的参与。
2020 Vol. 59 (2): 115-121 [摘要] ( 349 ) HTML (1 KB)  PDF (986 KB)  ( 184 )
122 一匹“老马”的历史: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与文化根源*
唐纳德·沃斯特
“生态系统”一词对我们的时代而言非常重要,它既是一个科学概念,也是适用于场所、企业、政治、社群以及各类社会现象的宽泛隐喻。然而,即使在科学界,也鲜有人意识到,该词在其最频繁的使用者——生态学家——那里一直颇具争议性;同样,人们也不知道它涵盖着极为不同的世界观。“Eco”指代生态和进化,查尔斯·达尔文的混乱而不确定的世界;而“system”来自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以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为代表的机械的、有序的世界观。如此双重遗产令该词语义多有含混、矛盾。它诞生于1930年代,在1950年代扩散入公众用语,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它意味着某种具体而真实的物体。在人们看来,它是概括自然的现代词汇。但是,其纠结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既非简单而统一,也非全然一以贯之。
2020 Vol. 59 (2): 122-129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1332 KB)  ( 163 )
130 变动的环境 变动的国家——美国作为一个环治国家的演化
侯 深
所谓“环治国家”,指的是现代国家通过强调其控制与管理自然、资源以及相关行为的责任,运用其所掌握的资本与专业知识,调整或建立新的生态与社会秩序,从而定义其与公民、社会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虽然美国在环境治理中始终同时拥有多重面相,但是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从建国到进步主义时代,从进步主义到1960年代,当下,则处于第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美国的治理从早期的自由放任进入第二阶段的建立“公地”,再到第三阶段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加强对公民行为的管理。此三个阶段转换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变化的环境以及随之变化的环境知识,而非某个权力群体或者若干群体意志的一厢情愿。
2020 Vol. 59 (2): 130-140 [摘要] ( 511 ) HTML (1 KB)  PDF (1829 KB)  ( 141 )
141 对东方国家崛起趋势下东亚史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想
陈奉林
东亚史研究在我国正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有一些成果推出,但仍然不是很成熟,许多方面还没有做认真的探讨,无论从学科建设还是从总结历史经验,都应该做一番细致的规划与布局。学术发展必须不断地总结前人成果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从学科建设而言,把东亚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加以重点建设,是我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的具体展开。在当前东方国家整体崛起的新形势下,建立我国自成一体、缜密开阔的东亚史认知体系,加强国家崛起中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020 Vol. 59 (2): 141-152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1990 KB)  ( 117 )
153 东南亚海域“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础与进路
陈秀武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围绕海洋问题处理国际关系的新基点。东南亚海域自古以来就是国际经济与政治利益的交叉点,也是海上交通枢纽。在东南亚海域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不仅拥有从地缘政治理论、原生态共同体、贸易往来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积淀的历史基础,还拥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平台、“东盟共同体”、“海上安全命运共同体”、“自由贸易区”所代表的地域性共同市场以及中国-东盟基金等的现实基础。以历史和现实基础为前提,大力宣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思想,深度了解“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加大政策宣传以做到“心心相印”,谨防域内国家的“大国平衡战略”以及推广“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经典示范等,成为构建东南亚海域“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进路。
2020 Vol. 59 (2): 153-162 [摘要] ( 323 ) HTML (1 KB)  PDF (1709 KB)  ( 253 )
163 伴随式教育档案管理数据及其评价功能
马红梅 肖雨桐 张汶军*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电子化为教育评价改革带来了契机,电子学籍档案系统的建立及基于这个平台自动生成的伴随式教育管理过程数据具有全员入样和动态跟踪的性质,它为更加精准地评估学生发展、教师绩效、学校效能、政策效果等提供了基础。本文重点讨论了这种伴随式档案管理数据的合成与分析及其在教育评价与公共政策评估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将信息采集的技术过程和数据集成与运用的方式进行了整合,为教育管理数据集成与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工作思路和操作技术,也简要介绍了适用于全员追踪的档案管理数据的分析方法所对应的评价理念。
2020 Vol. 59 (2): 163-168 [摘要] ( 279 ) HTML (1 KB)  PDF (987 KB)  ( 1576 )
169 教育会影响身体健康吗——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
王远伟 代先华 柳 妍
本研究在教育多样化与规模扩展的时代背景下,选择2012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实证分析所获得的证据,探讨了教育对个人身体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教育具有提高个人身体健康水平的显著作用,这种作用会受到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譬如同等教育水平的女性身体健康状况会显著差于男性;高等教育扩招总体上降低了接受本科教育者的健康水平,但不同类别本科教育对个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所不同,接受民办本科和专科教育的个人健康状况下降尤为明显;未成年阶段接受职业教育可能对个人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020 Vol. 59 (2): 169-180 [摘要] ( 441 ) HTML (1 KB)  PDF (1549 KB)  ( 422 )
181 家庭规模、同胞结构与学龄儿童教育获得——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方 超 曾迪洋 黄 斌
家庭因素对劳动力的教育获得具有重要影响,但却鲜有研究关注家庭因素对学龄儿童在学期间学业表现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借鉴资源稀释理论与同胞竞争效应构建研究假说,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准实验研究方法,实证讨论了家庭规模、同胞结构对学龄儿童学业成绩的“净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家庭确实存在着男孩偏好,并且受到资源稀释的影响,非货币性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家庭生育意愿呈反向运动趋势;(2)受到家庭信贷约束与预算掣肘,家庭规模扩大对学龄儿童学业成绩构成负向冲击,独生子女家庭学龄儿童的学业成绩要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3)受男孩偏好传统观念的冲击,有哥哥与有弟弟的同胞结构会造成女孩学业成绩的下降;(4)受到同胞竞争效应的影响,有姐姐与有妹妹的家庭同样造成了学龄女童学业成绩的下降。
2020 Vol. 59 (2): 181-192 [摘要] ( 353 ) HTML (1 KB)  PDF (1555 KB)  ( 236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