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5年 59卷 4期
刊出日期:2025-08-27
493
基于知识图谱的古建筑数字化研究综述:热点、趋势与前沿
张文元,刘佳硕,谢 菁
数字技术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重要手段,该文借助CiteSpace分析工具对国内外古建筑数字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挖掘研究热点与趋势形成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 1) 国内外有关于古建筑数字化研究的合总体上合作不够紧密,国外较为紧密的研究合作主要分布在意大利,而国内的主要集中在甘肃省敦煌市,表明古建筑的艺术价值是推动古建筑数字化研究合作交流的重要因素; 2) 随着时间推进,国内外有关古建筑数字化研究保护不断深入,体现在古建筑数据采集技术、数字化建模标准、平台的多样性和通用性等方面; 3) 在古建筑数字化研究领域,国外主要关注激光扫描技术,以此延伸出3D扫描和3D建模等技术,而国内以3D建模技术为核心,以此延伸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点云等技术.加强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热点,拓展古建筑数字化研究视角是今后重点关注方向.
2025 Vol. 59 (4): 493-508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19895 KB) (
4
)
509
数字土壤制图技术:从传统到智能化的演进
于 雷,周雪妍,易 军,刘目兴,梁嘉怡,李 硕,
该文聚焦数字土壤制图技术,系统梳理其发展脉络,剖析核心技术,挖掘应用潜力,审视现存挑战并展望未来趋向.数字土壤制图技术早期囿于技术瓶颈,土壤制图依赖传统实地勘查与手工绘制,成效欠佳,自 1970 年代个人计算机技术萌芽后开启数字化尝试,1980 年代至 2010 年代历经地理信息技术革新与建模技术突破,2010 年代后,多源数据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及全球协同合作共享渐次深化,推动数字土壤制图技术日臻成熟完善.数字土壤制图的核心技术架构具有传统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的特点,数据采集环节融合传统采样、遥感探测及近地传感等技术方法,全方位提升样本品质与数据丰富度、效率及分辨率;数据处理分析依托地统计学进阶与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强化土壤属性预测精密度、模型普适性与可阐释性;模型构建则将传统模型改良深度嵌入智能模型,模拟土壤过程细节、构建新颖算法框架,提升模拟效能与制图精度.数字土壤制图技术应用于精准农业,为施肥灌溉及田间管理精准赋能,增益农业综合效益与可持续性;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指引土地规划布局、防治土壤侵蚀退化;应用于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适应协同;应用于土壤调查与普查领域,驱动土壤普查技术体系升级、深化土壤三普数据价值.目前,数字土壤制图虽仍困于数据质量参差、不确定性高、模型精度局限、跨学科协作阻滞及知识融合路径狭窄等难题,但是,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前沿科技深度交融,数字土壤制图必将开启智能化、精细化、实时化新纪元,借人工智能洞悉数据潜能、凭大数据构筑共享平台、依物联网达成实时感知传输,持续拓宽应用边际、深化融合层次,为全球土壤资源稳健管理、生态和谐稳定、农业绿色发展及气候变化积极应对筑牢根基.
2025 Vol. 59 (4): 509-519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4694 KB) (
2
)
520
一种改进的基于边缘检测的图像自适应分割算法
梅 非,彭慧琳,梅 朝,李君妍,童亚拉
图像分割任务中,效率与准确性的平衡问题一直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多变背景条件下.传统的MageFreehome算法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难以同时满足高效与精确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图像自适应分割的改进方案.首先,运用OTSU算法寻找最优动态阈值的原理,使图像分割过程能自适应地调整阈值,以适应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图像;其次,提出了新的图像中心点选取方法,解决了图像中心落在分割目标区域外的缺陷;再次,设计了基于连续性检测的分割区域起/终点确定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图像分割的精确度.图像使用效果验证表明,该文的3种策略均对图像分割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在不同数量级的图片上与MagFreehome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算法在保持高效的同时,精准率和召回率均有显著提升,而且处理速度几乎保持不变.消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策略组合使用的有效性,策略一和策略三在提升精准率和召回率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分别带来了7.29%和5.71%的显著提升,当3种策略同时应用时,精准率和召回率分别增加了15.51%和16.72%.该文改进方案有效平衡了图像分割效率与准确性的难题,为需要快速而精准分割图像的应用场景,如多媒体教学、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5 Vol. 59 (4): 520-532 [
摘要
] (
6
)
HTML
(1 KB)
PDF
(21811 KB) (
1
)
533
面向人机共同作业的操作者运动意图预测
朱逸凡,罗 晶,张超逸,曾 超,庞牧野
在人机共同作业过程中,由于机器人缺乏准确预测人运动意图的能力,人机难以实现安全、友好协作,导致人机协作效率低下.为对人机共同作业过程中操作者的运动意图进行预测,该文以人机共同搬运作业为例,根据人机协作运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操作者的人手运动意图感知框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利用自回归方法对人手的运动轨迹进行预测,提出一种在人机共同作业中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方法,使机器人可以提前感知人的运动意图; 2) 在人手运动轨迹预测中引入方向补偿方法以降低人机之间的交互力.通过本文方法和卡尔曼滤波预测方法对比,实验表明,与没有运动轨迹预测相比,有运动轨迹预测时机器人受到的交互力降低了至少45.9 %.与没有方向补偿相比,运动预测方法中加入方向补偿时,机器人受到的交互力降低了30.4 %,轨迹预测误差的最大值降低了32.4 %,平均误差也降低了6.8 %.与卡尔曼滤波轨迹预测方法对比,交互力降低了52.2%.
2025 Vol. 59 (4): 533-543 [
摘要
] (
6
)
HTML
(1 KB)
PDF
(13851 KB) (
1
)
544
无穷区间上Hadamard型分数阶微分方程多点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曹美丽,周文学,秦锐珍
该文在Hadamard型分数阶导数的定义下, 讨论了多点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其核心是构造满足条件的Banach空间, 利用一般凹算子不动点定理和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得到了无穷区间上多点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结论, 最后用两个例子来验证所得的结果.
2025 Vol. 59 (4): 544-551 [
摘要
] (
6
)
HTML
(1 KB)
PDF
(903 KB) (
2
)
552
三维稳态热带气候模型的Liouville定理
姚晨怡,周艳平,邓雪梅
在各向同性 Lorentz 空间和各向异性迭代 Lorentz 空间中,为了使三维稳态热带气候模型只有平凡零解,该文利用能量估计以及 Sobolev 嵌入等建立了使 Liouville 定理成立的充分条件.所得的3个定理改进并推广了已有关于三维稳态热带气候模型 Liouville 定理的结果.
2025 Vol. 59 (4): 552-560 [
摘要
] (
8
)
HTML
(1 KB)
PDF
(933 KB) (
1
)
561
双循环群上凯莱图的完美边态转移
陶亚雯,王维忠
该文利用群的表示和特征标研究了双循环群T4n=〈a,b|a2n=1不能排多行界标,an=b2,b-1ab=a-1〉不能排多行界标上凯莱图Cay(T4n,S)的完美边态转移.对T4n的对称子集S,当n为奇数时, 证明了图Cay(T4n,S)中任意两条边之间不存在完美边态转移;当n为偶数时, 刻画了Cay(T4n,S)存在完美边态转移的条件.
2025 Vol. 59 (4): 561-567 [
摘要
] (
5
)
HTML
(1 KB)
PDF
(877 KB) (
1
)
568
双圈图的邻点全和可区别全染色
李志军,文 飞,杨随义
设f是图G的一个正常k-全染色. 令(v)=f(v)+∑v∈e f(e)+∑u∈N(v) f(u),其中N(v)={u∈V(G)|uv∈E(G)}.对任意的uv∈E(G),若(u)≠(v),则称f是图G的一个邻点全和可区别k-全染色. 将所用的最少颜色数k称作G的邻点全和可区别全色数, 简记为ftndiΣ(G). 该文运用结构分析法完整刻画了双圈图G的邻点全和可区别全染色, 得到了ftndiΣ(G)=Δ(G)+1, 从而验证了邻点全和可区别全染色猜想在双圈图上是成立的.
2025 Vol. 59 (4): 568-576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1038 KB) (
2
)
577
脂质纳米颗粒封装EV71病毒的技术路线及其溶瘤效应初探
孙维宝,郑小迪,张绥欣,张二帅,倪 鹏,汪 众,熊 丽
脂质体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的发展为EV71溶瘤病毒给药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提升EV71溶瘤病毒递送效率,采用微流控包封法对EV71mRNA进行包封,简单高效地制备了EV71脂质体纳米颗粒(EV71@ONP)并通过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其粒径和包封率.EV71@ONP转染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RD细胞后可成功生产出EV71病毒,且转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后细胞上清中TNF-a水平无显著变化,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活性与较低地免疫原性.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发现,24 h时EV71@ONP(0.2 μg)处理组人结肠癌HT29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EV71活病毒(MOI=0.1)处理组,流式检测也显示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增多,但对人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毒性较小,表明EV71@ONP在体外具有较好的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效应与安全性.进一步构建HT29-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探究发现,EV71@ONP处理后的裸鼠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表明其在体内也具有良好抑瘤效应.上述结果表明,该EV71脂质体纳米颗粒封装技术有望进一步拓宽EV71病毒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2025 Vol. 59 (4): 577-584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12382 KB) (
4
)
585
基于溶解度法研究纳米FeS2热力学函数的尺寸及温度效应
黄铃媚,黄旭东,曾月俊,罗秋妍,黄龙祥,苏奇祥,黄在银,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效应和不同的表面原子排列,展现出显著的尺寸效应,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块体材料有显著差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5个不同粒径的纳米FeS2,并测定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基于实验数据理论计算得到了标准摩尔溶解热力学函数、偏摩尔表面热力学函数、摩尔表面热力学函数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所得的热力学函数与温度和粒径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研究为深入理解纳米FeS2的表面热力学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 Vol. 59 (4): 585-592 [
摘要
] (
7
)
HTML
(1 KB)
PDF
(8903 KB) (
1
)
59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
黄晓江,肖智心,祝丰啸,王一凡,朱 婷,秦巨波,刘明星
该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基于液相色谱分离原理,对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处方中的各个组分进行分离,在对药物主成分进行定量测定时辅料不会影响测定结果.对在该方法下,硫酸阿托品在0.049 9~0.149 6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在99.6%~100.0%(RSD=0.4%,n=9).该方法简单灵敏、重复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2025 Vol. 59 (4): 593-601 [
摘要
] (
4
)
HTML
(1 KB)
PDF
(13782 KB) (
3
)
602
百蕊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李华珍,周修腾,麻淑芳,周小龙,荆 聪,廖司仪,舒广文,杨新洲
为探究檀香科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化学成分,探寻其中的活性化合物,综合应用正相硅胶柱层析、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百蕊草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该部位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以下2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鉴定为升麻素(1)、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2)、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奈酚(4)、\[7-Hydroxy-2-(4-hydroxy-phenyl)-4-oxo-4H-chromen-5-yl\]-acetic acid(5)、5-carbomethoxymethyl-4′,7-dihydroxyavone(6)、香草酸(7)、反式阿魏酸(8)、肉桂酸(9)、正十五烷酸(10)、咖啡酸乙酯(11)、4-羟基肉桂酸(12)、脱落酸(13)、(+)-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4)、3-甲氧基-1H-吡咯(15)、D-半乳糖醇(16)、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7)、香草酸乙酯(18)、anacolosine(19)、(-)-5-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20).除化合物2、3、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丰富了百蕊草的化学成分,为探究百蕊草的药效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5 Vol. 59 (4): 602-610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1104 KB) (
2
)
611
中国新能源关键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预警——以铜、锂、钴、镍为例
成金华,周文潇,沈鹏程,黄 民,李 冶
受国内储量不足、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关键矿产资源面临较大的供应风险.该文从资源安全、市场安全、竞争安全、国际环境安全、自然环境安全5个维度选取11项指标,构建供应安全评价体系.以铜、锂、钴、镍矿为例,运用SMAA-TRI方法对中国2005—2022年新能源关键矿产资源的供应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ARIMA预测模型实现2023—2035年新能源关键矿产资源的供应安全预警.研究发现:由于资源保障度和储采比等指标的下滑,2005—2035年铜的供应安全等级由中等安全度下降至低安全度,预计2035年供应安全水平相对紧张;由于面临进口依存度高、价格波动大等问题,2005—2035年锂的供应安全等级在中等安全度附近波动,预计2035年供应安全水平相对可控;2005—2035年钴的供应安全等级由中低安全度下降至低安全度,主要是因为储量的稀缺、高进口依存度以及进口来源国经济自由度低、政治稳定性差,预计2035年供应安全水平处在危险边缘;2005—2035年镍的供应安全等级由高安全度大幅下降至低安全度,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镍资源储量明显下降以及进口来源国政治稳定性的持续下滑,预计2035年供应安全水平仍十分低迷.
2025 Vol. 59 (4): 611-623 [
摘要
] (
7
)
HTML
(1 KB)
PDF
(7723 KB) (
1
)
624
我国龙头文化企业分布格局演化: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孙传明,陈宇韬
龙头文化企业是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框架,该研究利用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寻我国龙头文化企业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从分布类型上看,龙头文化企业分布呈现集聚分布态势,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2) 从演化态势上看,我国龙头文化企业持续向东部沿海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扩张,呈现结构稳定与动态调整并存、整体扩张与局部集中并举、市场驱动和政策引导并重等特征;3) 从集聚特征上看,我国龙头文化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双核双次、多点集聚”的分布格局;4) 从影响因素上看,金融资本、多样化集聚、创新水平和研发投入是关键驱动因子.最后,提出推动文化与金融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数字文化新基建、创新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等管理建议,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 Vol. 59 (4): 624-636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9063 KB) (
1
)
637
创新要素集聚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卢丽文,李小帆,邓宏兵
该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在创新要素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创新要素集聚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且中部地区驱动效应更强,但西部地区不显著.“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促进作用显著而西北侧不显著.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高集聚水平城市促进作用显著,而低集聚水平城市促进作用不显著.据此,从促进创新要素的高效集聚、强化创新要素集聚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方面为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对于探索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25 Vol. 59 (4): 637-646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1033 KB) (
2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放获取政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友情链接
华中师范大学
OSID
知网首发
中国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