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0年 59卷 4期
刊出日期:2020-07-27
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科学汇思(笔谈)
任剑涛 郭台辉 杨 阳 邓曦泽 郭忠华 谈火生
当前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世界发展前景风云变幻: 全球化进程出现逆流;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构;民粹主义冲击欧美政治;新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发展模式的挑战。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孕育着机遇。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政治多极化格局渐趋均衡,特别是中国在经济总量和政治影响上都举足轻重,成为全球秩序发展的关键性变量。在此之际,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重大论断,认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中国的战略抉择都至关重要。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共同体,如何在大变局中把握发展机遇和潮流、化解潜在挑战和风险,关乎中国的国家发展前景,也影响世界秩序的演变进程。新的形势产生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呼唤新的解答。中国往何处去,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亟待中国知识界的共同思考,贡献智慧。鉴于此,我们进行“百年大变局下的社会科学汇思”学术研讨,交流思想,分享高见,共同谋划百年大变局的中国前景。
2020 Vol. 59 (4): 1-21 [
摘要
] (
265
)
HTML
(1 KB)
PDF
(3310 KB) (
528
)
22
产权性质、经济发展与村庄民主——一个三元逻辑竞合的整体性解释
蒋红军 张 东
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仰赖于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核心在于发展高质量的村庄民主。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年的村庄样本,立足于乡村独特的所有制结构,考察经济发展对于村庄“四大民主”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村家庭年均收入、非农就业比率显著负向影响民主选举;村家庭年均收入、非农就业比率、村集体收入和村集体支出均显著正向影响村庄民主管理与监督。研究还表明,不同产权性质的经济发展对于村庄民主存在分化性影响,私人利益导向的村级经济发展与民主选举负相关,经济发展的各维度与民主决策都不相关,但与“民主管理与监督”正相关。在不同所有制结构的村庄社会,集体行动逻辑、个体权利逻辑与社会整合逻辑之间的三元竞合,将决定经济发展对于村庄民主不同面向的影响。未来乡村治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应以集体经济发展、公共工程建设等为重点强化村庄公共利益,回应村民对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需求,并借助协商民主等多种形式深化民主与治理连接,积极化解高透明性、低民主性的村庄治理困境。
2020 Vol. 59 (4): 22-33 [
摘要
] (
300
)
HTML
(1 KB)
PDF
(1477 KB) (
149
)
34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实践进程与前景展望——以土地发展权为肯綮
魏 来 黄祥祥
土地发展权具有经验和理论的双重面向,既是一种权利观念和制度选择,又可以作为一种分析概念甚或研究框架。在分析两度延长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过程中,土地发展权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有助于在当前的实践背景和学术语境中实现研究内容的转换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以土地发展权的四维分析框架为主轴,可以勾画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现实图景:在市场建立、主体定位、收益划分和效能发挥等方面初具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待解的困局。在今后的推广阶段,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发展趋向应是健全城乡统一市场、清晰入市主体定位、优化增值收益分配和保障土地效能开发,这同时也是土地发展权的内在要求。
2020 Vol. 59 (4): 34-42 [
摘要
] (
328
)
HTML
(1 KB)
PDF
(1402 KB) (
125
)
43
粤港澳大湾区港深科技创新政策的现状与优化策略——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
游玎怡, 李芝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制定政策措施,亟需创新的生态系统观。本文从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和要求出发,运用政策工具的框架,考察当前香港、深圳两地的168份政策文件、955个内容分析单元,探讨政策合理性与改进空间。研究认为,“一国两制”下的制度异质性、文化多样性,是港深创新生态系统的独特优势,具备潜力提升系统演进效率及孕育更多突破性成果。而要使潜能成为现实,港深双方都必须建立生态系统“共生竞合”的思维,加强在需求侧政策中的合作,改善系统中的制度因素,在尊重差异的同时,促进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流动。
2020 Vol. 59 (4): 43-52 [
摘要
] (
391
)
HTML
(1 KB)
PDF
(1422 KB) (
258
)
53
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逻辑、表征与机制
何志武 吕永峰
公众参与是确保公共政策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基石,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公众参与决策的空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官员和官方智库专家构成决策主体,而公众中的一部分个体因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获得参与决策的话语空间,其意见和建议的专业性及普通公众价值诉求的多样性能够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凸显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论文揭示了公众参与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的逻辑、表征与机制,并以《核安全法》为例,深入分析了公众参与政策过程的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对于科学主导型公共政策,公众参与以公共利益为内在动力,以知识赋权为实践逻辑,以网络民意为表征形式,以辅助参与为行动机制,从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
2020 Vol. 59 (4): 53-59 [
摘要
] (
284
)
HTML
(1 KB)
PDF
(1116 KB) (
144
)
60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村民自治路径研究
刘圣欢 杨砚池
本文通过对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历史经验和试点成果的梳理,遵循因地制宜、激活土地产权、激励节约用地、促进公益事业的价值取向,重点探讨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村民自治路径。在路径设计上,以历史经验和试点成果为起点,以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各项权能为切入点,以村民共同利益为落脚点,分析自治路径的关键节点,形成村民自治的关键路线。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培育村民的参与主动性,以健全议事协商机制、科学制定有偿使用方案、强化资金使用管理为重点,构建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规则,有效解决宅基地有偿使用资金“谁来收、向谁收、收多少、怎么用、可持续”等关键问题。
2020 Vol. 59 (4): 60-67 [
摘要
] (
173
)
HTML
(1 KB)
PDF
(1225 KB) (
160
)
68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公共价值理论的实证研究
山雪艳
从公共价值理论视角出发,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省(区、市)政府预算绩效得到不同程度的逐年改善,但整体上仍有待提高,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静态面板条件下,使命管理(改革累计年数)、政治管理(人大预算监督能力和预算透明度)、运作管理(预算全面性和预算规范性)对政府预算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统GMM估计也印证了公共价值管理对政府预算绩效的促进作用,但人大预算监督能力和预算规范性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此外,市场化程度、腐败程度等预算环境也是政府预算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可为宏观把握政府预算绩效,诊断其影响因素,加强公共价值管理以深化政府预算改革提供参考。
2020 Vol. 59 (4): 68-77 [
摘要
] (
333
)
HTML
(1 KB)
PDF
(1467 KB) (
117
)
78
中国城市非遗传承场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陈 波 赵 润
运用场景理论并结合中国国情,探索性地构建了中国非遗传承场景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对中国19个城市的指标数据进行测评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综合指数呈现较大差距,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聚类分析后发现,场景结构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共同特征。五大指数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但与西方不同,在活动和价值观方面尚处于弱势。研究紧扣场景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具有实操性和延展性,既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判断中国城市非遗传承的优势与结构特征,也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它与城市政治、经济、人才之间的关系,进而完善中国城市文化增长理论。
2020 Vol. 59 (4): 78-86 [
摘要
] (
236
)
HTML
(1 KB)
PDF
(1359 KB) (
234
)
87
数据赋能驱动文化产品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刘 静 惠 宁
大数据时代文化产品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核,日益成为文化经济与区域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通过DEA方法测算了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文化产业综合生产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生产率,进而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数据赋能驱动文化产品创新效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近十年中国各省市区文化产业综合生产率均为上升态势,但省域异质性与阶段性明显,并呈现技术效应向规模效应转化的趋势;数据赋能对文化产品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省域创新性尚存差异。其内在机制为省域生产要素与数字技术变更区域文化产业链,从而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创新效率。研究结果对加速大数据与文化产品融合、推进省域文化产品数字化均衡、建立高质量文化产品生产体系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2020 Vol. 59 (4): 87-97 [
摘要
] (
260
)
HTML
(1 KB)
PDF
(1715 KB) (
220
)
98
鲁迅与汉画像
许 祖 华
鲁迅一生与汉画像有着不解之缘,自从1913年接触到汉画像,直到生命的最后时期,他不仅多方收集了几千张汉画像的拓片,而且还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编辑。尽管终其一生,他也未能将自己精心编辑的汉画像集出版,但其收集、编辑汉画像的活动,不仅使其积累了关于汉画像的知识,而且也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鲁迅之所以如此倾心地收集、编辑汉画像,不仅是因为自己的艺术兴趣使然,而且还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良苦用心:一个方面是对汉画像这种杰出的民族艺术在现实中国社会被怠慢的状况深感痛心;一个方面是为建设中国现代新型木刻艺术提供借鉴。鲁迅收集、编辑汉画像的活动及其良苦用心,正是鲁迅力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鲁迅积累的汉画像知识,主要包括“外部”的知识与“内部”的知识及理论知识三部分。其“外部”知识,主要包括关于汉画像分布地区的知识与汉画像产生的背景知识;其“内部”知识,主要包括汉画像反映的各种生活、人物、事件等内容方面的知识以及分类方面的知识;其理论知识,主要是评说、研究汉画像的主旨、风格、成就等的各种观点。
2020 Vol. 59 (4): 98-110 [
摘要
] (
297
)
HTML
(1 KB)
PDF
(2076 KB) (
100
)
111
方言、权利与记忆:1980年代以来李锐、韩少功、阎连科的语言自主性探索
刘进才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作家日渐摆脱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对文学的规训与干预,回归到语言自身的审美,让文学语言从集体性的狂欢返回到个人体验式的独吟,把语言提升到文学的本体论层面。李锐重新发现了口语的地位,让农民的口语与知识精英的书面语获得同等的书写地位,以杜绝语言的自我殖民化现象。韩少功对语言的文化意味有近乎迷狂的追求,在方言语汇的考古中发掘出被宏大叙事遮蔽的悠远的历史文化记忆。阎连科则不断对语言进行自我突破与创新,小说中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彰显着原初的生命状态,复活了民间的记忆。他们的小说创作在各自不同的乡土空间叙述中,通过地域方言与日常口语的权利提升,开拓出各具特色的语言自主性道路。
2020 Vol. 59 (4): 111-122 [
摘要
] (
302
)
HTML
(1 KB)
PDF
(2381 KB) (
190
)
123
在“男女”与“时代”之间——重论《金锁记》
宋声泉
历来对《金锁记》的研究偏于从“男女问题”的表象去解读,而“时代”才是理解张爱玲深层意识的关键词。在张爱玲《自己的文章》中,“时代”二字反复出现15次之多,饱含着她的辩解欲望。《金锁记》是张爱玲将“男女问题”借助家庭这一载体来表现“时代的梦魇”的典型文本,其创作动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张爱玲对家庭阴影笼罩下产生的心理危机的克服。“澈底的人物”这一定位可以看作张爱玲对七巧形象的心诠——她未嫁时的“要强”和嘴头上的“琐碎”正是主体精神未被压制的表征,其“澈底性”是对“真”的执念。这既有她本性使然,也包含着成长过程中在被鄙夷和算计的环境里逼迫出或曰强化了的看透假面的能力。张爱玲的时代意识中有着极强的末世感,并通过书写不断沉沦的凡人世界来体现。
2020 Vol. 59 (4): 123-132 [
摘要
] (
301
)
HTML
(1 KB)
PDF
(2046 KB) (
272
)
133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汲取能力再评价(1927—1936)
焦 建 华
重新估算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汲取能力后,虽认同学界关于国民政府财政汲取能力低弱的观点,但指出其存在偏颇,认为国民政府取得显著进步,财政收入绝对额增长迅猛,财政汲取能力稳步上升。但与同期英国、美国与日本相比,国民政府财政汲取能力低弱明显。若从同一发展阶段相比,国民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略为落后。国民政府财政汲取能力低弱现象凸显,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化进程中政府支出规模日益扩大,支出金额持续增加,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事权持续扩大与政府职能转型。
2020 Vol. 59 (4): 133-143 [
摘要
] (
246
)
HTML
(1 KB)
PDF
(1591 KB) (
100
)
144
汉阳铁厂商办时期张(之洞)盛(宣怀)关系研究
周积明 徐 超
光绪二十二年(1896)汉阳铁厂因“度支竭蹶”转交盛宣怀商办。但是,张之洞虽退出汉阳铁厂,并未置身于汉阳铁厂之外,而是在汉阳铁厂的产品免税、打开销路、开通燃料运道等关系重大的事务上,“不遗余力”地加以支持。其原因盖在张之洞是湖广总督,负有替朝廷收回官办铁厂用去数百万两官本的责任。同时,汉阳铁厂是张之洞 “督鄂十数年第一实业”,汉阳铁厂办理的成效直接关系湖北的地方实力以及张之洞的颜面。因此,在办好商办汉阳铁厂一事上,张之洞与盛宣怀休戚与共,目标共同。但是,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张之洞必须考虑鄂省与国家的利权,盛宣怀更多是商人本色,着眼于铁厂的实际利益,两人因此在汉阳铁厂对日出售矿石、圈购矿山、对日借款等事件中呈现出不同立场和分歧。这种既互相声援、互相支持,又各怀心思、利益博弈的关系,对汉阳铁厂的走向与命运,对中国近代的钢铁工业乃至中国近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0 Vol. 59 (4): 144-157 [
摘要
] (
511
)
HTML
(1 KB)
PDF
(2353 KB) (
141
)
158
“寒门出贵子”现象的理论再探究——聚焦学业过程与社会文化要素
刘 谦 陈颖军
“寒门出贵子”现象不仅仅具有个案的特殊性,而是作为反复持续出现的社会事实,需要得到解释。其中,教育在社会流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教育与社会流动本身概念的模糊性与比较框架的不同,使得教育能否实现社会流动的话题变得宽泛,难以明确回答。本研究将“教育”聚焦为“学业过程”,将“社会流动”聚焦为弱势阶层子女突破社会阶层限制,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本研究以当代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学业过程为例,提出教育愿望、考试形式、家族资源、科技力量四个社会文化要素。它们蕴含在当下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有可能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行为,支撑弱势群体克服社会阶层困境,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2020 Vol. 59 (4): 158-164 [
摘要
] (
261
)
HTML
(1 KB)
PDF
(1186 KB) (
227
)
165
谁从脱离直接经验的“教育病”中受益——基于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符应的视角
朱新卓 张聪聪
学校教育中的知识学习,需要以学生在劳动与实践中积累的深度直接经验为基础去活化、消化教材中的间接经验,进而将其应用于实践,重构与生存一体化的知识结构。但是在应试教育中,学业挤压实践,学生缺乏丰富的深度直接经验,其知识学习既与直接经验脱节,也不应用于实践,学生对知识与意义缺乏深度理解,这是一种脱离直接经验的“教育病”。虽然城乡教育中普遍存在这种教育病,但是从升学结果来看,城市中、上阶层子女从中受益最大。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之间符应关系的角度分析,虽然城乡学生都缺乏充分的直接经验,但来自城市中、上阶层的学生拥有更多的结构化间接经验,这与偏好学术性知识的学校文化相符应,进而能够形成学业优势。这种符应与优势在应试教育和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被强化。为了矫治上述教育病并弱化升学结果上的阶层差距,学校文化应充分吸收劳动与实践内涵,家庭与学校应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劳动与实践以积累深度直接经验,学校还要基于深度直接经验进行教学、评价和招生,从而扩大对实用型知识的开放与符应。
2020 Vol. 59 (4): 165-172 [
摘要
] (
204
)
HTML
(1 KB)
PDF
(1293 KB) (
109
)
173
扶贫视角下影响家庭教育支付的基础教育政策及其工具分析
樊晓杰 林荣日
基础教育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转型期不同阶段,国家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而国家在逐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减轻了贫困家庭在基础教育中的教育负担。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含中职)教育阶段影响家庭教育支付的相关政策,梳理其政策特点、演变过程及其对家庭教育支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唐纳尔—莫尔政策工具分析框架理论,着重研究了影响家庭教育支付的政策工具组合及其特点。研究表明,在早期阶段,相关政策比较倾向于使用“命令+报酬”的政策工具组合,但在中后期阶段,“职能扩展”、“劝告与劝诱”等政策工具组合逐渐增多,表明了中央政府在不断下放基础教育权力,同时鼓励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基础教育事业。此外,本文也初步探讨了相关政策工具使用的原因。最后,针对相关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
2020 Vol. 59 (4): 173-183 [
摘要
] (
314
)
HTML
(1 KB)
PDF
(1554 KB) (
134
)
184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心理需求满足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王建平 喻承甫 李文倩
同伴侵害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风险预测因素,但目前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3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心理需求满足在同伴侵害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智力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等人口学变量后,心理需求满足显著中介同伴侵害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3)情绪智力显著调节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同伴侵害→心理需求满足”,即相较于低情绪智力的青少年而言,同伴侵害与心理需求满足的负向关联作用在高情绪智力的青少年中更强。
2020 Vol. 59 (4): 184-192 [
摘要
] (
351
)
HTML
(1 KB)
PDF
(1096 KB) (
464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