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3年 62卷 3期
刊出日期:2023-05-27

 
1 “中国史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笔谈·下)
孙 江 马 敏 章 清 李 帆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史学科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推动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与全面提升,2022年8—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国史学科评议组主办、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承办了“中国史研究的传承与发展”线上系列讲座,由各成员讲授自己的最新成果与研究感悟,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系列讲座取得了较大的反响,为进一步总结讲座的成果,推动中国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经第八届中国史学科评议组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同意,我们以笔谈和专题论文的形式,分两期刊发中国史评议组老师们的精彩讲座内容和最新研究。上期刊发的是荣新江、卜宪群、冯胜君、王日根、吴义雄、侯旭东、林文勋七位老师的笔谈以及郑炳林、王利华两位老师的专题论文。本期刊发的是孙江、马敏、章清、李帆四位老师的笔谈。
2023 Vol. 62 (3): 1-18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2858 KB)  ( 177 )
19 消失在崇山峻岭:1781年川鄂湘山区啯噜及清廷的围剿
王 笛
啯噜主要活动在四川与湖北、湖南、陕西、贵州的交界地区,这些地区是深山老林,非常适合啯噜的生存。国家的力量离得太远,派军队清剿也是鞭长莫及,啯噜子随时可以进退自如,消失在崇山峻岭。啯噜从乾隆初便在四川出现,在巴山老林不断聚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和社会生态,其扩张也应该与乾隆后期整个社会矛盾的激化有关。以乾隆四十六年啯噜在川鄂湘三省交界处突然增长为导火索,在乾隆皇帝的亲自督促下,一场波及四川、湖北、湖南、贵州和陕西的剿灭啯噜的活动展开,不但最终导致了四川总督文绶被谕令撤职流放伊犁,许多州县官也因此丢掉了乌纱帽。关于四川的啯噜,学界已经有若干探讨。1949年之后,不少学者的研究,把哥老会的起源与啯噜联系了起来。然而,在哥老会自己的文件中,从来没有来自啯噜的任何蛛丝马迹。把啯噜和哥老会进行勉强的比附,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采用了清廷以及清官员对哥老会污名化的那些记录。这是官方话语霸权对边缘人群研究影响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事例。
2023 Vol. 62 (3): 19-38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3388 KB)  ( 196 )
39 论近代香山买办向民族资产阶级的成功转型——兼论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近代人物的历史地位
张富强,
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近代香山买办群体,早期作为洋行买办,在助推外人侵蚀我经济利权方面无可否认地起过负面作用,但所幸他们在积累资本和经营经验之后能够幡然醒悟,当国家发起“外争利权”、“自图振兴”、“国强民富”洋务运动的历史关头,义无反顾地响应召唤,毅然放弃买办职业,迅速转型为近代首批中国有影响力的民族企业家、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率先以具有独立人格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身份登临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舞台,并在“官督商办”体制下成功建立“商主商务”的近代企业制度,在推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期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期形成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
2023 Vol. 62 (3): 39-49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1724 KB)  ( 94 )
50 情理断案、调解与简约治理——以陕甘宁边区的婚姻司法为中心
胡永恒
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南京国民政府模仿西方法治的“据法审判”不同,边区有意识地探索与中国国情更为吻合的司法之路。以边区的婚姻司法为例,由于法律规定的婚姻自由原则相对于边区社会来说过于超前,在实践中引发了不少始料未及的问题,边区在改进立法的同时,也积极寻求司法中的变通方式。在判决中运用情理做出判决的“情理断案”,以及推广相对灵活、不拘法律条文的调解模式,即是边区在司法中进行变通的产物。“简约治理”模式符合当时精兵简政的潮流,以有限的司法资源维持了边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它既体现了边区对中国古代司法传统的继承和超越,也体现了对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模式的反思与改进,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法制道路的可贵尝试。
2023 Vol. 62 (3): 50-61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1760 KB)  ( 99 )
62 化用、承认和扰沌:数字时代自我意识的形态
蓝 江
在数字时代如何面对幽灵般的他者,需要回到黑格尔关于他者的思考那里。黑格尔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他者,一种作为对象的他者,即第一他者,自我意识通过对对象的否定,实现了物的化用,从而实现了在自我意识的循环。但是,一个自我意识还会遇到另一个自我意识的他者,通过“生死较量”,两个自我意识之间形成了主奴关系,在奴隶对主人的承认之中,奴隶将自身非本质化,成为主人的代理人,即第二他者,从而保障了主人自我意识的圆满。在今天的数字时代,我们面对的是第三种他者,一方面不能还原为纯粹的物质对象,另一方面通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与我们进行交流,这就是第三他者的概念。面对第三他者,唯一能保障自我意识地位的方式是扰沌。扰沌是一种不确定的隐喻性概念,它提供了一种通向未来数字世界的自我意识形态的路径。
2023 Vol. 62 (3): 62-71 [摘要] ( 174 ) HTML (1 KB)  PDF (1315 KB)  ( 87 )
72 马基雅维里是一个伊壁鸠鲁主义者吗?
骆宣庆
马基雅维里在《论李维罗马史》中指出,就像发现新海域和新土地的人一样,他发现了政治世界的新模式和新制度。不同于当代主流的三种理解模式,考察马基雅维里与伊壁鸠鲁主义的关系,可分析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哲学超越古典政治哲学的层面。一方面,马基雅维里将其思想奠基于伊壁鸠鲁主义的自然哲学之上,以原子论为工具构建自己的政治哲学;另一方面,不像一个满足于安静地观察自然的沉思者,马基雅维里视政治生活的退场与心灵的安宁为幻觉,从而背离了以沉思生活为最终旨趣的古典政治哲学,并肯定了现实的政治实践的价值,开现代政治之先河。
2023 Vol. 62 (3): 72-79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1256 KB)  ( 93 )
80 费孝通的共享发展思想与新时代的共同富裕
奂平清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制约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实现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必然选择。费孝通在其学术生涯中,对共享发展及其实现路径有许多思考与探索,尤其在阶层、城乡、区域、民族和人类共享方面有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实现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深入挖掘和发扬这些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解决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差距和全球不平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上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和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2023 Vol. 62 (3): 80-89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1400 KB)  ( 149 )
90 西方自由民主的理论张力与实践落差
林 冈
西方自由民主的理论张力源于学界对古希腊直接民主思想和近代自由主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对法治、多数统治和自由与平等三项原则的价值取舍,由此派生出不同的民主模式之争。法治民主、精英民主和多元民主模式属于自由民主理论的概念范畴,这些模式满足于形式上的政治平等,不强调根本改变经济和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参与民主、审议民主和社群民主等西方非主流观点则认为只有实现经济平等或培植共同体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平等。从西方国家对不同政府制度和政党制度的采纳,可以看到对上述民主原则和自由民主不同模式的价值偏好。但许多奉行新自由主义的民主国家未能解决日益恶化的贫富分化问题,反映出经济自由主义与政治平等主义的内在冲突。
2023 Vol. 62 (3): 90-105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2227 KB)  ( 194 )
106 党内法规“试点”的过程与机制——基于对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历史考察
叶志鹏 谭新雨
试点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也是理解我国制度变迁过程的重要理论视角。已有研究多关注党外公共政策变迁过程中的试点机制,忽视了该机制在党内制度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领导干部任前公示这一党内制度的历史性考察,可以剖析党内法规“试点”的演变过程与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任前公示制经历了“地方试点—条块扩散—中央推广—条块再创新(含配套制度创新)—中央选择性吸纳”的多阶段演变过程。在党内法规体系化进程中,政党统领属性在试点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呈现为政治权威引领下的条块联动机制和政治势能驱动下的央地互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效率原则的试验机制,党内法规化进程驱动着党内试点在条块组织中的展开、扩散及再造。
2023 Vol. 62 (3): 106-117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1602 KB)  ( 136 )
118 中国政策过程中的双链螺旋互动模式——以PPP领域中央政策与地方实践的发展为例
王雨辰
以中国PPP的发展历程为案例,分析该领域不同时期中央政策与地方实践的互动路径,可总结出中央政策与地方实践的双链螺旋互动模式。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嵌入央地互动关系的中国式政策过程具备以政策“渐进调适”和实践“相机试探”为逻辑的并行发展样态,以央地双向弹性的作用机制达成了地方基础设施融资的核心治理目标,并蕴含着实用主义、均衡运作和动态调整的治理发展逻辑。将市场供给引入这一互动结构,可从“双链螺旋”发展出“三链螺旋”良好治理的政策过程优化思路。
2023 Vol. 62 (3): 118-131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2405 KB)  ( 223 )
132 友爱的政治学:现代文学对传统的重写——从《铸剑》与《石秀》谈起
陈晓明
在20世纪文学的不断变革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学(包括文史资源)与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发生的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是以断裂、疏离乃至对立的方式进行。直到80年代后期,才又重提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以及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论题。中国现代文学对古典文学的传承成为近年的重要论题,中国现代文学革命并未切断与古典文学的内在联系,一些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恰恰是对古代本事或经典文本改写而显现出独特而有力量的创新意义。《铸剑》和《石秀》两篇作品描写了为朋友“复仇”或为结拜兄弟见义勇为的行动——此关系及行动可以在德里达的“友爱的政治学”名义下来审视,也是在这一名义的映射下,或可从一个特殊视角透视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传统发生的关联,也可由此审视富有革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作家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方式。
2023 Vol. 62 (3): 132-142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1883 KB)  ( 72 )
143 左翼和“第三种人”“文艺自由”话语的生成与转换
吴述桥
“第三种人”最初将“文艺自由”放在作家和左翼批评家的对立逻辑中展开。周扬和胡风稍后将文艺的阶级性和真实性联系起来,提出“主题积极性”命题,以艺术真实论拆解“文艺自由”理论根基。“第三种人”则更新己方观点,他们反对限制题材,认为只有“文艺自由”才能保证艺术真实。周扬和胡风将马克思主义对自由和必然的论述挪用到文艺领域,深化了对“文艺自由”的哲学理解,但具体论述并不一致,且对“本质”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是他们论争过程中发生矛盾及引起典型论争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时代和理论局限,双方没能有效回应一些质疑,但关于“文艺自由”的理论对话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带来了一些有益启示。
2023 Vol. 62 (3): 143-151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1319 KB)  ( 53 )
152 散文选本与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化(1920-1937)
左安秋
1920-1937年间是现代散文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散文选本在现代散文的经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选家辑录符合现代散文理念的作品结集出版,推动了现代散文作家的经典化进程。散文选本不仅为现代文学筛选经典散文作家和经典文本,为现代散文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而且现代选家关注女作家及其作品,提携青年作家,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培养了后续力量。此外,借助于现代散文选本,现代选家将风格相近的作家和作品编排成集,引导了现代散文流派的形成。
2023 Vol. 62 (3): 152-159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1331 KB)  ( 167 )
160 制度德育论的理论来源、实证依据与实践方式
杜时忠
制度德育论有三个理论来源,即历史唯物主义、(有限的)制度决定论和新制度主义,三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从社会关系和制度结构之中认识人,把握人性和人的本质。多学科的实证研究表明,制度不仅有自己的“思维”,能够代替我们做出重大决定,而且决定我们的思维习惯,形成制度思维,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制度不仅可能使好人变坏,也可能使坏人变好;制度以制度情境为中介影响乃至决定人的行为,包括道德行为。制度德育论在新时代的实践方式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最好的制度育德,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道德—民主能力,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以民主主义的理智方法实施教学,以“公正团体法”把学校建成民主社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弘扬民主、实践民主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制度德育论可以为此贡献力量。
2023 Vol. 62 (3): 160-169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1368 KB)  ( 312 )
170 师范教育究竟是个什么“范”
张艳国,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范教育重在教师培养,以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回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期盼。我国师范教育承载为师、求师、尊师、师承之道,传承崇德爱生、诚意正心、敬学笃行、赓续文脉的“文化范”;彰显教师育人,注重师德、师风、师能、师技、师长之行,践行培根铸魂、言传身教、启智润心、助教促学、增信添彩的“规格范”;显现师范情、师范力、师范味之印,体现见情怀、见智慧、见风范的“方式范”。面向新师范、新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探索教师教育新课程,培养基础教育新师资,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师道文化精神、振兴师范教育,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气派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师范道路。
2023 Vol. 62 (3): 170-178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1355 KB)  ( 124 )
179 教育治理视角下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基于S县的个案跟踪调查
钱 佳
学校布局调整既是优化教育资源分布的直接方式,也是复杂的教育公共治理实践。科学有序地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合理布局城区教育资源是破解当前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教育治理分析框架,运用S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跟踪调查资料,研究发现,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实践中存在对教育治理的多维价值目标观照不足、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不足、治理工具选择存在局限性、教育部门横向治理权偏弱、治理结果的非预期性等问题。应基于教育治理理念,重新审视布局调整治理目标,进一步完善学龄儿童动态数据监测,保障各阶段多元主体参与,健全教育治理权力配置机制,以达成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治理目标。
2023 Vol. 62 (3): 179-188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1403 KB)  ( 245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