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3年 52卷 3期
刊出日期:2013-03-25
论文
论文
0
从社区走向组织:中国乡村秩序重构的结构基础
李远行
社区是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形成传统社会秩序的载体。始于民国初的国家政权建设于人民公社制度建立时达到顶点——形成大一统的国家秩序。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制度终结,市场化导致乡村崩解,再度失序。后国家政权建设时期的乡村秩序重构,有赖于基于利益整合和集体行动载体的现代组织的建构。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704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乡村软治理:一个新的学术命题
刘祖云 孔德斌
“农民的终结”催生出了“乡村软治理”的学术命题。乡土文化日渐式微背景下的乡村软治理,在治理主体、法理基础、治理手段、治理对象、治理效果等方面都相对于传统乡村硬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软治理强调政府的“官治”与村民的“自治”相结合,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重视农村合作组织等第三部门的“黏合剂”作用;政府权力从基层向上收缩,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下移”到农村社区;软法和软权力成为乡村软治理的法理基础;更多地采用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柔性”执法手段;治理的对象从有形的物、制度等向无形的“人心”转变;最终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村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3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变迁与调适: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的维护逻辑——基于家庭动力学视角的思考
张必春 陈伟东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的日益深入,家庭稳定性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对于失独父母家庭而言,其家庭稳定性的大幅度下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课题首先从家庭结构失衡和家庭功能紊乱两个侧面总结了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的现状,然后从家庭动力学的视角出发,思考家庭内部各种力量的发生、演变、碰撞与家庭稳定性下降的关系,提出家庭凝聚力和个体离心力的概念,分析这两种力量“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模拟这两种力量变迁对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影响的理论模型,最后根据模型的运行逻辑,从减缓两种力量的变迁速率,延长家庭凝聚力超越个体离心力时间,缩小两种力量的差距等角度出发,提出让失独父母家庭从失衡走向平衡的对策建议。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4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从政治稳定到政治安全——转型期中国维稳战略的创新性转换
舒 刚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中国维稳战略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维稳观念僵化,维稳成本攀升,维稳缺乏制度化设计,维稳方式简单,维稳主体单一等。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和矛盾集中爆发,使政治稳定问题不断受到高层重视并上升到国家政治安全战略的高度。面对各种维稳困境,从政治安全的视角反思中国维稳战略之利弊,可以为维稳战略提供系统化的优化路径。我们应该从维稳理念上构建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观,从维稳模式上实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治理,从意识形态创新上为维稳行动提供可持续的理论指导,从政治制度创新上增进维稳战略的科学高效,并着力于社会公平环境的营造以从根本上确保持续长久的政治稳定,从而有效推进中国维稳战略的创新性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助力。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34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我国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研究
林闽钢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服务发展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了社会服务范围扩大化的趋势,分析了我国社会服务管理体制的演变和面临的改革问题,对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及其探索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社会服务购买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提出了我国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发展取向:健全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社会服务供给模式,实现社区社会服务的复合生产及其管理再造,大力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建立多元参与的社会服务机制,推进社会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0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中日韩缔结自由贸易区的实证分析——基于中日韩三国经济相关度的视角
李 力1 杨 柳2
本文选取1996年1月至2011年4月中日韩美四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分别建立四国模型和三国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从经济相关性的角度,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互惠互利,可行性较强;(2)在样本区间内,中国因素对日韩经济波动的解释力度均大于美国因素,日韩同中国加强合作关系有益于其增长;(3)美国因素对中日韩三国一致指数均有较为显著的解释率,其经济下行往往会给中日韩三国造成巨大危害,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日韩更应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减小经济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最后本文从贸易和投资方面分析了三国当前经济合作呈现出的特点和不足,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恽代英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钟德涛
恽代英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提出了公民教育思想,这是恽代英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把学校构建成一个民主社会,让学生在参与这个环境的种种活动中养成健全的公民,是恽代英公民教育思想的鲜明特点。恽代英认为,健全的公民必须具备独立思想、独立行动、自尊、自信、适应团体生活五大素质,把为民众服务作为义务,并具有对国事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为此,恽代英提出了以“养成健全的公民”为目标的教育改造的实施方案。恽代英公民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2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
何祥林1 薛平军2
回顾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历史,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孕育和建立起来的学习型政党;是一个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学习型政党;是一个在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基础上,勇于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学习型政党;是一个在与中外政党比较竞争中展示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因此,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44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以无边的“游荡”趋向精神的“高原”—— 张炜小说《你在高原》的结构-功能研究
李俊国
论文以“行走——游荡”,“探究——疑思”,“野地——高原”,“后撤——横站”这四组关键词为解读路径,分别对《你在高原》的多重结构方式与功能意义、张炜小说的内在驱动力、张炜创作的精神谱系以及写作姿态及其当代文学史意义,进行了“结构—功能”性研究。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1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元诗”写作中的“语言言说”
陈 超
本文通过理论论述与文本细读的融合,辨析现代诗中“元诗”写作的语言本体论向度。“元诗”,即关于诗本身的诗。这是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型,意在表达诗人对语言呈现/展开过程的关注,使写作行为直接等同于写作内容。在这类诗人看来,诗歌“语言言说”的可能性实验,本身已经构成写作的目的,诗不仅是表达“我”的情感,更是表述“元诗”本身的。传统的写作一般是诗思已先然存在,而“元诗”意图的写作则是诗思与语言一点一点同步发生的。语言作为存在的现身,既含有内部的自动性成分,又含有全部历史使用过的语义积淀,同时还有着诗人潜意识、直觉的投射。对新世纪以来过度平面化的诗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诗人言说之后,激发出“语言言说”的魔力,揭示其中的神秘与未知意味。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12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反讽的自由主义文化——罗蒂的社会希望
陈安慧
罗蒂从语言的偶然性出发展开对传统镜像哲学的批判,并设想了一个反讽的自由主义文化作为社会未来之希望。这种文化中的理想成员是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者,他们既渴望最大限度地实现私人创造,又能以“我们”意识促进公共团结。罗蒂相信,只要能区分开私人领域的语汇和公共领域的语汇,反讽的自由主义文化就有实现的可能。罗蒂的设想招致许多非议,这些非议都忽视了罗蒂提出设想的初衷和目的,罗蒂的初衷是强调理想的社会中不应该存在一个绝对的权威资源来作优劣之分的评判,他的目的是促使人们放弃对超验事物的追求,转而追求俗世的幸福。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06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领域语言规划试论
李宇明
本文在“语言生活层级”观念的指导下,讨论领域语言规划的若干问题。回顾中国百余年来语言规划的发展历史,会发现国家语言规划首先是依托教育领域开始的,接着逐渐向行政、文化、社会服务行业等领域延伸。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到各领域做好本领域语言规划的时代了。领域语言规划的基本内容,一是支撑国家语言政策,二是建立与工作质量相关的领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三是解决领域语言问题。领域语言规划的基本运作机制,应当是行业主管部门“主管”,国家职能部门指导,专家队伍学术支撑。当前,做好领域语言规划的主要问题,一是许多行业语言意识淡漠,二是对领域语言生活的学术研究有限。领域语言规划上连国家的语言政策,下通各行业末端的企事业单位的语言生活,在国家语言生活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应通过一系列行政运作,发展领域语言学,为领域语言规划夯实基础,铺平道路。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15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动词、时量成分与否定词的组合形式及其语法特点
匡鹏飞
动词、时量成分与否定词的组合,可以形成三种结构:“时量成分+否定词+动词”、“动词+否定词+时量成分”和“否定词+动词+时量成分”。第一种结构与后两种结构语法意义差别较大,后两种结构则较为接近。能进入三种结构中的动词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三种结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转换。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3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但(是)”与“却”的兼容与差异
刘 云1 李晋霞2
“但(是)”是转折连词,是句间衔接成分,其辖域是其前后的两个命题。“却”是评注性副词,是句内成分,其辖域是某一个命题,自身并不表示转折,表示言者对该命题的出乎意料的主观态度。语法性质和语义基础的不同,是造成“但(是)”与“却”兼容与差异的根源。两者的关系主要有三种类型:(一)非兼容;(二)兼容;(三)倾向性选择关系。非兼容主要包括四种情况:(一)纯粹的主观评价语境;(二)纯粹的转折语境;(三)话语标记;(四)单句句子成分间的转折。兼容出现于表意上可以兼容转折义和主观评价义的语境中,倾向性选择关系出现于表意上具有偏向性的语境中。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34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南洋中华商会研究:回顾与思考
朱 英 郑成林 魏文享
南洋中华商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南洋华人的经济及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南洋中华商会在近代曾经与国内政府及商会有着密切互动,后来虽专注于在地化的商人整合,与国内一度有所隔离,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跨越国界,在推动东亚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华商网络建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南洋中华商会的研究不仅可以使中国商会史更为完整,而且由此角度观察东南亚华人社会及东亚华人经济圈的整合,在此全球化时代更具独特的学术及现实价值。学界已经关注到这一课题的重要意义,也有不少优秀成果发表,但现有研究或以国别为界,或分离近代与当下,整体及纵向脉络尚不清晰,中华商会与华商网络、华人社会及全球化之关系也需要更宏观的审视。鉴于此,更需深入发掘史料,纵横比较,贯通近代与现在,沟通商会与社会,在整体性探讨、视角和理论方面有所突破,解析于学术及现实都有价值的真问题。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2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1960年代香港华人商会的政治分析——以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与香港工业总会为个案
李培德
香港自1920年代起陆续建立自己的工业,经历二次大战,大批的内地工业家来到香港。到了1960年代,香港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化政策,为了制衡本地华人厂商组织的影响,催生了香港工业总会。本文讨论了香港政府对华人商会的统治政策,并以1960年代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为个案,分析政府与商会之间的磨合关系。在讨论政府如何驾御华人商会的同时,分析香港厂商所作出的反应,其中将特别指出沪籍和粤籍厂商对政府的不同态度。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5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孙立祥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由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而其每次社会转型的结果,一方面跨越式前移了本国的国际“站位”,另一方面也潜伏下祸国殃邻之隐患。日本能够与时俱进完成三次社会转型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既缘于日本民族的“幸运”和“机智”,也缘于日本民族对外来文明少有的鉴别取舍能力,还缘于日本民族服膺强者和与强者为伍的一贯秉性。尤其日本民族在三次社会转型中形成的“与时俱进变革,强即侵略扩张,最终挑战先生”这一行事习性,值得后发国家中国和守成国家美国引为鉴戒。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90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清末庙产兴学政策方针与地方的运作——以清末四川叙永厅为个案
徐 跃
叙永厅从光绪二十九年(1902)初开始,按五成计算对境内58座寺观提拨庙产。提取庙产虽然经过办学士绅议定,地方官的批准,实际上,与僧人议定的庙产提成是不大稳定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学堂学董要求把寺庙认提的田产提归学堂,佃户也转学堂投佃。 在地方官的干涉下,叙永厅部分租佃寺庙产业的佃户与各区劝学员或学堂的学董建立了新的租佃关系。光绪三十三年(1906)劝学所设立,促进了地方新式教育的推行和发展,使乡村公立小学堂的数目迅速增加,也带来经费筹措方面的难题。为了增加办学经费,学绅对寺院僧人隐匿、漏报和拖欠的庙产进行了调查和清查。而僧人及各类庙会被迫分割出自己的资产以兴学,自未必积极。在这种情况下,学董只能借助官府的权威,派差锁押、拘传僧人,迫使其补缴所应交之学款。结果,叙永厅提拨庙产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地方官、办学绅员与僧人不断对抗和讼争的过程。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5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六朝儒学的主导地位
董恩林 赵 娜
尽管六朝思想自由、玄风昌炽,但儒学传统与儒家思想在社会上作为主流文化的地位并没有被取代,儒学仍然是社会公认的正统思想,这主要表现在:(1)六朝普遍设立国学、进行传统经学与儒学教育、官方取士仍然以博通经学儒学为标准、经学文献数量大增;(2)最能体现儒学伦理思想的谱牒文献大量产生从而导致谱牒学最终确立;(3)历朝统治者普修《五礼》并在政治实践中坚持传统祭祀礼仪制度、君臣百姓均以传统礼制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礼学研究者与礼学文献大量产生。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16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高校分类标准:尺度与根据
肖 昊1 江 娟2
高校分类标准,作为分类尺度,是高校类质与类量的直接统一;作为分类根据,是高校类同一与类差别的统一。具有这两种统一的高校分类标准,是高校资产所有权一级分类标准、高等教育收费调控权二级分类标准、高校管辖权一级分类标准、学位授予权一级、二级分类标准、重点学科三级分类标准、科研成果一级分类标准。依据由这些标准组成的高校分类标准体系而建立的中国高校分类体系,有利于政府促进高校在多方面办出特色。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北京政府时期教育厅长选任研究
田正平 张 寅
选任资格与任命方式是教育厅长选任过程中两个基本环节。考察北京政府时期教育厅长的选任,就选任资格而言,虽无明文规定,但从任职者实际情况看,“学识”和“经验”是两个重要维度;教育厅长的任命方式则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过程;在教育总长频繁更迭、地方军阀势力膨胀、民间学界力量不断壮大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教育厅长的选任至为复杂。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1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高校教师岗位聘期考核:定位、方法及对策
任友洲
教师岗位聘期考核是当前岗位设置改革中的重要议题,聘期考核工作关系着岗位设置改革的成功与否。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聘期考核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尊重合同管理、适度激励及灵活性的原则,注重考核主体与对象、内容与方法,在考核中加大宣传力度和组织文化建设、加强考核指标的科学设计、加强聘任制合同管理,以及形成多层次的参与监督机制。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32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学习理论的第三思潮:复杂科学视野下的学习与教学观
伍新春1 吴思为2 康长运3
教育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复杂科学的出现为人们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反思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现有的学习理论可概括为对应理论和一致理论两类,复杂科学作为第三大理论思潮,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现象,需要跨学科的解释。复杂科学强调集体的认识,而非认识的集合体。学习是学习者与其所处环境持续不断、共同适应的动态过程,该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历史和情境因素。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关注事物新的一面,提出新的解释事物的方式,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的过程。复杂科学还探讨了有效教学的条件,并提出教师要鼓励个体与课堂集体这两个认识系统同时参与课堂活动。这对重新审视当前教育的基本问题、指导教学实践有很大启发。
2013 Vol. 52 (3): 0-0 [
摘要
] (
20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