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9年 48卷 6期
刊出日期:2009-06-25
论文
论文
0
农会与"二五减租"的政治困境——1934年浙江平阳县农会解散案解析
魏文享
"二五减租"是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农村的要政,但由于政府推行不力及地主富绅的反对,并未取得预期成效,业佃矛盾也一直冲击着国民党在农村的统治秩序.在1930年前后全面重建的农会组织体系主要是服务于政府之农业建设与社会控制,就减租事务而言,农会可以为调解、缓和业佃关系提供制度救济,并且在实践中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但是,浙江平阳县农会解散案的例子说明,国民党及政府总体上对于农会"代表农民"推动减租始终抱有戒心,防备农会的过激行为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同时,农会的组织主导权亦并非掌握在佃雇农手中,因此农会始终难以成为真正的农民利益代言者,只能限于减租宣传及纠纷调解方面,难以有大的作为.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21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我国民办高校家族化管理问题的思考
徐绪卿
民办高校家族化主要是指学校由个人或家族举办,学校产权主要归一个家族所有、或者产权虽然还不明晰,但是由一个家族掌握学校所有的资产使用权和资源支配权,并主要控制学校的办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学校资产产权和资源支配权的家族化、学校主要领导成员及轮换体制的家族化、学校决策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家族化及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家族化.传统的"家"文化、特有的资本条件、办学成本的弹性空间和办学的巨额积累以及管理法规的缺失等方面,构成了我国民办高校家族化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环境.家族化管理在民办高校发展的一定阶段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不符合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完善法规,科学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2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义务教育新机制下农村教学点的问题及对策
郭清扬,赵丹
义务教育新机制实施后农村教学点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教学点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教学点教师工资待遇仍然偏低及办学条件差,等.但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农村教学点作为义务教育一种组织形式仍然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义务教育新机制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办好农村教学点,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7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恽代英与基督教青年会
覃小放,余子侠
被周恩来誉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的恽代英,在中华大学学习和工作期间接触到基督教青年会并长期和这种教会青年组织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以<恽代英日记>为依据,努力揭示恽代英和青年会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探讨青年会在恽代英的人生观形成、社团组建活动以及教育思想和实践等方面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20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学生怨恨滋生与道德人格扭曲
杜时忠,刘德林
学生怨恨是其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满或敌意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压抑或隐忍于内无以宣泄.怨恨情绪一旦滋生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道德人格走向扭曲.其表现是内心向往和追求善的、好的和高贵的价值,但由于自己未能获取或欲求到这种价值,他反而会对它们加以贬低、诋毁或歪曲,虚伪地欣赏其内心所鄙视的恶的、坏的和低贱的价值.由此,他在价值上的内在想法与外在表现就会呈现出分裂的状态.道德人格的扭曲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的意义.应该要通过杜绝怨恨滋生来防范道德人格的扭曲.而引导学生自我修养则是克服怨恨滋生的根本之途.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35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武汉市居民幸福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郭永玉,李静
本研究选取了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的1159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武汉市居民幸福感问卷对其进行幸福感的测评,揭示了当前武汉市居民幸福感的总体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武汉市居民总体幸福感与具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针对调查结果中所反映出的某些不容乐观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33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本刊"中国农村研究"专栏2008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1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主持人语:在发展中防范风险和有效治理
徐勇,项继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而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日益突出.以往,人们会经常提出,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治理.发展必然面临各种风险和未知的矛盾.而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前瞻性和预见性,能够防范风险,化解矛盾.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防范风险,在发展中实现有效治理,通过有效治理促进发展.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2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
徐勇
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特点是"由乡入城",规模和影响大.本文提出"接点政治"的概念,认为在社会结构性变革的当今,政治体系各部分的"政治应力"更为不平衡,社会矛盾及其集中反映的群体性事件很容易在那些"政治应力"最为脆弱的"接点"部位发生.从县级政治看,县政承上启下,是国家上层与地方基层、中央领导与地方治理、权力运作与权力监控的"接点"部位;从县域社会看,县城是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地带的"接点"部位,比较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对这一历史和体制变迁中的结构性问题,需要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寻求长治久安之策.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228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游民政治:社会风险与群体性事件的结构背景
刘义强
游民政治是中国历史社会发展中一个长期隐伏的基础性构造.由于游离于主流社会规范之外,并具有独特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和组织模式,游民群体是推动历代王朝更替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力量.游民政治是理解中国政治的一个关键概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波动,使得游民政治的再现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近期频现的群体性事件便是其表征.如何在一个现代的流动型社会中规制游民政治的发展,将游民群体纳入市民社会之中,"化游入土",是当前社会政策的一个核心关注点.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三农"问题国际化与群体性事件新特征
慕良泽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三农"问题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这一时代发展片刻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从时代变迁的"大历史"出发,在国际化的"大视野"中认识"三农"问题."大历史"、"大视野"中的"三农"经历了区域性"三农"到工业化中一国的"三农问题"再到"三农"问题的国际化这一演变过程.作为"三农"问题回应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方式——农村群体性事件在经济利益失衡、制度渠道缺乏、生活方式巨变、现代传媒普及等因素的作用下呈现多发的趋势,并且呈现出群体性事件本身和"作为武器的群体性事件"两张面孔,群体性事件有演化为"作为武器的群体性事件"的诱因.为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3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村民会议与直接民主
唐鸣
村民会议承载着在农村基层实行直接民主的理想,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广泛的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事项的职权.关于村民会议职权的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有的原本就是值得商榷的,有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已变得不合时宜,有的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增加内容.村民会议的实际运行状况和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包括客观上难以召开和主观上不愿召集两个方面.尽管村民会议难以召开和很少召开的问题较为普遍,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群众自治实行基层直接民主的理想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通过制度创新和积极工作,村级直接民主一定可以取得新的进展,获得新的成果.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参与、制度与治理绩效的关系研究——村级治理机制及运作效果的比较分析
董江爱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通过村务公开实行村民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民主治理与村庄发展密切相关.一个村庄如果有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就能够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村民的需求,走出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道路.反之,村民就会以非制度化方式或暴力手段维权,村庄也就因秩序混乱而失去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通过两个村庄村级治理的机制运作及其效果的比较,说明村民的制度化参与对村庄发展的重要作用.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历史起点问题
刘庆乐
自然村的社会属性使其具有自主治理的倾向与可能.农业合作化初期的初级社、人民公社制度稳定期的生产队是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早期实践形态.改革开放以后实至名归的村民自治活动最早也从自然村开始,但当国家将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正式制度在全国推行时,大多数村委会却是在原生产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多个自然村组建行政村具有组织成本优势,但自然村同时也是制约行政村权力的民间力量.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85
)
HTML
(1 KB)
PDF
(0 KB) (
8
)
0
中国小农市场化:理论与计量研究
曹阳,王春超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户("小农")的市场化进程以及当代中国不同地区农户的市场化程度.研究认为,第一,当代中国正处于特殊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市场化的转型来推动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的转型.必须以这一转型为宏观历史背景,才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小农".第二,当代中国的"小农"是"市场化或正在市场化的小农".基于这一判断,我们认为在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农户("小农")可以被改造成为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微观经济主体.这也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理论基石.第三,"改造小农"的关键是要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纳入到市场化网络之中.第四,当代中国"市场化和正在市场化小农"的分散应该是一种"网状型"的分散.当代中国农户的市场化进程发展不平衡.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4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订单农业的违约风险与履约机制的完善——基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视角
梅德平
订单农业的履约困难与违约风险,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居于主体地位的"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组织所存在的固有制度缺陷.为了克服传统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必须通过提高分散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新的组织模式,提升农户与企业订单交易中的谈判地位,并借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订单农业履约中的作用,不断完善订单农业的履约机制.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23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从经贸视角看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冲突的防范
蔡洁
金融危机冲击了国际格局和权力结构分布,会增加国际冲突发生的风险和几率.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经贸手段是防范国际冲突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国际冲突有替代作用、可通过信息交流制约冲突发生、可促使国家采用和平的对外政策、可外溢至国家间其他领域的合作.经验分析证明,经贸手段的确是防范和消减国际冲突的可行和合理手段.因此,要推动经贸的自由化发展,才能有效发挥其防范国际冲突的作用.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与其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尹作亮,马新智
本文从家族企业内部关键岗位和权力配置开放程度这两个权变因素出发,构建了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家族企业内部关键岗位与权力配置开放程度越高,家族企业控制权向外部经理人的转移也越大.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权的转移是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演变的决定力量,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与其经营绩效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应是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8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主持人语:从金融业发展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特点
朱英
随着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自身的演变以及在整个社会经济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著和突出.金融业的繁荣或衰退,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整个社会经济更替兴衰的晴雨表.正因如此,对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探讨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不少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
郑成林
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银行公会逐步制定和完善各种章则规约,参与和促进银行法制建设,进而承担和履行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责,强化了华商银行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相互制约,增强了银行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助于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对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建构及变迁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意义.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30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民国时期汉口钱庄与华资银行关系论析(1912-1937)
刘俊峰
近代中国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民国时期汉口钱庄和华资银行,在这特定的时代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产生了互动.它们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20世纪20年代前,汉口钱庄与华资银行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华资银行对钱庄的依附;进入20世纪20年代,银钱业交往日益密切,两业关系呈现出冲突异常激烈,但合作又不断扩展和深化的矛盾态势;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抗战前,钱业式微,银钱业合作和冲突面同时减少,银钱关系虽表现为合作与冲突并存,但合作成为主流.汉口钱庄和华资银行的关系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领域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而它与上海银钱关系的差异,也说明近代中国金融业变迁的过程和程度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318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清朝以来天津的会馆经济
王日根
清代天津会馆兴衰与市场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会馆的壮大基本通过购置房地产、接受捐献和出租取得收入的途径,但在其出租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拖欠、恶意刁难等情形.不同的会馆兴衰表现不一.对于会馆组织,清政府已经较为明确地给予支持和保护,为客商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颁布恤商政策,保护其货物不受侵犯,制裁偷盗闽商货物等,都体现了政府支持会馆经济发展的倾向.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乡村社会的边缘化——以景阳河社区为个案
吴雪梅
清初的改土归流,结束了在鄂西南实行了四百余年的土司制度.改土归流之后,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控制,鄂西南民族地区被正式纳入大一统的帝国治理范围,呈现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明显趋向.但到清代中后期,在向主流社会转型的进程中,政治上国家控制的弱化,民族心理意识的回归,交通的衰落,与经济中心的偏离,使民族地区走向边缘化,最终回归边缘.
2009 Vol. 48 (6): 0-0 [
摘要
] (
23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