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9年 48卷 4期
刊出日期:2009-04-25

论文
 
       论文
0 震后贫困村住房重建中的财富分配与流动——以四川省为例
徐晓军
作为一项社会政策的灾后住房重建资金,按照风险伤害程度的差异向下层民众集中,有缓解阶层差异的功能.但由于国家投入不足以支撑整个住房重建,从而带动了民众自有存款、银行贷款、亲友借款等资金集中投向了住房建设市场,并根据民众市场能力的不同进行了新一轮的财富分配与流动,最终导致大量的财富向农村精英阶层聚集.这一财富分配与流动的过程,不仅强化了灾前民众的财富占有与地位阶层结构,更是将阶层差异进一步扩大.随着新一轮的国家投入的启动,下层农民在陷入偿还巨额债务特别是银行贷款金融风险的同时,农村精英阶层将进一步积累更多的财富,从而使整个阶层结构陷入两极分化的断裂风险状态.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贫困村何以出现并将改善?——江西省唐村报告
肖唐镖,黄雪松
作为一个因修建水库而后撤高地的移民村,唐村既有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遭到致命破坏,原有的紧密人际关系也受到影响.村民一般将收入低、缺衣少食的缺粮户当作穷人.他们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是生活在基本生存线以下的群体.村内还有更多农户属于温饱型群体,处在贫困线边缘,生活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极差.贫困主要发生在这样的家庭:或者懒惰,或者孤老,或者有病残者,或者缺乏劳动力.贫困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缺粮,还意味着家庭结构的残缺或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社区变迁与国家政策的变化,乃是影响社区贫困和农户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改进政府的反贫困政策,废止"分民利"、"争民利"的政策,涉及征用和剥夺农民生产和生活资源的工程项目,应建立农民分享效益的有效机制.应当推进反贫困的制度建设与创新,加强农村社区和农民自立反贫困的能力建设.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29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干旱下的牧民生计——兴安盟白音哈嘎屯调查
王晓毅
持续的干旱对牧民的生计造成了什么影响,从长期效果来看,现在应对干旱的手段是否可行?本文基于村庄的实地调查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发现,持续干旱正在造成牧区的普遍贫困化.干旱对贫困牧民和富裕牧民的影响是不同的,干旱增加了大牧户的成本,但却打破了小牧户的脆弱平衡.在畜牧业收入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资源占有的不均衡导致了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干旱的条件下,试图通过草原产权制度的改革和补偿性的生态政策经常会在运行过程中导致生态的进一步恶化.因此错误的应对策略加重了干旱地区的贫困.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中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与挑战
刘亚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食品监管经历了从行业管制向社会管制的变迁,同时,政府一直尝试通过调整主管机构和设置综合协调机构来解决管制机构重叠冗余的问题.由于当前主要依靠上级力量来监督监管者,因此这种设置有其合理性.一再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自上而下的监督和横向监督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而是时候跳出原有的改革设计,引入公民监督.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24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当代中国产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约束因素——基于药品安全监管的案例分析
刘鹏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药监制度改革仍然面临着五大结构性阻力因素,包括因为强大的产业发展关怀导致冲突的监管意愿、过度竞争的产业格局所带来的高昂监管信息获取成本、指令型计划经济的惯性所引致的行政色彩浓厚的监管风格、缺乏制约与参与的监管权力机构诱发寻租导向的监管腐败,以及地方发展主义与监管集权主义冲突所导致的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处于由指令型国家向监管型国家的转型阶段,因此又可以被界定为"混合型监管".结合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药品监管的改革实践,本文提出以下有关优质监管的五大标准:即充分保障的监管独立性、灵活有效的监管信息能力、法治导向的监管风格、参与式的监管治理格局以及坚强有力的监管基础设施体系.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农地制度的深化改革与房地产业的新发展
张永岳
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势必要求我国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这必将开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我国房地产行业和企业要以此为契机,以创新为驱动,实现我国房地产业的新发展.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农地转用地价体系与增值收益分配
王佑辉,艾建国
我国城乡土地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元分割特征,农地价格与市地价格的关系被人为割裂,农地转用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混乱.本文建立了一个联结农地价格与市地价格的动力学模型,农地转用中的各参与主体应该基于对农地转用增值收益的贡献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部分为基于农地真实收益的征地补偿,以及部分农地增值溢价;土地开发商应该分享的部分是正常产业利润,房地产物业业主应该分享的部分是正常产业利润和区位地租形成的地价部分;政府部门分享的部分是规费和税收.理顺农地与市地价格关系,才能建立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真正实现农地保护.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及对我国耕地保护的启示——以密歇根州为例
吴正红,叶剑平
本文试图通过首次向国内介绍美国密歇根州主要农地保护政策工具,分析该州农地保护政策的效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哉国实际情况,着重挖掘该州的农地保护政策对我国耕地保护的一些启示和思考,包括多样化的保护目标、丰富的保护手段、充分尊重产权人意愿、合理开发利用农地产权、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功能、相机调整相关政策、理念到行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等.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303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民国时期国货展览会研究:1910-1930
马敏,洪振强
国货展览会是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主流形式,兴起于1910年代,成熟于1920年代,大盛于1930年代,这些国货展览会主要由政府、商会、国货团体所举办,其发展趋势是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且日渐规范化.国货展览会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国货运动密不可分,国货运动催生了国货展览会,反过来,国货展览会以其比较观摩、品评研究、奖励竞进等特有的内涵和方式,能宣传国货,提高人们的国货观念,推广国货销路,促使国货改良,发达国货制造,从而推动国货运动的发展,使其更为丰富.国货展览会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民族主义,包括"国"之观念、经济主权意识、民族危机意识、经济竞争意识与经济发展观念,主张通过学习先进西方与自身的改良、竞争来追求发展,最终实现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富强,显然,这是一种较为理性的民族主义.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货展览会被纳入了国民党政策运作之中,成为其实施"党化政治"的一种工具,同时,也受日本侵华影响,成为社会进行抗日民众动员的一种手段,这使得国货展览会往往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宣传效应大于实际效果,因而,在独立比发展更为重要的近代中国,国货展览会所蕴含的追求发展与富强的民族主义本身难以达到使中国发展和富强的目的.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29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1929年西湖博览会述论
艾险峰
西湖博览会既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治、社会巨变的产物,也是晚清以来中国博览会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江浙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西湖博览会作为民国时期惟一全国规模的展览盛事,对浙江,乃至整个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当今杭州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南洋劝业会相比,西湖博览会的"官方政治性"更强,富有强烈的国民党"党化"色彩.此外,二者虽相距近20年,即使因具体环境的变化而有些不同,但都受到了民族主义的策动,都体现出了具有相同内涵的民族主义,即主张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来缩小与西方的差距,从而获得民族与国家的独立、富强.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17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展陈·营销·娱乐:1 929年无锡国货展览会研究
付海晏
无论是从近代中国博览会史还是从近代国货运动史的角度而言,作为近代国货运动产物的国货展览会与近代的时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城市文化等密切相关.1929年召开的无锡国货展览会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无锡县党部响应提倡国货运动的成功尝试,它对理解近代国货展览会的展陈、营销、娱乐三大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无锡国货展览会不仅仅通过展陈国货而塑造无锡东南工商重心新的城市形象,还广设营业场所而欲图大力推销国货.此外,无锡国货展览会中的丰富娱乐性不仅仅体现了"寓实业于娱乐"的宗旨,更充分彰显了国货展览会为近代城市文化提供了新空间与新舞台的重要角色.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绍兴灶户与滨海水利治理
沈萌
绍兴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南岸,自古以来就是海盐的重要产区之一.元明之际,绍兴的地域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盐业生产以滨海的逐步开发为依托,得到了较大发展.围绕滨海盐碱地的开发,灶户与民户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灶户在海塘内外求生存,不仅晒盐,也得到政府允许垦种沙田.灶户的赋役负担,除朝廷征收的盐税之外,又增加了本地水利兴修的赋役,这是由滨海灶户产业收入的双重性决定的.清代海塘赋役制度从"民修"转为"官修"的表象下,隐藏着灶户在盐业生产和水利治理中受到双重盘剥的真相.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疏离与忠诚——20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历程研究
程翠英
20世纪基督教在中国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色化历程,但并没有培育起多数中国人的宗教情怀,遭到部分学者的诟病.本文分析了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偏离宣教宗旨的表现和原因,认为正是借助主归中华的特殊路径,基督教成功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站稳了脚跟,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寻找到了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新契合.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27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成效、问题及对策
范先佐,付卫东
本文通过对中西部部分县市的多次调研,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新机制"实施以来所取得的初步成效,指出了"新机制"实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仍然不足,部分教师实际收入下降,教育乱收费依然存在,"普九"债务负担重等.在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提出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创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配和管理方式以及建立农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等对策思路.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19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关于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关系的探讨
孙绵涛
社会改革中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在内容即内涵和外延上是不同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和相互替代;然而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在诸多方面又是有联系的,如二者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上是相关的,结构上是相融的,性质与功能上是互补的,范围上机制创新又包含了体制改革.这就要求一方面二者的改革要同步进行,不可顾此失彼,另一方面不仅要求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适应,而且还要求活动改革和观念改革与机制创新相配套.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科举制下通识教育传统的演变及其启示
张亚群
儒学教育具有通识教育的传统,它与科举考试相结合,对学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科举以选拔治国"通才"为宗旨,通过激励学习儒家经典、文史、法律、时务知识和写作技能,有效提升了士人的传统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受科举入仕驱动,宋代以降,官学教育目标渐趋功利化和片面性,使通识教育异化为应试技能训练.全面认识科举制下儒学通识教育地位、特征的演变,客观评价其历史成效,对于当代通识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19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隔离与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分析
邓猛,肖非
特殊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科学范式变迁的影响.实证与建构主义、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冲突与交融改变了特殊教育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方式.特殊教育发展经历了从心理一医学、社会学、组织学范式的变迁,现行特殊教育实践则主要体现了功能主义的观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则孕育了融合教育的哲学理论基础.在融合教育日益垄断特殊教育领域话语权、建立其强大的伦理与政治霸权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反思特殊教育发展的轨迹及其范式变迁.我国特殊教育范式的生成与发展应扎根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上.
2009 Vol. 48 (4): 0-0 [摘要] ( 29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