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8年 47卷 1期
刊出日期:2008-01-25
论文
论文
0
让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徐勇,项继权
我们正步入一个新时代,这是一个平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让人们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照,让人人平等分享发展的成果,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是治国理政的基础。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就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并将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作为让人们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
项继权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社会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条件,是一个社会非由政府提供不能有效满足和充分保障的基本福利水准。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人们基本的权利。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非均等化,最突出地表现在公共服务的资源占有不均、消费水平不均及二元化体制及权益不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仅是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确保人们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合理分摊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建立服务均衡导向的财政投入机制,深化公共服务部门及事业单位改革,构建覆盖全民、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国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及财政分摊机制
程又中
外国政府在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有三个共同特点:第一,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尤其是在基本的社会性服务项目提供上大体相同。第二,各国政府向农村提供的公共服务,在范围上与向县乡级市镇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少有区别,在提供的职责和经费保障上均由宪法或有关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第三,各国政府在服务提供职能的政府间划分上,注重体现农村公共服务产品受益的地域性和全国性原则,注重建立和完善一个有助于实现财政纵向均衡和横向均衡的公共财政体系和预算制度,借此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划分和财政分摊机制的国际比较中可得到如下启示:第一,农村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一般都应由各级政府依法共同提供;第二,为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有助于实现财政纵向均衡和横向均衡的公共财政体系和预算制度;第三,为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还必须在政府间服务职能的划分上体现农村公共服务产品受益的地域性和全国性原则。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及其配置:城乡比较
陈伟东,张大维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生活服务设施、社会管理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三类。根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辐射率、拥有率和覆盖率等主要指标,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在城乡之间存在不均衡现象。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均等发展,在规划上,乡村应该借鉴城市配建经验,选择适当的设施项目和建设指标、适度的投资主体和建设方式,同时,还要考虑实施单元、服务半径、服务当量等相关性要素。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484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王敬尧,宋哲
中国十余年的税制改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其间又历经了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农业税等相关税种的取消,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分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服务型政府理念的逐步确立,要求各级政府将均等化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目标,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要以政府财力为基础,财力的不均等直接影响提供公共服务的均等程度。但中央与地方在收入上的合理划分,似乎没有考虑到在支出上的合理界定。地方财政用不到一半的全国财政收入支付了全国财政支出的五七成,可以想象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的体现程度不会有多高,这是否是单一制国家“分税制改革综合症”?本文以中国10个省市的财政收支为基础,分析财力均等与否与公共服务均等与否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7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关于政府购买卫生服务改革的评析
刘军民
本文对卫生领域的购买服务模式进行了追本溯源,简要阐述了其中蕴含的理论要素和制度优势,并对影响我国实施政府购买卫生服务改革的一些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特别关注了战略性购买(Strategic Purchasing)这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改革趋势(有别于传统的财政预算直接投入方式,战略性购买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订立目标和结果导向明确的采购合同,促使服务提供方自主地增强费用控制和行为约束,自觉地提供成本效益较高的服务,从而达到改进公共支出绩效的目标)。最后就配合改革顺利推进,提出了应重点关注并解决的几个问题,以期为仍在研究制定中的医改方案提供参考。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试论马克思主义意识论阐释的范式转换
高新民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包含着极为丰富、深刻和超前性的内容,而国内已有的阐释却存在着诸多误解和不到位的地方,其根源在于解释者的理解范式渗透着根深蒂固的民间心理学构架。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必须彻底摒弃民间心理学的架构,实现解释范式的转换。文章提出:新的、适应复原文本微言大义的解读范式应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精神,而要如此,它必须包含语言古生物学、语言分析、突现论、本体论和非拟人论(或非中心论)的阐释视角。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13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权威性
田平
普特南和柏芝提出的语义外在论引起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关于外在论与自我知识权威性的相容性问题的争论。本文考察相容论和非相容论的几个有影响的论证,提出对外在论理解的不彻底性是争论双方的一个共同问题。本文认为,采取一种贯彻到底的外在论立场,强调自我知识的语境约束性质,是辩护相容论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用语境约束的自我知识替代笛卡尔式的自我知识,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相容性就能够得到辩护。而且,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相容性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成立。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从意识的本体论地位看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
殷筱
当前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争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要厘清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关键在于弄清楚“意识”在哲学中所处的本体论地位。本文认为,由于对“意识”的本体论承诺不同,哲学基本问题不仅在不同的哲学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具有不同的性质,即有真假哲学基本问题之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由于意识具有“依附性、二阶性”的本体论地位,哲学基本问题就表现为作为属性的意识与作为实体的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5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怎样言说意识与大脑的因果关系
严景阳,蒙锡岗,赵泽林
意识与大脑的因果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中重要的子问题之一。借鉴当今的西方心灵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成果,这一问题获得了新的解读,即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中的意识与大脑的因果关系仅在“相对的意义”,或者说在“认识论意义”上,存在着依赖与被依赖、产生与被产生、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超出这一范围,就陷入了属性二元论的窠臼,散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彻底的唯物主义特性。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6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
郑杭生
本文论证了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对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复杂的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对我们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对缺乏人生经验和社会经验的青年社会学子茁壮成长和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对推进中国社会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体现了19世纪、20世纪和新世纪的学术潮流和趋势。这种精神也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时代精神之一。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21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城市贫富分区与社区的阶层化
徐晓军,沈新坤
在分区内社会成员共同的阶层意识不强、社区文化未定型、阶层文化与社区文化还未重叠的情况下,当前城市出现的贫富分区现象还不能界定为社区的阶层化,贫富分区只是为社区阶层化提供了可能,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阶层化,必须在社区文化、阶层文化的作用下,通过社会上层成员的主动排斥与社会下层成员的被动排斥机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阶层化社区。阶层化社区是社会阶层间封闭的极端形式和体现,当前中国城市贫富分区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城市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已大大增强,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城市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还远没有达到极端的情况,政策调整阶层间的封闭性还有较大的空间,应及时进行政策调控。而通过加强基于新地域的社区文化建设和加强下层社区公共物品的投入与建设,防止上层因亚文化排斥的外流和下层社区生活条件的恶化,能比较有效地阻止和延缓贫富分区迈向社区阶层化的进程与速度。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4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
陈秀峰
伴随着全球社团革命的兴起及治理理念的提出,现代公共危机的治理主体不仅涉指政府,非政府组织也正在成为一股重要的参与和协作的力量。非政府组织不仅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公民社会发展等多种理论获得支持,实践中它还通过在公共危机发生前进行宣传与预警、公共危机发生时进行社会动员与整合、公共危机结束后进行善后修复与回应反馈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需要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应对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在非政府组织内部建立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以及创建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制度保障,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提供助力。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5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从《令梅治状》看清初知县对乡村社会的治理
王日根,王亚民
《令梅治状》是康熙年间李成林任湖北黄梅县县令时的施政记录。作为处在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交汇点上的知县,李成林在鲜活的内陆乡村社会里所开展的治理实践、实际效果、原因所在及其局限性均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7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唐五代贬官规律与特点综论
尚永亮,邹运月
考察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间贬官情形,可以认为:朝代更迭、权奸擅政、朋党之争、宦者作崇、武人为祸,乃是导致流贬者大量产生的重要社会政治原因和颇具普遍性的规律;而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久不量移、文士多逐臣,则是此一时期贬谪所呈示的若干重要特点。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6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从考古学看先秦时期濮人的迁徙
黄尚明
濮人是汉水以南一个古老的重要民族,该民族中心分布区当在今鄂西、湘北地区,他们创造的考古学文化是以釜、鼎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我们认为濮人在先秦时期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迁徙,第一次发生在商代二里冈时期,濮人向南方的湖南和西部的重庆、四川等地迁徙。向西迁徙的一支对蜀文化及西南其他地区影响很大。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商人退出江汉地区,濮人与周人结盟,于是濮人又迁回到江汉平原南部地区。第二次大迁徙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楚人、巴人的逼迫下,除一部分融入楚人、巴人外,濮人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73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论中国近现代学术中的心理学
钟年
中国近现代学术中的心理学是由西方传入的,这个传入过程折射出中国原有知识分类系统的巨大调整。心理学名称的确定是多种选择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心理学认识的变化。心理学传入之初引发了国人的广泛兴趣,但在西方强势学术话语影响下的专业化和自然科学化倾向,使中国近现代心理学最终走上追随西方学术传统的道路。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1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上海的干部和企业主(1949-1952)
玛利·格莱尔·白吉尔,王菊
本文分析了从国民党统治到共产党政权的过渡时期内(1949--1952)中国共产党实行的统一战线政策,以及上海资产阶级对此做出的反映和结果。在此阶段内,中国共产党对工商界采取了逐步加强监督管理的策略。而上海资产阶级从现实利益出发,以爱国主义和现代化等崇高的理念为名义,同意与共产党结盟。一年半后,共产党以对资产阶级的控制取代了联盟,上海资产阶级的地位从共产党的合作者变成共产党的助手。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9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农村代课教师的分流政策
雷万鹏,陈贵宝
基于对中国中西部6省农村教师调查,本文分析了农村代课教师产生的制度基础和教师群体多样性等问题。作者认为,制定农村代课教师政策应考虑代课教师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课教师群体多样性和教师专业性。对农村代课教师实施分类分流政策将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3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我国教育发展的省际差距比较
岳昌君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反映我国各省区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成人识字率、各级教育入学率、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各级教育师资水平、科技人员数和科技专利数的基础上,首先计算出教育存量指数、教育增量指数、教育投入指数和教育贡献指数,然后构建了教育发展指数,并进行了省际比较分析。本研究还利用基尼系数分析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程度,用计量回归方法估计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我国教育基础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教育机会扩大了地区差距;教育质量深化了地区差距。这些原因造成了教育结果的显著差距,加重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第二,各级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剪刀差”关系。随着教育层次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逐渐降低,虽然教育机会的基尼系数逐渐减少,但是教育质量的基尼系数却在逐渐增加。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原因及对策
郭清扬
本文通过对中西部地区的湖北、河南、广西、云南、陕西和内蒙古等6个省(自治区)布局调整的调研,分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职业化的心态——评《教育杂志》关于学术独立的通信
姜朝晖
本文从分析《教育杂志》上李石岑等人关于学术独立的通信入手,解读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对职业化的心态:知识分子对资本家代表的社会世俗势力的兴起持矛盾态度;他们认识到知识分子需要通过世俗化的职业自立来换取学术和精神的独立,同时又担心“学问家”的职业化会损害学术的纯洁性,只能寄希望于知识分子保持独立的精神品质,以抵御职业化带来的知识分子日益庸俗化的危机。这些看起来充满矛盾又难以两全的心态,体现了在社会转型期的现代知识分子构建自身的独立品质以及与社会其他阶层重建有序联系的探索历程。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67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市场经济思路的魅力——海峡两岸纪念夏道平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何卓恩
2007年是著名鄂籍台湾经济思想家、翻译家夏道平先生的百年冥诞。夏道平是湖北大冶人,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抗战时期任职于国民党政府,1949年到台湾,参加《自由中国》半月刊对国民党当局的批判。后来,到政治大学等大学任教授,并曾担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995年辞世。
2008 Vol. 47 (1): 0-0 [
摘要
]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