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2年 0卷 5期
刊出日期:2002-05-25
论文
论文
0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构:缘由与方略
张立荣
重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缘由在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强化社会养老保障功能;应对“入世”挑战,化解“入世”负面影响。重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略是:以优化社会保障模式为基础,以创新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为关键,以建设三项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健全社会保障服务网络为依托,以改善社会保障管理为主题,以加强社会保障法治为保障。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15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论基于空间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
罗静,曾菊新
基于空间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以最佳结构和最佳发展为导向的总体空间布局和以最佳空间经济绩效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发展政策,当今中国,宏观空间经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解释空间政策实施的哲学基础,有效的宏观政策工具和连续一贯的空间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空间经济的微观基础,空间利益关系以及技术变化和全球化对它的影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分析
洪正华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的内生性程度增强,从而使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应趋于弱化,此外,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和制度弊端,金融市场不发达,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和我国居民的传统消费伦理观也是制约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条件,不仅来源于货币领域,而且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各相关环节,通货紧缩时期,不是资本不足,而且滞留在为生产过程和银行领域的资本数量太大,货币政策是为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条件下,直接有效的投资扩张只能来自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解决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流通手段。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19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社会主义的成功范型
段维
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共识,但二者如何结合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本议论人回顾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左翼思想家对市场经济能否与社会主义结合的探索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几种主要模式,并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社会主义诸种思想和模式中的理论创新与成功实践。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8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转型期中国社会失范与控制
夏玉珍
本文以中国社会转型与分化为历史背景,运用社会失范理论,较为全面地描述与分析了中国社会失范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心理层面的种种表现及基本特征;从社会宏观层面(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等)与社会微观层面(道德规范内化弱化,规范认同障碍,角色失调等)分析了中国社会失范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控制社会失范的具体方法与途径,由此说明矫治与克服中国社会失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全体社会成员付出持久而艰巨的努力。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424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转型期城市社区功能变迁与社区制度创新
万仁德
社区作为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市社区的结构与功能都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客观上要求改变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创立新的社区组织形式及社区运行机制。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3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小城镇的社区化社会保障与制度创新
娄章胜,金小红
基于对小城镇社会保障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本文认为小城镇作为城市化的过渡带,可以借鉴大中城市的经验,实行制度创新,发展社区化社会保障,本文解释了小城镇的社区化社会保障的涵义,并就建立“三维多层面”的社区化社会保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发展小城镇的社区化社会保障的意义作了论证。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试论中国传统学术的综合性
熊铁基
学术本是个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名词,讨论中国古代学术问题,加上“传统”二字,是为了与中国近现代和西方加以区别,中国传统学术的综合性,是一个主要的特点,首先,它统一于道,其次,它有一系列与西方分科不同的范畴和术语,中国古代绝大部分学术著作都是百科全书式的,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其原则。方法,中国传统学术的综合性利弊兼存。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20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孔子、子夏诗论比较--兼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之命名
王齐洲
从传世文献看 ,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 ,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 ,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 ,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子夏虽然接受了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认识的差距 ,其论 .《诗》则偏重于站在政治的立场 ,从诗反映社会政治和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角度来揭示诗义 ,其基本方法是以“美刺”说诗 ,以期发挥《诗》的政教作用。比较传世文献与上博楚竹书《诗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楚竹书《诗论》的立场和方法与孔子较为一致 ,竹书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是合适的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43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及其作者问题
高华平
由《孔子诗论》与传世文献相比较可以见出:首先,《孔子诗论》论诗具有明显的“重情”或“主情”色彩,它所说的“情”与“诗言志”的“志”是一致的,并与“礼”相统一;其次,它对《诗经》诸篇的境界和审美过程的分析是划分层级的,而由对上博简内容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本文认为《孔子诗论》的作者应是孔子的弟子高柴(字子羔)。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41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编联排序的几个问题
张三夕
在对上博简《诗论》次序的编排中,不宜把29支简之间看作有非常严密而清晰的逻辑关系。应坚持形制优先的做法,竹简上的墨节可能是“章”而不是“篇”的隔离符号,它对判断第1支简的归属关系有重要意义,留白简的空白处原来可能没有字,可作为一个单元编联,要对竹书残缺的部分进行补字,必须根据形制来确定字数,用“句式法”和“篇名法”补字是有效的,但不能把这种方法扩大化或绝对化。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142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麦独孤策动心理学的贡献
郭永玉
本认为麦独孤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他是公认的社会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第二,麦独孤有关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的观点至今仍有相当的针对性;第三,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对于动机理论,情绪情感理论以及自我和道德理论,在今天仍具有启发意义;第四,麦独孤与华生的论战,目的论与机械论的对立促进了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其间的争论今天看来仍耐人寻味。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17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王启康
本文对在超个人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居于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这几个问题的是非得失以及其如何导致整个理论体系的最终效果,这几个问题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人生意义论;超 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论;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观。文章最后指出超个人心理学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所可能发生的影响。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3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王建辉
中国出版从传统到近代的过程,出现了许多新质,这些新质是出版近代化的内容,本文从机器文明的技术物质基础,知识分子的转型,新出版观念的介入,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出版近代化的进程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并得出中国出版近代化的指向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结论。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14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中国当代电视文艺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实现
李显杰
电视文艺的价值取向是从外部因素着眼对电视文艺与社会文化,主体需求的关系的考察,这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的立场与途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当代文化精神要求几个层面上,电视文艺的价值实现则是从电视文艺价值的内在品质角度,对其价值的多层面和多样性的考察,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的统一标志着电视文艺价值的社会化目标追求;审美娱乐,艺术创新,历史积累,文化传承是电视文艺价值的文化建构的意义体现,在价值的多层次中统统筹兼顾,在价值的多样性中融合汇通,是中国当代电视文艺实现价值追求的基本路径。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0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原始艺术对自然力囿限的冲脱
黄宗广
人是自觉的能动存在,既是在原始社会窘迫的生存环境中,人们也要以一定的方式冲破自然力的制约和压抑,去开拓适然的生存空间,原始艺术的产生正是基于此的精神创造,它体现了原始人类对强大自然力的抗争与超越,寄托了人们在当时的生存环境中生发的真诚的自由生存期盼,并在情感化,形象化的表达过程中获得了心理上的平衡与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这在对人类自身生殖丰产期盼的原始艺术和对物质产品丰产期盼的原始艺术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187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中苏同盟破裂根源探析
孙泽学,唐年新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确立,从此,两国进入了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但自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分歧产生并不断加剧,使两国走向对抗,导致同盟名存实亡,本文认为,苏联的大国大党主义与中国追求平等的冲突是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中苏各自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导致的内政趋同与背离是同盟破裂的主要原因;国家利益和战略思想的冲突和对立是同盟破裂的直接原因;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是同盟破裂的催化剂。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9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政策未能实现转变的原因
李良明
“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政策转变未能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远离中国革命的斯大林 ,对瞬息万变的中国革命实际并不了解 ,所提出的政策转变 ,不符合中国实际。第二 ,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看法上 ,一直存在严重分歧 ,没有统一的意见。第三 ,陈独秀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自动放弃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对国民党右派一再妥协、退让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20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近代职业会计师之诚信观
魏文享
会计师是在北洋政府颁布《会计师暂行条例》后逐步兴起的自由职业群体,诚信观是其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出于对职业的独立地位及竞争利益的考虑,近代会计师对诚信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近代职业会计师诚信观的内容极为丰富,包含有“独立不倚之精神”,“证实真相”,“不隐徇,不泄密”,“无畏之精神”等操守原则,认识已相当到位,近代职业会计师对诚信问题的认识不仅对促进新式会计的采用及业务发展有重要作用,也影响到会计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总体上看,近代会计师对诚信问题的认识已由纯粹内在的道德自觉走向成文化的制度规范。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19世纪末美国的和平运动和社会改革
李其荣
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仅用了30-40年时间就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各种因素中,营造良好的和平环境,推进和平运动和社会改革,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346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从民主视角剖析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刘敏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在实践中会产生非民主的后果,历来引入争论,理解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关键在于理解其与民主的真实关系。本文从民主视角出发,剖析了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指出了其长期存在的原因和必然性;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能够克服民主制度的弊端,有利于美国民主政治的良好运转和长治久安。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340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刘培玉
文章分析了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把字句运用的条件限制。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40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试论"状--动--宾"结构的层次分析
李汉威
判断“状-动-宾”结构是不是多切分结构,应该从结构,功能,意义三方面来衡量。对多切分的“状-动-宾”结构进行层次分析时,应该根据“状”,“动”,“宾”这三者之间的语义疏密关系来确定。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132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文学理论批评世纪风貌的准确勾勒与系统阐发--评《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
张德明
由黄曼君教授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 2 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立项选题 ,是在《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 1 895—— 1 990》一书的基础上 ,经过大幅度的调整、增删最后修订而成。与原书相比 ,新编本有着较大的变化 :一是篇幅缩短了 ,由
2002 Vol. 0 (5): 0-0 [
摘要
] (
17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