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0年 0卷 4期
刊出日期:2000-04-25

论文
 
       论文
0 一部研究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力作--<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评述
赵宏
“时点”、“时段”这两个术语是由吕叔湘先生 194 4年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最先提出来的。其后的半个多世纪 ,研究有所深化 ,但进展不太明显。例如 ,对时点时段的内涵揭示不够 ,对时点时段的构成方式、基本类型、主要特征缺乏深入的研究 ,对时点时段的表义功能缺乏足够的探讨 ,等等。时点和时段 ,作为反映人类时间观念的重要语言形式 ,有着丰富的表述形式 ,有着特定的形式标记 ,有着独特的语义内容。深入研究现代汉语的时点时段 ,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如建立和完善现代汉语时间系统、探求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 )和语法教学…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广义心灵哲学论纲
高新民
本文从我国意识论研究的现状、有关前沿自然科学和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出发 ,提出了在我国开展心灵哲学研究的基本构想 ,认为 :在新的起点、以开放的视野大力深入开展对心理的哲学研究 ,既是我国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必然 ,又是人类生存现状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历史和现实所提供的难得机遇与条件 ,不仅能使我们缩小该领域的差距 ,而且还能使我们扬长避短 ,突破英美心灵哲学单纯从科学精神、语言分析出发只注重对心灵之“体”的研究的偏颇 ,把东方传统的从人文精神出发重视对心灵对于人的生存之“用”的探讨的优势继承过来 ,并加以改造升华 ,发扬光大 ,建立以心灵之“体用”为研究对象的广义的心灵哲学。文章还就其思想渊源、逻辑思路、应予研究的主要问题等阐述了看法。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Mentalese"是否存在?--福多"心理语言"理论的几个难题
熊哲宏
福多以其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和生成性、语言理解的系统性以及内省的证据作为心理语言存在的原则性理由。并从天赋语言、非言语有机体、思想的非含糊性和不可表达性、信念划分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证需要假定心理语言。本文对这些论证所面临的理论难题提出质疑。论文表明 ,福多的论证很难使人相信 :我们必定以所谓“心理语言”而不是以自然语言或口头语言进行思维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23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战国文化的多元与散文风格的初建
阮忠
:战国文化的重辩特质是为诸侯之战及百家争鸣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 ,其多元成为必然。在这一背景之下 ,春秋的诗性文化没有得到光大 ,而形成文化的散文化趋向。同时 ,不自觉的散文发展轨迹 ,其风格的初建与作者的求真、思想方法及性情密切关连 ,于是有了战国特殊的散文现象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玄学的兴盛与论说文的繁荣--正始论说文的文化学阐释
戴建业
本文旨在阐释正始玄风对论说文文意与文风的深刻影响 :此时儒家价值体系的动摇和玄学的兴盛、玄学家“校练名理”的逻辑训练以及清谈时对语言的重视 ,使论说文立论时能“师心独见”,论证过程“锋颖精密”,行文时讲究语言的优美和音调的和谐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明末清初文化启蒙思潮中的廖燕散文
谭邦和
:廖燕是一个不应该被淡忘的名字。廖燕是明末清初近二百年间以李贽、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文化启蒙思潮中 ,一位以思想和胆识见长的杰出散文家 ,他对很多流传久远的历史定论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科举制度与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等重大命题 ,都有大胆而精辟的思考。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有言"之象与"无言"之美--"有无相生"论略
修倜
:“有无相生”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灭不已的变化规律 ,因而必然通过人们的哲学—美学思想反映出来 ,进而影响到文艺创作和欣赏。在艺术文本中 ,“有”即直接描绘和传达之物 ,是有限的“在场”者 ;“无”指艺术的间空 ,是无言之言 ,“不在场”者 ,它隐而不显 ,却内涵“万有”,意味无穷 ;接受主体的积极参与 ,使“有”与“无”互为生发 ,相得益彰。以“有”带“无”,以“无”蕴“有”,方得艺术表现之妙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油画创造力是创造性思维与富有想象力的技法操作的统一
苏和
油画创造力是创造性的思维和富有想象力的操作的结合。油画创作是艺术活动 ,不局囿于科学性的概念。通过思维灵感在操作技法上的互动方能得到有价值的画面。艺术创造力在艺术思维方向上具有多种预期发展 ,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归纳思维基础上的发散形式 ,是艺术灵感在操作技法上的发散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魏晋时期儒家人格的玄学化历程
李建中
本文从人格理论及实践的角度研究魏晋玄学与儒学的关系 ,认为儒学背景下的玄学发生及演进实质上是儒家人格的玄学化。《论语》中隐者对孔子的批评以及《庄子》对儒学的批判是玄学化之遥远的起点 ,东汉党人的“人格玉碎”是玄学化之文化心理前提 ,以儒道关系为轴心的三次磨合 (正始玄学的道本儒末儒道兼综、竹林玄学的越儒任道、元康玄学的内道外儒 )是玄学化之基本过程 ,圣人、才性、有无、自然名教是玄学化面临之基本课题 ,东晋士人儒玄双修、释道合一的人格实践则为玄学化完成之标志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23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试论儒士的政治理念
刘韶军
中国古代的思想 ,大致分为儒、道、佛三派 ,属于不同思想流派的士 ,其政治态度也完全不同。本文着重分析了属于儒家的士的政治理念 ,认为敬天忠君是儒士政治观的根本原则 ,再配合着大一统的天下模式 ,任用贤能的用人主张 ,德治与教化的治民方案 ,和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 ,由此构成了儒家士人的基本政治思想。并对这种政治理念进行了一定的批评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晚明"异端"思想的社会化
吴琦
:在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 ,社会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然而 ,学术界的关注极为有限。晚明“异端”思想的社会化 ,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典型范例。以泰州学派及其后学为主干的晚明“异端”思想家们 ,建构了一个反传统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化潜质 ,切合长期囿于思想禁锢的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 ,极易为社会大众认同、接受。与此同时 ,泰州学派及其后学进行着广泛的社会活动 ,无不亲身向社会传播其独特的思想观念 ,并通过其个人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于文艺思潮的影响 ,通过对于商人、士大夫等的感召 ,影响晚明大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影响整个晚明社会。在晚明 ,哲学引领社会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演示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古代性"
高玉
中国近代翻译有层次区别 ,早期的科技翻译不同于后来的哲学、文学翻译 ,前者主要是技术问题 ,后者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翻译具有双重性 ,它涉及到深层的语言体系问题。古代汉语体系决定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根本上具有中国“古代性”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7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都市与知识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考察
张鸿声
五四时期 ,作家关注知识者思想存在状态 ,其与社会的对立 ,使之难以认同早期都市文化。 30年代 ,随中国都市形态成熟 ,知识者在职业、生活与文化意义上对都市参与明显增加 ,思想存在色彩弱化。抗战后 ,工农文化的勃兴 ,使知识者思想存在与现实生存两方面都疏离都市 ,进入乡村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路翎小说的生命意识
柯泽
路翎建国前的小说创作首先在现实主义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但路翎并没有止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较之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 ,他的更深刻处在于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小说中所一再渲染的原始强力 ,漂泊流浪情怀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等方面。本文试图抓住路翎小说中这种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以路翎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学意义 ,并有意将这一特色提升到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层面 ,在深刻揭示路翎小说创作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同时 ,也揭示了路翎小说创作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背景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机制
高德步
技术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而是经济行为,所以说,技术创新机制,实质上就是市场机制,市场决定各个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决定技术创新成果的采用。而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可以通过改变市场上要素价格来影响经济主体的选择,从而影响技术创新。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可以充分证明这一基本观点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36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
陈银娥
本主要探讨了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形成、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以及福利经济学的新发展等内容。在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演变中,阿马蒂亚.木因对正统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而使福利经济学获得新的发展。通过分析,作认为,现代社会福利是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实施与政府行为联系在一起,福利经济学从理论上论证了国家举办社会福利的必要性及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从而为福利经济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254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营销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曾晓洋
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和市场营销环境变化趋势的分析,论证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营销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系统地探讨了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有效地开展营销创新的问题。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徐复的训诂思想
黄建中
本文从文字、声韵、训诂研究相结合 ;训诂中注意研究方言、俗语词 ;训诂中注意研究民习、民俗 ;训诂中注意语言的时代性 ;训诂注意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 ;训诂注意考古的新发现 ;训诂注意校勘和训诂注意版本等八个方面 ,论述徐复的训诂学思想 ,对徐复的训诂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马氏文通>"为之N"结构解说评析
余俊卿
本文以语法现象的规律性、语法结构的系统性、语言事实的周遍性为视角 ,运用语法分析和实证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评析了《马氏文通》关于“为之 N”结构的解说。本文认为马氏对此式视作单宾结构的三种解说中 ,偏次一解全然错误 ,转词、司词二解尚未尽当 ;本文认为此式在绝大多数语言场合下宜当解作“为动双宾”结构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63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对史学批评性质与作用的再思考
邓鸿光
:由史学批评的认识对象、认识目的、认识过程所体现出来的性质特征 ,说明史学批评对史学的分析和评论 ,其重点在于考察史学家的史学思维过程。史学批评具有主体性与当代性的特点。史学批评的作用一方面体现为史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促进史学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另一方面则起到沟通史学与社会之间的中介与桥梁的作用。史学批评由此而推动史学的整体发展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迎接新世纪重构世界历史新框架--<远古至1500年的世界史>体系和内容革新的研究
李隆庆
在当今世界人类交往更趋频繁的崭新形势下 ,全球史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向。远古至 15 0 0年的世界史 ,需要从体系和内容两方面予以更新 ,从纵横交叉的宏观角度加以重构。其一 ,以文明为基本研究单位 ,使用比较史学方法 ,正确判定人类各大区城性文明的历史地位 ,并正确处理它们各自在通史中所占的份量和比例 ,选取史料也应以对区域性文明的影响为标准。其二 ,正确处理农耕和游牧两大地带的相互关系 ,充分认识它们的交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全局性影响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历史编纂学论纲
董恩林
理论来自实践 ,只要我们对史书的编纂过程作一系统透视 ,便可发现专门研究史书编撰理论与方法的历史编纂学应该包括编纂层次、编纂体裁、编纂义例、编纂程序、语言表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仅仅局限于史书体例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科技新闻真实性的把握--兼论20世纪末新闻媒体与伪科学的斗争
王灿发
改革开放20年,我国出现了数起伪科学大案。在与伪科学的斗争中,新闻媒体主要失常了“斗士”角色,向伪科学猛烈开火,但有时也失常了不光彩的为伪科学抬轿的角色,致使伪科学披着科学的外衣泛滥成灾,本主要从新闻媒体所失常的角色对此进行反思。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中国近代早期中文商业报纸研究
员怒华
本首次从商业报纸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早期中报纸的特点,着重论述了早期中报纸的社会影响以及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作用。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试论新闻评论的特殊价值
魏天真
新闻评论的特殊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对于个人的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作为个人获得群体认同的手段;二是作为个人内省和自律的方式;三是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途径。在社会走向成熟的民主与法治的进程中,新闻评论的特殊可能而且应当得到强化,它对于新闻评论乃至整个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327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一部研究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力作——《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评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一部科学性、政策性、实用性相统一的著作--读刘兴策著<语言规范精要>
李崇兴
刘兴策教授的新著《语言规范精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6月出版。以下简称《精要》)是著者几十年研究汉语规范问题的心得结晶。著者既有多年从事规范化理论研究的积累 ,又有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实践的经验 ,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精要》的优点 ,是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 ,做到了科学性、政策性、实用性相统一。著名语言学家陈章太教授在为本书所写的序中说 :“在读了《精要》书稿以后 ,深感它在科学性、政策性和实用性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使这三性成为本书的特点。……这三性互相渗透、互相联系 ,构成了本书…
2000 Vol. 0 (4): 0-0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