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8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1998-02-25

论文
 
       论文
0 股份合作制崛起中的村治模式转换——以广东省万丰村为个案
徐勇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分析了由于股份合作制的崛起,导致村治模式的重要变化,其主要特点为:(1)社区行政型的现代法人团体;(2)党村企一体化的领导体制;(3)能人主导-大众参与的治理结构。随着具有“草根性”的股份合作制的规范化,村治模式呈现出三种发展趋向,一是社区行政型法人团体向更具有自主性的现代法人团体转变;二是党村企一体化领导体制向社区和公司相对独立的体制转变;三是人治性的能人治理向制度化民主化治理转变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乡村关系的调适与嬗变——河南南街、山东向高和甘肃方家泉村的考察分析
项继权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乡(镇)村关系现实的制度安排和实际运作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我国乡村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领导关系”或“指导关系”,而是存在多重互动关系;不同的乡村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特点,“乡政村治”至少存在“上下分治”与“并立分治”两种结构形态;乡村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乡村关系的变化不仅受制于上级政府的权能和态度,也取决于村自身在经济上、行政上和社会上的自立能力。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个私经济发达背景下的能人型村治——以浙江省东阳市白坦一村为例
卢福营
本文通过对浙江一个村庄的个案分析,指出个体私营经济发达背景下的村庄,能人型治理模式具有社区权力结构的离散性,个私业主介入村庄公共权力运作及村民参与以“个人性”和“自动式”为主等特色,并提出将能人型村治模式提升为法治型村治模式的一系列思路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试论周恩来行政决策思想的基本特征
张立荣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政府总理,在操持政务的26年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行政决策思想。对此,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面对事实,实事求是;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三是笃行民主,崇尚科学;四是注重实践,适时调整。作者认为,上述四个特征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面对事实,实事求是”的求真性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辩证性是其核心特征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6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略论周恩来的治水思想
孙泽学
周恩来心系共和国水利事业,足迹踏遍祖国大小河川。他不仅指导制定了一些大江大河的治理规划,而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蓄泄兼筹、标本兼治、团结协作、民主决策、综合利用等治水原则,为我国江河治理指明了方向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成本控制:地方行政的经济学思考
缪合林
文章认为,地方政府要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必须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把经济管理原则引入行政领域,通过行政资源的优化组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1)完善总量控制,实现资源供需平衡;(2)注重结构控制,优化资源存量配置;(3)严格过程控制,防止资源软性流失;(4)突出行为控制,激活资源主体效应;(5)强化生态控制,消除资源环境障碍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美是人生真理的亲证——泰戈尔的美学思想
曾祖荫,嘉川
本文探讨了泰戈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指出了其哲学思想的泛神论性质及其“美是和谐”这一重要命题的哲学来源,分析了“美是和谐”命题的美学含义,展示了泰戈尔对艺术的基本观点,即艺术创造是人生的亲证方式,是人的精神的自我表现,说明了泰戈尔美学思想是印度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美学观念的重构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28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日本民族的艺术美观
邱紫华
本文从艺术美在于遵循自然之道、抒发心志、技艺之美、禅意禅趣等四个方面论证了日本民族的艺术美观念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独特性的文化原因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道——艺逻辑转化的第一步历史阶梯
陈竹
先秦哲人完成了“宗天之道——实体之道——成物之道”的小螺旋形上升的圆圈运动,并阐释了“成物”的几个基本关键——其形态特质是“成象”,其构成方式是“相杂”,其创制规律是“美”。这些都源于“理”,并表现为“理”的具体化和物态化。所谓“成物之文”的理,实乃是道——艺双向互转的逻辑运动之枢机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史学与政治及其他
章开沅
本文继上期《论史魂》之后,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和历史的复杂性出发,论证了史学家与政治家、史学家与史学研究对象、史学家与其他学科学者之间进行对话的必要性。文章认为,只有通过认真的、平等的对话,才能增进理解,政治家与史学家之间一定能够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史学也才能保持自己的学科品格,避免泛政治化和简单化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关于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思考——学习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
董方奎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论证。文章认为,从戊戌变法以来的近百年历史里,我们历经艰险曲折,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稳步健康的发展道路,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急于求成,企图逾越历史阶段所致,初级阶段理论从理论上纠正了历史飞跃论,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的新时代。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中国近现代义务教育的特征
熊贤君
中国近现代断断续续实施义务教育大约半个世纪,促使近现代普通教育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在推行义务教育的那个时代,中国民生困顿,百业凋敝,内忧外患,能取得如此成绩,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和知识分子对推行义务教育的设计、出谋献策,使近现代义务教育具备民族性、灵活性和融通性这三大特性有关;使中国近现代义务教育符合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不强的国情,容易推行,从而在实施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25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国民政府抗战教育政策的形成及其决策心理
余子侠
在抗战之前和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均注重教育的社会功用,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调整抗战教育政策时,深受“攘外必先安内”、“忍让和戎”以及企望借教育“立长治久安之始基”等诸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使民族教育事业在战前和战初招致重大的损失。由此可见,任何政权若出于一党私利而轻忽民族整体利益,必将因民族利益受损而受损,而对素怀不良之心的敌邦更不可借退让的方式来与虎谋皮。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
李志茗
经世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清嘉道年间,沉寂近百年之久的经世思想再度复兴,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促就了当时思想文化界风气的明显转变,为中国社会实现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开创先河。本文主要从经世观念之演变、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及其历史影响三方面论述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秦汉生态法律文化初探
陈业新
个历史阶段的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与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政策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与法律文化的角度,对秦汉时期的生态与法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第一部分从对水利资源的保护、植物的保护和动物的保护等三个方面对秦汉生态保护法令进行探研;第二部分论述秦汉的生态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的培植法令;最后在宏观上对秦汉生态法律的文化特点作了总结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7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黄老思想与东汉政治
杨秀实
道家黄老之学在东汉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明确提倡,但经过西汉二百余年的影响,黄老之学非但远远没有消绝,在东汉初年动乱初平之际,实际上得到了统治者的格外青睐,黄老思想提倡的为政原则得到运用,黄老学者受到尊崇,由此造就了东汉初年的稳定和繁荣,在以后的政治中也始终可以看到它的踪影。黄老思想作为一股潜流,已深深渗透到东汉政治之中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兴论新释
王先霈
作为诗歌写作手法的兴,是诗歌史上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原始思维的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的遗存。兴,是一块跳板,是创作主体从日常实务活动与实务心理向审美活动和艺术心理过渡的跳板,是从单纯地以声传情向以语音曲调传情同语义传情结合融会的跳板。民歌用兴多,文人诗歌用兴少,原因在于作者创作方式的不同和创作心理的差别。原始时代歌谣和后代民歌中,兴句与后文只有节奏、韵律上的关系,文人诗歌中兴句以自然物象为后文造成一种情调、气氛上的前奏。兴论含有艺术心理学的丰富内容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31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浅论修辞中的模式化问题
王文戈,曹艳丽
模式化是一种积极修辞现象,被广泛使用。人们曾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提出了众多相关的辞格概念。本文试图从模式化的角度对这种修辞现象进行探析,用“模式化”这一概念来统括相关的辞格概念。本文提出了三对——六种模式化方式:语音模式化与语法模式化、局部模式化与整体模式化、正模式化与逆模式化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新时期报告文学美学品格的多维形态
龚举善
本文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美学品格,是当下报告文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立足于我国报告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现实美、形象美、细节美、叙述美、诗意美、语态美等多维美学形态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转型期社会人生的独特观照——卢跃刚报告文学论
王晖
卢跃刚是我国90年代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报告文学作品以独到的观察视域,多种意蕴丰厚的个案剖析,富于新意的叙述视角、文本结构、人物展示方式,对转型期的社会人生世象做出了冷观静思的判断及富于客观理性的个性化观照。文章认为,卢跃刚的报告文学预示着一种新质文本的诞生,且显示出晚近报告文学创作的实绩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6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对建构中国民主基础工程的有益探索——评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
王邦佐
对建构中国民主基础工程的有益探索——评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王邦佐中共十五大报告在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论述方面有两点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论述了共产党执政与推进民主的关系,认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294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清末地方自治的种瓜与得豆——《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管窥
晓丹
清末地方自治的种瓜与得豆——《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管窥晓丹作为“立宪之根本”的清末地方自治曾一度成为清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普遍推行于全国各地。那么统治者的出发点何在?按照史学界流行的传统解释,清政府打出包括地方自治内容在内的“预备立宪”旗帜,主要是...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千淘万漉 吹沙到金——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
董中锋
千淘万漉吹沙到金——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董中锋大风起兮沙飞扬。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是随着中国现代社会、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而发展、演变而演变的。与时代共舞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可观的数量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热烈活跃 严谨求实——90年代散文走向暨《张泽勇随笔》研讨会综述
黄玉蓉
热烈活跃严谨求实——90年代散文走向暨《张泽勇随笔》研讨会综述1997年12月26日,中国新文学学会、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90年代散文走向暨《张泽勇随笔》研讨会在华中师大科学会堂隆重召开,来自湖北省学术界、文艺界、新闻界...
1998 Vol. 0 (2): 0-0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