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3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1993-02-25
论文
论文
0
浅论发展中的人道主义概念
高扬帆
一“人道主义”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塞罗和奥勒留时代,意为“人本身的教育”,是指一种能够促进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后来文艺复兴的口号:“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有”,就是这个时期(前2世纪)拉丁诗人特伦斯的名言。在文艺复兴的早期,人道主义者主张通过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弘扬人的理性,赞美人的高尚,主张用教育来发展人的个性,就明显带有上述人道主义的理解。但是,随着文艺复兴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导向功能
叶泽雄
近些年来,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比较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过分注重理论的逻辑和理性的力量,忽略了理论的针对性、现实性,忽略了哲学的思想导向功能。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为人们所深刻认识反而愈遭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有效地克服这种偏向和短期行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塑造学生灵魂、指点人生方面的导向作用,将其科学性和革命性在教学实践中有机统一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3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关于当代西方认识论的科学化及其反思
熊哲宏
当代西方认识论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如果说,当代认识论向何处去是颇具世界范围的哲学热门话题的话,那么认识论的“科学化”问题则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所谓认识论的科学化是指这样一种尝试:把认识论从传统的哲学学科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具有自主性的、独立的纯科学学科。这一尝试不啻是对自笛卡尔以来传统认识论观念的严峻挑战,甚至有可能导致西方哲学史上认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那么,认识论为什么要科学化?怎样才能科学化?认识论科学化可能吗?本文试图以当今西方流行的几种典型的认识论为代表,从“元认识论”的角度,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27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贝克莱后期对其早期哲学的重构
高新民
贝克莱的后期著作《西利斯》是否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早期哲学的新哲学?这是西方哲学界自19世纪以来争论颇为激烈的一个问题。对于问题的缘起、争论的由来以及主要分歧的看法,笔者在《贝克莱是否有两种不同的哲学》(《哲学动态》1991年第4期)一文中作了介绍,这里,拟根据自己在翻译《西利斯》一书时所搜集到的材料以及所作的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贝克莱的后期哲学与早期哲学相比的确有变化,但不能笼统地说他提出了两种根本不同的哲学,至多只能说他对早期哲学作了一定的改造。在本原问题上,他的后期思想在表达方式、具体论证以及关于宇宙的结构图景上有重大变化,但并未动摇他在早期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在认识论上,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2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试论庞加莱的数学哲学思想
邓宗琦,郭熙汉
昂利·庞加莱(Poineare′,Jules-Henri,1854-1912)是19世纪后1/4和本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对于数学和它的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人。罗素认为,本世纪初法兰西最伟大的人物是昂利·庞加莱。“当我最近在盖—吕萨街庞加莱的通常的休息处拜访他时,……我的舌头一下子失去了功能,直到我用了一些时间(可能有两、三分钟)仔细端详和承受了可谓他思想的外部形式的年轻面貌时,我才发现自己能够开始说话了。”这位“如此美貌,如此年轻”的孩子,竟然是那些洪水般涌来、预示了柯西的一个后继者的到来的论文作者。这是创办《美国数学杂志》的英国数学家西尔维斯特于1885年见到庞加莱的心情写照。阿达玛这位曾在函数论、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9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关于逻辑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韦卓民,曹方久
此文是在韦先生一封复信的底稿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原信底稿未注明时间,估计在1964年左右。当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函请韦老解答几个关于逻辑史方面的问题,要求“不吝赐教”,“提供指导性意见”。韦先生复信中针对所提问题,十分认真地作了答复。这封复信对研究逻辑史确具有指导性意义,特别是其中提供的许多文献资料,在30年后的今天的国内学术界,仍然是罕见的,有的甚至仍是空白。我们未找到正式的复信,只得把底稿和一份不完整的草纲,连同中国人民大学逻辑教研室的来信,三者合而为一,整理成此文,从而在结构与文字上作了必要的调整与改动,并由整理者尽可能地作了一些注释,本文标题是整理者加的。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0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情感的憧憬 恐惧的表征——论《雷雨》的命运观
吴建波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理解的——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21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关于新时期文学中现代主义思潮的断想
黄济华
众所周知,现代主义本是西方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产生和盛行的文学思潮。在本世纪20、30年代,它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应当说,它已经不算什么新潮了。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前期,却成了中国文坛上的一股新潮,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学中最令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潮涨潮落,许多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思考。新时期文学中出现现代主义思潮,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正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一样,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也是不可能在封闭的与世隔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3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新写实小说的世俗化人物形象
屈文锋
当新时期文学以其迅猛而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到了1987年前后的时候,敏锐的读者便会觉察到在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种大不同于以往的创作倾向:这就是文学日益走向了世俗化。许多作家似乎都对自己的审美意识作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调整,从以往注重表现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层面转向芸芸众生的世俗生存的层面,“世俗”之实日益取代“理想”之境,“本真生存”也一天天地替代着“幻想浪漫”。这种世俗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就是一些被人称为“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作品。这种小说的“新”正在于它的作家是从世俗生活的角度来全力反映人们的世俗生存,抒发人们的世俗情感,展示他们的世俗精神境界的。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试论中国古代占星术及其文化涵义
刘韶军
占星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特殊作用,不能简单地视为“封建迷信”而忽略不顾,应认真研究之。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占星术。古人观察天文星象,一方面是为了编制历法,确定季节,用来安排生活和生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占测神秘的天意,用来评价和指导人类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27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试论中华风水文化
王玉德
中华文化是丰富多彩的,风水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风水文化,说到底就是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风水文化,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移风易俗,具有十分紧迫的意义。风水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阴宅文化,一部分是阳宅文化。阴宅文化是死者与吉凶的文化。按相地师的说法,只要把死者选择在最佳地点埋葬,就可以使死者安逸、早日轮回、来世荣禄,而生者亦可得到荫佑,贵及子孙,相地师曾经举出许多例子加以证明。但是,大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8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梦象、占梦与中国文化
姚伟钧
古希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神话:提佛国有一个人面狮身的女妖,名叫斯芬克斯。她雄踞在提佛城外的一座悬崖上面,向过往行人提出各种隐谜。如果过往行人不能猜中谜底,她便把他们撕得粉碎,然后将其吞食,一个又一个人葬身其腹。此后,人们将一些神秘而又难解的问题,就称之为斯芬克斯之谜。梦便是有史以来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认为最难捉摸的斯芬克斯之谜。他们用种种理论猜测、想象去解释梦。但所有的解释,都仅仅是满足了人们的一时之需,时过境迁,新的解释又出现了,过去的解释随之流失。特别是对于占梦,更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迷信色彩,各种《解梦书》的占辞不尽一致,随时随地而异,增添了后人的迷惑,成为后世文化和心理研究中的谜中之谜。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传统测字术的“理论体系”
杨昶,宋传银
测字术在古代和卜卦、占星、算命、看相诸行诸式一样,被视为方术、方技,是占卜法的一种。测字,早年称作拆字,至隋朝被称作破字,在宋代又称作相字,其后以测字、拆字之称居多。测字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测字先生自摆一个摊拉,放上笔墨和写好了字的纸签等物,让求测者自行拈取,拈到什么字就测什么字;二是求测者自己写字,让测字先生就字拆解求测之事。第二种形式在宋代以后出现得较多,它要求测字先生具有丰富的阅历和随机应变的本领。测字中涉及的内容很杂乱,上到军国大事,下到家庭琐事,诸如改朝换代、国祚、年号、官司、命运、行人、谋官、出行、生意、疾病、婚姻、求谋、农事、生育等等,无所不包。在我国古代,测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67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中华神秘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谢贵安
中华神秘文化学术研讨会1992年12月4日至6日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科学协会、广西人民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书刊导报社联合发起,由华师科研处和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具体承办的。有来自省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省季宣传部副部长周祖元、省社联主席陈昆满、省科协科普部长曹华、华中师大的领导同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我国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
袁祖望
研究表明,我国教育经费维系教育事业的承担效率远远高于世界其它各国。但是,这种巨大的支撑力是以教师待遇的菲薄、办学条件的窘迫为代价的。当前,教育经费短缺是普遍现实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其原因何在?出路何在? 一、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分析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作出中肯分析,离不开对其供需状况和运动过程即投入、筹措、使用三个环节的考察。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31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论独生子女父母的角色特点
风笑天
独生子女家庭是目前我国社会中,特别是城市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家庭形式。笔者1988年在湖北五个市镇对1293个小学生家庭的调查则进一步表明:城市的独生子女家庭80%左右都是仅由父母子两代人组成的三口之家,这种结构完整、规模最小的核心家庭,是目前我国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典型模式。在这种特殊的家庭模式中,父母的角色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本文的目的正是讨论这一角色的某些特点。在一般核心家庭中,相对于子女来说的父母角色,通常主要意味着对子女的抚育和教养。这里既有生理上的照料、生活上的管理、情感上的安抚,也有文化上的灌输、能力上的培养、规范上的熏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大量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对中小学内部改革的思考
朱守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因此,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而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又是根本的根本,基础的基础。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又加强中小学的内部改革?本文根据我们改革试点情况,侧重谈谈中小学内部改革的几个问题。一、几十年一贯制的“大锅饭”体制,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的症结所在,这种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8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优势”
梁其健
一、问题的提出当今社会,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国家内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出版等活动,无不充满竞争的气氛。党的十四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竞争的广度、深度将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为了赢得竞争的胜利,人们愈来愈多地谈论着“优势”问题。例如,“要注意充分发挥优势”、“要尽量利用优势”、“要注意保持优势”、“要培植新的优势”,等等。可见“优势”这种东西在大至国家小至一个工厂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优势”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有哪些种类?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它?怎样去培植新的优势,等等,至今尚未见到比较深入的专门研究。鉴于此,比较系统而深入地讨论、研究一下“优势”这一问题,无疑是不无裨益的。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满足初探
戴文华
一、前言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有关体育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满足,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全学生心理需要;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逻辑分析能力等),和非智力因素(如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满足等)得到发展,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全面成长。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集中反映在教师的行为语言、课堂风气、课内外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0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对拉美的渗透及德美矛盾
乐艳宁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抛弃俾斯麦的“大陆政策”,推行旨在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它利用各种手段在拉美推行经济扩张和军事渗透,为国内垄断资产阶级谋取暴利。而这时的美国已发展为“北方巨人”,对德国在自己“后院”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视而不见,于是挥舞着门罗主义这面大旗,俨然以美洲主人身份,登上了与德国争夺的擂台。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茨温利与路德的宗教改革之比较
贺璋蓉
乌利希·茨温利(1485—1531年)是瑞士杰出的宗教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作为西欧的第一代宗教改革家,他与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齐名。但人们总是将路德与加尔文作为新教的两面旗帜,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加尔文之所以在日内瓦取得宗教改革的成功,正是茨温利所奠定的基础。可以说,他是加尔文的直接先驱。与路德相比较,他的神学思想更多的具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其革除教会弊端的措施更坚决彻底,并更注重社会政治方面的改革。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茨温利与路德的宗教改革进行简略的比较。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31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中国经典解释学研究刍议
周光庆
《论语·八佾》记载:孔子有感于时势,很想发掘夏商二代的礼乐文化传统,“斟酌损益,以为世制”。但他最后终于只能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给历史留下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一、中国文化传统中经典和经典解释的地位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具有传统的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传统的形成,而没有传统,也就没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朱熹经典解释方法论初探
庆甫
一个时代新学说的诞生,往往需要提出新的问题,使用新的方法,这是世界学术思潮发展的通例。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典被奉为民族文化传统的主要代表和最高权威,受到特别的尊崇,每当有学者想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解决新的问题,创建新的理论时,最常见的办法是在解释儒家经典意义的进程中,或者别立新解,或者借题发挥,从而阐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我国古代新学说的产生,常常是以经典本文解释方法论的革新为契机的。因此,高度重视解释经典的方法论的研讨、完善和革新,并逐步形成自具特色的经典解释学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学术发展史固有的一大特征。在中国经典解释学的形式发展过程中,朱熹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探讨他的有关理论与实践,在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48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异”字的效应——漫谈《岳阳楼记》的构思
温洪隆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家已有众多的评论佳作。狗尾续貂,我想换个角度说说文中的“异”字。《记》前面一段文字交待《记》的缘起:“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咏罢这段文字,深感范仲淹这篇《记》很难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咏岳阳楼景观的诗赋刻在上面,让你再去写《岳阳楼记》,这不分明要和唐贤今人比个高低吗?唐贤今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简论毛泽东诗词中神话的运用
金仁章
古代神话是全民口头传承的原始文化结晶,关于其起源,马克思曾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给予过精辟论述:“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中华民族悠久绵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神话材料,也给我国历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素材。屈原、李白、李贺等许多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正是充分吸收这一母体的营养,才得以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广古的佳作。历史发展到20世纪,一代伟人毛泽东则更是把对这些“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的继承推向极致,从而登上了我国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顶峰。
1993 Vol. 0 (2): 0-0 [
摘要
] (
24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