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6日 星期日 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佛教唯识论的主体认知结构分析
何建明
全文: PDF (0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从近现代认知理论的角度来看,佛教唯识论大体包含着以下三个认知结构层次:“八识”说(即关于主体认知的心理结构)——“四分”说(即关于主体认知的能力结构)——“生识”说(即关于主体认知的发生结构)。本文将依次阐述,愿求正于方家。对认知主体结构的关注,是近现代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德国古典哲家康德所开创的主体论哲学传统已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19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佛教唯识论者也非常注重认知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梁启超曾明确地指出:“法相(唯识)宗书数百卷,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收稿日期: 1993-04-25     
引用本文:   
何建明. 佛教唯识论的主体认知结构分析[J]. , 1993, 0(4): 0-0.
链接本文:  
https://journal.ccnu.edu.cn/sk/CN/     或     https://journal.ccnu.edu.cn/sk/CN/Y1993/V0/I4/0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