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后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
王洪才,曾艳清 |
王洪才,WANG Hong-cai(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曾艳清,ZENG Yan-qing(蓝天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98)? |
|
Post-Mass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
王洪才,WANG Hong-cai(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曾艳清,ZENG Yan-qing(蓝天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98)? |
|
摘要 "后大众化"是日本著名学者有本章提出的一种解释高等教育发展新现象的理论,该理论揭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开始转向终身化而非走向普及化。后大众化的典型特征是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增长在未达到普及化之前就出现了停滞和波动,而非传统的成人学生入学率却持续增长,其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传统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可能多次入学。本文通过美英日三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过程及特征分析,认为我国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后大众化可能会提早出现。本文从劳动力结构现状、人口老龄化趋势、产业结构调整、闲暇时间特点、国家政策导向、人口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指出我国所具备的高等教育向后大众化转型的客观条件。结合后大众化特点,本文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的基本策略:高职院校将是高等教育走向后大众化的核心机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将转变为以非学历培训为主的机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将趋于地方化、多样化、自助化;加强质量监管并赋予成人高校以充分的招生自主权。
|
|
收稿日期: 2010-03-25
|
[1] |
郑炳林. 古典学视野下的西汉敦煌西域史探索与重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6. |
[2] |
吕红亮. 考古科学视角下的山地社会:探索中国西南山地史前史的新方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7-13. |
[3] |
邓大才. 政治催生大户:粮食安全责任与地方、农民的行动策略——以湖南省6县13村为研究对象[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4-26. |
[4] |
谢廷秋. 中国现代边地乡土文学探路人寿生的创作[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89-98. |
[5] |
刘 彬. “往”字介词结构及相关语法问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08-115. |
[6] |
王敬尧 郑 鹏. 中国农地不完全产权的生成与存续[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27-37. |
[7] |
高华云.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38-50. |
[8] |
李 峰. 汉昭帝始元五年伪卫太子诣阙事件探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16-125. |
[9] |
孔维京. 金代“岳镇海渎”封祀考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26-132. |
[10] |
朱 剑 仲伟民. 延续与断裂:中国高校学报传统再议——基于中西学术期刊传统的比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65-183. |
[11] |
刘元春 丁 洋. 社会资本对工资的影响分析——基于搜寻动力减弱的视角[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51-61. |
[12] |
司罗红. 河南新密方言中时制标记“些”的语气功能[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99-107. |
[13] |
张临希. 蒙古界分内外与清朝天下秩序的退而未消[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33-143. |
[14] |
肖登辉 常亚东. 权力规制与权利保障:教育大数据伦理问题的法律治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44-153. |
[15] |
段 钊 李冰洁. ESG信息披露中的话语策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62-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