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山·奇山·英雄山——西岳华山历史文化蕴义的全程叩问 |
侯甬坚 |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陕西 西安 |
|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陕西 西安 |
|
摘要 本文以西岳华山为实例,以道教传播史、山路修凿史、旅游史、地理学史为基础和衬托,以思想史为依归,从目为祥云和雾霭环绕神灵寄寓之神山,到令游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之奇山,再到赋予人类社会正义力量固有之英雄山,展开对研究对象的一种山脉历史文化蕴义的探寻、解绎和归纳工作。通过以宽口径尺度度之之西岳华山历史文化,初步探知的蕴义有:(1)“華”为“花”之本字,虽自先秦起常用,却惟有“華山”以自然实体形式保持热度,散发影响,对华夏、中华之名起到令人瞩目的衬映作用;(2)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子提出“君子若华山”的比喻,颇为符合孔子“仁者乐山”的思想,也甚合华山由“仁”至“正”的山脉文化形象及其诸多实践者的人生历程;(3)明初医者兼画家王履登临西岳体会出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心得,不仅阐发了普天下骄子——士人们从事创作的书绘之途,且将人类与山脉的关系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平上。本文的结论是:名山有赖自然高度而挺立,更有赖文化高度而跃升,时代推动着最大的人群登山领略无限自然胜景,人类的创造性认识又随之继续丰富着其乐无穷的山脉文化史。
|
|
收稿日期: 2014-04-25
|
[1] |
郑炳林. 古典学视野下的西汉敦煌西域史探索与重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6. |
[2] |
吕红亮. 考古科学视角下的山地社会:探索中国西南山地史前史的新方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7-13. |
[3] |
邓大才. 政治催生大户:粮食安全责任与地方、农民的行动策略——以湖南省6县13村为研究对象[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4-26. |
[4] |
谢廷秋. 中国现代边地乡土文学探路人寿生的创作[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89-98. |
[5] |
刘 彬. “往”字介词结构及相关语法问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08-115. |
[6] |
王敬尧 郑 鹏. 中国农地不完全产权的生成与存续[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27-37. |
[7] |
高华云.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38-50. |
[8] |
李 峰. 汉昭帝始元五年伪卫太子诣阙事件探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16-125. |
[9] |
孔维京. 金代“岳镇海渎”封祀考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26-132. |
[10] |
朱 剑 仲伟民. 延续与断裂:中国高校学报传统再议——基于中西学术期刊传统的比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65-183. |
[11] |
刘元春 丁 洋. 社会资本对工资的影响分析——基于搜寻动力减弱的视角[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51-61. |
[12] |
司罗红. 河南新密方言中时制标记“些”的语气功能[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99-107. |
[13] |
张临希. 蒙古界分内外与清朝天下秩序的退而未消[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33-143. |
[14] |
肖登辉 常亚东. 权力规制与权利保障:教育大数据伦理问题的法律治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144-153. |
[15] |
段 钊 李冰洁. ESG信息披露中的话语策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63(6): 62-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