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53卷 5期
刊出日期:2014-05-25
论文
论文
0
多维贫困“行动—结构”分析框架下的生计脆弱——基于武陵山区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
李雪萍 王 蒙
生计资本转换是生计可持续的内在动因,生计资本转换行动嵌入区域交换系统中,受结构因素约束。当农户通过生计资本转换不能应对频繁的生计风险并从生计风险打击中恢复,或者生计资本转换效率长期维持在较低的均衡水平,农户生计便呈现较强脆弱性。在微观层面,生计脆弱是武陵山区贫困的内在致因,体现为生计风险频发、农户生计资本匮乏、农户生计资本转换能力薄弱等内在关联。在宏观层面,区域交换系统“交换层面”分离导致了区域脆弱,抑制生计资本转换。公共产品供给是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核心路径,在延续并增强当前基础性与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应通过构建资产社会政策、发展避灾农业、重构乡村社区社会公共性,有针对性地缓解农户生计脆弱。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20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生态文明与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
吴开松
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亟须创新“城镇化”道路,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双赢。本文从研究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和量化评价出发,探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将“生态文明”贯穿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全过程,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问题,以期为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208
)
HTML
(1 KB)
PDF
(0 KB) (
21
)
0
基层治理:一个现代性的讨论——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历时性分析
周庆智
历史地看,基层政府治理是一个建构权威结构和提升社会动员与控制能力的政治现代化过程。就基层治理现代化而言,治理不只是一个制度法治化问题,也是一个制度变迁问题,后者甚至更具有本源意义,因为制度的适应性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中。通过阐释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基层的发生学意义,辨别出中国基层的制度变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建制意义,才能明确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环境和发展方向,这包括限制基层权威和分割权力(而不是强化基层权威和积累权力),还权于社群,还权于社会,基层自主治理,扩大政治参与,并将其权力置于社会的监督和约束之下。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21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社区公共服务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
孔娜娜
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国家治理的现实选择。公共服务社区化的背后是公共服务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深刻变化,但供给结构的变化滞后需求结构的变化。社区公共服务碎片化表现为服务信息的碎片化、服务方式的碎片化、服务流程的碎片化。社区公共服务碎片化根源于政府碎片化,职能分工、部门利益、权力关系、软预算是影响政府碎片化的因素。社区公共服务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其关键是政府内部的协调与整合,其要害是权力、利益、资源的再分配和供给机制的再造以及服务理念、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技术的革新。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30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中等收入阶段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
高文书
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理论和国际经验均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重要条件。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面临着教育激励下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高等教育机会不足等突出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借鉴日本和韩国积累人力资本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经验,中国需要加大公共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等,为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288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来自县级高速公路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证据
龙小宁1 高 翔2
现有文献相对缺乏从微观角度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研究,本文使用2001-2006年县级高速公路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探讨了高速公路能否提高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这一问题。高速公路减少了货物运输时间,节约了人员旅行中的时间成本,从而促进了企业与外部市场和大城市服务业的联系。本文的实证结论认为高速公路虽然在总体上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影响很小,但是显著提高了小城市企业和距离大城市较远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大城市及其周边的企业受高速公路影响很小,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大部分建设资金都投入到了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依然严重落后于发达地区和城市。在将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缩小地区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差距,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18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信仰寻求理解和理解开导信仰——反思宗教、神学与哲学的关系
张庆熊
在西方文化中有关宗教、神学与哲学的关系,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主张宗教信仰高于思辨理性,因此理性的哲学应为神学服务;另一种主张理性是审判一切的最终法官,以理性为准则的哲学启蒙宗教信仰。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在人生的实践中,信念是实践的出发点和动力,人总是相信了什么才去行动,而当遇到了问题时又质疑原先的信念,并根据经验确立新的信念。拿这种人生实践的观点去看待信仰与理解的关系,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信仰导致理解”或“理解启蒙信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总是处于“信仰寻求理解”和“理解开导信仰”的过程之中。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24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西方哲学形而上轨迹与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
韩秋红
本文试图阐明这样一个观点:从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形而上学”的现象学,可以看出对“形而上学”的解释学一直以来是在双重维度上发生——狭义的“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和广义的“未来形而上学”,如斯特劳森把形而上学理解为描述的形而上学和修正的形而上学。①“西方哲学中国化”是在双重维度统一的意义上重建中国式的“形而上学”。西方哲学中国化如同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批判史一样,既注重对概念、命题等知识进行界定与明晰,而走了一条狭义的形而上学之路;也注重建构概念、命题之间的逻辑推理的理论体系,以实现西方哲学的中国形态,而走了一条方法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之路;更注重现代形态的整个理论表达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中国人的精神诉求与思想理论的价值意义,而走上一条不断超越“形而上学”的未来形而上学之路。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196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拿来与缺失——关于中国报告文学理论建构的反思
王 晖
报告文学理论的“拿来主义”,一方面是指中国报告文学理论对于国外有关这一文体理论文章或著述的翻译和介绍,另一方面也是指报告文学理论对于小说等其他类型文体理论的借鉴。这主要集中在对于20世纪3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国报告文学理论、50年代苏联的特写理论以及80年代的美国非虚构文学理论的译介与借鉴。报告文学理论的“拿来”体现出中国学者主动选择的意志,但此后的理论建构呈现本土性缺失和系统性缺乏。而实现理论话语的本土性和体系性,才能从根本上真正确立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的基本品质。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12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身体与休闲
张玉能1 张 弓2
身体与休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两个核心范畴。身体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自身存在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在审美关系中,人的身体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人的身体美应该也有这三个层次的内涵: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最理想的应该是三者统一的身体整体美。休闲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规定了休闲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自由创造性。因此,在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共同视野下,休闲活动实践必须关注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全面发展,并且一定要遏制物质身体欲望化的纵欲主义,防止符号身体消费化的过度消费,阻止精神身体平庸化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时尚,努力提倡在休闲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人的身体,做到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平衡,和谐发展,自由展现。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146
)
HTML
(1 KB)
PDF
(0 KB) (
17
)
0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的清代文学美术论
张冠夫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援引作为欧洲近代史开端的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将清代指认为“中国之文艺复兴时代”,在对于清学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的现代意义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将清代文学美术的薄弱视作清学与文艺复兴的最大差异。他从客观、主观两方面深入剖析其原因,并对如何建设 “新文学”、“新美术”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以期建设理性与情感兼胜的健全的新文化。梁启超的思考与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流话语分歧明显,形成对话。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305
)
HTML
(1 KB)
PDF
(0 KB) (
21
)
0
谈谈方言语法研究
汪国胜
本文就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谈了5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范围;三、研究的对象;四、研究的要求;五、研究的思路。方言语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汉语方言、汉语语法的研究,还可以深化对汉语特点的认识。从范围上讲,可以对一种方言的语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借以了解一种方言的语法的全貌;但从问题研究和文章写作的角度来说,最好选择方言中特殊的能够反映方言的特点和个性的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方言语法研究的对象是方言语法事实,而事实表现在语料当中,研究方言语法,也就是研究方言语料。语料决定研究的结果,因此,要求语料的收集要全面,语料的甄别要严格,语料的采用要谨慎。“摆事实,讲道理”是方言语法研究的基本要求。“摆事实”就是说明语法事实,要努力做到“三个力求”:力求全面,力求清楚,力求客观;“讲道理”就是对事实做出解释,揭示语法规律。方言语法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多边比较,多角考察”。“多边比较”包括“方-普”比较、“A方言-B方言”比较、“汉方言-民族语”比较、“方-古”比较。通过“多边比较”,可以显示方言的特点和个性。“多角考察”是指“表-里-值”的“小三角”考察。通过“多角考察”,可以求得问题研究的深入。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的科学体系的建立,应该基于“整体汉语”,需要方言语法研究的参与和支持。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292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的主要形式及动因分析
张 军
本文结合状位动词的语义特征,介绍了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的主要形式,并对动词作状语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作状语的动词在语义上动作义弱化,在功能上具有修饰性,动词自身的特点和结构的管控制约是动词作状语的主要动因。动词作状语的现象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数量较多,应该把动词作状语作为现代汉语动词的一般句法功能之一。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529
)
HTML
(1 KB)
PDF
(0 KB) (
13
)
0
多维视域中的故宫学——范畴、理念与方法
郑欣淼
故宫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一种学问,而且是认识故宫价值的一把钥匙,是指导故宫保护与博物院发展的一个理念。只有从多维视域去考察,才能认识故宫学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通过对大文物、大故宫、大传统和大学科四个关键概念的界定,概括了故宫学的范畴体系,阐述了故宫学的研究内涵;进而明确了故宫学的学术理念是将故宫作为一个文化整体来研究。这一理念体现在故宫保护上,即故宫遗产和故宫价值的完整性保护。故宫学将古建筑、文物和宫廷历史文化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研究,并从文化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故宫学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内涵及各领域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故宫学所强调的研究方法。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晚明乡宦与乡评之互动及其对地方秩序的影响
吴 琦 马 俊
乡评是晚明民间舆论的一种形式,反映乡里社会的群体共识和道德期许,因兼具公论批判的性质与评断是非的功能,成为晚明乡宦借以维持威望的舆论资源。乡宦一方面主动趋附乡评,通过救荒、慈善、基建等行为实现与乡评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随着晚明乡评的不断尖锐化,乡宦陷入恶评的漩涡中,他们因畏于乡评而杜门自守,与乡民的关系也不断恶化,以至酿成大规模的民变。最终晚明乡评参与并推动了地方社会权力阶层的力量转变,生员阶层代乡宦而起,但也造成了地方社会秩序的紊乱。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21
)
0
从东亚区域意识到东方国家的整体崛起——对东方国家历史进程的再认识
陈奉林
战后东方国家整体崛起,是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重大事情,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与思想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影响现在,也影响未来,使人类社会的前景充满光明。东方国家重新崛起绝不是简单的历史轮回。长期被认为“停滞”与“专制”的地区发生有史以来历史性巨变,使世界进入了由各国共同创造文明的崭新时代,彻底打破了西方人认为的东方历史循环论与直线发展论的分析模式。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19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英国在英属印度时期的森林政策及“帝国森林学”的形成
宋云伟
英国议会在英属印度期间通过一系列森林法案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尽管英国人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森林管理的现代化和林业技术的科学化,但是其政策措施仍不完善,而且森林管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导致印度森林开发的速度和规模空前加大。印度森林学是当时英帝国各殖民地最发达的,成为其他殖民地学习的模本,印度森林学发展成为帝国森林学。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176
)
HTML
(1 KB)
PDF
(0 KB) (
21
)
0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研究进展与难题破解
雷万鹏
城镇化发展和户籍改革新政对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了巨大挑战,“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学校“空壳化”与城镇学校“大班额”并存的格局表明学校布局调整政策面临深度变革和转型。当前许多错误观念对地方政府教育决策影响至深,一些区域学校布局调整仍然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窠臼。本文立足于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实践,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学校布局调整内涵、影响因素、实施方式、实施效果及难题破解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观念澄清,探讨了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价值选择与知识基础。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31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俞启定
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发展的四个趋向,即普通高校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的绝对主力,从以专科层次为主向本科层次提升,经常性业余授课形式的比重递增,网络学历教育快速发展。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入学门槛偏低,把关不严;高校教育投入不足,教学实施方式不佳;学生学习困难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社会认同度低,含金量不足。本文最后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改进策略,即提升教学质量、体现成教特色;争取得力的政策保障、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机制。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17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种范式——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比较研究
王光荣
在20世纪的发展心理学领域,有两位同年出生的伟大心理学家,他们是瑞士的皮亚杰和苏俄的维果茨基。他们之间曾有过一场关于儿童发展途径和内部机制的未终结的争论,并由此演变成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种不同的范式,即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自然科学范式和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范式。两种范式在目标和结果方面都是富有成果的,两种范式都有存在的理由,但彼此没有交叉也不可能加以整合,因为作为它们基础的科学观是相互排斥的。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53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群际不平等条件下农民工三种行为倾向的研究
陈满琪
本研究探讨了农民工群体在面临群际不平等时其集体行动、求助倾向和接受外群体帮助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的不同行为倾向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社会行动支持与内因通过群体愤怒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农民工群体的集体行动倾向;社会行动支持、外因、向心度和内因显著预测了农民工群体的求助倾向;社会行动支持和外因显著预测了农民工群体接受外群体的援助倾向。作为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在面对群际不平等时其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与西方已有集体行动路径迥然不同,具有自身的行动特点。
2014 Vol. 53 (5): 0-0 [
摘要
] (
28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