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53卷 2期
刊出日期:2014-02-25
论文
论文
0
转型期的中国政治信任:实证测量与全貌概览
孟天广
伴随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迁,政治信任成为分析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概念。本文利用19902009年间多次调查数据呈现了转型中国政治信任演变的全景图式。政治信任在转型期总体较高,中央政府和人大等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地方政府、公务员等执行性政府的信任度略低;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居于世界前列,而执行性政府的信任度仍存在强化空间;政治信任在转型期经历了复杂变化,总体上略有下降,其根源在于政治信任生成的社会基础在发生变化,政治世代、社会结构的变迁是政治信任变化的基本动力。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存在“中央地方”层化、信任政治机构多于政治人、信任“行政”与“司法”机构分化,以及体制性信任、机构信任和政治人信任高度同构等结构性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在转型期培育政治信任不可或缺。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29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陈荣卓 唐 鸣
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不断发展,在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和保障。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取得长足进步,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组织体系日益健全,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内容体系逐渐丰富,保障条件显著改善,基础地位日趋巩固。当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治理的生态发生了深刻改变,为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主管理出现真空,工业化发展迅猛、管理体系难以整合,信息化程度提高、干群能力凸显不足,社区化服务推进、物质保障有待加强,行政化管理加重、体制机制错位失调,法制化建设滞后、制度建设亟须优化等。为此,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的科学发展和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建设,需要扩大有序民主、健全三级联动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多元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构建融合统一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多元投入的农村社区建设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建构同心多圆的农村民主管理生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战略。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空气污染整体治理:英国实践及借鉴
蔡 岚
英国曾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度。为此,英国中央政府提出对空气污染实行整体治理,并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战略规划、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地方政府广泛开展跨部门合作和区域合作,不仅对本辖区,也对临近辖区的空气进行整体治理,加之严密法规下英国全民的积极参与,最终英国成为空气治理成功的典型。借鉴英国空气污染整体治理的实践,为我国解决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提供经验参考。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32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郭〓林
国内外学者已对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给予了一定关注。但已有研究尚存两个方面的缺憾:一是专门研究鲜见;二是对民营资本参与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分析主要应用定性的方法宏观论述,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和数据的分析不够充分。今后的相关研究应注重弥补上述缺憾,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合理选择政府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拓展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域;充分认识到养老服务业的巨大风险;注重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价和监管机制建设。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5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国际城市转型的路径审视及对中国的启示
李程骅
城市转型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是城市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向的重大变化与重大转折,是城市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的大变革。从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现代城市发展实际上就是不断转型、提升竞争力的过程。城市经过阶段性的发展之后,受经济周期和自身发展周期的影响,都面临着从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社会文化等进行全面调整与转型的要求,以适应继续发展的需要。但国际城市之间因为资源禀赋的不同,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以及治理方式上的差异 ,对转型发展的时机切入、推进措施和具体对策,都会有自身的独特性,由此形成了产业链延伸型、整体转换型、混合发展型、特色引领型类型的转型模式,国际城市转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国际城市转型路径为中国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提供了众多启示。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43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区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中部六省发展环境研究
张启春1
朱 明2
沿海产业向内地的大规模集中式迁移和“十二五”规划期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使中部六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文章在区际产业转移背景下,从发展硬、软环境两个角度出发,构造了由10个子环境组成、包含90个分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中部六省的发展环境做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论是中部六省发展子环境各具优势,总体上与东部存在差距但某些关键性具体指标上存在的优势是吸引产业迁入的动因。认为正确处理中部区内竞合关系事关未来中部整体发展大局,建议以理清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打破地方保护、尽快建立省际战略合作框架机制,依据各自发展环境比较优势进行区域总体规划,重点加强软环境建设,在重视投资环境的同时,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慎重评估移入产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0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终极控制权与大股东掏空关联度研究
陈 红 黄晓玮 许 超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权理论,选取2005—2011年7年间851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结合单因素分析及门限面板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终极控制权性质、控制权对我国上市公司“掏空”行为的影响。发现终极控制权性质能够显著影响资金占用水平,控制权与利益掏空行为关联性存在显著的区间效应。控制权性质不同对资金占用影响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利益掏空倾向上,在控制权结构性变化中也存在明显差异。固定效用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随着控制权水平的提高,终极股东的私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趋于相同,“利益协同效应”解释了控制权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外部监管部门应该根据上市公司控制权水平,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加大对私人控制以及两权分离度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股东自我约束力,提高监管效率。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43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托马斯·阿奎那论德性
江 畅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庞大神学德性伦理学体系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有关德性一般性问题的论述。作为他整个德性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它是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德性论的创造性综合。他认为,德性是的人灵魂的完善能力,体现为习惯。他根据德性的不同本性将德性划分为理智德性、主要德性和神学德性三种类型。除了完全来自外部的神学德性之外,其他德性都在本性上存在于我们身上。德性的本性在于它将引导人向善。道德德性应遵循中道;理智德性的善就其服从一种尺度而言,也在于遵循中道;神学德性的尺度则可能是双重的。托马斯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德性的平等性问题。托马斯的德性思想成一家之言,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过,也存在神学性质的局限以及其他缺陷。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美在其中”的时-间性 ——《尧典》和《周易》中的哲理之“观”及与他者哲学的比较
张祥龙
无论是在《周易》还是《尚书·尧典》里,“观”或“观天”都有一个非对象化的维度,即观时-间之中。这“时中”处于一切二元化分裂和一元统一之前,是正在发生之中、接通之中、阴阳互补对交之中,简言之,是让“美在其中”之中。而这“时中”与舜孝是内在关联的。舜孝的难处、真实性,尧对它的测试,乃至孝与政治能力的相关性,都要“在其中”才能得到领会。由此我们也才能知道孔子为何要讲“《尧典》可以观美”。现象学特别是勒维纳斯的他者哲学与这种思想之间似乎有某种可比性。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23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当代心灵哲学中的新目的论
张 舟1
高新民2
自然主义是当代心灵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潮,随着“生物学转向”之发生而诞生的新目的论又是这一思潮的一种新的受到广泛关注的理论。当前,目的论的地位和命运不仅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处在被嘲笑和批判的地位,而且成了人们解决心灵哲学难题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或“自然化”根据。相较于旧目的论,新目的论的内容、观点、论证和实质都“判若两人”。其为心灵哲学摆脱困境开出的处方是,只有以新目的论为基础的心灵自然化,才能克服过去自然化的困难,让心灵哲学走向新生。它不仅为心灵哲学提出新的方案和策略,为功能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还在目的、目的论、进化、选择、因果解释等形而上学和科学哲学的传统领域提出了新的问题及解答,因此有很多方面的学理意义,尤其是有形而上学的意义,值得作多角度研究。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7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大众化语境中的误读——关于赵树理语言研究的审美反思
张卫中
赵树理因受时代大潮的托举而成就大名,但是这种成名方式对他来说也是利弊兼有:“利”在他的探索“轻易”得到了承认,“弊”是其艺术个性被简单化,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在语言方面,一种语言特点本来可以有很多种解读,但赵树理的语言基本是被削足适履式地定格为大众化与通俗化。赵树理文学语言的表层特点是它较多地减省了某些语言成分,例如少用形容词、色彩词和各种繁复的修辞手段,然而正是在这种对“常态”的偏离中,他创造了一种简略、质朴、浑厚、粗线条和极富张力的艺术语言。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4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流亡者的历史见证与自我救赎 ——关于张爱玲的土改书写
陈国和
关于张爱玲的土改书写,之前诸多论者往往从“委托写作”的真伪以及政治立场的敌友关系来分析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遮蔽了张爱玲土改书写的艺术人生思考与艺术探索。本文从流亡文学的角度,重新探讨张爱玲以知识分子身份见证土改运动,在历史变革与个人命运、历史再现与自我反思之间、在文学与政治之间完成的自我救赎。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40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盛览问作赋”的文学史意义
许 结
有关《西京杂记》所载司马相如“答盛览问作赋”的史实,前贤仅从文献的真实性有所考辨,而对这则文献所包含的赋论价值及文学地位,则罕有论述。其实,这则有关相如与盛览论赋的言谈,无论是在汉代,还是在《西京杂记》编纂的晋代,都是历史上首次纯文学的问对,这又可从文人与文学、文学的广义与狭义、汉晋赋论的变迁三方面加以论证。而“相如曰”中的“赋迹”与“赋心”说,作为赋体创作论的最初示范,在宋、明以后赋学史上得到极度的张扬,不仅使之变为成就司马相如“赋圣”说的一则重要的理论材料,而且在此不断构建“赋圣”的历史进程中,也成就了这则文献本身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7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党规”与“国法”:国民党民众组训体系中的社团制度分析
魏文享
1927年4月,国民党在由革命党一跃而为执政党,其民众运动方针也由“运动”转向“组训”。具体方案是在党内设立民众训练委员会,颁布系列党内规章及政府法令,构建起以职业和社会团体为中心的民众组训体系。党规直接体现国民党试图重构党民关系的政治意旨,政府将之以国家法律形式予以推进,此正为以党训政的既定路径。职业及社会团体的政治与专业职能制度边界虽由此大体确立,但党规与国法的表达重点仍存差异,党政之间组织及主义的传导存在落差。国民党虽试图通过社会部改隶、强化党部督导等办法来调适组训体系之内存矛盾,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界在以商会、农会、工会及自由职业者公会等团体为中心讨论国家-社会关系、党民关系时,需要关注到职业团体在组训体系中的制度与实情。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57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国家与社会组织对留学文凭的共同监管——以民国时期的汉密尔登文凭案为例
赵 霞
近代社会转型急需大量的法政人才,在国家与社会共同推动下,留学日本及欧美的法政学生激增,“野鸡大学”、“速成班”与函授大学大行其道,贩卖“汉密尔登”假留学文凭猖獗。近代国家采取多项举措应对,取得一定效果,但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假冒现象。国家授权包括律师公会在内的社会组织参与监管,但在南京国民政府以前仅流于形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党政府改变了以往“司法不党”传统,对律师公会进行了改组,提高了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与积极性。在国家与社会对留学生文凭共同监管中,上海律师公会发挥了主导作用,相关国家机关不仅切实地配合了留学文凭监管,而且改变了传统社会治理方式,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通过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共同监管与治理中的良性互动,有效地治理了近代留学生文凭的泛滥与假冒现象。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30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作为政治辩护话语的罗马史学
蔡丽娟
罗马史学把国家政治军事大事等作为记载的重点,历史写作的主题也围绕于此。史学政治功能的形成源于罗马国家成长过程中战争的频繁。最初的历史记载“祭司表”内容多为国家军事宗教事务。布匿战争时期,希腊史学的传入刺激了罗马人历史意识的产生,在临摹吸收希腊史学的基础上,罗马史学形成了自己的为国家政治辩护的特点。历史学家改变了之前历史记载的简明方式,开始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叙述解释历史,并致力于建构罗马民族特性和培育爱国主义情感。从公元前2世纪中期开始,历史写作与罗马国内的政治环境联系起来,成为政治派系斗争的辩护工具,政治人物也一直是历史写作的主要群体。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42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试论钱基博的文献学研究与贡献
傅宏星
文章以钱基博先生的教学实践为背景,分别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重新评价了他在中国文献学史上的卓越贡献。钱基博先生一生,不仅非常重视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而且成果丰硕,贡献巨大。其《古籍举要》一书,前十一卷以经籍为纲目,后六卷以学术为论衡,提要钩玄,创见叠出,是上世纪30年代最具学术特色的目录学著作之一;《版本通义》则为版本学构建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被今人誉为学术界版本学派(侧重学术源流)的“开山之作”;而他关于《文心雕龙》、《诗品》、名家五种等经典要籍的《校读记》,既校勘善本,又阐发旨趣,皆大有功于传统国学之弘扬。放眼20世纪中国学术史,如钱氏这般极其重视文献学以指示后学者,并世学人当中实无第二人,足与梁启超比轩轾,允称现代文献学大家。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全球化、全球参与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关注的问题
马万华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全球参与”等成为了广泛用来描述影响目前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向的重要概念。从这些概念中,人们可以看出在知识密集型社会中,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紧密关系。然而,全球化不是一个代表公平和公正的概念,不同国际组织对全球化的定义或解释都表现出不同的重要概念价值观或价值取向。因此,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也不总是积极的。目前,在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中,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利用各自的优势抢占全球教育市场,尤其是全球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跨国运作已超出了传统国家概念。本文将对全球化内涵和外延、研究型大学的全球化特征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全球参与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索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要条件。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325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学校布局调整后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状况研究
曾 新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县域义务教育仍呈现非均衡发展状况:学校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部分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究其原因,不少地区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产生了一系列有损于教育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偏重调整速度,忽视科学规划;偏重集中办学,忽视分散办学;偏重县域内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忽视边远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以及忽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8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网络集体行动认同情绪模型的理论构想
高文珺1 陈 浩2
随着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流行,网络集体行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传统集体行动研究中的相对剥夺、社会认同和资源动员理论,难以捕捉网络集体行动的非利益关联性、表达情绪化等特征。本研究借鉴社会认同和群际情绪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对网络集体行动特点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提出了网络集体行动的认同情绪模型的理论构想,区分出情境认同和常态认同,分析了情绪评价组合和效能评价指标,指出认同—评价—情绪—行动路径是网络集体行动发生的基本心理过程。该模型对集体行动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网络集体行动的应对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4 Vol. 53 (2): 0-0 [
摘要
]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