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3年 0卷 3期
刊出日期:2003-03-25

论文
 
       论文
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我国高校恢复学位制度后最先被批准为只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现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7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形成发展有50余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ResearchCenter of Chinese Rural Studies,简称CCRS),是适应党和国家有效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和农民问题之需组建的,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农村政治为主要特色,并对中国农村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张伯端的老学思想
刘固盛
张伯端以道教内丹心性理论阐发《老子》,把老子思想落实在具体的炼养实践之中。其由命而性而心的修道理论,既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老子》的一次重新理解和运用,也是他融会三教思想的理论成果。张伯端的老学思想,充分反映了道教哲学发展的时代特色。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马端临的史学思想
王瑞明
马端临是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其名著《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马端临的史学思想极为卓越,即实事求是,重视规律,独立不惑,肯定变革,通裁别识。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马端临的文学思想
王瑞明
马端临是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其名著《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马端临的史学思想极为卓越,即实事求是,重视规律,独立不惑,肯定变革,通裁别识。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朱元璋的国家观念
唐克军
“君权”、“民利”是朱元璋国家观念的两个基本点,其政府建构、政府运行原则的设定皆基于此观念。然而,由于君权本质上是私人权力,无法消除私人化的官僚集团,从而使官员难以大公去私,顺民情行政;由于民利的实现以君权为中心,君权的绝对性得到强化,而民利实现却很困难。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陈寅恪论士族文化世家及其意义
林济
陈寅恪多从文化特征讨论中古士族,论述了士族文化世家的家学家风特点及其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唐代科举制度下的山东旧族等文化世家的特点,充分肯定中古士族文化世家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特别在中古文化融合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国家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陈寅恪有关士族文化世家的论述是从文化本位角度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古史的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研究领域。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国学保存会与中国传统学术的革故鼎新
何卓恩
观察晚清长江流域学术流变,国学保存会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个案。国学保存会在维新势力着力推动引进西学实现中国学术近代化的情境下,另辟蹊径,通过倡导古学复兴,借鉴新知反省和颠覆渐趋萎缩的旧式传统学术,再造新式国学,着力从中国传统内部推进学术近代化。无论其直接动机和最终成绩如何,这一努力在中国学术转型过程中,无疑具有范式多样化意义。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对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视角分析
郑杭生,杨敏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化,又是它的实质与焦点。社会生活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人“自主”与社会的“规范”不断进行相应地自我调适的过程。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所表现的个人与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20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社区组织体制创新刍议
夏玉珍,李骏
本文从我国社区建设实践所表现出的社区组织结构体系复杂化和社区自治化两种趋势出发,重点探讨了当前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社区组织的社区意识不强、社区精英的能量发挥不足和社区党建属地化进展不快四个方面的社区现实,并在以往学者的理论构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社区组织体制的新建构,以期对我国社区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
李亚雄
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路径与模式的选择.是依赖既有的行政主导模式,还是引入新的组织资源?本文认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对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意义重大,第三部门在城市社区建设领域具有政府所不具备的优势。本文从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怎样才能使我国的第三部门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就如何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引导和鼓励第三部门从事社区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政策性建议。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马克思列宁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在中国的变异
郭圣福
本文在简述马列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基本涵义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历史命运。指出这一理论指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后来由于中共对其认识上的偏误,使得这一理论发生变异,从而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马林与国民党的政治宣传工作
蔡丽
马林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在中国工作的最有影响的共产国际代表之一,他在促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方面的突出成就彰显史册,但他在帮助国民党改变对政治宣传工作的态度方面做出的独特贡献并不为人所知。本文试图用较详实的资料证明国民党在国共合作后对政治宣传工作的重视与马林的批评、督促和建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丑学的体性
栾栋
美重授受,丑待体性。丑学的心性气质是迟暮、不惑、老成;它的思想特点是寒俭、沉重、苦涩;其精神张力是“他在”、反响、化裁。领悟丑学的心性气质知其大器晚成者天亏在先的资质;体会丑学的思想特点识其内向守谦者人文不悯的底色;把握丑学的精神张力得其无己和化己的学术宗旨。它没有美学式的“自由的许诺”,而非常看重人道式的“同情的理解”。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37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民间荤故事的功能价值及其文化意义
黄永林
本文对民间流传非常广泛,但研究者却一直避而不论的民间荤故事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民间荤故事以讲述性本能、性行为、性关系或性联想等为主要内容,具有消磨闲暇时间,满足感官快乐;传播性爱知识,提高性生活质量;表达性爱情感,和谐人际关系的功效和作用。民间荤故事就实质来说是一种反传统的性观念、反传统的性道德两性文化现象,是一种现代性享受的乐感文化和民间性狂欢的喜剧文化现象。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23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日本歌舞伎与欧阳予倩戏剧
靳明全
本文作者通过对日本歌舞伎与欧阳予倩戏剧的比较分析,认为,歌舞伎的“间”、“限取”、“点”、“歌舞分开”的特点与欧阳予倩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妙。欧阳予倩的戏剧观、戏剧创作、戏剧改革意识均与他观照歌舞伎相关,所以,学习欣赏欧阳予倩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特色。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巴赫金的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
梅兰
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巴赫金诗学的核心——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的特点,探究巴赫金早期哲学美学与文学思想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巴赫金理论的价值立场。巴赫金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的特点包括:文化整体视野下的大文学观和参与性思维上的审美事件性;形而上学基础上的文学形式观;以他人范畴为核心的范畴体系。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维柯的诗性创造观
雷武锋
维柯通过对神话与原始人类的考察,认为想象力是创造之眼,原初人的创造是由“共同意识”决定的。这种创造观将诗性置于人类文化创造之本,并强调一种实践智慧,从而为西方思想文化的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作为伦理的美学
刘程
本文考察了前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观,认为:《逻辑哲学论》的语言逻辑置美学于无意义的神秘之域;美学作为形而上主体的情感表现和宗教体验,与意志、“用永恒的观点”和幸福有关,是不可言说的;美学与伦理学被维特根斯坦置于他为之保留的形而上学地盘之中。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远游》、《大招》非屈原所作
何金松
《楚辞》中的《远游》、《大招》是否为屈原所作,前人局限于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学等方面寻找理由,不仅片面,且有弹性,至今仍为悬案。本文更换一种方法,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角度考察,兼及抄袭和行文时的思维混乱,证明这两篇非屈原所作。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关于汉语语言处理的若干理论思考
王建琦
汉语语法检查是汉语语言处理发展中的瓶颈,涉及汉语语言处理的各个方面,与汉字拼写检查、文本切分、词性标注、汉字输入、汉字编码等问题紧密相联。语义理解是语法检查及自然语言处理的制高点。新的发展趋势是研究者越来越注重语义在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上的制约作用,试图用统计大规模语料为手段来攻克难关。这种发展趋势对自然语言处理的冲击不在于研究命题的转移,而在于研究方法和论证手段的量化。在汉语的各种制约关系中,可能有一种超越已知句法语又关系的认知心理语法,它与特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对物质世界和客观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解相一致,有可能是自然语言处理的最后一个堡垒。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288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文字发生的符号基础
王作新
文字发生的研究对于人类文明发生以及文字符号的真正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文字发生的符号基础是探索文字发生的首要任务。原始的视觉符号包括实物符号、结绳符号、八卦符号、原始记号、原始图画和原始雕塑;文字在由“渐致”而到“突发”的发生过程中,吸取了原始图画和原始记号,包括八卦符号的部分符号及表现方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由图画占主导地位而渐进为记号性增强。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汉语特殊语序的古今名称问题
郭攀
文章通过系统地考察发现,汉语特殊语序的古今名称存在着未能准确地揭示出特殊语序的全部所指、名称的选用不合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废除全部旧名,新造一组专名,对特殊语序进行科学而规范的说明。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篇名中的隐含型孤立结构
刘云
篇名语言同自然语句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本文专门探讨篇名中的隐合型孤立结构,主要从结构类型和语义类型两个方面分析这种结构在篇名中的使用情况。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V得/不C"的强势与理据
胡清国
在汉语能性述补结构中,否定式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强势。本文以普通话与方言作比较,讨论了“V得C”与“V不C”在使用频率、结构形式、语法意义上的不对称现象,并说明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理据。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NP呢?A"句式对NP的多维制约
李晟宇
“非疑问形式 呢?”疑问句可分为“NP呢?”和“VP呢?”两大类,“NP呢?”又可分为A、B两类。NP进入“NP呢?A”疑问句要受到诸多制约和限制,挖掘这些制约和限制井手术一定的解释是研究“NP呢?A”的重点。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人际接纳与汉语称呼语
刘楚群
称呼语的问题不但与语言学有关,也与心理学中的人际接纳原则和社会学中的社会层级特点有关。本文根据社会层级特点把符合人际接纳原则的汉语称呼语分为三类,抬高型称呼语,凸显型称呼语和尊重型泛称语。其中抬高型称呼语又分为或然性抬高和确然性抬高;凸显型称呼语又分为辈份性凸显、头衔性凸显和职业性凸显;尊重型泛称语讨论了老师、先生和师傅三个社会泛称。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寻源辨流,筚路蓝缕--《楚文化流变史》浅评
毛庆
现在大概很少再有人否定这样的观点,即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如果将其比作浩翰无垠的大海,那它就是由许多条江河汇聚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支,便是黄河、长江(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直到今天,这两支最大、最主要的文化脉流的交汇、融合,还在进行着,也还将长期进行下去。正因为中华文化几千年来这样处于不断的变动、交汇、融合中,才使它葆有无限的生命力,才能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不间断地延续至今的伟大文化。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一部原创作的力作--《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述评
林森
中国拥有丰富而优美的民间故事,它们是最为通俗生动的口头语言艺术,同时又是集中展现民族心灵的窗口,成为现代人文学科关注的重要对象。 对民间故事进行类型研究,是国际学界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民间故事研究的基础,它有利于我们较为全面地对故事进行分析,在追寻故事生活史的同时,又可以对民间故事进行跨
2003 Vol. 0 (3):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