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1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2001-01-25
论文
论文
0
两岸三地的文学盛会——“余光中暨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江少川
“余光中暨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0年 1 0月 7日至 9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来自韩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 ,台湾、香港地区及 1 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及夫人、香港沙田作家黄维木梁、潘铭、王良和先生、西茜凰女士出席了会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曼君教授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路钢教授致欢迎词 ,余光中先生、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炯先生、曹贤火、曾卓、周晓明等学者在开幕式上讲话。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王先霈教授致闭幕词 ,湖北经济电视台总…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7
)
0
通鉴体史书的完善与发展——评章开沅主编的《清通鉴》
萧致治
自从宋代元丰七年 (公元 1 0 84年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告成以来 ,九百多年间 ,以史事编年为特征的通鉴体著作不断问世。计两宋时期编撰的有 :刘恕的《通鉴外纪》,金履祥的《通鉴前编》,朱熹的《通鉴纲目》,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刘时举的《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元代有陈柽的《通鉴续编》;明代有薛应和王宗沐分别编写的《宋元资治通鉴》;清代则有徐乾学编成的《资治通鉴后编》,乾隆御批的《通鉴辑览》,毕沅主编的《续资治通鉴》(记载宋辽金元历史 ) ,夏燮的《明通鉴》等。这些通鉴体的著作 ,都是记述…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8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心灵与建构——评李建中《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
邹其昌
李建中教授的《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湖北教育出版社 1 998年版 )是作者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书在民族心灵史与古代文学史的双重背景下 ,追寻魏晋文学的人格生成 ,演绎魏晋人格的诗性建构。作者指出 :魏晋文学是魏晋人格的精神投射与诗性显现 ,魏晋人格是魏晋文学永远的神韵与不死的魂灵 ,艺术的人格化与人格的艺术化 ,构成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的相生相济 ,并最终铸成魏晋文学与人格的永恒魅力。古典文学界的著名学者钱仲联、章培恒、王钟陵等 ,对是书均给予很高的评价 ,《文学评论》副总编胡明研究员在“鉴定意见”…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3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王元璋,崔建华
马克思在 1875年所著的《哥达纲领批评》一书中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是他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极为重大的飞跃。弥补了以前的唯物史观的一些缺陷 ;阐发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为深刻的内涵 ,以及它们之间丰富多样的相互关系 ;指明了在社会形态转换过程中 ,新旧社会形态的因素彼此共存 ,相互渗透 ;揭示了在旧社会基础上只能产生不成熟的社会形态 ,只有在自身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成熟的社会形态 ,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他创立的唯物史观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409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三个面向,理论务农: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性转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年回顾
张厚安
文章对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和作者本人近20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系统的总结。文章回答了作者将学术目光聚焦在农村问题上的缘由,并强调社会科学必须随着社会的变革而转换其研究内容和方法,变革的方向是为社会改革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出现社会发展与社会科学的良性互动。文章阐明了“三个面向,理论务农”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在谈到近二十年来理论务农实践的主要体会时,作者指出,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这就是社会科学只要面向社会,紧紧联系实际并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改革服务,同样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最后,文章还对我国政治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宏观评估,并指出了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在继续坚持理论务农的方向下尚须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32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五四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观
郭圣福
五四时期是社会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时期。本文阐明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运动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指出了他们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正确见解及其缺陷。试图说明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长时期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与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观有直接的历史联系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34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建构民国时期(1912-1949)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
马敏,陆汉文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建构民国时期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诸问题 ,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内容涉及计量史学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经济发展与全面社会发展、建构民国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参照系、以及该指标体系的框架与内容等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0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实践的结构与美的特征
张玉能
本文从实践的多层累性和开放性入手 ,分析了实践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和价值评估层及其相应的实践的系统构造及其所决定的美的特征 :工具操作系统决定了美的外观形式性 ,语言符号系统决定了美的感性可感性 ,社会关系系统决定了美的理性象征性 ;需要动机系统决定了美的精神内涵性 ,目的建构系统决定了美的超越功利性 ,情感中介系统决定了美的情感中介性 ;合规律评估系统决定了美的合规律性 ,合目的评估系统决定了美的合目的性 ,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的评估系统决定了美的自由显现性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政府与市场:推动我国西部发展的两个主轮子
程启智
西部开发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此,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与市场的配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接着通过对东亚“奇迹”的经验分析和总结,引出有关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有效配合的经验教训;最后以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提出了西部开发中政府与市场有效配合的若干政策建议。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3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政府失灵及其防范
高炳华
本文深入分析了政府失灵现象及原因,提出了矫正与防范政府失灵的某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议,这对于我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确定、发挥或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及手段,避免政府失灵,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33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土地沙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张贯益
土地沙漠化深层次的原因是以GNP为核心的统计指标的错误导向,以及不合理的生态治理体制,治理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对策应为,一是用绿色GNP代替传统GNP;二是改革国家投入不足,而老百姓治理生态的利益又得不保障的体制,并在税收、信贷和沙漠化土地的使用权方面出台更灵活的激励政策;三是培育治沙产业,使生态治理与脱贫致富相结合。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及我国的对策
李哲
本文从国际贸易、跨国经营、金融自由化和高科技等四个方面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37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
邱紫华,王文戈
本文论述了日本美学范畴所具有的形象性、象征性、情感性等特点 ;揭示了日本美学范畴生成和发展的内在的逻辑历程 ;阐述了日本自然美范畴序列及生成的文化原因 ;论证了自然美范畴是生成艺术美范畴的基础 ,并阐明了艺术美范畴中所蕴含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1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憨山德清对禅宗美学的贡献及其学术意义
皮朝纲
德清的“为学三要”之说 ,成为 1 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 ,为后世僧人所尊奉的准则。他对禅宗哲学与美学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本体范畴“禅”(心 )的深入探讨与明确论述。而他毕生实践 ,则是以三教一体的心性说为指南 ,以禅家心法遍注儒、道、释三家经典 ,对禅宗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了系统阐释 ,在中国禅宗思想史及其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南禅左派般若人生
简德彬
南禅左派般若人生 ,即南禅左派对人生若干重要问题的智慧觉解。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生与死 ,出与入 ,凡与圣 ,善与恶 ,理与欲。本文选用一系列禅林语录和故事 ,分析了南禅左派运用般若最高智慧对人生这五大难关的戡破、贯通和圆融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2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出版
我校经济学院教授、本刊副主编陈银娥博士后继其博士论文《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0年版 )一书出版后 ,又出新著《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该书是在其博士后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同时也是其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西方福利经济制度演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已被列入经济科学出版社“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于 2 0 0 0年 1 2月出版。《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一书抓住福利经济问题这一当今世界的经济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力求把对西方福利经济制度演变的理论研究与中国福利经济制度改革的实践…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7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文人画“逸格”境层的创构与审美追求
娄宇
:“文人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或者一种绘画美学思想 ,自宋代以后在中国传统画坛一直操执牛耳 ,充当盟主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从审美创造和艺术风格入手的“逸”到转变和扩展为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层面的“逸”的分析 ,着重阐述了“文人画”审美价值取向的主调——“逸格”境层的创构和审美追求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90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经元善与晚清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朱英
晚清时期的民间慈善事业 ,在光绪初年已产生某些发展变化。其具体表现是以经元善等绅商为主创立了新型民间慈善机构协赈公所 ,开始从事较大规模的义赈活动。到 1 9世纪末 ,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下 ,民间慈善事业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 ,不仅产生了有关的新思想观念 ,而且活动内容也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逐渐向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演变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0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冠子》的“道法”思想——兼论道法、黄老及其他
熊铁基
《鹖冠子》是汉以前的一部古书。“道法”思想是该书的主要思想。“道法非申韩”,也与黄老新道家有区别。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7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包拯的反贪理论与实践探微
张全明
清官包拯 ,是中国古代在反贪理论与实践中的一面旗帜。其反贪理论包括 :主张有法必依 ,违法必纠 ,严惩贪污 ,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其反贪实践 ,主要表现在上书反贪、定制治贪、履责劾贪、依法惩贪等多个方面。包拯的反贪理论与实践 ,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忠君爱国思想 ,以及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铁面无私、公正执法 ,自奉清正、崇尚廉洁的思想特色 ;并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语本文到底是多少字
崔曙庭
:儒学最重要经典之一 ,孔子学说的主要著作《论语》本文是多少字 ,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经详细的统计 ,得出《论语》全书本文是 1 5 92 6字 ,连同标题是 1 6 0 1 8字的确切数字。为澄清事实 ,杜绝以讹传讹 ,特此加以论证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0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赋予文学语言以人文价值
刘安海
在语言发展流变的过程中 ,语言逐渐丧失了它本来具有的人文价值属性 ,而文学语言则相应地具备人文价值属性 ,这正是作家赋予的结果。作家的这种赋予主要表现在 :回到语言的原意中去 ,在语音上开掘情感要素 ,在词汇上推陈出新 ,在语法上不落窠臼等各个方面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4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林风眠艺术理论研究
陈池瑜
林风眠是 2 0世纪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 ,他的绘画艺术及教育思想对 2 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在艺术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对艺术特征的研究、对原始艺术的研究以及对中西艺术比较和艺术社会化等问题的探讨 ,提出了独特的观念和理论。我们不但应该研究林风眠在绘画创作上的重大成果 ,而且还应总结他在艺术理论上的贡献 ,这样我们才能全面认识一代宗师林风眠的现代意义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20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樊星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中国作家接受俄苏文学影响的历程的勾勒 ,揭示了俄苏文学的道德感、抒情风格在塑造中国文学现代品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 ,论证了中国作家在兼收并蓄世界文学丰富成就的过程中显示出的超越性 ,并指出了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差距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96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两岸三地的文学盛会
江少川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8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王维进士及第之年及生年新考
王勋成
在学术界 ,普遍认为王维开元九年进士及第 ,同年又由大乐丞贬官为济州司仓参军。按唐选举制 ,这不可能。进士及第必先守选三年才能参加冬集 ,铨选授官。由《集异记》知 ,王维先天元年为京兆府解元 ,时年十九 ;第二年即开元元年进士及第。由此推算 ,其生年当为武后延载元年 ;上元二年卒 ,享年六十八岁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554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通鉴体史书的完善与发展
萧致治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心灵与建构
邹其昌
2001 Vol. 0 (1): 0-0 [
摘要
] (
170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